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被引量:114
1
作者 荣天 焦华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9-727,共9页
以泛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以上的政区为例,运用改进熵值法计算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得分,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1999-2013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最后通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得分排名划分4种类型,提出未来泛长江三... 以泛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以上的政区为例,运用改进熵值法计算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得分,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1999-2013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最后通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得分排名划分4种类型,提出未来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分类指导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13年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C∈[0.5,0.8],整体位于磨合阶段;而系统协调度D∈[0.3,0.5],整体属于中度耦合协调;(2)1999-2013年泛长三角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态势,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仍表现负相关的特征;(3)未来苏南地区、皖江地区、杭甬地区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分布结构,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环境;而苏北地区、皖西地区、浙西南地区需要进一步增加城市经济发展的软、硬实力各种要素的投入,并将城市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泛长三角
原文传递
中国省际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与优化探讨 被引量:90
2
作者 荣天 焦华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17,共6页
以中国省域单元为例(因资料有限,未涉及港、澳、台地区),构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PCA模型测算城镇化及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值;其次通过耦合协调模型来揭示2000--2012年省际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空间演化规律;... 以中国省域单元为例(因资料有限,未涉及港、澳、台地区),构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PCA模型测算城镇化及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值;其次通过耦合协调模型来揭示2000--2012年省际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空间演化规律;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2000~2012年省际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态势,耦合度C值[0.5,0.8],总体处在磨合阶段;而系统协调度D值[0.3,0.5],总体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状态;2)省际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具有显著地域空间分异,东部地区整体上高于中西部地区;3)未来东中部地区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发展环境;而西部地区等需要进一步强化区域发展的基础设施、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区域发展优势,实现未来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优化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县域尺度的江苏省乡村性空间格局演变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89
3
作者 荣天 小林 李传武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97,共7页
基于区域城乡一体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RI,通过GIS-ESDA空间分析框架,运用空间自相关、空间变差函数等测度模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空间格局演变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表现出... 基于区域城乡一体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RI,通过GIS-ESDA空间分析框架,运用空间自相关、空间变差函数等测度模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空间格局演变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相似地区在空间聚集分布,且集聚的程度不断增强;乡村性热点区空间结构主要以徐州—宿迁—淮安为核心的圈层结构,并且不断向盐城集聚,呈现出明显的地理集中演变特征;县域尺度乡村性空间格局的连续性和自组织性越来越强,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的机理越来越显著;东北—西南方向乡村性空间差异较小,东南—西北方向乡村性的异质性则十分明显,空间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性 空间格局演变 空间变差函数 县域尺度 江苏省
下载PDF
中国省际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分异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75
4
作者 荣天 焦华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7-287,共11页
科学剖析省际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分异及机制,对推进省际耕地资源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该文以中国省域(除港、澳、台)作为研究案例区,从投入和产出2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改进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 科学剖析省际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分异及机制,对推进省际耕地资源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该文以中国省域(除港、澳、台)作为研究案例区,从投入和产出2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改进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测度1994—2012年中国省域单元耕地利用效率值;综合利用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关联模型、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分形模型等方法分析省际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分异特征,并通过Tobit回归模型揭示效率时空分异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4—2012年中国省际耕地利用效率DEA最优比例相对较小,空间表征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分布格局;东部沿海、北部沿海、东北地区综合效率较高,呈上升发展趋势,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变化较相似,而规模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态势;全局上省际耕地利用效率呈现空间正自相关,以空间集聚为主要分布模式;局部上可划分4种类型:H-H(high-high)效率区、H-L(high-low)效率区、L-H(low-high)效率区、L-L(low-low)效率区,其中H-H效率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京津地区,并逐渐向珠三角演化,而L-L效率区主要集聚在中国西北地区;未来省际耕地利用效率将表现出继续增长的分形特征,且增长高值区集聚在中国东部、北部沿海;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效率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自然环境条件是效率发展差异的基础因素,而农户自身特征也会对效率时空分异产生一定冲击;最后,从推动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耕地整理流转、补偿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省际耕地集约利用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形 效率 耕地 改进DEA模型 时空格局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69
5
作者 荣天 焦华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7-394,共8页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DEA模型、ESDA统计指数及Tobit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初步地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存在显著...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DEA模型、ESDA统计指数及Tobit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初步地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且技术效率高于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2)全局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效率高(低)的城市相互空间邻接;局部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L-L类型主要集中在川西高原区,空间分布形态较平稳,而效率H-H类型主要分布在上海及苏南地区,并逐渐向绍杭、皖江地区演化,从"一字形"转向"Z字形"分布;(3)城镇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及土地市场化是研究期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格局时空演变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格局演变 驱动机制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58
6
作者 荣天 焦华富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6,共8页
"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方向,是一个全新的中国式命题,对"传统城镇化"进行反思与建构,梳理、总结及述评新型城镇化研究有助于指导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实践。论文主要从内涵界定、指标构... "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方向,是一个全新的中国式命题,对"传统城镇化"进行反思与建构,梳理、总结及述评新型城镇化研究有助于指导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实践。论文主要从内涵界定、指标构建、动力机制、发展模式及优化路径等方面对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进展进行初步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尺度、方法及内容维度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展开述评,并尝试性构思出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未来研究应积极深化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拓宽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视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理论研究框架,积极发挥新型城镇化研究的实践指导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进展 述评 中国
下载PDF
镇江市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5
7
作者 荣天 小林 李传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2-278,共7页
以镇江市丘陵区的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镇江市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镇江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呈现出十分显著的东西分异特征,整体上镇江市东部地区的乡村聚落规... 以镇江市丘陵区的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镇江市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镇江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呈现出十分显著的东西分异特征,整体上镇江市东部地区的乡村聚落规模小、空间分布密集、聚落形态较为规则;而中西部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大,空间分布稀疏,且聚落形态较破碎;镇江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受地形、经济、交通、水系、耕地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聚落分布具有低海拔区位取向;经济发达区的乡村聚落景观斑块面积小,但斑块密度大,而经济欠发达区的乡村聚落景观斑块面积大,但斑块密度小;乡村聚落距离道路500m及水系1 000m的区域内空间分布最为密集;同时乡村聚落与耕地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趋同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镇江市 丘陵区
原文传递
泛长三角城市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与驱动机制 被引量:52
8
作者 荣天 焦华富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4,共7页
以泛长三角为研究区,采用修正的DEA模型测度2000—2012年城市发展效率;综合利用地统计分析、R/S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转型期泛长三角城市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总体上城市发展效率呈现出提升的态势,... 以泛长三角为研究区,采用修正的DEA模型测度2000—2012年城市发展效率;综合利用地统计分析、R/S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转型期泛长三角城市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总体上城市发展效率呈现出提升的态势,且城市集约化发展取得一定进步;城市发展效率空间格局演化存在空间集聚,各效率在空间上均表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形成了较为相似的集聚演化格局;未来城市发展各项效率将会表现不断增长趋势;人口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及市场因素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于泛长三角城市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效率 时空格局演化 驱动机制 泛长三角
原文传递
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45
9
作者 荣天 小林 李传武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2-137,共6页
以镇江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总体格局特征及空间分异规律进行了初步地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镇江市最大优势景观类型为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0%左右,其次为建设用地和... 以镇江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总体格局特征及空间分异规律进行了初步地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镇江市最大优势景观类型为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0%左右,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水域用地,林地也是镇江市较为重要的景观类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存在显著的东西空间分异特征,在地形起伏较大的镇西丘陵区,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而景观优势度及集聚度则相对较低;在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镇东平原区,景观呈现较低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而景观优势度及集聚度却较高;景观破碎化程度在镇江中东部地区较高,表明人类开发活动与景观破碎化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GIS 镇江市
原文传递
泛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测度及时空格局演化 被引量:37
10
作者 荣天 焦华富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1,共7页
以泛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从经济、社会、生态3维度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测度1995-2013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值;并通过ESDA分析技术、耦合度及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泛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时空格局演化及机理... 以泛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从经济、社会、生态3维度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测度1995-2013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值;并通过ESDA分析技术、耦合度及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泛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时空格局演化及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1995-2013年泛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整体上呈提升趋势,且效益"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差异显著;2)相邻城市单元表现出较弱的空间集聚特征,效益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苏锡沪和宁杭地区,向皖江、绍甬地区演化,而效益冷点区主要集中在皖北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的耦合度不高,处于拮抗阶段向磨合阶段演化,仅个别城市效益系统耦合较好,呈"点"状形态分布;3)泛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时空格局演化主要受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及土地市场化3个主要驱动力综合作用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效益 时空格局演化 机理 泛长三角
下载PDF
转型期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格局演变与机理 被引量:36
11
作者 荣天 焦华富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51-2262,共12页
以中国省域单元为例,在界定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内涵基础之上,从结构、效益、效率及管理四维度构建城镇土地利用绩效评价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测度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并运用空间统计模型、R/S分析法及PCA模型,对2000-2012年中国省际城镇... 以中国省域单元为例,在界定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内涵基础之上,从结构、效益、效率及管理四维度构建城镇土地利用绩效评价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测度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并运用空间统计模型、R/S分析法及PCA模型,对2000-2012年中国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格局时空演变及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1 2000年以来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差异较显著;绩效演变呈现出东西方向递增,南北方向倒"U"型分布格局。2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全局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正自相关,呈现绩效高(低)—高(低)集聚模式;局部Ⅰ绩效热点区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的京津及江浙沪,且不断向珠三角演化,Ⅱ绩效次热区主要集中在中原城市群、华北、华中及华南地区,Ⅲ绩效次冷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及东北地区,而Ⅳ绩效冷点区主要集中在西部的藏疆蒙甘青地区,形成稳定"L"型塌陷形态;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未来绩效值将呈现出继续增长的演化态势,且增长显著区分布在京津及长三角地区。3城镇化、产业升级、科技发展及市场化综合驱动转型期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格局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土地利用绩效 格局演变 机理 省际 转型期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效率测度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荣天 焦华富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3-439,共7页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构建城镇化效率的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度1990~2011年研究区城镇化效率;基于ESDA空间分析平台,运用全局、局部自相关测度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效率空间关联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城镇化效率测...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构建城镇化效率的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度1990~2011年研究区城镇化效率;基于ESDA空间分析平台,运用全局、局部自相关测度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效率空间关联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城镇化效率测度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起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综合效率整体上偏低,呈上升趋势,技术效率上总体较高呈略升趋势,而规模效率总体偏高呈减弱态势;2从全局空间关联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存在着效率空间集聚现象,即城镇化效率高(低)的地区空间相互邻接;3从局部空间关联来看,效率L-L关联区及H-H关联区所占比重较大,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L-L关联区主要集中在台州、舟山等地,空间分布格局保持稳定;而H-H关联区主要分布在苏锡沪,并呈现出向绍、杭地区演化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效率 测度 空间关联格局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县域乡村类型划分与乡村性评价 被引量:26
13
作者 荣天 焦华富 小林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2-136,共5页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划分出农业主导、工业主导、服务主导和均衡发展4种乡村发展类型;基于区域城乡一体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RI理论公式,对2000~2012年长三角地区乡村性及演变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农业主导、工...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划分出农业主导、工业主导、服务主导和均衡发展4种乡村发展类型;基于区域城乡一体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RI理论公式,对2000~2012年长三角地区乡村性及演变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农业主导、工业主导和服务主导的县域分别占总地域面积的13.79%、18.96%及12.06%,而均衡发展型的县域占到55.19%;农业型乡村分布在苏中、舟台地区,工业型乡村分布在苏锡常地区,而服务型乡村主要分布在宁甬杭地区;长三角县域RI总体上呈减弱趋势,乡村性空间格局与乡村类型划分具有较高关联性,苏中、舟台地区乡村发展农业主导,乡村性总体高值集聚,而苏锡常乡村发展工业主导,乡村性总体低值集聚,并且工业、服务主导型乡村性RI低于农业主导和均衡发展型;最后,提出未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发展相关的重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类型划分 乡村性评价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模型与实证分析——以皖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23
14
作者 荣天 管晶 《旅游研究》 2016年第3期60-66,共7页
通过建立科学系统评价体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研究,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以安徽皖南地区为案例地,从遗产资源价值、发展现状、旅游开发条件、旅游吸引力4个维度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通过建立科学系统评价体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研究,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以安徽皖南地区为案例地,从遗产资源价值、发展现状、旅游开发条件、旅游吸引力4个维度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罗森伯格—菲什拜因数字模型定量评价皖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并对皖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皖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整体不高,但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第二等级资源旅游,开发潜力相对较大;从类别来看,传统手工技艺类旅游开发前景好,而传统表演类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结合遗产资源自身特征及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现状,提出未来皖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传承的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价值 评价模型 皖南地区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耕地集约利用多尺度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荣天 陆建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71-278,共8页
科学分析区域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对于促进耕地资源集约潜力挖掘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案例地,从投入强度、利用强度、产出效率及持续状况等维度上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 科学分析区域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对于促进耕地资源集约潜力挖掘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案例地,从投入强度、利用强度、产出效率及持续状况等维度上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定量测度1978-2016年长江经济带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基于流域、省域、市域多尺度视角,通过变异系数、ESDA、GIS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耕地集约利用多尺度时空分异格局;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长江经济带耕地集约利用分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1978年以来流域尺度上长江经济带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提升态势,但演化过程中呈现"东高西低"差异特征;省域、市域尺度上长江经济带耕地集约利用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并且尺度越小空间集聚越显著。2)研究期间省域、市域尺度空间关联类型均以正向相关为主,且市域尺度上长江经济带耕地集约利用存在空间集聚"俱乐部趋同"现象,表现为H-H(high-high)型主要集聚在上海及苏南地区,并逐渐向绍杭、皖江地区演化;而L-L(low-low)型主要集聚在川西高原区。3)自然因素、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及制度政策可有效解释长江经济带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其中人口因素、经济社会因素对耕地集约利用分异影响显著,而政策因素呈现较强驱动效应。4)最后从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加大要素投入力度、优化调整耕地结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耕地集约利用提升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耕地 影响因素 ESDA 地理探测器 多尺度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进展及其述评 被引量:15
16
作者 荣天 小林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1-155,共5页
根据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内容变化和理论进展,从演变模式、驱动机制、模拟预测和优化调控四个方面对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内容体系进行归纳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研究趋势进行述评。本文旨在通过大量的文献资... 根据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内容变化和理论进展,从演变模式、驱动机制、模拟预测和优化调控四个方面对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内容体系进行归纳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研究趋势进行述评。本文旨在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系统梳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以期能对国内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空间扩展 研究进展 述评
下载PDF
转型期长江三角洲乡村性测度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荣天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4-208,共5页
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区域,构建乡村性RI理论公式,测度2000-2012年县域单元的乡村性;通过Moran’s I、LISA集聚图及空间变差函数,对转型期长三角县域乡村性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县域乡村性非均衡性显著,乡... 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区域,构建乡村性RI理论公式,测度2000-2012年县域单元的乡村性;通过Moran’s I、LISA集聚图及空间变差函数,对转型期长三角县域乡村性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县域乡村性非均衡性显著,乡村性较弱的县域所占比重略大,县域乡村性整体上呈现出弱的分布态势;县域乡村性全局表现出空间集聚的自相关性,HH集聚区集中在通泰扬和台州,L-L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锡常地区;县域乡村性空间格局的连续性和自组织性越来越强,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较显著,且空间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各向异性,从东南—西北方向县域乡村性呈"塌陷型"的空间分布结构;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转型期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重构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性 测度 ESDA 空间格局 长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基于县域尺度的江苏省乡村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荣天 小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633-4636,共4页
以江苏省65个县市为研究实证单元,基于区域城乡一体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对县域尺度上江苏省乡村性进行定量评价,以ArcGis 9.3、GeoDa 095、SPSS 16等软件平台为支撑,采用Jenks最佳断点分类、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 以江苏省65个县市为研究实证单元,基于区域城乡一体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对县域尺度上江苏省乡村性进行定量评价,以ArcGis 9.3、GeoDa 095、SPSS 16等软件平台为支撑,采用Jenks最佳断点分类、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的空间分异进行定量地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差异性不显著,但乡村性较强区域所占比重略大;从苏南到苏北呈现乡村性梯度递增的空间分异特征;全局上呈乡村性集聚分布态势,局部上在江阴、昆山等7县市和苏北灌云、阜宁等7县形成县域尺度的乡村性"冷点区"与"热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乡村性 空间分异 县域尺度
下载PDF
江苏省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荣天 焦华富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5,共8页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运用修正引力模型测度2000~2012年各城市间联系强度,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江苏省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00~2012年江苏城市网络整体密度以上升趋势为主,但网络联系...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运用修正引力模型测度2000~2012年各城市间联系强度,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江苏省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00~2012年江苏城市网络整体密度以上升趋势为主,但网络联系还处于弱联结状态;南京的点出度最大,而苏州的点入度最大,城市空间联系不均衡性较显著,网络结构表现分层现象;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存在4个城市子群,第1子群(苏锡常都市圈)及第2子群(南京都市圈)的密度系数较大,空间网络联系最为紧密;要素流动、区位差异及交通创新综合作用驱动2000年~2012年江苏省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发生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结构 SNA 演化 驱动机制 江苏省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评价及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荣天 小林 陆建飞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8-705,共8页
以长三角地区作为典型案例地,构建乡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测度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水平;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ESDA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分异特征,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揭示研究期间长... 以长三角地区作为典型案例地,构建乡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测度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水平;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ESDA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分异特征,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揭示研究期间长三角乡村发展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水平呈现出持续提升的演化态势,长三角乡村发展东—西向呈递减态势,南—北向呈倒“U”型空间形态。长三角乡村发展表现出“俱乐部趋同”的空间分布趋势;乡村发展局部热点区主要集聚在苏锡常沪、杭绍甬等地区,而冷点区主要分布在皖北地区,形成稳定的低值集聚塌陷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及交通可达性是影响研究期间长三角乡村发展时空分异的驱动因子,政府政策因素对研究期间长三角乡村发展时空分异表现为宏观的导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 时空分异 驱动因素 ESDA模型 长三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