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孪生及其应用探索 被引量:857
1
作者 陶飞 刘蔚然 +19 位作者 刘检华 刘晓军 刘强 屈挺 胡天亮 执南 向峰 徐文君 王军强 映锋 刘振宇 李浩 程江峰 戚庆林 隋芳媛 何立荣 易旺民 程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共18页
数字孪生是一种集成多物理、多尺度、多学科属性,具有实时同步、忠实映射、高保真度特性,能够实现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交互与融合的技术手段。随着数字孪生车间概念的提出,数字孪生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潜力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分析了数... 数字孪生是一种集成多物理、多尺度、多学科属性,具有实时同步、忠实映射、高保真度特性,能够实现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交互与融合的技术手段。随着数字孪生车间概念的提出,数字孪生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潜力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分析了数字孪生在企业应用和理论研究上的进展,基于前期提出的数字孪生的五维结构模型,提出数字孪生驱动的6条应用准则,探索了数字孪生驱动的14类应用设想与实施过程中所需突破的关键问题与技术,为未来开展数字孪生的进一步落地应用提供理论和方法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模型 应用准则 数字孪生应用 智能制造
下载PDF
数字孪生车间——一种未来车间运行新模式 被引量:478
2
作者 陶飞 +1 位作者 程江峰 戚庆林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与制造的融合和落地应用,世界各国相继提出了各自国家层面的制造发展战略。代表性的如工业4.0、工业互联网、基于CPS的制造、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制造、面向服务...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与制造的融合和落地应用,世界各国相继提出了各自国家层面的制造发展战略。代表性的如工业4.0、工业互联网、基于CPS的制造、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制造、面向服务的制造或服务型制造等。这些战略虽提出的背景不同,但其共同目标之一是实现制造的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互联互通与智能化操作,其共同瓶颈之一是如何实现制造的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之间的交互与共融。针对这一难题,基于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提出了数字孪生车间(Digital Twin Workshop)的概念,阐述了数字孪生车间的系统组成、运行机制、特点、关键技术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车间孪生数据的车间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交互与共融理论和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车间 数字孪生 车间孪生数据 虚拟车间 关键技术 交互与共融
下载PDF
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 被引量:328
3
作者 黄思静 谢连文 +3 位作者 武文慧 沈立成 刘洁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3-281,共9页
研究了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产状、成因及其与储层发育的关系,证明了以孔隙环边衬里方式产出的绿泥石是深埋地层中孔隙保存的重要机制,环边绿泥石的沉淀及其在成岩过程中的再生长不仅提高了岩石的机械强度和抗压实能力,还... 研究了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产状、成因及其与储层发育的关系,证明了以孔隙环边衬里方式产出的绿泥石是深埋地层中孔隙保存的重要机制,环边绿泥石的沉淀及其在成岩过程中的再生长不仅提高了岩石的机械强度和抗压实能力,还降低了自生石英在碎屑颗粒上的成核数量并抑制石英的次生加大,从而使砂岩中的原生和次生孔隙得以保存。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成因还表明这种产状的绿泥石是三角洲前缘推进的良好标志,同时也说明中国中新生代的湖泊可能并不是真正的淡水湖泊,它们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盐度,其对海源流体具有继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陆相砂岩 自生绿泥石 孔隙保存机制 三角洲相 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数字孪生车间信息物理融合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300
4
作者 陶飞 程颖 +3 位作者 程江峰 徐文君 戚庆林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03-1611,共9页
数字孪生车间作为实现制造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智能互联与交互融合的一种潜在的有效途径,近期被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界和企业界高度关注。基于前期对数字孪生车间的概念、系统组成、运行机制、特点和关键技术等研究,设计了数字孪生车间的... 数字孪生车间作为实现制造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智能互联与交互融合的一种潜在的有效途径,近期被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界和企业界高度关注。基于前期对数字孪生车间的概念、系统组成、运行机制、特点和关键技术等研究,设计了数字孪生车间的参考系统架构,并从数字孪生车间4个主要系统组成(物理车间、虚拟车间、车间孪生数据、车间服务系统)的角度出发,分别对物理车间异构要素融合、虚拟车间多维模型融合、车间物理—信息数据融合、车间服务/应用融合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从物理融合、模型融合、数据融合和服务融合4个维度,系统地探讨了实现数字孪生车间信息物理融合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为企业实践数字孪生车间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车间 信息物理融合 物理融合 模型融合 数据融合 服务融合
下载PDF
数字孪生标准体系 被引量:157
5
作者 陶飞 马昕 +25 位作者 胡天亮 黄祖广 程江峰 戚庆林 刘蔚然 王尚刚 薛瑞娟 黎晓东 韦莎 刘默 刘棣斐 周剑 李勤 欧阳劲松 胡雯 葛军 闫丽娟 贺东东 陈录城 徐慧 刘魁 易旺民 陈虎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05-2418,共14页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作为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等先进理念的重要使能技术,当前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如何在各领域落地应用更是关注的重点。但在数字孪生理论研究与落地应用过程中,发现缺乏数字孪生相关术语、系统架构、适...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作为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等先进理念的重要使能技术,当前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如何在各领域落地应用更是关注的重点。但在数字孪生理论研究与落地应用过程中,发现缺乏数字孪生相关术语、系统架构、适用准则等标准的参考,导致不同用户对数字孪生的理解与认识存在差异;缺乏数字孪生相关模型、数据、连接与集成、服务等标准的参考,导致模型间、数据间、模型与数据间集成难、一致性差等问题,造成新的孤岛;缺乏相关适用准则、实施要求、工具和平台等标准的参考,造成用户或企业不知如何使用数字孪生。为解决上述问题,亟需数字孪生相关标准来参考和指导。因此,首先从数字孪生概念的理解与沟通、关键技术研究与实施、行业落地应用3个角度对数字孪生标准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前期提出的数字孪生五维模型,与国内本领域相关标准技术委员会及应用企业(包括机床、卫星、发动机、工程机械装备等行业)共同建立了一套数字孪生标准体系架构。该标准体系主要由数字孪生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工具/平台标准、测评标准、安全标准、行业应用标准6部分构成,期望相关工作能为数字孪生标准研究与制定人员提供参考,同时为数字孪生落地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标准体系 数字孪生五维模型 基础共性 关键技术 工具/平台 行业应用
下载PDF
数字孪生十问: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150
6
作者 陶飞 +6 位作者 戚庆林 刘蔚然 程江峰 马昕 连超 薛瑞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共17页
当前数字孪生备受学术界、工业界、金融界以及政府部门关注。然而各界对数字孪生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对数字孪生相关新概念、新名词、新技术之间的异同存在疑惑,并且对是否适用数字孪生存在决策困惑。为理性和正确看待数字孪生,笔者... 当前数字孪生备受学术界、工业界、金融界以及政府部门关注。然而各界对数字孪生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对数字孪生相关新概念、新名词、新技术之间的异同存在疑惑,并且对是否适用数字孪生存在决策困惑。为理性和正确看待数字孪生,笔者团队于2019年7月27日在“第三届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服务学术会议”上做了“数字孪生十问:分析与思考”同名题目学术交流报告,对有关问题和国内学者进行了交流讨论。为进一步了解数字孪生国内外学术研究现状,在相关报告内容及思考基础上,首先从时间分布、国家分布、来源出版物分布、研究机构和学者分布、高频关键词分布等不同维度,对2019年12月31日前发表的数字孪生学术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当前各界关注的①何为数字孪生?②谁在关注数字孪生?③数字孪生:中、美、德,谁更热?④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的关系是什么?⑤数字孪生能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New IT)融合?⑥数字孪生是否存在科学问题?⑦数字孪生何用?⑧数字孪生适用准则是什么?⑨数字孪生是否需要标准?⑩数字孪生是否需要商业化工具/平台?十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思考,以期抛砖引玉,为研究者更好理解数字孪生,为决策者理性和正确对待数字孪生,为实践者更好落地应用数字孪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智能制造 十问 新一代信息技术 适用准则 标准 工具与平台
下载PDF
广州市与北京市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113
7
作者 陈义珍 赵丹 +6 位作者 柴发合 梁桂雄 薛志钢 王贝贝 梁永健 陈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67-971,共5页
为了研究相对湿度(RH)和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于2008年12月11日~2009年8月27日和2008年7月14~2008年9月17日分别在广州和北京对能见度、RH、PM2.5和PM10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RH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在RH≤70%和80%<RH≤... 为了研究相对湿度(RH)和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于2008年12月11日~2009年8月27日和2008年7月14~2008年9月17日分别在广州和北京对能见度、RH、PM2.5和PM10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RH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在RH≤70%和80%<RH≤90%的湿度区段下,2个地区的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不同;而在70%<RH≤80%湿度区段下,2个地区能见度与颗粒物之间相关性均最好.能见度与PM2.5的拟合曲线在约0.05mg/m3处是一个分界:当PM2.5>0.05mg/m3时,随着PM2.5降低,能见度变化不明显;当PM2.5<0.05mg/m3时,随着PM2.5降低,能见度迅速改善.因此,在颗粒物治理的起始阶段,PM2.5下降对能见度的改善效果不很明显;但当PM2.5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能见度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颗粒物 相对湿度 相关性 广州市 北京市
下载PDF
典型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以唐山市为例 被引量:105
8
作者 金悦 陆兆华 +2 位作者 檀菲菲 红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852-4859,共8页
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的开展对促进资源型城市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以唐山市作为案例城市,基于资源型城市独特的生态系统特点,从生态弹性力、承载媒体的支撑力、承载对象的压力三方面提出对... 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的开展对促进资源型城市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以唐山市作为案例城市,基于资源型城市独特的生态系统特点,从生态弹性力、承载媒体的支撑力、承载对象的压力三方面提出对生态承载力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构建了较完整的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对唐山市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评价,探讨了2001—2010年10年间唐山市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唐山市在研究时段内,生态弹性力指数波动强烈,表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承载媒体的支撑力指数逐渐增大,指数由0.111上升至0.898,显示系统的承载指数越来越高;承载对象的压力变化较为复杂,呈现先降后升,近几年又略有下降的趋势;系统的生态承载力整体上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综合指数由0.345上升至0.720,说明唐山市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但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仍是制约生态承载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客观地反映了唐山市生态承载力状况,对于唐山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可为其他地区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唐山市 生态承载力
下载PDF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后土壤与植被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104
9
作者 王金满 郭凌俐 +2 位作者 白中科 杨睿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23-232,共10页
恢复受损的土壤和植被是矿区生态恢复的关键,植被恢复过程的实质是植被-土壤复合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该文通过典型小区调查的方法,选择山西平朔州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排土场为研究区,分析了不同复垦年限(3、5、10、12和17 a)土壤环... 恢复受损的土壤和植被是矿区生态恢复的关键,植被恢复过程的实质是植被-土壤复合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该文通过典型小区调查的方法,选择山西平朔州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排土场为研究区,分析了不同复垦年限(3、5、10、12和17 a)土壤环境因子和乔木林地植被生物量的动态演变规律,建立了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土壤环境因子和乔木林地植被生物量Logistic演替模型,并构建了土壤-植被交互影响的偏微分方程组。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检验表明所建立的土壤各环境因子演变模型和乔木林复垦地的植被生物量演变模型有效,能够很好地反映排土场的土壤因子和植被生物量的动态演变过程;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研究区土壤环境因子质量不断提升并逐渐接近原地貌,土壤因子和植被生物量都呈S型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演替模型;土壤环境因子与植被生物量二者交互作用明显,符合Kolmogorov捕食模型。该研究可为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壤 植被 排土场 黄土区 交互影响
下载PDF
“近岸水下扇”的命名、特征及其储集性 被引量:78
10
作者 田景春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9年第4期42-52,共11页
本文对国内“近岸水下扇”的命名及分类进行了总结分析,简述了“近岸水下扇”的沉积模式以及形成条件、各亚相和微相的划分及其沉积特征,提出了影响“近岸水下扇”储集性的因素,评价了“近岸水下扇”各微相砂体的储集性能,指出了富... 本文对国内“近岸水下扇”的命名及分类进行了总结分析,简述了“近岸水下扇”的沉积模式以及形成条件、各亚相和微相的划分及其沉积特征,提出了影响“近岸水下扇”储集性的因素,评价了“近岸水下扇”各微相砂体的储集性能,指出了富集油气的沉积微相类型以及所形成的油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 水下扇 沉积特征 储集性 命名 油气藏
下载PDF
中国恙虫病流行态势及预防控制 被引量:96
11
作者 王显军 赵仲堂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9-423,共5页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tsu tsugamushi,Ot)感染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为其主要贮存宿主,恙螨为传播媒介。临床表现以突发高热、淋巴结肿大、溃疡、皮疹、肺炎、脑膜炎等为特征,严重者可致死亡。
关键词 恙虫病 流行态势 预防控制
原文传递
治疗性沟通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8
12
作者 朱瑞杰 金昌德 +4 位作者 王彦鑫 王莹 薛雅静 刘美茹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评价治疗性沟通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对71例住院食管癌患者按住院时间分组。其中2011年11月~2012年1月为对照组,2012年2~4B为试验组。试验组3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评价治疗性沟通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对71例住院食管癌患者按住院时间分组。其中2011年11月~2012年1月为对照组,2012年2~4B为试验组。试验组3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两组均在术前及术后2周进行希望水平量表(HHI)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希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能提高食管癌围手术期患者的希望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沟通 食管肿瘤 围手术期护理
原文传递
螯合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对Cu、Pb污染塿土的淋洗修复 被引量:68
13
作者 刘霞 王建涛 +2 位作者 王力 杨亚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90-1597,共8页
螯合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螯合、增溶等特征而被广泛用于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的修复,为探明其对石灰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选用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柠檬酸(CIT)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二鼠李糖脂(RL2)作... 螯合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螯合、增溶等特征而被广泛用于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的修复,为探明其对石灰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选用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柠檬酸(CIT)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二鼠李糖脂(RL2)作为淋洗剂,采用批实验和柱实验方法,研究了3种淋洗剂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与螯合剂复合对塿土中Cu、Pb的淋洗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淋洗剂对塿土中Cu、Pb的淋洗百分率大小表现为EDTA>CIT>RL2,在淋洗剂浓度为0.02mol.L-1时,3种淋洗剂淋洗Cu的百分率分别为62.74%(EDTA)、52.28%(CIT)和15.35%(RL2),淋洗Pb的百分率分别为96.10%(EDTA)、23.08%(CIT)和14.42%(RL2).当RL2浓度在100 CMC时,其对EDTA、CIT淋洗Cu具有协同增溶作用;而当RL2浓度在200 CMC时,对EDTA和CIT淋洗Cu表现为拮抗作用.RL2与EDTA复合对Pb的淋洗影响类似于对Cu的影响;而RL2的存在抑制了CIT对Pb的淋洗作用.EDTA、CIT能有效去除污染塿土中交换态、吸附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的Cu、Pb;RL2可以去除塿土中交换态、吸附态结合的Cu、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剂 鼠李糖脂 塿土 淋洗
原文传递
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6
14
作者 高秀梅 伯礼 +5 位作者 商洪才 王怡 郭利平 史红 刘密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2期1754-1756,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冠脉结所经典大鼠,验证其是否具有模拟或加强缺血预适应减少缺血再灌后折损伤后的作用。方法180只大鼠采用Stata统计软件随机分为9组,每组各20只。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5min,再灌5min,反复循环3次缺血性...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冠脉结所经典大鼠,验证其是否具有模拟或加强缺血预适应减少缺血再灌后折损伤后的作用。方法180只大鼠采用Stata统计软件随机分为9组,每组各20只。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5min,再灌5min,反复循环3次缺血性预适应模型,以及缺血30min,再灌2h的单纯缺血再灌模型,以坏死区占缺血区的百分比、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肌酶、自由基为评价指标。结果再灌组,早、晚期假性预适应组坏死质量占缺血质量(IS/AAR)分别高达45%,47%,45%;心率失常的发生率也分别高达76%,56%,73%;血清中LDH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预处理后,早期组IS/AAR与早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降低了17%,晚期组IS/AAR与晚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仅降低4%;早期缺血预处理组和晚期缺血预处理组心率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3%,44%,显著低于再灌和早晚期假性预适应组,P<0.01;缺血预处理之后LDH释放也减少。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后,在再灌、IPC基础上IS/AAR进一步缩小约10%~17%,LDH释放也减少,LDH含量以晚期药物+IPC组最低,与晚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P<0.05,复方丹参方使再灌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下降。另外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后,还可以使血清中MDA下降,SOD活性增强。结论复方丹参方可加强缺血性预适应的效应,但对早期缺血性预适应的效应不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方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大鼠 心肌酶 缺血预适应
下载PDF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重构土壤颗粒组成的多重分形特征 被引量:62
15
作者 王金满 +2 位作者 白中科 杨睿璇 郭凌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0-238,共9页
排土场复垦土壤是由人为方式通过不同重构工艺构成的复杂整体,其由不同颗粒组成、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特性,其核心工作是重构一个适合植被生长的土壤结构。为了更好地对排土场重构土壤结构进行定量表征,该文通过引入土壤多重分形理论,对山... 排土场复垦土壤是由人为方式通过不同重构工艺构成的复杂整体,其由不同颗粒组成、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特性,其核心工作是重构一个适合植被生长的土壤结构。为了更好地对排土场重构土壤结构进行定量表征,该文通过引入土壤多重分形理论,对山西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4种重构土壤方案(含砾石黄土母质覆盖、含煤矸石黄土覆盖、全黄土母质覆盖、含料姜土黄土覆盖)的2 mm以下土壤粒径分布进行了多重分形参数计算,计算参数包括广义维数谱D(q)、多重分形奇异性指数α(q)以及多重分形谱函数f(α(q))等,并对不同分形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算。通过研究发现:该研究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重构土壤颗粒组成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D(0)、D(1)、D(1)/D(0)、Δα和Δf反映了土壤颗粒分布的非均匀质特征;该研究区黄土重构剖面的土壤粒径分布范围较小、测度集中程度较高、离散程度较小,土壤粒径组成非均匀性低;多重分形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简化选择D(0)、D(1)/D(0)和Δα或D(0)、D(1)和Δf 3个参数实现对黄土区重构土壤颗粒组成分布的定量表征;黄土重构剖面0~90 cm内土壤多重分形参数变化明显,黄土区表层土壤覆盖厚度应在90 cm以上,煤矸石和砾石对重构土壤颗粒的离散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应排弃在90 cm以下土层。该研究可为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以及重构土壤质量的量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壤 重构 露天煤矿 多重分形特征 黄土区
下载PDF
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的成岩蚀变性及其对海水信息的保存性 被引量:55
16
作者 黄思静 石和 +3 位作者 毛晓冬 沈立成 武文慧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8,共10页
有关海相碳酸盐对海水信息保存性的评估研究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已成为古海洋学研究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 ,其发展对古海洋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通过对重庆市秀山剖面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的阴极发光性和 ... 有关海相碳酸盐对海水信息保存性的评估研究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已成为古海洋学研究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 ,其发展对古海洋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通过对重庆市秀山剖面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的阴极发光性和 Mn,Sr,Fe,Mg等元素分析 ,评估了早古生代地层中各种碳酸盐结构组分对海水信息的保存性及主要控制因素。除细结构的微晶方解石和腕足类壳对海水信息保存较好以外 ,白云石 ,尤其是微—粉晶白云石对海水信息的可保存性也得到肯定。在控制碳酸盐矿物成岩蚀变性的因素中 ,除要注意其原始矿物是否具有较高的抗成岩蚀变能力外 ,同时要注意岩石原生孔隙度和岩石中陆源碎屑含量对碳酸盐成岩蚀变的影响。作者还强调了成岩过程中由长石等铝硅酸盐溶解提供壳源 Sr所造成的碳酸盐矿物成岩蚀变可能表现为较高的 Sr含量 ,这是将 Sr含量作为评估方法时需要注意的 ,在不进行 87Sr/86 Sr测定的前提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信息 保存性 早古生代 海相碳酸盐 古海洋学 成岩蚀变性 Sr含量 Mn/Sr比值 锶同位素地层学
下载PDF
上扬子石炭—二叠纪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57
17
作者 黄思静 石和 +3 位作者 沈立成 刘洁 武文慧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1-487,共7页
地质历史中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是时间的函数 ,全球海平面变化是其最主要的控制因素 ,上扬子地区石炭—二叠纪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与海平面变化曲线有着很好的一致性。锶同位素演化曲线说明 :1)早石炭世是一个海水逐渐加深的全... 地质历史中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是时间的函数 ,全球海平面变化是其最主要的控制因素 ,上扬子地区石炭—二叠纪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与海平面变化曲线有着很好的一致性。锶同位素演化曲线说明 :1)早石炭世是一个海水逐渐加深的全球海平面上升时期 ,锶同位素最小值所显示的最大海泛面的年龄为 34 2Ma ,位于杜内阶和韦宪阶的界线上 ;2 )晚石炭世是一个全球海平面下降时期 ;3)整个二叠纪都是全球海平面上升时期 ,晚二叠世的海平面上升不仅幅度大 ,而且海水在短时间内迅速加深 ;4)晚二叠世具有古生代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最小值 ,显示晚二叠世末的全球淹没事件 ,最大海泛面的年龄为 2 5 0Ma,正好在二叠 /三叠纪界线附近 ;5 )二叠 /三叠纪之交的全球生物绝灭事件可能与二叠世末的全球淹没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二叠纪 锶同位素地层曲线 全球海平面变化 海水 海相地层 海相碳酸盐
下载PDF
砂岩孔隙成因对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52
18
作者 黄思静 +2 位作者 朱世全 武文慧 黄成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8-653,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分布于印支期不整合面之下,砂岩次生孔隙的成因与印支期暴露时间间隔中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有关,因而越靠近不整合面的上部油层组,砂岩物性越好,同时储集空间中次生孔隙的比例也越大。孔隙的这...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分布于印支期不整合面之下,砂岩次生孔隙的成因与印支期暴露时间间隔中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有关,因而越靠近不整合面的上部油层组,砂岩物性越好,同时储集空间中次生孔隙的比例也越大。孔隙的这种成因模式和构成方式直接影响了砂岩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越靠近不整合面的上部油层组,要获得相同的渗透率所需要的孔隙度越大,砂岩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越差。基于这种原理,在考虑陇东地区三叠系储层砂岩的孔隙度下限时(如在定义渗砂岩时或在进行与孔隙度下限有关的储量计算时),不同油层组应有不同的标准,假定以0.1×10-3μm2的渗透率作为标准,对陇东地区而言,长1—长2油层组的孔隙度下限可能应在11%左右,而长8油层组可能只要8%左右就足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地区 延长组 砂岩 大气淡水 孔隙度 渗透率
下载PDF
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及铜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9
作者 帅歌旺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4-537,共4页
概述了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及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此类材料的强化机理、制备方法、组织、性能特点,指出:传统析出强化型铜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导电性,且制备工艺较简单,适于用作各类电连接器件材料,今后此类材料应注重综合... 概述了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及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此类材料的强化机理、制备方法、组织、性能特点,指出:传统析出强化型铜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导电性,且制备工艺较简单,适于用作各类电连接器件材料,今后此类材料应注重综合利用各种强化手段和多元合金化,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弥散强化铜(DSC)在高温应用领域有显著优势,但存在工艺复杂、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形变铜基复合材料具有较前两者更为优异的性能,代表了高强度、高导电铜基导电材料的发展方向,但制备工艺复杂,应用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 弥散强化铜 形变铜基复合材料
下载PDF
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 被引量:58
20
作者 李岚涛 +4 位作者 任涛 李小坤 丛日环 吴礼树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9-268,共10页
【目的】研究田间试验条件下水稻不同生育期冠层图像色彩参数(G、NRI、NGI、NBI、G/R和G/B)及植株氮素营养指标(叶片含氮量、植株全氮含量、生物量、氮素累积量和冠层NDVI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确立水稻氮素营养诊断... 【目的】研究田间试验条件下水稻不同生育期冠层图像色彩参数(G、NRI、NGI、NBI、G/R和G/B)及植株氮素营养指标(叶片含氮量、植株全氮含量、生物量、氮素累积量和冠层NDVI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确立水稻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色彩参数和方程模型,为探明数码相机在水稻上的适宜性及精确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状况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3年5月9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基地(30°28'08''N,114°21'36''E)采用不同施氮处理的田间试验,以籼型两系杂交稻"两优6326"为供试作物,设置4个施氮水平:0、75、150和225 kg/hm2(分别以N0、N75、150和N225表示),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分别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采用数码相机(Nikon-D700,1200万像素)获取水稻冠层图像,应用Adobe photoshop7.0软件直方图程序提取图像的红光值R、绿光值G和蓝光值B,研究数码相机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色彩参数,确定植株氮素营养指标诊断模型。【结果】较对照(N0)相比,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3个施氮处理水稻地上部生物量、叶片含氮量、植株全氮含量、氮素累积量、冠层NDVI值和成熟期产量增幅分别平均为40.7%98.0%、42.4%72.4%、36.2%85.3%、125.5%209.1%、51.3%60.6%和60.1%117.0%,差异显著。水稻不同生育期各冠层数字化指标G、NRI、NGI、NBI、G/R和G/B与上述氮素营养参数相关性差异较大,且以数字图像红光标准化值NRI表现最佳,建议作为应用数码相机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冠层图像色彩参数指标。进一步分析表明,可以用统一的线性回归方程来描述不同生育期、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植株氮素营养指标随冠层色彩参数NRI的变化模式。【结论】数码相机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测试结果稳定,具有快速、便捷、非破坏性等优点,冠层色彩参数NRI与水稻氮素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 水稻 氮素营养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