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餐厨垃圾微生物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蔡静 +1 位作者 贠建民 武建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19,共6页
以餐厨垃圾为原料,采用酵母菌、黑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混合发酵菌剂进行固态发酵,结合正交试验,建立并优化了餐厨垃圾转化为生物活性蛋白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以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1∶1∶2)为混合菌... 以餐厨垃圾为原料,采用酵母菌、黑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混合发酵菌剂进行固态发酵,结合正交试验,建立并优化了餐厨垃圾转化为生物活性蛋白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以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1∶1∶2)为混合菌剂,接种量1.0%,尿素添加量1.0%,30℃发酵48 h,含水量60%,在此发酵条件下发酵产物中粗蛋白含量提高了58.7%;粗纤维、粗淀粉和粗灰分含量均显示下降;氨基酸总含量增加了1.08倍,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95.9%;维生素B1、B2的含量也有显著提高;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GB/T 5009.23—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菌体蛋白 多菌发酵 工艺优化
下载PDF
超声破碎辅助蜗牛酶提取杏鲍菇蛋白工艺优化 被引量:16
2
作者 漆倩涯 贠建民 +3 位作者 黄玉琴 白杰 艾对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85-91,共7页
为显著提高杏鲍菇子实体蛋白提取率,采用超声波破碎辅助蜗牛酶水解充分破碎菌体细胞壁。综合应用响应面、正交设计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的试验设计方法,分别对超声破碎处理和蜗牛酶水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与直接热水碱提蛋白法进... 为显著提高杏鲍菇子实体蛋白提取率,采用超声波破碎辅助蜗牛酶水解充分破碎菌体细胞壁。综合应用响应面、正交设计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的试验设计方法,分别对超声破碎处理和蜗牛酶水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与直接热水碱提蛋白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26 min、水料比1.95∶5(m L/g),在此条件下破碎效果最好,提取率达到了48.82%;最佳蜗牛酶水解条件为温度42.8℃、p H 4.8、酶用量7%、时间1.5 h,在该条件下蛋白提取率为75.92%,相较热水碱提法提高了33.35%,结果表明利用超声辅助蜗牛酶水解杏鲍菇细胞壁能显著提高蛋白提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蛋白 超声破碎法 蜗牛酶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下载PDF
一株马铃薯干腐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物防效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艳玲 +1 位作者 毕阳 贠建民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26-1736,共11页
【背景】马铃薯干腐病是一种由镰刀菌引起的田间和储藏期都普遍发生的病害,主要引起块茎腐烂,致使马铃薯品质和产量降低,严重影响其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目的】发掘有效的生防菌株以控制马铃薯干腐病,并探究其抑菌作用。【方法】从甘... 【背景】马铃薯干腐病是一种由镰刀菌引起的田间和储藏期都普遍发生的病害,主要引起块茎腐烂,致使马铃薯品质和产量降低,严重影响其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目的】发掘有效的生防菌株以控制马铃薯干腐病,并探究其抑菌作用。【方法】从甘肃定西地区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09株细菌,以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检测拮抗菌无菌发酵液对F.sulphureum菌丝生长、孢子萌发、马铃薯块茎损伤接种病斑直径、干腐病发病率及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筛选到一株对马铃薯干腐病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YL11,经鉴定其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菌株。YL11菌株无菌发酵液对F.sulphureum菌丝生长、孢子萌发、马铃薯块茎病斑扩展、干腐病发病率、毒素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20%无菌发酵液对F.sulphureum菌落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7.3%;75%无菌发酵液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无菌发酵液浸泡能有效抑制马铃薯干腐病病斑的扩展,14 d时对病斑扩展的抑制率达到67.1%;90 d后干腐病的发生率降低了68.4%;同时降低了F.sulphureum毒素的活性。【结论】拮抗菌株YL11能显著抑制F.sulphureum的生长,对马铃薯干腐病有较强的生物防治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干腐病 硫色镰刀菌 假单胞菌 无菌发酵液 鉴定
原文传递
4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灵芝液态发酵三萜产物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小瑞 贠建民 +4 位作者 艾对元 赵风琴 李宏珍 贾亚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7-103,共7页
采用振荡-静置两段培养法,研究了以当归、党参、甘草、黄芪4种甘肃道地药材提取物作为激发子对灵芝液态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及产灵芝三萜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最优两段发酵条件为发酵液C/N为4∶1,振荡-静置转换时间为第3天,装液量为5... 采用振荡-静置两段培养法,研究了以当归、党参、甘草、黄芪4种甘肃道地药材提取物作为激发子对灵芝液态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及产灵芝三萜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最优两段发酵条件为发酵液C/N为4∶1,振荡-静置转换时间为第3天,装液量为50 m L/250 m L。在该条件下,当归、党参、甘草、黄芪提取物均能显著促进灵芝细胞生长及灵芝三萜的产生,但四者的有效作用浓度范围不同,当归、党参醇提物质量浓度在20~80 g/L促进作用良好,甘草、黄芪水提物在5~15 g/L促进作用良好。最佳添加时间分别为当归第2天,党参、甘草和黄芪均为第3天。发酵罐验证试验表明,4种中草药提取物是有效的激发子,可促进灵芝发酵三萜产量提高,尤其是当归添加量为60 g/L时,胞外三萜产量可达964.63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提取物 两段液态发酵 灵芝三萜
下载PDF
不同澄清剂对野草莓果酒澄清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4
5
作者 邵晓庆 贠建民 +2 位作者 艾对元 赵洪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127,134,共8页
以过滤后的野草莓酒为原料,采用明胶、皂土、果胶酶、壳聚糖和PVPP作为澄清剂对野草莓果酒进行了单一澄清和复合澄清试验,对加入澄清剂处理后野草莓果酒的透光率、色度、还原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理化指标以及酒液的稳定性进行... 以过滤后的野草莓酒为原料,采用明胶、皂土、果胶酶、壳聚糖和PVPP作为澄清剂对野草莓果酒进行了单一澄清和复合澄清试验,对加入澄清剂处理后野草莓果酒的透光率、色度、还原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理化指标以及酒液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感官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单一澄清剂中,壳聚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澄清剂,当添加量为2.2g/L时,澄清效果最好,透光率达90.5%;壳聚糖-皂土-PVPP复合澄清剂的澄清效果优于单一澄清剂,其最优组合为壳聚糖2.04g/L、皂土5.48g/L、PVPP 0.94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莓酒 澄清剂 理化指标 稳定性 感官品质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_3抗菌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13
6
作者 白杰 贠建民 +3 位作者 祝发明 严海娇 艾对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8-85,共8页
针对1株分离自甘肃河西盐碱土壤的具有产抗菌肽潜质的枯草芽孢杆菌B_3菌株(Bacillus subtilis B_3),拟构建一种有效的抗菌肽分离纯化方法,旨在为获得该抗菌肽纯品及其结构信息,并为抗菌肽制备及其制品检测提供方法参考。采用由阳离子交... 针对1株分离自甘肃河西盐碱土壤的具有产抗菌肽潜质的枯草芽孢杆菌B_3菌株(Bacillus subtilis B_3),拟构建一种有效的抗菌肽分离纯化方法,旨在为获得该抗菌肽纯品及其结构信息,并为抗菌肽制备及其制品检测提供方法参考。采用由阳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和尺寸排阻层析单元组成的串联柱层析系统对B_3菌株液态发酵产物进行初步分离,对不同时段的收集液做抑菌实验,比较评价分步层析效果;再通过反相HPLC进一步分离纯化后用质谱分析检测,以获得具有抑菌活性多肽的分子质量及结构信息。经串联层析法分离的具有抑菌活物质是一种小分子富脯氨酸抗菌肽,其氨基酸序列Pro-Tyr-Ile-Pro-Gln-Pro-Arg-Pro-Pro-His-Pro-Arg-Leu,分子质量为1 567.86 Da,等电点为10.84。经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数据库比对,发现其为一种未报道的多肽。经抑菌活性检测表明,该抗菌肽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均有抑菌作用,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均为0.020 312μg/mL。同时,该抗菌肽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耐酸碱性和光照稳定性,是一种对供试靶标菌具有抑菌活性的新抗菌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B3 抗菌肽 分离纯化 抑菌活性
下载PDF
Bacillus pumilus HN-10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的抑菌机理 被引量:12
7
作者 郭娟 贠建民 +3 位作者 邓展瑞 艾对元 赵风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7-22,共6页
Bacillus pumilus HN-10抗菌肽P-1是一种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具有很强抑菌作用的肽,但其抑菌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从细胞膜通透性、蛋白合成和核酸合成3方面研究其抑菌机理。通过大分子释放量和电导率研究抗菌肽P-1对粉... Bacillus pumilus HN-10抗菌肽P-1是一种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具有很强抑菌作用的肽,但其抑菌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从细胞膜通透性、蛋白合成和核酸合成3方面研究其抑菌机理。通过大分子释放量和电导率研究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经胞内蛋白含量测定及胞内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研究抗菌肽P-1对蛋白合成的影响;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荧光光谱分析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DNA的凝胶阻滞作用及与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竞争性结合作用,并通过DNA和RNA相对含量来研究粉红单端孢核酸合成是否受到抑制。结果表明:抗菌肽P-1可引起粉红单端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内电解质和大分子物质外泄;同时,菌体蛋白合成受到抑制,尤其对分子质量在43.0~97.4 kDa之间的蛋白最为明显;抗菌肽P-1对DNA没有明显阻滞作用,但其能与EB竞争性结合DNA,使核酸合成受到抑制,导致菌体代谢紊乱,影响蛋白质的正常表达,进而起到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P-1 粉红单端孢 细胞膜通透性 蛋白合成 核酸合成
下载PDF
二次接种时间对腊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毛永强 贠建民 +5 位作者 赵风云 艾对元 何奎 王睿 武淑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5-293,共9页
为探究二次接种时间对腊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以分离自传统陇西腊肉中的优势菌株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为前发酵剂(第0天添加),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复... 为探究二次接种时间对腊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以分离自传统陇西腊肉中的优势菌株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为前发酵剂(第0天添加),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复配剂为后发酵剂,分别在发酵前期(第6天)、发酵中期(第10天)和发酵后期(第14天)接种制作腊肉,同时以自然发酵为对照。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和主成分分析,对二次接种发酵腊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发酵前期接种组(F-6)、发酵中期接种组(F-10)和发酵后期接种组(F-14)腊肉中分别检出38、51、57、43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接种发酵剂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F-10组腊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最丰富,挥发性物质中ROAV大于0.1的种类也相对较高。壬醛、苯甲醛、(E,E)-2,4-癸二烯醛、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1-辛烯-3-醇是复合发酵组的关键风味物质。感官评价结果显示,F-10组腊肉的腊香味更加明显,且评分最高。说明接种该复合发酵剂能显著增加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P<0.05),且在发酵中期(F-10)进行二次接种更有利于腊肉风味的形成,可为人工接种发酵腊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肉 复合发酵剂 二次接种发酵 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镰刀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生物合成及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艳玲 +1 位作者 薛华丽 毕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7-275,共9页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主要是由镰刀菌属等丝状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本文对镰刀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生物合成途径及编码酶、分子调控分别进行了阐释,其中生物合成至少涉及到3个基...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主要是由镰刀菌属等丝状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本文对镰刀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生物合成途径及编码酶、分子调控分别进行了阐释,其中生物合成至少涉及到3个基因家族,分别为Tri5基因簇、Tri1~Tri16基因簇和Tri101基因簇,包括编码单端孢霉二烯合酶的Tri5,编码P450单加氧酶的Tri4、Tri11和Tri13,编码转录调控因子的Tri6和Tri10,编码乙酰基转移酶的Tri7、Tri3、Tri16和Tri101,编码酯酶的Tri8,编码羟化酶的Tri1,编码毒素输出泵的Tri12。生物合成起始于反式法尼基焦磷酸环化形成单端孢霉二烯,再经过一系列的加氧、异构化、环化和酯化反应,最终形成不同结构的毒素,毒素形成的差异主要是由代谢途径和基因差异决定的。生物合成除了受TRI6和TRI10特异的转录调控因子调控之外,还受到与外界环境相关的全局性调控因子Pac和VeA的调控。本文旨在为食品、饲料等农产品的毒素防控、毒素脱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镰刀菌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生物合成途径 食品安全
下载PDF
野生草莓果实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邵晓庆 贠建民 +2 位作者 艾对元 赵洪源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4期19-22,共4页
野生草莓浆果是一种生长环境自然、无污染、纯天然的食品。简述了野生草莓资源在中国的种类及分布情况,通过对野生草莓浆果的贮藏保鲜、营养品质、功效成分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与分析,总结了野生草莓浆果的化学品质性状,旨在为野... 野生草莓浆果是一种生长环境自然、无污染、纯天然的食品。简述了野生草莓资源在中国的种类及分布情况,通过对野生草莓浆果的贮藏保鲜、营养品质、功效成分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与分析,总结了野生草莓浆果的化学品质性状,旨在为野生草莓浆果的深度开发利用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草莓 品质性状 贮藏保鲜 营养 功效
下载PDF
提高灵芝-当归双向固态发酵基质抗氧化活性的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魏龙 贠建民 +3 位作者 艾对元 丁叶梅 陈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60-165,共6页
采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以当归为药性基质,灵芝为发酵菌种,以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固体发酵基质的组成及双向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灵芝-当归双向固态发酵的适宜发酵基质组成为:当归粉末15%... 采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以当归为药性基质,灵芝为发酵菌种,以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固体发酵基质的组成及双向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灵芝-当归双向固态发酵的适宜发酵基质组成为:当归粉末15%、麸皮与玉米芯混合料为83%(麸皮∶玉米芯为1∶3)、MgSO40.5%、(NH4)2SO40.5%、KH2PO41%;最佳发酵条件为:灵芝接种量12mL/100g、料层厚度2.5cm、初始pH5.5、发酵时间15d。在该条件下,发酵菌质抗氧化活性最高,其中,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9.03%,还原力(OD)比发酵前基质提高了6.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当归 双向固体发酵 抗氧化活性 条件优化
下载PDF
假单胞菌YL11对扩展青霉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初探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艳玲 尚敏敏 +2 位作者 郭小洁 王永刚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1-1091,共11页
【背景】苹果青霉病是由扩展青霉引起的一种重要的果实采后病害,影响果实品质导致苹果腐烂从而造成经济损失。【目的】研究假单胞菌YL11对扩展青霉的抑制作用和苹果采后青霉病的防治效果,并对抑菌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以扩展青霉... 【背景】苹果青霉病是由扩展青霉引起的一种重要的果实采后病害,影响果实品质导致苹果腐烂从而造成经济损失。【目的】研究假单胞菌YL11对扩展青霉的抑制作用和苹果采后青霉病的防治效果,并对抑菌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以扩展青霉为供试菌株,研究不同浓度的假单胞菌YL11无菌发酵液对扩展青霉菌落直径、孢子萌发率、菌丝体干重、苹果损伤接种病斑直径扩展的影响,利用对电导率、核酸及蛋白释放量、AKP含量、SDH活性、ATP酶活性和ATP含量的影响对抑菌机理进行探究。【结果】假单胞菌YL11无菌发酵液能有效抑制扩展青霉生长,抑菌圈直径为22.33±0.27 mm,抑菌效价为71.67 mm/mL;能有效抑制孢子萌发,100%无菌发酵液对孢子萌发抑制率达到80.2%;对扩展青霉的生物量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体积分数为100%时,菌丝体干重为4.7mg/mL,抑制率达到39.74%;无菌发酵液处理能有效抑制苹果青霉病病斑的扩展,3d时对病斑扩展的抑制率最大,达到47.1%;无菌发酵液处理均能引起电导率升高、胞内核酸和蛋白释放量增大、胞外AKP含量升高、SDH活性降低、ATP酶活性和ATP含量均降低,且随着发酵液浓度的增加效果越明显。【结论】假单胞菌YL11能显著抑制扩展青霉的生长,破坏细胞膜结构、降低能量代谢酶活性,从而扰乱扩展青霉的正常生长,对苹果青霉病有较好的生防效果,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扩展青霉 苹果青霉病 抑菌机理
原文传递
甘肃浆水传统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贾亚莉 贠建民 +4 位作者 艾对元 赵风琴 赵小瑞 李宏珍 《生物技术进展》 2016年第1期59-66,共8页
以甘肃浆水传统酿造工艺为依托,分析了浆水中亚硝酸盐、硝酸盐、硝酸还原酶、p H、还原糖和总酸等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乳酸菌菌群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乳酸菌对亚硝酸盐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该浆水产品发酵72 h后亚硝酸盐含量为2.76... 以甘肃浆水传统酿造工艺为依托,分析了浆水中亚硝酸盐、硝酸盐、硝酸还原酶、p H、还原糖和总酸等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乳酸菌菌群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乳酸菌对亚硝酸盐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该浆水产品发酵72 h后亚硝酸盐含量为2.76 mg/kg,低于国家标准(GB 2714-2003)规定的亚硝酸盐要求;明确了浆水发酵过程中还原糖、p H、总酸及乳酸菌总数的变化规律;证明了乳酸菌在浆水发酵过程中可以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水 理化指标 亚硝酸盐 乳酸菌 降解
下载PDF
6S管理在高校本科教学食品类实验室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保堂 +1 位作者 李永才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22期1-3,共3页
高校实验室在实践教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实践成效及学生培养质量。为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本文结合6S管理理念,探讨了高校本科教学食品类实验室运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6S管理模式... 高校实验室在实践教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实践成效及学生培养质量。为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本文结合6S管理理念,探讨了高校本科教学食品类实验室运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6S管理模式在本科教学实验室管理中的具体应用。6S管理对于探索实验教学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改善实验室环境、提升实验室形象、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降低实验室运行成本及提高人员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实验室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S管理 本科教学 实验室 规范管理
下载PDF
外源氨基酸对草菇退化菌种复壮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孔梓璇 王巧莉 +3 位作者 程志虹 贠建民 赵风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30-36,共7页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与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该研究在培养基中等量添加20种L-型氨基酸以复壮草菇退化菌株,丝氨酸(Ser)、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脯氨酸(Pro)有较好复壮效果,将其作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与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该研究在培养基中等量添加20种L-型氨基酸以复壮草菇退化菌株,丝氨酸(Ser)、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脯氨酸(Pro)有较好复壮效果,将其作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的草菇菌株D1~D3,在添加5种氨基酸后,提高了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增加了菌丝体多糖、蛋白质、黄酮和多酚的含量,有效抑制了活性氧的积累并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复壮效果依次为Ser>Ala>Val>Leu>Pro。与对照组相比,添加Ser后,退化最严重的D3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分别提高了7%、10%,粗多糖、粗蛋白质、黄酮、多酚含量增加了17%、40%、3%、14%;超氧阴离子自由基、H_(2)O_(2)降低了22%和37%;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分别提高了46%、60%、167%和92%。表明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Ser,可有效复壮草菇退化菌种的菌丝特性。该研究为草菇及其他食用菌退化菌种的复壮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菌种退化 氨基酸 复壮 丝氨酸
下载PDF
双孢蘑菇工业化生产液体菌种繁育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宋德龙 贠建民 +2 位作者 艾对元 魏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6-91,共6页
为适应双孢蘑菇工业化生产需要,以控制菌丝球直径和密度、并提高菌丝体生物量为目的,实验以双孢蘑菇As2796为出发菌株,采用单因素、正交设计方法,优化其液体菌种繁育条件。结果表明,筛选的双孢蘑菇一级液体种子的优化培养基为:马铃薯80 ... 为适应双孢蘑菇工业化生产需要,以控制菌丝球直径和密度、并提高菌丝体生物量为目的,实验以双孢蘑菇As2796为出发菌株,采用单因素、正交设计方法,优化其液体菌种繁育条件。结果表明,筛选的双孢蘑菇一级液体种子的优化培养基为:马铃薯80 g、红糖12 g、葡萄糖9.0 g、蛋白胨2 g、酵母膏1 g、KH2PO42g、MgSO4.7H2O 1g、VB10.01 g、水1 000 mL;优化的二级种子液体繁育条件为:转速150 r/min、培养温度25℃、初始pH6.0、接种量12%、装液量100 mL。在此条件下菌丝球直径可有效控制在1.5~2.0 mm之间,菌丝体生物量干重可达25.0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液体菌种 工业化 繁育条件 优化
下载PDF
Bacillus pumilus HN-10对Trichothecium roseum的拮抗作用及菌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玉琴 贠建民 +3 位作者 艾对元 漆倩涯 姚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33,共9页
探究一株分离自腐败马铃薯湿粉条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HN-10)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的拮抗作用及菌体结构的影响.采用体外拮抗法检测其对T.roseum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合甜瓜(Cucumis melo L)损伤接... 探究一株分离自腐败马铃薯湿粉条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HN-10)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的拮抗作用及菌体结构的影响.采用体外拮抗法检测其对T.roseum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合甜瓜(Cucumis melo L)损伤接种试验验证其对病害控制效果,测定了供试病原菌粉红单端孢的生长曲线,电导率,胞内蛋白和核酸渗出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并借助扫描电镜图像来进一步考察拮抗效果.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 HN-10)发酵液对T.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抑制效果,发酵液对接种粉红单端孢的甜瓜引起的腐烂抑制效果显著,且随发酵液浓度越大,伤口腐烂病斑直径越小;发酵液蛋白粗提物能够抑制T.roseum菌体生物量增加;电导率、吸光度(OD260,OD280)及扫描电镜结果发现,该粗提物处理改变或破坏了细胞膜结构完整性,提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胞内物质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单端孢 短小芽孢杆菌 拮抗作用 抑菌机理
下载PDF
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霆 贠建民 +3 位作者 毕阳 艾对元 赵风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45,共7页
为探究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进程中风味的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对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过程... 为探究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进程中风味的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对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动态分析,以此来明确关键性挥发性风味物质和特征性风味物质,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等呈味物质的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过程中,各种挥发性物质的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ROAV分析表明,1-辛烯-3-醇、1-辛烯-3-酮、3-辛酮是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过程中的特征风味物质。PCA分析表明,醇类和醛类对风味的影响最大;各类呈味物质也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游离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呈味核苷酸含量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根据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以有效区分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的进程,为实现双孢蘑菇品质的快速检测、风味鉴定以及货架期的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甘露醇对草菇继代菌株生产性状和ROS清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风云 程志虹 +4 位作者 谭强飞 朱嘉宁 孙万合 贠建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203,共14页
【目的】研究甘露醇对草菇继代菌株的生产性状和活性氧(ROS)清除能力的影响,探索一种简便、有效的草菇退化菌种复壮方法。【方法】以笔者课题组前期获得的组织分离继代菌株T6、T12、T19为试验菌株,T6为连续继代6次,T12为连续继代12次,T1... 【目的】研究甘露醇对草菇继代菌株的生产性状和活性氧(ROS)清除能力的影响,探索一种简便、有效的草菇退化菌种复壮方法。【方法】以笔者课题组前期获得的组织分离继代菌株T6、T12、T19为试验菌株,T6为连续继代6次,T12为连续继代12次,T19为连续继代19次;草菇原种V844(T0)为商业栽培种。将传统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中的葡萄糖替换为等质量的甘露醇,进行菌丝生理性状测定;在栽培基质中添加甘露醇,测定子实体农艺学性状;以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反映活性氧(ROS)积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测定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利用试剂盒测定抗氧化酶活力;通过菌丝染色法测定细胞核数量和线粒体膜电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菌丝能量指标。【结果】甘露醇处理对未退化菌株T0、T6的影响不显著,但能有效恢复草菇退化菌株T12、T19的生产性状和ROS清除能力。甘露醇使T12、T19的菌丝生长速度分别提高31.46%、20.99%,菌丝生物量分别提高97.33%、76.36%;使T12的生产周期缩短12.24%,生物学效率提高17.97%,恢复至T0水平;并使退化严重、失去出菇能力的T19重新长出子实体。同时,甘露醇使T12、T19的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Cu/Zn-sod)相对表达量分别上调24.64%和61.54%,Mn-sod2相对表达量分别上调19.76%和267.09%,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gpx)相对表达量分别上调25.67%和55.82%,并使SOD活力分别提高10.79%和72.32%,GPX活力分别提高16.98%和103.85%;使T12、T19中的ROS积累量显著降低,T12、T19中的O_(2)含量分别下降35.96%和41.62%,H_(2)O_(2)含量分别下降14.44%和18.26%;并使T12、T19的细胞核数目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增加;使T12、T19中的ATP含量分别提高17.08%和14.55%,EC值分别提高4.52%和0.92%。【结论】甘露醇能显著提高草菇退化菌株T12、T19的抗氧化能力和线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甘露醇 菌种复壮 活性氧 抗氧化酶 线粒体
下载PDF
地方高校微生物学实验课程“123+2n”教学改革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
作者 王毅 +1 位作者 贠建民 卫兵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84-1797,共14页
微生物学实验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等多个学科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生物类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当前地方高校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存在的教师满堂灌、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微生物学实验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等多个学科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生物类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当前地方高校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存在的教师满堂灌、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考核方式不科学等突出问题以及工程认证和一流课程建设的要求,本教学团队建立了“123+2n”教学改革创新体系,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改革,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经过实践,学生学习兴趣、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这一新型的教学改革创新体系可为当前地方高校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