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产业和现代化 被引量:7
1
作者 贾斯汀·奥康诺 顾鑫 +1 位作者 张良 王斌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0年第2期48-71,共24页
艺术是一个现代概念,艺术研究与艺术界、市场、社会分化、政治和美学五个领域有着直接的联系。艺术与现代工业敌对,是一种后工业社会的工业模式。艺术与日常生活并非冷漠,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界产生了区隔,新的文化模式也培养了新的受... 艺术是一个现代概念,艺术研究与艺术界、市场、社会分化、政治和美学五个领域有着直接的联系。艺术与现代工业敌对,是一种后工业社会的工业模式。艺术与日常生活并非冷漠,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界产生了区隔,新的文化模式也培养了新的受众。通俗文化的流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现代主义诞生于艺术界中,有其自身的文化动力。因此,审美的艺术不仅关涉个体"情感",而且提供了一种关于世界的特殊知识。这些有利于理解文化政策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工业 现代性 美学
原文传递
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美学危机中的审美人类学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良 姜游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101,共4页
20世纪以来,人文科学发展呈现出跨学科发展的样态,打破了封闭的学科壁垒,形成了许多新的交叉学科。其中,美学界出现的一种跨学科研究趋向——审美人类学尤其引人瞩目。审美人类学的学科旨趣在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美学与人类学的交叉融... 20世纪以来,人文科学发展呈现出跨学科发展的样态,打破了封闭的学科壁垒,形成了许多新的交叉学科。其中,美学界出现的一种跨学科研究趋向——审美人类学尤其引人瞩目。审美人类学的学科旨趣在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美学与人类学的交叉融合。审美人类学处于现代美学和后现代美学的双重语境中,在对二者的审视中重新思考审美问题,从而形成与此不同的理论形态。由此,审美人类学对处于危机中的美学具有特殊理论价值,对中国当前美学的建构也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美学理论 现代美学 审美问题 后现代 人类学研究 西方美学 韦尔施 文化人类学 生命美学
原文传递
作品、文本与超文本——简论西方文本理论的流变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良 张锋玲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4,共6页
在现代形态的文学理论中,文本是一个核心的概念。它先后经过了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的奠基,最后在结构主义那里达到了高峰。此后,后结构主义等后现代形态的文学理论对封闭的、静态的文本观提出了挑战,形成了开放的、动态的文本观。这种... 在现代形态的文学理论中,文本是一个核心的概念。它先后经过了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的奠基,最后在结构主义那里达到了高峰。此后,后结构主义等后现代形态的文学理论对封闭的、静态的文本观提出了挑战,形成了开放的、动态的文本观。这种文本观在克丽丝特娃的"互文本"那里达到了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理论 超文本 后结构主义 作品 流变 西方 简论 俄国形式主义
下载PDF
审美的力量:审美资本主义的逻辑及美学问题探析
4
作者 张良 《社会科学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7-194,共8页
审美资本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之后的一种经济形态,也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审美化趋向的延续。审美与经济的联姻,审美资本主义将想象力等人类精神融入经济,维持了生产的有趣,开发出美学经济的无限可能性。在审美资本主义的语境中,审... 审美资本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之后的一种经济形态,也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审美化趋向的延续。审美与经济的联姻,审美资本主义将想象力等人类精神融入经济,维持了生产的有趣,开发出美学经济的无限可能性。在审美资本主义的语境中,审美愉悦的工业生产系统塑造的具有技术决定性和视觉经验主导的感性经验外显的审美现象,以及审美与经济的共谋导致审美转变为肯定现存秩序的力量和批判性衰退。这些都需要当代美学的理论调适和更新,进一步发挥否定的、批判的审美力量,在审美政治学的基础上完成审美资本主义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资本主义 审美力量 审美政治
原文传递
审美与精神救赎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良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共5页
关键词 精神救赎 存在 伊甸园 悲剧性 自由性 追求 乐园 有限 矛盾 现实性
下载PDF
浅析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审美观念的转换
6
作者 张良 姜游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1,共4页
20世纪90年代后,在市场、技术与娱乐的推动下,大众文化蔚然成风,对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形成极大的冲击,大大改变了文化的分布状况。它以其大众性、娱乐性、商业性迅速为人们接受,并融入到生活中。这种状况不但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20世纪90年代后,在市场、技术与娱乐的推动下,大众文化蔚然成风,对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形成极大的冲击,大大改变了文化的分布状况。它以其大众性、娱乐性、商业性迅速为人们接受,并融入到生活中。这种状况不但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改变了艺术、审美的状况,使其发生了观念性的变迁。对此,传统美学理论对当代大众文化进行了尖锐地批评,然而单纯的批评恰恰反映它对当代大众文化状况缺少清醒的审视,没有意识到大众文化带来一种不同的审美观念。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审美正在告别沙龙,揭开神秘的面纱走向世俗生活。它催生了一种新的审美观念,是一种感性的、多元的、生活的审美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化语境 审美观念 20世纪90年代后 大众文化 文化生活 精英文化 主流文化 美学理论
下载PDF
艺术、产业和现代化(下) 被引量:4
7
作者 贾斯汀·奥康诺 张良 王斌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1-68,389,共69页
本文探讨了文化政策的出现以及艺术在其中所充当的角色,还回顾了20世纪60和70年代的流行文化,概括出了流行文化给艺术中的一种单一的国家文化政策和某些精英倾向所带来的许多挑战,并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创意"和"创意产业... 本文探讨了文化政策的出现以及艺术在其中所充当的角色,还回顾了20世纪60和70年代的流行文化,概括出了流行文化给艺术中的一种单一的国家文化政策和某些精英倾向所带来的许多挑战,并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创意"和"创意产业"的出现。最后这篇文章还详细地追述了学者、顾问和政策制定者是如何定义创意产业的。文章的最后则审视了一种通向各个领域的创意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政策性含义,并就其是如何确认和极大地改变了像澳大利亚艺术委员会这样的艺术组织的政策影响范围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流行文化 创意产业 创意
原文传递
文学理论教学的反思——从教材编写谈起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良 冯元元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1-184,共4页
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相伴,文艺学的学科建制已存在大约一百年的历史了。但是近几年,关于文学理论的合法性的争论此起彼伏,似乎文学理论在当代面临了生存的危机。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文学理论新教材的编写又是如火如荼,很多新的教材不... 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相伴,文艺学的学科建制已存在大约一百年的历史了。但是近几年,关于文学理论的合法性的争论此起彼伏,似乎文学理论在当代面临了生存的危机。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文学理论新教材的编写又是如火如荼,很多新的教材不断出现,令人应接不暇。这些情况反映了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反思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教材编写 教学
下载PDF
仪式、习性与审美制度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良 马胜男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1年第2期234-242,341,共11页
审美制度问题是审美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关涉到审美人类学如何理解美和艺术;如何整合现有各种学科资源的问题。仪式是审美制度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直接参与了审美制度的建构。作为审美制度的仪式并不是单独发... 审美制度问题是审美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关涉到审美人类学如何理解美和艺术;如何整合现有各种学科资源的问题。仪式是审美制度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直接参与了审美制度的建构。作为审美制度的仪式并不是单独发生作用的,而是通过在审美主体上塑造一种习性才能发生作用。因此,研究仪式与审美制度的关系,还应该落实于主体自身上。其中介就是主体的审美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制度 仪式 习性
原文传递
审美人类学的问题阈 被引量:3
10
作者 托尼·傅雷利斯 张良 杨雪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218-230,320,231,共15页
本文综述了审美人类学近些年来的研究现状,反思了文本论和语境论等一些学术观点,指出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作者指出,审美人类学真正关注的是人,艺术和审美都是有利于人类生存的基本活动。其中,审美和艺术的政治性尤其值得关注,由此去阐释... 本文综述了审美人类学近些年来的研究现状,反思了文本论和语境论等一些学术观点,指出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作者指出,审美人类学真正关注的是人,艺术和审美都是有利于人类生存的基本活动。其中,审美和艺术的政治性尤其值得关注,由此去阐释审美与权力的关系、审美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审美活动的族群性和阶层性、艺术活动中的性别不平等、西方霸权思想等等问题就构成了审美人类学的一些重要问题,从而使审美人类学具有真实的政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语境 审美人类学 政治性
原文传递
从革命到治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形态探析
11
作者 张良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生发于本土的文化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艺思想为主线、其他理论阐释为副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以革命话语形态出现,凸显了文艺的阶级性、战斗性,形成了革命的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生发于本土的文化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艺思想为主线、其他理论阐释为副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以革命话语形态出现,凸显了文艺的阶级性、战斗性,形成了革命的文艺观和文艺服从政治的功能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以治理话语形态出现,强调了文艺的社会主义属性和党的文化领导权,建构起人民性的内涵。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整体形态看,革命话语形态和治理话语形态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生发于审美政治的问题域,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活动的结合,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文化政治实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革命话语 治理话语
下载PDF
性别差异与反抗话语:精神分析与女性主义批评话语的建构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9-74,共6页
作为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思潮,女性主义批评话语的理论建构受到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从问题的缘起到话语的建构,女性主义直接以精神分析作为参照系进行了对话与重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精神分析的关系经历了从否定到对话、融合的过程... 作为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思潮,女性主义批评话语的理论建构受到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从问题的缘起到话语的建构,女性主义直接以精神分析作为参照系进行了对话与重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精神分析的关系经历了从否定到对话、融合的过程。弗洛伊德的男性生殖崇拜思想被女性主义否定性借鉴,经过拉康的转换,精神分析才成为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资源。女性主义以性别差异作为论述主题,创造性地改造了精神分析的性别观,将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予以充分的阐释,并似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反抗思想发展了其政治话语。无论理论话语还是思想体系,精神分析都是女性主义理论建构的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女性主义 性别差异 反抗话语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的形态转换、生成机制与实践品格探析
13
作者 张良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0-58,共9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分。在长期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中,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形成了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思想理论为主导、以美学理论家的接受和阐释为辅助的独特形态。在应对中国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结构性问题的...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分。在长期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中,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形成了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思想理论为主导、以美学理论家的接受和阐释为辅助的独特形态。在应对中国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结构性问题的过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历了从革命话语形态到治理话语形态的转换。这种转换的根据是现实社会主要问题的变化,体现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介入现实的实践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革命话语 治理话语 实践品格
下载PDF
被建构的美: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美”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0-143,共4页
美的问题的提问方式,决定了美学研究的思路。与西方美学本体论的"美是什么"、认识论的"人如何认识美"和语言论的"如何表述我们认识到的美"的提问方式不同,审美人类学注意到了美的复杂性,以"美是被... 美的问题的提问方式,决定了美学研究的思路。与西方美学本体论的"美是什么"、认识论的"人如何认识美"和语言论的"如何表述我们认识到的美"的提问方式不同,审美人类学注意到了美的复杂性,以"美是被建构起来的"的提问方式来研究美学,在结构性的审美制度中阐释美,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审美制度 被建构的美
下载PDF
弑父的玫瑰:迟子建小说《晚安玫瑰》的精神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5-28,共4页
作家迟子建的新作《晚安玫瑰》具有明显的弑父主题倾向性。但这种弑父并不是根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而是源于厄勒克特拉情结。由于父亲在生命中的缺席和对父亲的依恋,构成了小说中三个女主人公寻找父亲的情节与意象,具有明显的精神分析意... 作家迟子建的新作《晚安玫瑰》具有明显的弑父主题倾向性。但这种弑父并不是根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而是源于厄勒克特拉情结。由于父亲在生命中的缺席和对父亲的依恋,构成了小说中三个女主人公寻找父亲的情节与意象,具有明显的精神分析意义。迟子建通过弑父主题的表达,探讨了人类自我救赎的问题,即通过爱情、宗教和审美三种升华的方式获得精神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弑父 精神分析 救赎
下载PDF
创伤的言说:迟子建小说中创伤型人格探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良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4,共5页
创伤经验的言说是迟子建小说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主题,可以从中透视出其小说的审美价值。迟子建小说的创伤型人格分为个体创伤、集体创伤和文化创伤;与之相对应,也形成对创伤修复的三种方式。从个体创伤与审美修复、集体创伤与共同记忆... 创伤经验的言说是迟子建小说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主题,可以从中透视出其小说的审美价值。迟子建小说的创伤型人格分为个体创伤、集体创伤和文化创伤;与之相对应,也形成对创伤修复的三种方式。从个体创伤与审美修复、集体创伤与共同记忆塑造、文化创伤与文化反思等三个角度对迟子建小说的创伤型人格进行阐释,全面呈现出迟子建小说创伤维度具有的深层意蕴。在创伤型人格的塑造中,迟子建对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经验感悟油然而发,也体现出迟子建小说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迟子建小说创伤型人物的塑造,秉持着"忧伤而不绝望"的创作宗旨,每个创伤人物最后都会获得创伤的修复,从而让人们在悲伤中看到生活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创伤经验 文化反思
下载PDF
阐释的边界:文本阐释的有效性问题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良 唐东霞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66,共6页
"强制阐释论"提出文本阐释的边界问题,指出了体现作者意图的文本阐释有效性是唯一的标准,体现出对"反意图论"的回应。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把文本意义的阐释完全局限于作者意图,就排除了其他有效性的阐释... "强制阐释论"提出文本阐释的边界问题,指出了体现作者意图的文本阐释有效性是唯一的标准,体现出对"反意图论"的回应。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把文本意义的阐释完全局限于作者意图,就排除了其他有效性的阐释意义。对文本意义的阐释,应该对意义的存在方式和阐释中心的流变作纵向考察,注意到开放文本观和阐释学的主客观统一的语境,综合考量文学阐释各种有效性因素,才更为合理。以文本为阐释的边界,但并不封闭文本和阐释活动,我们主张一切在文本中找到依据的阐释都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论 阐释的边界 阐释的有效性
下载PDF
审美治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政治转向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良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7,121,共8页
随着马克思主义成为主导性的话语系统,在原有的批判性、否定性美学话语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美学应该着重发展建设性的话语系统。审美治理话语的研究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建设性发展的基本维度。审美治理是后康德主义美学语境中审美政治转... 随着马克思主义成为主导性的话语系统,在原有的批判性、否定性美学话语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美学应该着重发展建设性的话语系统。审美治理话语的研究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建设性发展的基本维度。审美治理是后康德主义美学语境中审美政治转向的产物,其立足于生命政治思想,充分开掘传统马克思主义审美改变世界的理念,以新的角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政治功能。以审美制度、习性、情感结构等核心概念为中心,审美治理构成了一套完善的话语概念,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政治实践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治理 马克思主义美学 政治转向
下载PDF
文化工业理论再释:审美资本主义语境中的再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良 姜游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2,共7页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是大众文化研究的标杆。它深刻揭示了大众文化对人的控制和支配问题,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文化政治视野。英美文化研究兴起以来,理论界对于文化工业理论持有否定批判的态度。这些批判将阿多诺的文本视...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是大众文化研究的标杆。它深刻揭示了大众文化对人的控制和支配问题,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文化政治视野。英美文化研究兴起以来,理论界对于文化工业理论持有否定批判的态度。这些批判将阿多诺的文本视为文化工业经典理论表达,忽视了本雅明的思想,从而对文化工业理论的认知具有片面性。如果将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作为整体来看,它就具有辩证性,既有否定的一面,也有肯定的一面。随着西方后工业社会过渡到审美资本主义阶段,大众文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在这种语境中,重新思考文化工业理论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就具有现实意义。文化工业理论为审美资本主义批判提供了纲领性预演,对于分析审美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化现象和理论问题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工业 审美资本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下载PDF
重构美学如何可能——向丽博士的《审美制度问题研究》评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良 《柳州师专学报》 2011年第6期6-8,20,共4页
《审美制度问题研究》反思了两种美学传统,提出了新的美学命题,尝试新的美学形态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重新思考现有的美学形态和美学问题,整合现有的研究资源,对于人们重新思考美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推进了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 《审美制度问题研究》反思了两种美学传统,提出了新的美学命题,尝试新的美学形态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重新思考现有的美学形态和美学问题,整合现有的研究资源,对于人们重新思考美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推进了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制度 审美人类学 重构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