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珙桐天然种群叶表型多样性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腾 陈小红 +1 位作者 康喜坤 刘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3,共9页
为探讨不同生境下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的叶表型性状变异及其适应机制,以四川省珙桐分布区内15个天然种群的11个叶表型性状为研究对象,运用巢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1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分析。结... 为探讨不同生境下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的叶表型性状变异及其适应机制,以四川省珙桐分布区内15个天然种群的11个叶表型性状为研究对象,运用巢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1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都存在显著变异,变异较为丰富;种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7%,低于种群内(63%),种群内变异是珙桐变异的主要来源;种群间11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的均值为16.22%,变异幅度为4.32%~29.10%,种群间离散系数(R')均值为53.21%,变化范围为39.3%~87.14%;对15个珙桐种群的11个叶表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叶长、叶宽、脉左宽和叶柄长相互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表明部分叶表型性状之间存在相互协调作用;叶片大小、叶柄大小与纬度、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随着纬度和海拔升高,珙桐叶片有变小、变薄的趋势;不同性状与不同种群间Shannon信息指数的均值分别为2.360和2.331,且分布较为均匀;利用欧氏距离对珙桐种群进行聚类分析,四川省珙桐种群可划分为3大类,其地理变异规律表现为不连续性。这些结果表明,珙桐种群间存在较为丰富的表型变异,与其自身遗传特点和生境条件相关,研究为今后野生珙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种群 叶片性状 表型多样性
原文传递
圆叶玉兰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氮、磷含量对海拔的响应 被引量:17
2
作者 康喜坤 陈小红 +1 位作者 龚伟 张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049-4055,共7页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SC)、氮(N)和磷(P)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能源物质和影响植物分布的限制生长因子,圆叶玉兰(Magnolia sinensis)是四川省特有的珍稀濒危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其NSC、N和P可以反映它的营...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SC)、氮(N)和磷(P)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能源物质和影响植物分布的限制生长因子,圆叶玉兰(Magnolia sinensis)是四川省特有的珍稀濒危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其NSC、N和P可以反映它的营养供应水平及对环境的适应策略。选取芦山6个海拔梯度(1840,1960,2070,2170,2270,2390 m)的圆叶玉兰为对象,研究不同海拔下圆叶玉兰叶片中NSC与N、P及其化学计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圆叶玉兰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2390 m处显著高于1840 m处, NSC含量在不同海拔差异极显著,随海拔增加呈"低-高-低"的单峰变化,2170 m处叶片NSC含量最高,碳水化合物供应充足;可溶性糖/淀粉的比值随海拔升高呈增大趋势,N含量和N/P比都随海拔上升而下降,且N/P比在各海拔上均小于14,NSC/N比在2390 m处显著高于1840 m处。总之,圆叶玉兰叶片的可溶性糖和NSC含量显著不受海拔的影响,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有利于抵御低温环境,其生长主要受氮元素限制而不受碳限制,反映了濒危植物圆叶玉兰在其有限的分布范围内NSC及N、P的保护策略,为圆叶玉兰的碳代谢和生长适应对策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玉兰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四川省不同天然种群珙桐叶片解剖结构与其耐热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腾 陈小红 +1 位作者 刘静 康喜坤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8-221,共14页
以四川省15个珙桐种群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NaClO法观察叶片16项解剖结构,应用变异系数、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对叶片解剖结构进行筛选,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种群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了解珙桐应对热胁迫的生理变化机制,为野生... 以四川省15个珙桐种群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NaClO法观察叶片16项解剖结构,应用变异系数、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对叶片解剖结构进行筛选,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种群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了解珙桐应对热胁迫的生理变化机制,为野生珙桐资源的保护及园林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珙桐叶片为异面叶,气孔主要分布于下表皮。16项解剖结构指标在不同种群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栅海比、栅栏组织厚度、气孔密度、下表皮角质厚度、主脉凸起度、上表皮角质层厚度、下表皮细胞厚度是影响珙桐耐热性的主要解剖结构指标,叶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主脉厚度、上表皮细胞厚度、主脉维管束厚度、气孔长度、气孔宽度、叶片结构紧密度、叶片结构疏松度与耐热性关系不大; 15个珙桐种群耐热性存在一定差异,其强弱顺序为:汉源>筠连>雷波>沐川>屏山>荥经>天全>美姑>平武>碧峰峡>北川>洪雅>宝兴>大邑>邛崃; 15个种群耐热性大致分为4类:汉源种群为耐热型,筠连、雷波、沐川等3个种群为中度耐热型,屏山、荥经、天全、美姑、平武、碧峰峡、北川为低耐热型,洪雅、宝兴、雷波、邛崃等4个种群为不耐热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天然种群 耐热性 解剖结构
下载PDF
不同色彩珙桐苞片与叶片的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梁玲 江洁蓓 +2 位作者 张腾 吕佳瑶 陈小红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5-513,共9页
以生长在同一生境下的粉红珙桐和普通珙桐植株为试材,比较两种珙桐苞片/叶片的色素、基础代谢物含量和酶活性,探讨粉红珙桐苞片与叶片的呈色机理。结果显示:粉红珙桐叶片的类黄酮含量是普通珙桐的1.52倍,两种珙桐苞片中的类黄酮含量都较... 以生长在同一生境下的粉红珙桐和普通珙桐植株为试材,比较两种珙桐苞片/叶片的色素、基础代谢物含量和酶活性,探讨粉红珙桐苞片与叶片的呈色机理。结果显示:粉红珙桐叶片的类黄酮含量是普通珙桐的1.52倍,两种珙桐苞片中的类黄酮含量都较低,且无显著差异(P>0.05);粉红珙桐苞片和叶片的花色苷含量极显著高于普通珙桐(P<0.01),分别是普通珙桐的1.68倍和3.67倍;粉红叶片的光合色素略低于绿色叶片,但无显著差异(P>0.05)。粉红珙桐苞片和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珙桐(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则相反;苞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低于叶片(P<0.01),而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更高(P<0.01)。粉红珙桐苞片和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极显著高于普通珙桐(P<0.01),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苞片中的酶活性大多都显著高于叶片(P<0.05),尤其是CHI活性。类黄酮、花色苷含量与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PAL、CHI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花色苷是珙桐苞片转粉红的直接因素,而叶片转粉红受类黄酮和花色苷的共同影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AL、CHI影响花色苷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珙桐 花色苷 基础代谢物 酶活力
下载PDF
粉红珙桐叶片呈色相关生理特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江洁蓓 梁玲 +2 位作者 张腾 黎蕴洁 陈小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19-2027,共9页
以四川省珙县王家镇同一生境下不同季节的粉红与绿叶珙桐叶片为试材,对其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其季节性变化规律,从生理角度探寻影响珙桐叶片呈色的关键因素,以期为粉红珙桐的选育和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 以四川省珙县王家镇同一生境下不同季节的粉红与绿叶珙桐叶片为试材,对其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其季节性变化规律,从生理角度探寻影响珙桐叶片呈色的关键因素,以期为粉红珙桐的选育和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显示:(1)粉红珙桐叶片花色苷含量在春夏秋季均极显著高于绿叶珙桐,在夏季时含量最低;粉红珙桐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在夏季和秋季极显著低于绿叶珙桐,从春季过渡至秋季过程中逐渐上升;两者的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且在季节间较平稳。(2)粉红珙桐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略高于绿叶珙桐,夏季时达到最高;其脯氨酸含量也高于绿叶珙桐,且从春季到秋季缓慢上升。(3)粉红珙桐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PAL)、苯基苯乙烯酮黄烷酮异构酶(CHI)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都显著高于绿叶珙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相反;从春季到秋季过程中,两种珙桐叶片PAL活性先减弱后增强,其POD和SOD活性则先增强后减弱,但粉红珙桐CHI活性逐渐减弱,绿叶CHI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4)粉红珙桐叶片花色苷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CHI、POD和S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叶片花色苷含量的增加和叶绿素含量的减少是粉红珙桐呈色的决定因素,CHI、SOD和POD活性是调节花色苷降解速率的关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叶色变化 色素 渗透调节物质 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