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以艺滋养——浅议中职音乐课程教学
- 1
-
-
作者
张艺秋
-
机构
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
-
出处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7期146-148,共3页
-
文摘
在中职音乐课程的教学当中,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局限,教学内容单一是普遍反映的问题,所以,为了改变当前的现状,也为了丰富音乐课程教学的内容,改变以往学科教学的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更多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变得多样,真正意义上达到了以艺滋养的目的。对此,为了更好的达到对中职学生教育的目的,本文在综合分析与研究了当前学科教学的形式基础上,试着分别当前中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以及改进策略两个部分进行展开论述,以此来更好的达到以艺滋养,提高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
关键词
中职音乐
音乐
学科教学
融入方法
-
分类号
G623.7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定量表征河流砂颗粒的形状——在西藏帕隆藏布的尝试
- 2
-
-
作者
张艺秋
胡修棉
董小龙
赖文
-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
-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03-2215,共13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部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编号:2019QZKK0204)的成果。
-
文摘
河流搬运体系中,颗粒的形状属性可以反映其来源、搬运、沉积的过程。长期以来沉积学界缺乏相对统一的定量的、多维的颗粒形状参数。本研究以西藏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为例,运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等计算机辅助技术,对8个天然河流砂样品中的2276个颗粒开展碎屑成分鉴定和形状参数量化等工作。重点评估了11个颗粒形状参数,通过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提取并定义了3个形状信号,包括圆形度因子、规则度因子和平滑度因子。这些参数可用于表征颗粒宏观形状上接近圆形的程度、中观尺度上轮廓规则的程度及轮廓平滑的程度。挖掘天然河流砂的重要形状特征后,进一步探索了这些形状参数与颗粒成分、粒度的关系。本研究成果为解释河流系统中颗粒的形状信号、理解颗粒自身微观属性和外部物理过程等提供重要借鉴。
-
关键词
河流砂
颗粒形状参数
定量研究
因子分析
帕隆藏布
沉积学
-
Keywords
modern sand
particle shape parameters
quantitative research
factor analysis
Parlung Tsangpo
sedimentology
-
分类号
P33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
-
题名河流砾-砂过渡(GST)研究进展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艺秋
胡修棉
-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3-893,共11页
-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STEP)研究项目(2019QZKK0204)。
-
文摘
河流从上游山区流经下游宽阔地带时,所搬运物质在磨损和分选作用下逐步变细,当沉积物减小到中粗卵砾级别时(10~20 mm),会在相对短距离内(几倍河道宽度)快速转变为极粗砂(1~2 mm),这种粒度突变现象被称为砾—砂过渡(gravelsand transition,GST)。对河流砾—砂过渡进行了系统调研,介绍了其在河流中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砾—砂过渡的发生机理,包括粒度突变的外因假说、2~10 mm粒径空缺的内因解释,以及GST中加剧砾砂流动性差异的过程;也介绍了GST的空间普适性、其前后的河流转变和位置稳定性。GST的深入研究对于理解河流演化、泥沙运移、洪水风险管理、沉积物源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砾—砂过渡
河流沉积
粒度
沉积学
地貌学
-
Keywords
gravel-sand transition
river deposits
grain size
sedimentology
geomorphology
-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
-
题名藏南日喀则弧前盆地白垩纪陆源碎屑岩显微图像数据集
- 4
-
-
作者
张艺秋
安慰
胡修棉
-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出处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3期73-83,共11页
-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1525007)
面上基金项目(41972106)。
-
文摘
藏南拉萨地体南缘发育白垩纪日喀则弧前盆地,记录了新特提斯洋向拉萨地体的北向俯冲。日喀则弧前盆地以碎屑岩为主,夹少量泥灰岩、灰岩等,由下向上依次沉积了冲堆组、桑祖岗组、昂仁组、帕达那组、曲贝亚组,并于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启动后沉积了曲下组和加拉孜组。由于保存完整、露头较好,该盆地得到了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如此,目前能够公开查阅的盆地内基础岩石学数据仍比较有限,以至于大量岩石学工作被重复开展。因此,本数据集选取冲堆组、昂仁组、帕达那组3套白垩纪碎屑岩地层共计191个岩石薄片,使用偏光显微镜对其进行了图像采集,以便更好地共享和利用这些基础地质数据。本文所选择的岩石样品包括5块泥页岩、2块粉砂岩、158块砂岩、11块砾岩、7块砾石、7块硅质岩、1块火山碎屑岩。此外,本数据集还收录了这些岩石样品所在的10条地层剖面的详细信息。除了为基础地质学研究提供原始资料外,本数据集也可应用于人工智能识别在内的跨学科合作研究。
-
关键词
藏南
日喀则弧前盆地
白垩纪
碎屑岩
岩石薄片
偏光显微图像
-
Keywords
Southern Tibet
Xigaze forearc basin
Cretaceous
siliciclastic rocks
thin section
polarized photomicrograph
-
分类号
P588.21
[天文地球—岩石学]
-
-
题名拉萨地体中-北部白垩纪陆源碎屑岩显微图像数据集
- 5
-
-
作者
赖文
张艺秋
胡修棉
孙高远
-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
-
出处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3期84-94,共11页
-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152500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E0204201)。
-
文摘
在中国西藏自治区中部的拉萨地体的中-北部,广泛沉积了至少5套白垩纪碎屑岩,这些碎屑岩如实地记录了班怒洋的消亡、拉萨-羌塘陆陆碰撞、青藏高原早期隆升等一系列重要地质事件的信息。鉴于青藏地区基础地质研究不够多,至今可以公开查阅的基础岩石学数据十分缺乏,重复的岩石学工作在不断的进行。为了更好地共享这些基础地质数据,本数据集使用偏光显微镜,对采集自多尼组、多巴组、竟柱山组、达雄组、Kcv单元5套白垩纪碎屑岩地层共计402个岩石薄片进行了图像采集。这些沉积剖面中的岩石样品包括23块粉砂岩、235块砂岩、15块砾岩、98块砾石、2块混积岩、6块钙质结核、14块火山碎屑岩、6块火成岩和3块接触变质岩。同时,本数据集还详细记录了涉及的22条地层剖面信息,样品的采集位置、地层时代、岩石名称、岩石特征等信息。本数据集不仅可广泛用于基础地质学研究,也可应用于与人工智能等的合作研究中,还可以为矿产与油气勘探、教学与科普等社会生产实践提供基础资料服务。
-
关键词
岩石薄片
偏光显微图像
碎屑岩
中-北部拉萨地体
白垩纪
青藏高原
-
Keywords
thin section
polarized photomicrograph
siliciclastic rocks
central-northern Lhasa Terrane
cretaceous
Tibetan Plateau
-
分类号
P588.21
[天文地球—岩石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