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研究30年回顾和现状 被引量:163
1
作者 郑树 黄彦钦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2-5,共4页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癌症之一。30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年均上升3%~4%,但地区差异较大,如上海2012年发病率达56/10万。从全局看,我国结直肠癌发病仍暂处非高发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国家癌症研究代表处(Internati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癌症之一。30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年均上升3%~4%,但地区差异较大,如上海2012年发病率达56/10万。从全局看,我国结直肠癌发病仍暂处非高发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国家癌症研究代表处(Internati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发表的Globocan 2012估算中国大陆结直肠癌标化发病率为14.2/1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诊断 直肠肿瘤/诊断 结肠肿瘤/治疗 直肠肿瘤/治疗 普查 LYNCH综合征 精准医学
下载PDF
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 被引量:110
2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制订专家组 郑树 +4 位作者 蔡三军 顾晋 王锡山 黄彦钦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81-1086,共6页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登记办公室记录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结直肠癌新发病42.92万例.当年因结直肠癌死亡28.14万例.日均发病和死亡分别为11759例和7710例。结直肠癌发病在我国呈现城市快...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登记办公室记录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结直肠癌新发病42.92万例.当年因结直肠癌死亡28.14万例.日均发病和死亡分别为11759例和7710例。结直肠癌发病在我国呈现城市快速增长、农村平稳增长、城市显著高于农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地区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 专家 筛查 新发病 恶性肿瘤 数据显示
原文传递
癌症早诊早治工作评价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88
3
作者 董志伟 乔友林 +19 位作者 王贵齐 钱耕荪 唐步坚 游伟程 周琦 立玮 万德森 陈建国 柳青 袁媛 李纪宾 赵方辉 魏文强 孟祥柱 郑树 王国清 李光琳 雷正龙 孔灵芝 《中国肿瘤》 CAS 2010年第10期633-638,共6页
[目的]探讨癌症早诊早治工作的评价指标。[方法]分析2006~2009年卫生部早诊早治项目宫颈癌、食管癌/贲门癌、结直肠癌、肝癌、鼻咽癌及胃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数据,提出并定义癌症早诊早治工作的初步评价指标。筛查早诊率,检出率和治疗... [目的]探讨癌症早诊早治工作的评价指标。[方法]分析2006~2009年卫生部早诊早治项目宫颈癌、食管癌/贲门癌、结直肠癌、肝癌、鼻咽癌及胃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数据,提出并定义癌症早诊早治工作的初步评价指标。筛查早诊率,检出率和治疗率为工作绩效指标;早期发现成本系数(early detection cost index,EDCI)为综合评价指标。[结果]宫颈癌、食管癌/贲门癌、结直肠癌、肝癌、鼻咽癌及胃癌6种癌症的诊断性筛查检出率分别为:5.6%、2.4%、3.9%、1.3%、5.5%、1.5%;筛查早诊率分别为:93.5%、82.3%、91.9%、58.2%、60.0%、80.0%;治疗率分别为:90.9%、68.4%、100%、69.1%、80.0%、85.0%;早期发现成本系数分别为:0.22、0.42、0.48、0.80、2.45、1.68。[结论]宫颈癌、结直肠癌及食管癌/贲门癌的早诊早治有良好的效益,应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早诊早治 评价指标 中央补助地方 筛查 成本
原文传递
苦参碱对K562及其多药耐药细胞K562/vin、K562/dox的诱导凋亡作用 被引量:58
4
作者 李旭芬 +2 位作者 郑树 潘锵荣 吕庆华 《实用癌症杂志》 2000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 明确中药苦参碱对化疗敏感和耐药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苦参碱对各细胞的IC5 0值。K 5 6 2、K 5 6 2 /vin、K 5 6 2 /dox细胞与适宜浓度苦参碱共同孵育于 16 40培养液中 ,一定时间后对细胞行Wright′s Giemsa染... 目的 明确中药苦参碱对化疗敏感和耐药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苦参碱对各细胞的IC5 0值。K 5 6 2、K 5 6 2 /vin、K 5 6 2 /dox细胞与适宜浓度苦参碱共同孵育于 16 40培养液中 ,一定时间后对细胞行Wright′s Giemsa染色 ,做形态学观察 ,同时行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以检测凋亡。结果 细胞形态学观察可见 0 .2 5~ 1.0 0mg/ml浓度苦参碱作用后的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深染、细胞质空泡化、核碎裂等 ;DNA电泳可见阶梯状条带 ;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有低G1期细胞出现 ,并S期细胞比例增高。在试验范围内凋亡比率与药物浓度呈一定相关。苦参碱对敏感和耐药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 苦参碱可诱导K 5 6 2细胞凋亡 ,对其多药耐药细胞K 5 6 2 /vin、K 5 6 2 /dox亦有诱导凋亡作用 ,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一定相关性。苦参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与其S期阻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肿瘤 K562细胞 多药耐药性 细胞调亡
下载PDF
苦参碱对K562及其多药耐药细胞K562/Vin的细胞生物学影响 被引量:46
5
作者 李旭芬 郑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 :探讨中药苦参碱对K5 6 2及其多药耐药细胞K5 6 2 /Vin的细胞生物学作用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苦参碱对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 值 )及其逆转K5 6 2 /Vin细胞对长春新碱的耐药作用 ,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变化。免... 目的 :探讨中药苦参碱对K5 6 2及其多药耐药细胞K5 6 2 /Vin的细胞生物学作用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苦参碱对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 值 )及其逆转K5 6 2 /Vin细胞对长春新碱的耐药作用 ,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细胞表面P -糖蛋白表达。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 ,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结构变化。RT -PCR检测端粒酶基因hTERT -mRNA表达。结果 :苦参碱对K5 6 2、K5 6 2 /Vin细胞的IC50 值分别为 3 4、4 6mmol·L-1。4 0mmol·L-1苦参碱可抑制两细胞的生长 ;2 0mmol·L-1苦参碱可降低K5 6 2 /Vin细胞表面P-糖蛋白表达 ,增强长春新碱对K5 6 2 /Vin的细胞毒性 ,其逆转耐药倍数为 4 92 4倍。苦参碱作用后K5 6 2、K5 6 2 /Vin细胞在光镜、电镜下均可见凋亡的形态学变化。苦参碱作用后K5 6 2细胞hTERT -mRNA表达受抑 ,并与药物作用浓度相关。结论 :苦参碱可增强长春新碱对K5 6 2 /Vin细胞的毒性 ,并诱导K5 6 2、K5 6 2 /Vin细胞凋亡 ,同时可抑制K5 6 2细胞hTERT -mRNA表达 ,提示苦参碱可为一有效抗肿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抗药性 糖蛋白类 细胞凋亡 端粒酶 中医药治疗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大肠癌筛查方案及其实践 被引量:62
6
作者 郑树 +1 位作者 蔡善荣 黄彦钦 《中国肿瘤》 CAS 2009年第9期700-704,共5页
大肠癌发生发展大部分均有明确的癌前病变,其过程较长,为筛查发现早期病变提供了可能。故筛查是降低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可行措施。作者对多年来进行的大肠癌筛查方案的研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筛查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可切除的进展期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专家共识(2019) 被引量:61
7
作者 蔡国响 +8 位作者 王崑 李健 王晰程 朱骥 万觉锋 饶圣祥 黄丹 蔡三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01-710,共10页
多学科综合治疗是进展期结直肠癌的重要治疗原则。局部进展期结肠癌(Ⅱ、Ⅲ期)、局部进展期直肠癌(Ⅱ.Ⅲ期)和结直肠癌肝转移这三种情况临床最常见,通常需要进行围手术期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为了更好地推广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应用... 多学科综合治疗是进展期结直肠癌的重要治疗原则。局部进展期结肠癌(Ⅱ、Ⅲ期)、局部进展期直肠癌(Ⅱ.Ⅲ期)和结直肠癌肝转移这三种情况临床最常见,通常需要进行围手术期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为了更好地推广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应用,提供更加详细具体的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的操作规范,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蔡三军教授和张苏展教授牵头,联合国内结直肠癌领域的众多著名专家(65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局部进展期 围手术期 治疗原则 专家 多学科综合治疗 临床肿瘤学会 CSCO
原文传递
苦参碱对K562细胞端粒酶hTERT-mRNA表达及其酶活性影响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李旭芬 +1 位作者 郑树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 K562细胞 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作用 ,并明确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以 0.1~ 2 mg/ml苦参碱处理 K562细胞 48h后, RT- PCR检测其 hTERT- mRNA表达,同时行 TRAP- PCR- ELISA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K56...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 K562细胞 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作用 ,并明确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以 0.1~ 2 mg/ml苦参碱处理 K562细胞 48h后, RT- PCR检测其 hTERT- mRNA表达,同时行 TRAP- PCR- ELISA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K562细胞为一强端粒酶活性细胞株,在浓度分别为 0.1、 0 5、 1 0、 2 0 mg/ml苦参碱作用后, K562细胞 hTERT- mRNA表达明显受抑,同时伴有端粒酶活性下降,抑制率分别为 0 3%、 13 0%、 91 7%和 98 6%。结论:苦参碱可降低 K562细胞 hTERT- mRNA表达 ,同时伴端粒酶活性下降;端粒酶活性强度与 hTERT-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端粒酶 肿瘤细胞系 聚合酶链反应 hTERT-mRNA
下载PDF
杭州城市社区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实践 被引量:51
9
作者 蔡善荣 郑树 +1 位作者 周伦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在城市社区自然人群中开展大肠癌筛查,探索开展城市居民恶性肿瘤二级预防措施。方法应用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的筛查试行方案,以结合免疫法FOB和问卷调查为初筛,肠镜为复筛的方法对杭州一城市社区40岁以上居民开展大肠癌的筛查。结果... 目的在城市社区自然人群中开展大肠癌筛查,探索开展城市居民恶性肿瘤二级预防措施。方法应用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的筛查试行方案,以结合免疫法FOB和问卷调查为初筛,肠镜为复筛的方法对杭州一城市社区40岁以上居民开展大肠癌的筛查。结果在实际筛查的6 089人,FOB阳性157例,阳性率为2.6%,问卷调查阳性859,阳性率为14.1%。免疫法FOB合并问卷总阳性率为16.7%,大肠癌筛查方案可浓缩高危人群至15%左右。在FOB阳性的157例中,28例进行了进一步的肠镜检查,发现了5例结肠癌,8例结直肠腺瘤和息肉,12例慢性肠道疾病。在检出的5例大肠癌中,1例未手术,Dukes A期和Dukes C期各2例。结论大肠癌筛查方案可明显浓缩高危人群,大大降低筛查的工作量。免疫法FOB能比较有效地从无症状的城市居民中检出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诊断 结直肠肿瘤/预防和控制 普查 潜血 免疫法 结肠镜检查
下载PDF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Ⅴ2018) 被引量:49
10
作者 蔡建强 顾晋 +6 位作者 秦新裕 王杉 王锡山 许剑民 忠涛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302-314,共13页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1-2],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cancerlivermetastases)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约有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15%~25%的患者将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1-2],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cancerlivermetastases)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约有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15%~25%的患者将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3-7].结直肠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诊断 综合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组大肠癌预后多因素分析的比较 被引量:41
11
作者 蔡善荣 郑树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83-485,共3页
目的研究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大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842例行根治术后的大肠癌患者,按发病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中年组(41~64岁)和老年组(≥65岁)。用SPSS软件分别对3组患者的35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生存分... 目的研究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大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842例行根治术后的大肠癌患者,按发病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中年组(41~64岁)和老年组(≥65岁)。用SPSS软件分别对3组患者的35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结果842例大肠癌的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66.3%、54.2%和48.5%,青年组大肠癌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3.0%和42.7%,低于其他年龄组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Dukes分期和家族肿瘤史为青年和中年组大肠癌患者的共同影响因素;慢性便秘是中年组大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肠梗阻、手术时间、转移淋巴结数为老年组大肠癌的预后因素。病程(从出现症状到手术时间)不是影响青年组大肠癌的主要原因。青年组DukesA期患者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6%和64.5%,B期分别为73.3%和67.4%,C期分别为37.3%和27.0%,D期分别为33.3%和22.2%。青年组A期和B期患者生存率与中老年组相近,但C期和D期的生存率低于中老年组。有家族肿瘤史的青年组患者预后好,其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3.1%和64.5%,显著高于无家族肿瘤史患者的48.1%和37.3%。结论不同年龄组大肠癌预后影响因素有差异,青年组大肠癌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在青年组,大肠癌Dukes分期晚和无家族肿瘤史的患者预后差,病程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青年组大肠癌患者预后差与就诊时间晚、延误诊断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外科学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预后 年龄因素 大肠癌患者 不同年龄组 多因素分析 预后因素 DUKES分期 COX比例风险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20) 被引量:45
12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外科学组 +16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肿瘤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肿瘤转移委员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专业委员会 许剑民 樊嘉 顾晋 秦新裕 王锡山 忠涛 任黎 朱德祥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共13页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自2008年开始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以期指导...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自2008年开始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达到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改善5年生存率的目的。本次修订后的2020版《指南》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随访、预防、MDT作用、手术治疗和局部毁损治疗、可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无法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等六部分,汇集总结国内外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诊断 综合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重视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被引量:41
13
作者 郑树 蔡善荣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1-363,共3页
结直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日渐增高.据预测,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今后仍将逐步上升[1],且结直... 结直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日渐增高.据预测,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今后仍将逐步上升[1],且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不尽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 筛查 西方发达国家 癌发病率 恶性肿瘤 生活水平 饮食习惯 治疗效果 结肠癌
原文传递
癌症早诊早治的评价 被引量:42
14
作者 董志伟 乔友林 +10 位作者 王贵齐 游伟程 钱耕荪 唐步坚 周清华 李纪宾 杨娟 李光琳 吴良有 孔灵芝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37-640,共4页
自2006年开展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以来,已筛查1027 140例高危个体,检出6866例患者,早诊率为77.9%,治疗率为80.4%。如何评价这一结果,受到广泛关注。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癌症早诊早治评价有明确的标准和方法旧一,绩效评价的终点... 自2006年开展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以来,已筛查1027 140例高危个体,检出6866例患者,早诊率为77.9%,治疗率为80.4%。如何评价这一结果,受到广泛关注。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癌症早诊早治评价有明确的标准和方法旧一,绩效评价的终点指标是死亡率下降,而卫生经济学评价,则要求详细计算癌症早诊早治的费用,以及相应的健康收益,分别以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和成本效益来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早期诊断 治疗 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后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6
15
作者 李军 丁克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5期2485-2490,共6页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2005年12月前已公开发表的比较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短期临床效应差异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进行质量评分...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2005年12月前已公开发表的比较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短期临床效应差异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进行质量评分,提取短期临床效应指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9项 RCT 纳入荟萃分析,平均质量评分(7.6±0.6)分。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患者基本特征均衡。较之开腹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切口长度减少12 cm[95% CI(-13.51~-10.49),P<0.01],出血量较开腹手术组减少约75 ml[95%CI(-86.06~-62.99),P<0.01],但是手术时间延长42 min[95% CI(32.18~52.50),P<0.01]。标本长度、切缘阳性率及淋巴结检出数量等,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术后总体并发症和具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第一天疼痛更轻[加权均数差 WMD=-0.80,95%CI(-1.26~-0.34),P<0.01],肠外镇痛药使用量更少[标准化均数差 SMD=-0.31,95%CI(-0.42~-0.21),P<0.01],同时其术后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及出院时间均早于开腹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安全地根治结直肠癌,对患者的创伤亦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随机对照试验 数据说明 统计
原文传递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 被引量:39
16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 +16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肿瘤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肿瘤转移委员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专业委员会 樊嘉 顾晋 秦新裕 王锡山 许剑民 忠涛 朱德祥 任黎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1期129-144,共16页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1-2]。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有15%~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有15%~25%患者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可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1-2]。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有15%~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有15%~25%患者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可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3-7]。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2],未经治疗的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8-9],而肝转移灶完全切除[或可以达到“无疾病证据(no evidence of disease,NED)”状态]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为30%~57%[1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肝转移灶 结直肠癌患者 治疗指南 血行转移 根治性切除 靶器官 死亡原因
下载PDF
大肠癌序贯筛检方案在人群中应用的前瞻性评估 被引量:32
17
作者 刘希永 郑树 +7 位作者 陈坤 马新源 周伦 余海 姚开颜 陈康 蔡善荣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 建立并验证大肠癌序贯筛检方案在我国人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以大肠癌高发区嘉善县 1989年 30岁及以上者作为目标人群 ,采用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研究设计 ,以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结合个体危险度隶属度函数 (AD值 )为初筛手段 ,纤维... 目的 建立并验证大肠癌序贯筛检方案在我国人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以大肠癌高发区嘉善县 1989年 30岁及以上者作为目标人群 ,采用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研究设计 ,以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结合个体危险度隶属度函数 (AD值 )为初筛手段 ,纤维肠镜为复筛的序贯筛检方案。结果经筛检后筛检人群与对照人群的大肠癌 8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 3.95‰ (95 %CI为 3.81~ 4.10 )和4.0 1‰ (95 %CI为 3 .86~ 4.16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而大肠癌的累积死亡率则分别为 2 .0 8‰ (95 %CI为 1.96~ 2 .18)和 2 .44‰ (95 %CI为 2 .33~ 2 .5 5 ) ,筛检人群较对照人群约下降了 15 %左右。其中直肠癌累积死亡率下降达 31% ,经生存分析筛检区直肠癌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区 (log rank =9.0 1,P =0 .0 0 2 7)。结论 粪便潜血试验和个体危险度AD值的序贯筛检方案在人群中实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死亡率 发病率 序贯筛检 RCT
原文传递
贝伐珠单抗联合含氟尿嘧啶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前瞻性、非干预性、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REACT) 被引量:33
18
作者 秦叔逵 邓艳红 +13 位作者 毕锋 刘天舒 刘云鹏 徐建明 束永前 徐农 吴昌平 王新 钟海均 冯继锋 何裕隆 杨建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865-873,共9页
背景和目的 在欧美国家,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业已成为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 CRC)的标准方案。在我国,贝伐珠单抗的注册临床研究亦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m CRC客观缓解率和显著改善生存预后。但是,缺乏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 背景和目的 在欧美国家,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业已成为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 CRC)的标准方案。在我国,贝伐珠单抗的注册临床研究亦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m CRC客观缓解率和显著改善生存预后。但是,缺乏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国人m CRC的大样本资料,特别是安全性数据。为此,我们开展了上市后临床研究——REACT研究(REal world study of Avastin in Colorec Tal cancer;注册号:NCT 01319877),系统观察和评价真实世界(real world)中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国人m CR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非干预性、全国多中心的上市后临床研究。根据预设的入排标准,纳入m CRC一线或二线治疗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主要终点指标是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次要终点指标为评估总体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KRAS突变状态和贝伐珠单抗用药周期(〈8或≥8周期)对疗效以及生活质量(Qo L)的影响。分别采用RECIST 1.1版和NCI-CTC AE 4.03版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自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24家研究中心共纳入606例m CRC,中位年龄56.6岁(22-81岁),ECOG PS 0-1占76.7%;其中,一线患者453例,二线患者153例。贝伐珠单抗中位用药周期为5.0个(3.0-8.0个)周期。安全性方面:有102例患者(16.8%)发生≥3级不良事件(AE);66例(10.9%)发生≥3级可能与贝伐珠单抗有关的AE。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AESI)为高血压(1.8%)、蛋白尿(0.8%)、胃肠穿孔(0.5%)、出血(3.3%)、动脉血栓栓塞(0.3%)、静脉血栓栓塞(1.0%)、肠瘘(0.8%)以及伤口愈合并发症(0.2%)。有效性方面:ORR为18.3%(95%CI:15.3%-21.6%),一线患者和二线患者的ORR分别为21.0%(95%CI:17.3%-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患者 结直肠癌/晚期转移性 贝伐珠单抗 联合化疗/氟尿嘧啶类药物 安全性/有效性
下载PDF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年版) 被引量:30
19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14 位作者 顾晋 汪建平 王锡山 蔡三军 李进 沈琳 徐瑞华 金晶 章真 梁智勇 孙应实 王晰程 刘骞 彭亦凡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7-644,共28页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20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2和第5位,其中新发病例55.5万例,死亡病例28.6万例。中国已成...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20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2和第5位,其中新发病例55.5万例,死亡病例28.6万例。中国已成为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最多的国家,结直肠癌严重影响和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2010年,国家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结直肠癌领域专家撰写并颁布了《结直肠癌临床诊疗规范(2010年版)》(简称《规范》)。《规范》的发布对我国结直肠癌诊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近些年,随着对该《规范》应用的普及和理解的深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5年、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2023年先后组织专家对《规范》进行了4次修订,内容涉及结直肠癌的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评估,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和放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段等方面。2023年版《规范》既参考了国际指南的更新内容,更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临床实践,同时囊括了近些年来我国结直肠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循证医学证据。2023年版《规范》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结直肠癌整体诊疗水平的进步,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预后,造福结直肠癌患者及其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指南 治疗
原文传递
中国结直肠癌人群筛查方案的应用价值初探 被引量:32
20
作者 黄彦钦 蔡善荣 +5 位作者 李其龙 马新源 何玉芳 周晓红 郑树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1-604,共4页
目的评价现行结直肠癌筛查方案的肿瘤检出率,探讨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筛查目标为2007-2009年杭州下城区和嘉善县40~74岁户籍人口,共43713名。先进行由问卷调查与大便潜血检测组成的初筛,阳性者进行结肠镜诊断性复筛,发现息肉样病... 目的评价现行结直肠癌筛查方案的肿瘤检出率,探讨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筛查目标为2007-2009年杭州下城区和嘉善县40~74岁户籍人口,共43713名。先进行由问卷调查与大便潜血检测组成的初筛,阳性者进行结肠镜诊断性复筛,发现息肉样病变即取活检或摘除,病理确诊。分析筛查数据,计算初筛阳性人群(高危人群)中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人群的肿瘤检出率。结果初筛认定结直肠癌高危人群6489名,占14.85%。共有完成结肠镜检查4701名,检出结直肠肿瘤569例,检出率为12.10%(95%CI:11.17%-13.04%)。其中结直肠癌52例,检出率1.11%(95%CI:0.81%-1.41%);进展期腺瘤(183例)和非进展期腺瘤(334例)检出率分别为3.89%(95%CI:3.34%~4.45%)和7.10%(95%CI:6.37%-7.84%)。70~74岁男性肿瘤检出率最高,为22.81%(95%CI:16.98%-28.70%);40~44岁女性中检出率最低,为2.49%(95%CI:0.79%~4.20%)。结论我国现行结直肠癌人群筛查方案的应用效果较好,但方案仍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早期诊断 普查 方案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