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9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11个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402
1
作者 韩德民 张罗 +9 位作者 黄丹 武阳丰 董震 许庚 孔维佳 暴继敏 周兵 汪审清 王德辉 王秋萍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8-384,共7页
目的建立变应性鼻炎在人群中患病状况的电话调查方法,获得我国11个中心城市的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方法 2004年9月至2005年5月,通过目录辅助下随机数字拨号法,在2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和9个省会城市(长春、长沙、杭州、广州、南京、... 目的建立变应性鼻炎在人群中患病状况的电话调查方法,获得我国11个中心城市的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方法 2004年9月至2005年5月,通过目录辅助下随机数字拨号法,在2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和9个省会城市(长春、长沙、杭州、广州、南京、沈阳、武汉、乌鲁木齐和西安)进行电话号码抽样,同时设计变应性鼻炎电话调查问卷,然后分别在相应城市进行电话访问。结果①抽取有效局向号码684个,拨打电话119 319个,成功访问38203人,自报变应性鼻炎患者4253人。②未经校正的11个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依次为:西安8.0%、长春9.0%、北京9.7%、杭州10.2%、上海10.9%、南京11.5%、长沙12.0%、广州13.2%、沈阳14.1%、武汉16.2%和乌鲁木齐21.4%。③经性别校正后的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依次为:西安8.5%、长春9.0%、北京9.5%、杭州10.0%、上海10.8%、南京12.0%、长沙12.2%、广州13.3%、沈阳14.1%、武汉15.9%和乌鲁木齐21.3%。,④经年龄校正后的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依次为:北京8.7%、杭州8.9%、西安9.1%、长春11.2%、南京13.3%、上海13.6%、广州14.1%、沈阳15.7%、长沙16.1%、武汉19.3%和乌鲁木齐24.1%。结论初步了解我国11个城市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情况,为以后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 被引量:236
2
作者 陈建军 +15 位作者 程雷 孔维佳 李华斌 李兰 刘争 陶泽璋 王德辉 王洪田 魏永祥 许庚 杨钦泰 张―华 张罗 赵长青 周兵 朱冬冬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29,共24页
前言变应性鼻炎(AR)是特应性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AR的患病率显著增加,已成为主要的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给患者... 前言变应性鼻炎(AR)是特应性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AR的患病率显著增加,已成为主要的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给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虽然国内外20余年来AR临床指南已更新数次,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诊断和治疗不规范或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等诸多现象,不仅影响疗效,且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消耗。因此,有必要在医疗卫生保健的各个层面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包括制(修)订切实可行的临床指南以提高诊疗水平和加强疾病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保健 慢性炎性疾病 临床指南 免疫球蛋白E 医疗资源 特应性 变应性鼻炎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变应原谱分析 被引量:209
3
作者 王成硕 张罗 +3 位作者 韩德民 周兵 赵岩 王向东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4-207,共4页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主要吸入性变应原。方法:采用20种标准化变应原对北京地区55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并将样本中81例4~18岁的患者设为儿童组,401例19~60岁的患者设为成人组。比较两组在变应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主要吸入性变应原。方法:采用20种标准化变应原对北京地区55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并将样本中81例4~18岁的患者设为儿童组,401例19~60岁的患者设为成人组。比较两组在变应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变应原皮肤实验阳性率前8位的变应原分别为粉尘螨(64.6%)、屋尘螨(64.3%)、花(28.7%)、杂草(26.5%)、藜(13.7%)、树Ⅱ(13.5%)、大豚草(12.5%)及树Ⅰ(12.5%)。儿童组中对粉尘螨和屋尘螨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成人组(P<0.01)。结论:尘螨、夏秋花粉及杂草花粉是北京地区最重要的变应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 被引量:209
4
作者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小儿学组 +14 位作者 陈波蓓 陈彦球 程雷 李华斌 李兰 李晓艳 刘争 倪鑫 王洪田 魏永祥 杨钦泰 姚红兵 张杰 张罗 周兵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2-404,共13页
变应性鼻炎(AR)是特应性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近年来儿童AR患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疾病负担。本刊于2011年发表了《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 变应性鼻炎(AR)是特应性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近年来儿童AR患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疾病负担。本刊于2011年发表了《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年,重庆)》 [1],对提高儿童AR的认识、规范临床诊疗发挥了较大的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对儿童AR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为进一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本刊编委会组织专家对该指南进行了大幅度修订,新增了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鉴别诊断等内容,在治疗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旨在促进儿童AR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本指南适用于2~18岁的AR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变应性鼻炎 慢性炎性疾病 循证医学证据 疾病负担 临床医生 特应性 流行病学 变应原
原文传递
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一):发病机制 被引量:106
5
作者 张罗 周兵 +1 位作者 韩德民 顾之燕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3年第5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分别从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和鼻用皮质类固醇的药理作用机制三个方面介绍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结果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分别从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和鼻用皮质类固醇的药理作用机制三个方面介绍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结果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存在相关性。分子免疫学的研究进展,揭示了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对基本免疫反应的调节机制,表明变应性鼻炎是体外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异常免疫反应,造成Th1和Th2免疫反应失衡而引发的以鼻腔粘膜Th2免疫反 应为主的变应性炎症反应。变应性疾病在西方国家的地理分布特征和过去三十年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Th1和Th2免疫反应间的平衡机制受多因素影响。结论发育期的儿童接受适当的环境因素刺激,可能通过激发Th1细胞介导的保护性免疫反应,调节Th1和Th2免疫平衡状态,有助于拮抗变应原激发的Th2免疫反应,据此提出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卫生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研究进展 发病机制 免疫反应 皮质类固醇 哮喘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86
6
作者 张罗 韩德民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0-232,共3页
关键词 鼻炎治疗 变应性鼻炎 impact IGE介导 变应性疾病 2001年 慢性鼻窦炎 支气管哮喘 炎性疾病 上升趋势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睡眠疾病 变应原 发病率 and its 中耳炎 AR
原文传递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与变应性因素相关性的探讨 被引量:79
7
作者 王鸿 张罗 +4 位作者 周兵 张伟 刘华超 刘铭 黄谦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 探讨变应性因素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8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前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粒细胞及变应原皮肤试验检查结果,并将其变应性症状和体征出现的比例与临床分型分期加以比较。结果 ① 188... 目的 探讨变应性因素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8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前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粒细胞及变应原皮肤试验检查结果,并将其变应性症状和体征出现的比例与临床分型分期加以比较。结果 ① 188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60.4% (1137例)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变应性症状和体征, 25.3% ( 477例 )的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 2.1% (39例)的患者合并支气管哮喘;②在Ⅰ型 (708例 )和Ⅱ型 (823例 )各分期的患者中,合并变应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和嗜酸粒细胞、皮肤变应原试验阳性率以及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出现的百分率分别由低到高出现,Ⅱ型 3期各项比例最高;③ 42.2% (795例 )的患者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其中 94.3%对常年性变应原呈阳性反应;④ 26.3% (495例 )的患者伴有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其中 99.8% (494 /495例)为常年性发作;⑤有前期手术史的病例占 38 9% (732例 ),其中合并变应性鼻炎者占有前期手术史例数的 38.3% (280例 ),占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的 58.7% ( 477例 )。结论 变应性因素特别是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病变程度和病变范围有关,同时变应性鼻炎也促进了疾病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鼻息肉 性因素 慢性 变应原皮肤试验 相关性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患者 嗜酸粒细胞 症状和体征 支气管哮喘 临床症状 分泌物涂片 回顾性分析 变应原试验 检查结果 分型分期 不同程度 阳性反应 病变范围 病变程度
原文传递
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二):药物治疗 被引量:60
8
作者 张罗 周兵 +1 位作者 韩德民 顾之燕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3年第6期368-373,374,共7页
目的 针对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回顾其应用历史、相关基础知识、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市场现状等相关资料。方法 重点介绍鼻用皮质类固醇、抗组胺药物和抗白三烯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结果 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物主要分为一线... 目的 针对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回顾其应用历史、相关基础知识、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市场现状等相关资料。方法 重点介绍鼻用皮质类固醇、抗组胺药物和抗白三烯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结果 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物主要分为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一线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和抗组胺药物;二线药物主要包括抗白三烯药物、抗变态反应药物、细胞因子调节剂、炎性介质拮抗剂及基因治疗等。鼻用皮质类固醇已有三十余年的应用历史,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最有 效的药物。抗组胺药物和抗白三烯药物也有各自的药理学特点和临床适用范围。结论 随着对包括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加深,新型药物不断投入临床应用,加上传统药物的更新换代,使临床疗效得到提高,而治疗的副作用减少,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 免疫学发病机制 皮质类固醇
下载PDF
鼻内镜下额隐窝解剖特征与额窦开放手术 被引量:71
9
作者 周兵 韩德民 +4 位作者 刘华超 黄谦 张罗 刘铭 张永杰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7-369,T008,共4页
目的 通过术中鼻内镜下解剖额隐窝 ,总结与内镜额窦手术相关的镜下额窦引流通道解剖特征 ,探讨额窦鼻内镜手术相关问题。方法 病例资料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30 1例 ( 5 6 2侧 ) ,有前期手术史者除外。术前鼻窦CT扫描证实合并额... 目的 通过术中鼻内镜下解剖额隐窝 ,总结与内镜额窦手术相关的镜下额窦引流通道解剖特征 ,探讨额窦鼻内镜手术相关问题。方法 病例资料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30 1例 ( 5 6 2侧 ) ,有前期手术史者除外。术前鼻窦CT扫描证实合并额窦炎者 2 80例 ( 4 79侧 ) ,术前根据CT扫描判定额窦引流方式 ;术中以钩突为参考标志 ,2 5 0例 ( 4 2 1侧 )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手术 ,并对鼻内镜下额隐窝解剖结构特征进行分型。结果 冠状CT扫描提示额窦开口于钩突与中鼻甲之间为 2 0 3侧( 4 8 2 % ) ;额窦开口于钩突和眶纸板之间 2 18侧 ( 5 1 8% )。对应上述规律的鼻内镜下额隐窝解剖特征分型 :前者属Ⅰ型 2 0 3侧 ( 4 8 2 % ) ,后者属Ⅱ型 2 18侧 ( 5 1 8% )。结论 以额窦口为中心的额隐窝鼻内镜下解剖特征及分型 ,对额窦开放手术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额隐窝 解剖特征 额窦开放手术 额鼻峡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诊疗现状调查 被引量:66
10
作者 张罗 魏均民 韩德民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0-423,共4页
目的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鼻科常见病之一,但患者的就诊率不高,部分患者对疗效不满意,表明临床诊疗过程中存在亟待改进的问题.本研究针对中国部分大中城市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进行AR诊疗现状调查,通过剖析存在的问... 目的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鼻科常见病之一,但患者的就诊率不高,部分患者对疗效不满意,表明临床诊疗过程中存在亟待改进的问题.本研究针对中国部分大中城市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进行AR诊疗现状调查,通过剖析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全国13个省或自治区(63个市)和4个直辖市,针对508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调查AR患者门诊状况、诊断状况和治疗状况.结果 AR患者占全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患者的比例平均为19%±14%,占全部鼻腔鼻窦疾病门诊患者的35%±17%.既往使用过鼻用糖皮质激素或H1受体拮抗剂等抗过敏药物的患者为42%±26%.可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查的医师比例分别为74%和20%.仅依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诊断,不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查等临床检测的比例为6l%±29%,而综合病史和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学检测的诊断比例为35%±28%.从医师治疗成人AR患者的药物处方比例来看,鼻用糖皮质激素平均为70%4-27%,口服和鼻用H1受体拮抗剂分别为49%±32%和36%±28%.过敏原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占23%4±26%,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鼻用色甘酸钠分别为18%±22%和16%±22%.重视复诊随访患者所占比例平均为24%±17%,对复诊和随访重视程度一般的患者所占比例为35%4±19%,而几乎不复诊随访的患者所占比例为39%±24%.结论 AR已成为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患者求诊的主要疾病,但无论是患者对疾病的整体认识,还是专科医师的整体诊治水平,均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尽快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流行病学 问卷调查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三):鼻用皮质类固醇的药理作用 被引量:54
11
作者 张罗 周兵 +1 位作者 韩德民 顾之燕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4年第1期67-72,22,共7页
目的 从药理学作用机制的角度介绍鼻用皮质类固醇的应用现状。方法 从全身生物利用度、肝脏首过代谢、脂溶性和效价强度等方面,介绍鼻用皮质类固醇的药物效应动力学参数,再从分子药理学角度,综述皮质类固醇的作用机制,在探讨药物安全性... 目的 从药理学作用机制的角度介绍鼻用皮质类固醇的应用现状。方法 从全身生物利用度、肝脏首过代谢、脂溶性和效价强度等方面,介绍鼻用皮质类固醇的药物效应动力学参数,再从分子药理学角度,综述皮质类固醇的作用机制,在探讨药物安全性的同时,提出临床治疗应注意的要点。结果鼻用皮质类固醇的全身生物利用度是决定其安全性的关键指标,它取决于经过肝脏首过代谢后,仍具备药理活性的残余药物量和经鼻腔粘膜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对药物全身生物利用度起首要作用的是药物的肝脏首过灭活率,在肝脏首过灭活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药物经鼻腔吸收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皮 质类固醇通过调节基因的转录,增加抗炎基因的转录和减少炎性基因的转录而发挥抗炎作用。结论 由于药物的安全性研究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简单地以某篇文献的结论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是不恰当的。推荐剂量下的鼻用皮质类固醇对HPA轴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对儿童生长可能产生一过性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研究进展 皮质类固醇 药理作用 分子药理学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检查及解剖研究 被引量:54
12
作者 周兵 韩德民 +3 位作者 张罗 何利平 王振常 刘湘燕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1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 :探讨额窦引流通道及其毗邻解剖结构的影像学表现规律和鼻内窥镜下解剖定位特征。材料和方法 :选择完整成人头颅干骨标本 2 6例 (5 2侧 ) ,行冠状位、横断位和矢状位 CT扫描 ,骨窗。观察额窦引流通道 (额鼻管 )走行及其周围气房和... 目的 :探讨额窦引流通道及其毗邻解剖结构的影像学表现规律和鼻内窥镜下解剖定位特征。材料和方法 :选择完整成人头颅干骨标本 2 6例 (5 2侧 ) ,行冠状位、横断位和矢状位 CT扫描 ,骨窗。观察额窦引流通道 (额鼻管 )走行及其周围气房和结构的分布和毗邻规律。结果 :2 6例 (5 2侧 )头颅骨标本中 ,2侧未发育 ,占 3.8%。钩突附着眶纸板 2 3侧(4 6 .0 % ) ,附着中鼻甲 13侧 (2 6 .0 % ) ,钩突分叉 8侧 (16 .0 % ) ,钩突附着颅底 6侧 (12 .0 % )。额窦引流到中鼻道者占 2 3侧 (4 6 .0 % ) ,直接引流至筛漏斗者 2 7侧 (5 4.0 % )。影像中额鼻管投影多为半月裂或筛漏斗走行方向。结论 :(1)额鼻管非真性管道 ,额鼻峡的命名较额鼻管更准确和合理。 (2 )钩突最上部的附着方式决定额窦引流方向 ,是影像检查和鼻内窥镜手术中可依赖的解剖参考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解剖学 引流通道 CT
下载PDF
少年儿童鼻内镜手术远期疗效及相关临床因素探讨 被引量:56
13
作者 周兵 韩德民 +5 位作者 刘华超 刘冥 黄谦 张罗 王景礼 张永杰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 探讨接受内镜鼻窦手术少年儿童鼻窦炎患者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接受内镜鼻窦手术的少年儿童鼻窦炎性疾病患者 2 68例 (43 2侧 ) ,年龄 3~ 17岁 ,平均 14 3岁 ,男 186例 ,女 82例。全身麻醉 176例 ,局部麻醉 12例... 目的 探讨接受内镜鼻窦手术少年儿童鼻窦炎患者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接受内镜鼻窦手术的少年儿童鼻窦炎性疾病患者 2 68例 (43 2侧 ) ,年龄 3~ 17岁 ,平均 14 3岁 ,男 186例 ,女 82例。全身麻醉 176例 ,局部麻醉 12例。 188例 (3 0 5侧 )术后随访超过 1年 ,占病例总数 70 1%。随访在鼻内镜下进行 ,以黏膜表面麻醉为主。术后综合治疗包括 :清理术腔、鼻腔冲洗、抗生素、激素、黏液促排剂及免疫调节剂等。结果 慢性鼻窦炎 89例 (14 7侧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86例 (14 2侧 ) ,鼻窦黏液囊肿 13例 (16侧 )。治愈 13 2例 (70 2 % ) ,好转 43例 (2 2 9% ) ,无效 13例(6 9% )。术后头痛缓解率 93 1% (175/ 188) ,其次为鼻堵为 85 1% (160 / 188) ,脓涕 60 1% (113 /188)。 11例手术前后无变化 ,2例症状较术前加重。术前 56例失嗅者 ,术后 3 4例 (60 7% )改善或恢复。术后症状完全缓解 12 3 / 188例 (65 4% ) ,部分缓解 52 / 188例 (2 7 7% ) ,总有效率为 93 1%。 8例 (4 3 % )接受再手术。结论 少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鼻窦手术远期疗效满意 ,应重视术中黏膜合理取舍和积极处理中鼻甲 ;随访质量为影响手术远期疗效重要因素。患者就医和手术前是否进行了规范药物治疗为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 儿童 鼻内镜手术 远期疗效 影响因素 适应证 鼻窦炎 鼻息肉
下载PDF
影像导航系统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7
14
作者 韩德民 周兵 +2 位作者 葛文彤 张罗 张永杰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6-128,T008,共4页
目的 通过 2 8例在影像导航下进行的鼻内窥镜手术 ,探讨耳鼻咽喉影像导航系统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应用的有关问题。方法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10例 ,鼻咽血管纤维瘤 4例 ,垂体腺瘤 6例 ,鼻窦骨化纤维瘤 3例 ,鼻咽混合瘤 2例 ,鼻腔平滑肌... 目的 通过 2 8例在影像导航下进行的鼻内窥镜手术 ,探讨耳鼻咽喉影像导航系统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应用的有关问题。方法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10例 ,鼻咽血管纤维瘤 4例 ,垂体腺瘤 6例 ,鼻窦骨化纤维瘤 3例 ,鼻咽混合瘤 2例 ,鼻腔平滑肌瘤 1例 ,霉菌性鼻窦炎 1例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1例 ,均在影像导航系统导航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结果 术前准备时间 15~ 30min ,平均 2 6min。配准系数在 1.3~ 2 .0之间 ,平均 1.9;影像与实体指示之间误差小于 1mm的范围包括鼻窦、颅底等手术区域。 2 8例均手术过程顺利 ,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与传统的鼻内窥镜手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影像导航系统能与鼻内窥镜配合。鼻腔、鼻窦及颅底解剖变异 ,肿瘤伴眶、颅底侵犯 ,有鼻科手术史正常解剖标志缺失的患者 ,是进行影像导航手术的指征。导航技术可以帮助医师在手术中确认鼻及颅底的局部及相邻解剖 ,提高手术的精确性 ,在未来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治疗 鼻内窥镜 检查 鼻疾病 影像导航系统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患者10030例吸入性变应原谱分析 被引量:58
15
作者 杨酉 赵岩 +2 位作者 王成硕 王向东 张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14-920,共7页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和性别的10030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吸人性变应原谱分布情况。方法采用21组共43种标准化变应原对54813例慢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诊断AR10030例,男性和女性均按年龄(以周岁记)分为4...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和性别的10030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吸人性变应原谱分布情况。方法采用21组共43种标准化变应原对54813例慢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诊断AR10030例,男性和女性均按年龄(以周岁记)分为4组,分别是:3~17岁、18-39岁、40—59岁以及≥60岁组(共8组),分析各组患者变应原分布状况。结果①不同年龄组患者对不同变应原反应呈阳性的例数分析显示,男性占前4位的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屋尘螨、艾蒿、德国小蠊,女性依次为粉尘螨、屋尘螨、艾蒿和藜。②患者阳性变应原个数的分布显示,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患者,双重变应原阳性均位列首位,其次是三重变应原阳性或单一变应原阳性。③单一阳性变应原分析显示,男性3—17岁患者前d位是粉尘螨、屋尘螨、交链孢霉菌、艾蒿,其余年龄组男性患者阳性变应原前4位均是粉尘螨、屋尘螨、艾蒿和德国小蠊;女性3~17岁患者阳性变应原前d位是粉尘螨、屋尘螨、艾蒿和交链孢霉菌,18~39岁组是粉尘螨、屋尘螨、艾蒿和蒲公英,40~59岁组是粉尘螨、屋尘螨、艾蒿和混合树1,〉/60岁患者前4位变应原是粉尘螨、屋尘螨、混合动物毛和艾蒿。④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双重阳性变应原占首位的均是粉尘螨+屋尘螨。在3~17岁的患者中,对交链孢霉菌的双重阳性患者例数排在粉尘螨+屋尘螨之后,高于其他变应原组合。18岁以上的患者,交链孢霉菌双重阳性患者比例下降,而花粉类变应原、德国小蠊、粉尘螨或屋尘螨的双重阳性率上升。⑤不同性别患者三重阳性变应原居首位的是粉尘螨+屋尘螨+德国小蠊,其次是粉尘螨+屋尘螨+混合动物毛和粉尘螨+屋尘螨+艾蒿,其余组合少见。结论尘螨、夏秋花粉及杂草花粉、交链孢霉菌和德国小蠊是导致我国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鼻炎 变应性 季节性 变应原 皮肤试验
原文传递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5
16
作者 锡琳 韩德民 +1 位作者 吕晓飞 张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82-985,共4页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患者的心理学特点,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对377例AR患者进行评估,与我国标准常模进行对比,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AR患者中10...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患者的心理学特点,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对377例AR患者进行评估,与我国标准常模进行对比,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AR患者中10%心理健康状态不佳,13%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77%心理状况良好。AR患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以及精神病性上的表现与常模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128、3.943、2.777、6.423和7.507,P值均〈0.01)。男性AR患者在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方面得分高于女性AR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80、1.977、2.539、2.107和2.844,P值均〈0.05)。不同病程分组的强迫症状、恐怖症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79、2.255,P值均〈0.05)。是否合并哮喘和(或)湿疹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以及精神病性方面得分有影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35、8.914、7.254、13.358、6.030,P值均〈0.01)。年龄、AR分型、患者受教育程度、变应原种类以及鼻塞、喷嚏、流涕对SCL-90各因子得分没有影响(P值均〉0.05)。鼻痒对抑郁的影响显著(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26,t=2.076,P〈0.05)。结论AR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差于常模,掌握AR患者的心理学特点,对提高AR综合治疗效果可能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鼻炎 变应性 季节性 精神状态评定量表
原文传递
我国11个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3
17
作者 张罗 韩德民 +4 位作者 黄丹 王成硕 王向东 周兵 赵岩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2-456,共5页
目的在获取我国11个中心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的基础上,分析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对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2004年9月—2005年5月,在中国2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和9个省会城市(西安、沈阳、武汉、长沙、南京、杭州、广州、... 目的在获取我国11个中心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的基础上,分析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对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2004年9月—2005年5月,在中国2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和9个省会城市(西安、沈阳、武汉、长沙、南京、杭州、广州、长春和乌鲁木齐)进行电话问卷调查,了解11个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同时,获取相应城市的主要社会经济水平、气象状况和空气污染状况等指标,分析患病率与相关指标间的关系。结果①11个城市经性别和年龄校正后的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与相应城市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和人均工业生产总值)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②经性别和年龄矫正后的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与相应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2值分别为0.673和0.614,P值均<0.05),而与其他空气污染指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③经性别和年龄校正的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与相应城市的经度呈负相关关系(r^2值分别为-0.712和-0.635,P 值均<0.05),而与相应城市的纬度相关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且与主要气象指标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 11个中心城市经性别和年龄校正后的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与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所在城市的经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其他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不显著,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被引量:52
18
作者 黄谦 周兵 +5 位作者 韩德民 刘华超 刘铭 张罗 张永杰 王丹妮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23例外伤或手术后鼻中隔穿孔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穿孔修补术,术中分别采用筛骨垂直板或颞肌筋膜直接封闭穿孔、翻转黏膜瓣及赝复物夹衬并转移黏膜瓣封闭、下鼻甲带蒂...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23例外伤或手术后鼻中隔穿孔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穿孔修补术,术中分别采用筛骨垂直板或颞肌筋膜直接封闭穿孔、翻转黏膜瓣及赝复物夹衬并转移黏膜瓣封闭、下鼻甲带蒂黏膜瓣修补等方法进行修复,并采用硅胶板或塑料膜的保湿物垫衬保护为特点的填塞方式。结果直接封闭7例,翻转封闭5例,转移封闭10例,鼻甲封闭1例。随访4周至7个月,23例鼻中隔穿孔手术修补成功19例(82.6%),4例未成功的病例分别为术后3周黏膜瓣脱落1例、术前存在2个穿孔仅将大穿孔修补成功1例、术后筋膜干燥导致再穿孔1例及转移黏膜瓣太小,穿孔未完全修补成功1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是目前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最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硅胶板 塑料膜 筋膜干燥
原文传递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特征 被引量:50
19
作者 周兵 刘铭 +6 位作者 韩德民 王振常 张罗 鲜军舫 刘华超 黄谦 张永杰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93-496,共4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表现,并与手术中所见比较,探讨其CT影像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参考作用。方法收集21例确诊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男17例,女4例;年龄15岁-50岁。鼻窦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 目的回顾性总结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表现,并与手术中所见比较,探讨其CT影像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参考作用。方法收集21例确诊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男17例,女4例;年龄15岁-50岁。鼻窦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术前行鼻内镜检查、皮肤点刺变态反应皮试、总IgE及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涂片检查。手术中记录鼻窦和鼻腔病变且与CT影像对照。术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真菌涂片+培养。结果鼻内镜检查见所有病例鼻腔单发或多发半透明粉白色息肉,周围稀薄黄色或黏白色分泌物。9例11侧鼻腔可见果酱样黄褐色黏着分泌物。鼻窦CT扫描提示单侧鼻窦发病10例(10侧),双侧病变为11例(22侧);单侧或双侧病变全组鼻窦均受累;鼻窦腔散在均匀高密度影,呈毛玻璃样特征,周边为软组织影,3例4侧颅底骨质吸收,1例颅内侵犯。20例行鼻内镜手术,1例行双冠经路+鼻内镜手术。术中见17例窦腔有果酱样黄褐色黏着分泌物(黏蛋白),4例窦腔为褐绿色泥样分泌物。随访6个月至7年,治愈14例,好转7例,其中3例术后2年再手术。结论鼻窦CT扫描显示鼻窦腔内片状毛玻璃样高密度影,可伴骨质吸收或侵袭性生长,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检查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反应 真菌 鼻窦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一):治疗方案 被引量:43
20
作者 张罗 韩德民 顾之燕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6,共5页
本文重点介绍制定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药物治疗方案的相关问题。AR是由变应原激发、由IgE介导的鼻部炎性疾病,从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可分为四个亚型,依次为:轻度间歇性AR、中重度间歇性AR、轻度持续性AR和中... 本文重点介绍制定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药物治疗方案的相关问题。AR是由变应原激发、由IgE介导的鼻部炎性疾病,从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可分为四个亚型,依次为:轻度间歇性AR、中重度间歇性AR、轻度持续性AR和中重度持续性AR。制订AR药物治疗方案的前提是在确诊AR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型,然后据此分别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根据治疗方案选择适当的药物,主要应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可能产生的(局部和全身)副作用(安全性)。AR药物治疗体系中所涉及的药物种类并不复杂,鼻用皮质类固醇和(口服或鼻用)抗组胺药在其中占核心地位。由于儿童、孕妇和老年患者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更严格的要求,因而被列入特殊关注的群体,在AR的药物治疗方面也各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Rhinitis Allergic Perennial) 药物疗法(Drug Therapy) 临床方案(Clinical Protocol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