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保护作用及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曹国军 郑科达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194-1198,共5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保护作用及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分别采用丁苯酞57例、阿替普酶54例和丁苯酞、阿替普酶联合应用49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在...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保护作用及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分别采用丁苯酞57例、阿替普酶54例和丁苯酞、阿替普酶联合应用49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前,治疗开始后7、14、30、90 d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型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3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测量脑梗死病灶体积,检测血清IL-6,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第7、14、30、90天的NIHSS评分、mRS评分及IL-6、TNF-α、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治疗后联合组各时点上述观察指标均优于丁苯酞组和阿替普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在治疗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过小叶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4期651-65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救治的5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A、B2组,A组给予多巴胺治疗,B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 h、12 h、24 h平均...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救治的5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A、B2组,A组给予多巴胺治疗,B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 h、12 h、24 h平均动脉压、心率、pH值、血氧饱和度、血乳酸浓度、尿量及肌酐清除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A、B组动脉血压同一时间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后12 h、24 h时的心率分别为(104.0±7.6)次/min、(95.0±8.3)次/min,明显低于A组的(121.0±4.8)次/min、(112.0±11.6)次/min,P<0.05;B组血氧饱和度较A组有明显增高,但无组间差异(P>0.05);24 h后2组pH值明显改善,但组间无差异(P>0.05);24 h后B组血乳酸水平较A组有明显差异(P<0.05);12 h后B组较A组尿量明显增加(P<0.05);24 h后2组肌酐清除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感染性休克较多巴胺治疗效果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血管活性药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酚丁胺
原文传递
普拉克索对老年血管性帕金森患者非运动症状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曹国军 郑科达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54-1559,共6页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对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parkinsonism,VP)患者非运动症状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老年VP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各48例。2组均接受抗凝...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对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parkinsonism,VP)患者非运动症状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老年VP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各48例。2组均接受抗凝、改善循环、神经营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普拉克索,对照组应用美多芭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月时测评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A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变化情况,并统计肢体感觉异常、自主神经症状发生情况,同时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丙二醛、同型半胱氨酸、血钙、对氧磷酶-1水平。结果 2组治疗前UPDRS、HAMD、FAQ、PSQI量表评分,血清丙二醛、同型半胱氨酸、血钙、对氧磷酶-1水平均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UPDRS各部分得分、HAMD和FAQ得分、PSQI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氧磷酶-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肢体感觉异常、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拉克索能够有效改善老年VP患者非运动症状,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对老年VP患者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克索 老年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非运动症状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多药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与药敏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孙万飞 +2 位作者 金龙学 曹国军 毛芳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401-4404,共4页
目的探讨导致多药耐药菌感染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药敏分析。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住院患者148例,对患者进行痰培养和药敏实验,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对... 目的探讨导致多药耐药菌感染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药敏分析。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住院患者148例,对患者进行痰培养和药敏实验,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见,吸烟、饮酒、肺炎类型及意识状态与多药耐药菌的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晚发型肺炎及昏迷均为导致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73例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学分析共分离得到多药耐药菌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9株占59.04%,革兰阳性菌34株占40.96%,其中有10例患者合并两种以上的多药耐药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药耐药菌对临床上所使用的大部分常用的抗菌药物都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仅少数抗菌药物能取得较好的抗菌效果。结论临床上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卒中相关性肺炎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治疗较为困难。临床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对于已发生感染的患者,应及时使用一线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 多药耐药菌 危险因素 药敏分析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dimer、Hcy、hs-CRP、IL-6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曹国军 郑科达 《浙江医学教育》 2018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0例ACI患者(病例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0例ACI患者(病例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D-dimer、Hcy、hs-CRP、IL-6水平,并比较这些指标在病例组中不同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的差异。结果:病例组D-dimer、Hcy、hs-CRP、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梗死组D-dimer、Hcy、hs-CRP、IL-6显著高于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P<0.05),中梗死组显著高于小梗死组(P<0.05);且NIHSS评分高评分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中评分组和低评分组(P<0.05),中评分组显著高于低评分组(P<0.05)。脑梗死体积、NIHSS与D-dimer、Hcy、hs-CRP、IL-6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D-dimer、Hcy、hs-CRP、IL-6与ACI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性,对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D-二聚体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下载PDF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分析的多学科干预模式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郑科达 梁静芝 +4 位作者 刘晓芳 曹国军 汪雪芬 应志斌 《心电与循环》 2019年第4期309-313,324,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GA)的多学科干预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确诊的13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CGA的强化...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GA)的多学科干预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确诊的13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CGA的强化性多学科干预。比较入院、出院、出院6个月时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得分、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得分,出院1、3、6个月时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累积无不良事件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3%vs 47.8%,χ^2=7.815,P<0.01)。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时观察组CQQC各维度得分及MCMQ量表中面对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得分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出院3、6个月时观察组MMAS-8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GA分析的多学科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估 多学科干预 老年人 慢性心力衰竭 预后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16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6例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6例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脂水平、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全面衰退量表(G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24±0.47)mmol/L比(5.28±1.12)mmol/L、(1.87±0.25)mmol/L比(3.32±0.35)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5±0.27)mmol/L比(1.08±0.29)mmol/L,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14.52±2.83)分比(11.85±3.32)分、(13.11±2.58)分比(11.79±3.04)分,P〈0.05],ADL评分和G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36.07±4.57)分比(46.39±6.07)分、(4.15±0.38)分比(5.72±0.48)分,对照组:(41.52±5.31)分比(46.18±6.63)、(5.24±0.41)分比(5.65±0.51)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对照组为2.33%(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AD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阿托伐他汀 多奈哌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