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醇博雅:董沄诗歌与阳明心学接受
1
作者 张菁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17,共9页
文学世界的塑造是主体表现情感、传导思想的重要方式。明代后期文学心性思潮的发展与阳明心学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关联性,文学艺术成为心学思想的阐释方法。以董沄为代表的阳明后学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心学阐释与思想接受的倾向... 文学世界的塑造是主体表现情感、传导思想的重要方式。明代后期文学心性思潮的发展与阳明心学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关联性,文学艺术成为心学思想的阐释方法。以董沄为代表的阳明后学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心学阐释与思想接受的倾向。董沄以心为本的创作论,力行工夫的价值论,汉魏之音的风格意识丰富了明代文学的理论,而其诗歌中真挚纯粹式理想人格的塑造、博雅宁静式审美境界的追寻,以及学诗门径与学理门径的探索则在实践中见证了明代文学的心性化道路。董沄用诗歌的方式,在诗歌与文学作品的评点中融汇了自身的心体之思,进一步发掘心学与文学结合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后学 董沄 文学 心学
下载PDF
从《王阳明诗集》辑评看近藤元粹的诗学观念与儒学倾向
2
作者 张菁 《国际儒学(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3期74-80,194,共8页
近藤元粹所辑《王阳明诗集》现有明治年间嵩山堂铅印本与大正年间田中宋荣堂刻本两个版本。《王阳明诗集》体现出近藤元粹“诗文兼顾”的文体观念、“辨体尚意”的品评标准和“以唐为宗”的典范意识。近藤元粹对王阳明的思想态度是复杂... 近藤元粹所辑《王阳明诗集》现有明治年间嵩山堂铅印本与大正年间田中宋荣堂刻本两个版本。《王阳明诗集》体现出近藤元粹“诗文兼顾”的文体观念、“辨体尚意”的品评标准和“以唐为宗”的典范意识。近藤元粹对王阳明的思想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他认为王阳明的事功具有治弊救亡的现实功利意义;另一方面,他站在朱学一派的立场批驳心学的不知格物、空疏近禅,流露出亲程朱的儒学倾向。这使他在编撰《王阳明诗集》时关注到王阳明诗歌中宏丽丰润、自成一派的艺术特色,而对其诗歌所映射出的心学思想却流露出潜在的批评或保持缄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藤元粹 《王阳明诗集》 阳明学 日本 儒学
原文传递
宫廷·士林·民间:中晚明时期王阳明形象的书写衍变
3
作者 张菁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9-77,共9页
王阳明的形象塑造具有三个维度的现实可能,即宫廷史官的书写、明代士人的笔法以及民间社会的传说。在朝廷的视域下,王阳明符合传统仕宦身份的基本素养,着重体现官吏的社会职责与道德认同;在明代士人眼中,王阳明则不仅是政治集团的参与者... 王阳明的形象塑造具有三个维度的现实可能,即宫廷史官的书写、明代士人的笔法以及民间社会的传说。在朝廷的视域下,王阳明符合传统仕宦身份的基本素养,着重体现官吏的社会职责与道德认同;在明代士人眼中,王阳明则不仅是政治集团的参与者,也是儒家思想的探索者,这也为王阳明赋予了“师者”的质素;在民间社会中,王阳明形象与其历史功绩高度契合,完成民众对“英雄”人物的要求和期待。不同维度的书写衍变构成了王阳明形象的历史建构,成为王阳明学说接受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形象 宫廷 士人 民间
下载PDF
方玉润的《诗》学观——以《诗经原始》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菁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1-74,共4页
方玉润的《诗经原始》凝结着其独特的《诗》法观念,从"作诗""读诗""说诗"三个层面构建起自身的诗学体系,一方面体现了他对《诗经》及《诗经》学的新认识,将《诗经》文学艺术从政治伦理观念中重新发掘;另... 方玉润的《诗经原始》凝结着其独特的《诗》法观念,从"作诗""读诗""说诗"三个层面构建起自身的诗学体系,一方面体现了他对《诗经》及《诗经》学的新认识,将《诗经》文学艺术从政治伦理观念中重新发掘;另一方面,他对《诗》旨的解说在某些方面与《诗集传》等传统观念相重合,透露出他的保守性。方玉润敢于跳出清代学术圈的桎梏,坚守自我主张并付诸实行,为《诗经》和《诗经》学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玉润 《诗经原始》 诗学体系
下载PDF
《传习录》与明清政治文化生态考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菁 史光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5-91,共7页
《传习录》既是王阳明的思想集汇,也是阳明学派的宗旨性规定。《传习录》的编撰刊刻实际上是产生并维护阳明心学学术话语权的过程,这一过程既体现出编撰者的学术思想水平,也反应不同研究者、编辑者的思想状况,折射出阳明心学在不同人心... 《传习录》既是王阳明的思想集汇,也是阳明学派的宗旨性规定。《传习录》的编撰刊刻实际上是产生并维护阳明心学学术话语权的过程,这一过程既体现出编撰者的学术思想水平,也反应不同研究者、编辑者的思想状况,折射出阳明心学在不同人心中的地位。随着阳明心学号召力的增强,王门学者与程朱学者之间的学派纷争震荡了明代思想界,不仅牵扯着传统儒家思想的地位界定,还涉及政治斗争因素。《传习录》经历了明代末年传刻的繁盛,到清代"实学"大兴时即萧条下去,其发展历程就是阳明心学发展历程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传习录》 阳明学 心学 理学 程朱理学 刻书业 科举考试
下载PDF
施邦曜评点《阳明先生集要》及其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菁 《贵州文史丛刊》 2016年第4期15-22,共8页
施邦曜与王阳明有深刻的牵连,施邦曜所编《阳明先生集要》不仅传播了王学,且体现了施本在评点上的意义及其价值,建立了新的诠释体系,创新评点内容的运用机制,意义非凡。
关键词 施邦曜 《阳明先生集要》 价值
下载PDF
从文本记述到戏剧表达--王阳明戏剧形象的场景塑造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4-79,共6页
王阳明作为实现儒家圣哲“三不朽”理想的历史人物具有传奇性和代表性,这是王阳明形象戏剧化的必要前提。早在戏曲艺术飞速发展的明清时期,艺术创作活动便将视角深入王阳明的传奇人生,如山阳道人编撰的南戏《王阳明平逆记》、明正德十... 王阳明作为实现儒家圣哲“三不朽”理想的历史人物具有传奇性和代表性,这是王阳明形象戏剧化的必要前提。早在戏曲艺术飞速发展的明清时期,艺术创作活动便将视角深入王阳明的传奇人生,如山阳道人编撰的南戏《王阳明平逆记》、明正德十五年后根据《王阳明平逆记》改编的《宁王》本,其后又有《护国记•点化阳明》或《阳春记•点化阳明》即许真君点化王阳明之剧目,可见人们对王阳明的人生经历颇感好奇。进入现当代时期,以王阳明为对象的戏剧、影视创作拉开了新的序幕,戏曲类如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的姚剧《王阳明》,话剧类如贵州省话剧团与浙江省话剧团联合创排的话剧《此心光明》,影视类有陈晓雷导演的电视连续剧《王阳明》,以及网络大电影《岩中花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不朽 王阳明 许真君 传奇人生 明正德 姚剧 艺术创作活动 影视创作
下载PDF
论叶芝的布莱克阐释与《奥辛的漫游》中的“凯尔特–爱尔兰”神话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菁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1年第3期509-522,共14页
长篇叙事诗《奥辛的漫游》是叶芝早年尝试讲述"凯尔特–爱尔兰"神话的初步尝试之一。除却《莪相学会会刊》中的盖尔语文学作品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如雪莱等人的影响而外,叶芝在创作此诗同时进行的另一个写作计划--对英国诗人威... 长篇叙事诗《奥辛的漫游》是叶芝早年尝试讲述"凯尔特–爱尔兰"神话的初步尝试之一。除却《莪相学会会刊》中的盖尔语文学作品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如雪莱等人的影响而外,叶芝在创作此诗同时进行的另一个写作计划--对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注释和阐发--也对《奥辛的漫游》的意象使用和主题产生了特别的影响。本文尝试通过梳理相关文本,说明叶芝的布莱克阐释对阐释《奥辛的漫游》的可能意义:叶芝对布莱克的阐释伴随着《奥辛的漫游》创作过程的始终,对《奥辛的漫游》的选材、结构都产生了影响,叶芝在解读布莱克时对布莱克"对立"观念的痴迷、他在对布莱克的误读中所表达的自我意识也为理解《奥辛的漫游》中凯尔特–爱尔兰神话的讲述方式和讲述效果提供了独特的线索。并且,叶芝在注解布莱克时的神智学观点及他在《奥辛的漫游》中的创作实践,都在逐渐塑形叶芝此时的文化观念:来自个体或群体心灵状态最深处的文化象征–形象的连续性构成了个人、民族或国家获得一种"统一"身份和认同的关键,而此种连续性的获得十分艰辛,需要富于想象力的心灵不断超逸现实,使无限想象力从有限的生命中"脱壳而出"。在这一意义上,叶芝的布莱克阐释和《奥辛的漫游》中对"凯尔特–爱尔兰"的最初描绘,尽管带着"天真之歌"的印记,却也是叶芝尝试从以追寻和定义"爱尔兰"的方式参与一个现代国家的形塑过程的最初"经验之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芝 布莱克 《奥辛的漫游》
下载PDF
论王梵志诗歌的传播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菁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6-19,共4页
王梵志诗歌的传播与影响流布不仅是唐代文学的重要机体,更是国际敦煌文学的重要视阈。王梵志诗歌的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传播者及其影响流布,承载着唐代诗歌的社会和历史价值,是唐代文学迈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 王梵志 诗歌 传播
下载PDF
中国古代年谱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光辉 张菁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66,156,共11页
年谱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传记类体裁,它从中华文化的史官传统与史学意识中获得生长机制,以编年为轴,纪传为体,并从谱牒、年表、宗谱、传记、行状等体裁中谋取外在构型。从帝王谱系到氏姓谱系,家族谱牒,再到年谱独立成体,文体视角下的... 年谱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传记类体裁,它从中华文化的史官传统与史学意识中获得生长机制,以编年为轴,纪传为体,并从谱牒、年表、宗谱、传记、行状等体裁中谋取外在构型。从帝王谱系到氏姓谱系,家族谱牒,再到年谱独立成体,文体视角下的年谱面临历史的转型,年谱的历史转变与时代、社会的需求密切相关,同时也体现了文体自我更新、重塑修复的内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年谱 谱牒 家谱 传记
原文传递
王阳明与徐爱交游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菁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王阳明作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心学大家,其门人遍布南北,他的学说薪火相传。王门学者中,与阳明先生关系最特殊也最亲近的,当属其妹婿徐爱。王阳明与徐爱的交流来往,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王阳明的人生历程、思想发展,也代表着王门学者的风采。
关键词 王阳明 徐爱 交往
下载PDF
仪式与赞文:王阳明像赞的历史文化功能
12
作者 张菁 《华中学术》 2022年第3期84-92,共9页
像赞是图像与文字的结合体。王阳明像赞既是王阳明画像的产物,也是王阳明作为独立个体的“象形”,虚实相合、音声相形。随着王学的演变和历史的发展,“像赞”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王阳明像赞通过时空的虚置实现了“画... 像赞是图像与文字的结合体。王阳明像赞既是王阳明画像的产物,也是王阳明作为独立个体的“象形”,虚实相合、音声相形。随着王学的演变和历史的发展,“像赞”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王阳明像赞通过时空的虚置实现了“画像主”—“画作者”—“赞文作者”的表意模式,丰富了阳明文献的文本形态和言说方式。赞类文体具有仪式感和神秘性,王阳明像赞“画赞一体”“立像尽意”的表达方式被赋予了仪式功能与艺术性质,从而参与到思想意识的建构与传导中,实现宣传与教化等多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像赞 文化 表意 功能
原文传递
从王阳明画像看圣贤崇拜与道统传承
13
作者 张菁 《原道》 2021年第2期147-158,共12页
儒家人物画像是诠释思想、表达崇敬、传递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儒学道统传承与引起圣哲崇拜的教化手段。圣哲人物画像的绘制,是儒家人格典范的具象化、符号化。王阳明画像的绘制,是对王阳明的历史形象的回忆与重构,同时也是利用崇敬心... 儒家人物画像是诠释思想、表达崇敬、传递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儒学道统传承与引起圣哲崇拜的教化手段。圣哲人物画像的绘制,是儒家人格典范的具象化、符号化。王阳明画像的绘制,是对王阳明的历史形象的回忆与重构,同时也是利用崇敬心理和神圣权威实现道统传承和思想教化的过程。在画像一次次的模仿性、追忆性绘制中,图文表现方式的差异、画像模仿体系的建立以及对经典文本体例的仿制等各方面因素,使得王阳明画像与其学说一道,参与到儒学道统的建设中,完成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儒家文化的记忆与再现。同时,王阳明画像还会引起世俗对圣贤的崇拜心理,具有塑造受众“知行合一”观念、实现“觉民行道”训导意义的作用。进言之,儒家圣贤画像的绘制具有引发崇敬心理、维系道统传承的重要作用,具有普遍的传承性、广泛的传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贤崇拜 道统传承 画像 符号 王阳明
原文传递
从汉乐府到魏晋乐府:诗歌乐章义与文本义支配规范的位移
14
作者 张菁 《乐府学》 2022年第2期232-243,共12页
声律韵调和辞章事义是构成文体的重要因素,汉乐府作为一种音乐性诗体对音律元素的需求调和了诗与乐在同一文体中的互动关系,而汉乐府的叙事原则及篇章建构激发了诗歌辞章义的支配规范。魏晋时期文体观念趋于成熟,诗歌生成方式的改变、... 声律韵调和辞章事义是构成文体的重要因素,汉乐府作为一种音乐性诗体对音律元素的需求调和了诗与乐在同一文体中的互动关系,而汉乐府的叙事原则及篇章建构激发了诗歌辞章义的支配规范。魏晋时期文体观念趋于成熟,诗歌生成方式的改变、士大夫文化团体的介入、乐府“仪象”使用的观念化、语词使用的变革、“兴”的文本塑造功能以及乐府文献的保存传播方式和模仿对象的变化等共同因素的作用下,魏晋乐府实现了乐章义与辞章义在文本支配规范中的位移,引发了乐府文体在概念内涵、文用形态等方面的革新,推动着中国古代文体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乐府 魏晋乐府 乐章义 文本义 文体规范
原文传递
耿定向《新建侯文成王先生世家》的版本与价值
15
作者 张菁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47-52,共6页
耿定向作《新建侯文成王先生世家》以昌明王学,纪念先师。《新建侯文成王先生世家》通过对史书体制的映照与仿制弥补了《明史·王守仁传》之不足,在文献形态上为阳明学说及其人生经历的研究提供了充实的材料;同时,又以独特的版本形... 耿定向作《新建侯文成王先生世家》以昌明王学,纪念先师。《新建侯文成王先生世家》通过对史书体制的映照与仿制弥补了《明史·王守仁传》之不足,在文献形态上为阳明学说及其人生经历的研究提供了充实的材料;同时,又以独特的版本形态,丰富了阳明《年谱》的版本体系,兼具文献版本价值与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侯文成王先生世家》 耿定向 版本 价值
下载PDF
继锦堂刻本《阳明先生道学钞》校勘札记
16
作者 张菁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107-109,共3页
现存继锦堂刻本《阳明先生道学钞》为李贽所辑,其自成一派的编撰体例和篇卷取次,对王阳明生平事迹的考辨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也可以窥探到李贽的思想。《道学钞》对阳明文献的校勘无疑具有较大的价值,可以在广搜众本的基础上推知阳明书信... 现存继锦堂刻本《阳明先生道学钞》为李贽所辑,其自成一派的编撰体例和篇卷取次,对王阳明生平事迹的考辨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也可以窥探到李贽的思想。《道学钞》对阳明文献的校勘无疑具有较大的价值,可以在广搜众本的基础上推知阳明书信、文字的真实内容,确定其本来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阳明先生道学钞》 校勘
下载PDF
图书的回环:王阳明文献在日本明治时期的传刻
17
作者 张菁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22年第1期77-83,共7页
明治时期是日本王学的高峰,王阳明文献在日本流传的过程中,通过不同人物的翻刻、评注、选辑,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版本特征,阳明的文学创作与哲学思辨在国内外形成了两个传刻的倾向与线索,在日本学者对阳明文献的重刻与编辑中也逐渐形成了... 明治时期是日本王学的高峰,王阳明文献在日本流传的过程中,通过不同人物的翻刻、评注、选辑,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版本特征,阳明的文学创作与哲学思辨在国内外形成了两个传刻的倾向与线索,在日本学者对阳明文献的重刻与编辑中也逐渐形成了哲学文献与文学文献的传刻途径,反映出王阳明文献在日本的文献接受与日本本土的文化语境紧密结合。论文关注明治时期日本学者对王阳明文献的翻刻与接收,主要考察日本学者对王阳明文献的整理与编撰,探讨王阳明文献在日本学界与社会的流传版本及文化交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 日本 传播 版本 明治时期
下载PDF
从先秦到魏晋:“琴”诗意象美学内涵的基本定型
18
作者 张菁 《安顺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34-39,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者常体现为学者、文人、仕宦三位一体的同质结构,造成了古代文学作品中哲理思辨、文学想象、人生感悟融汇的可能性,凝汇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思维,建构起不同文学体裁的抒写方式。意象是支撑诗歌体裁的重要因素,“琴... 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者常体现为学者、文人、仕宦三位一体的同质结构,造成了古代文学作品中哲理思辨、文学想象、人生感悟融汇的可能性,凝汇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思维,建构起不同文学体裁的抒写方式。意象是支撑诗歌体裁的重要因素,“琴”作为古代文人诗歌的常用意象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诗歌对“琴”的运用展现出文学创作与学术思想的粘连以及词义拓展与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意象 美学
下载PDF
《传习录》在明代的传播特点研究
19
作者 张菁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5-88,共4页
《传习录》集中体现了阳明思想的精华,构建了一个相对成熟的王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传播意义。《传习录》的传播者包括学者、官员、书商,其传播媒介包括讲学和文字书籍,其传播方式包括群体传播和文化传播。《传习... 《传习录》集中体现了阳明思想的精华,构建了一个相对成熟的王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传播意义。《传习录》的传播者包括学者、官员、书商,其传播媒介包括讲学和文字书籍,其传播方式包括群体传播和文化传播。《传习录》的传播为阳明心学地位的确立、思想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习录》 传播 特点 明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