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3例尸检病理分析 被引量:61
1
作者 郎振为 +5 位作者 世杰 孟忻 李俊强 宋晨朝 孙琳 周育森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病变的病理形态特点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对3例SARS死亡病例进行尸体解剖,光镜观察各脏器的病理变化,并与临床表现进行联系。结果 肉眼突出的病理改变为双肺的弥漫性出血,镜下为肺泡的...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病变的病理形态特点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对3例SARS死亡病例进行尸体解剖,光镜观察各脏器的病理变化,并与临床表现进行联系。结果 肉眼突出的病理改变为双肺的弥漫性出血,镜下为肺泡的急性渗出性、出血性和纤维素性炎症,肺泡毛细血管充血,一些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肺泡壁增厚,单个核细胞浸润,肺泡上皮损伤脱落,肺泡腔内渗出物伴透明膜形成。部分肺泡腔内有纤维素样物质及红细胞,少数肺内支气管动脉内血栓栓塞。淋巴结及脾脏等出血坏死,淋巴细胞衰减。其他实质脏器如肝、心、肾、胰腺等呈非特异性改变,如水样变性,脂肪变性、间质细胞增生等以及3例老年患者此次入院前存在的基础病变。结论 SARS具有其病理形态特点,患者的肺部严重病变及免疫器官的损伤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并导致患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综合征 尸检 病理分析 SARS 非典型肺炎
原文传递
5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2
2
作者 长淮 都吉雅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其概念和诊断标准。方法在光镜观察胃肠道非上皮性梭形细胞肿瘤的基础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imentin、CD34、actin和S-100。结果1988~1997年10年间共有消化道原发的非上皮性...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其概念和诊断标准。方法在光镜观察胃肠道非上皮性梭形细胞肿瘤的基础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imentin、CD34、actin和S-100。结果1988~1997年10年间共有消化道原发的非上皮性肿瘤121例,其中GISTs58例,占47.9%。GISTs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vimentin阳性,CD34阳性,少部分病例可以表现灶性或个别细胞actin和/或S-100阳性。HE染色与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难以鉴别,须依靠免疫组化染色。本组研究按Lewin提出的标准判断GIST的良恶性,结果为良性GIST23例,潜在恶性GIST8例,恶性GIST27例。经初步观察,此标准是可行的。结论GISTs是胃肠道的最常见非上皮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根据其免疫组化特征可与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化 诊断 病理学
下载PDF
急性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燕敏 闫惠平 +7 位作者 韩莹 刘妍 廖慧钰 陈义森 黄云丽 赵国庆 丁惠国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药物性肝损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06—2008年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及慢性药... 目的探讨急性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药物性肝损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06—2008年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两组,并对两组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对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急性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两组患者ALT水平分别为(412.1±387.5)u/L和(376.0±319.7)U/L,AST为(352.5±457.9)U/L和(198.8±142.7)U/L,总胆红素为(109.7±104.8)mol/L和(102.4±135.7)μmol/L,直接胆红素为(66.4±73.3)mol/L和(61.2i72.1)umol/L,碱性磷酸酶为(133.4±50.1)u/L和(147.4±97.3)u/L,Y-谷氨酰转肽酶为(139.9±134.1)U/L和(180.6±227.9)U/L,白蛋白为(41.3±4.9)g/L和(39.8±5.3)g/L,球蛋白为(25.1±5.3)g/L和(28.6±5.1)g/L;经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患者除球蛋白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JD〈0.05),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部分可检出自身抗体,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组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滴度均≤1:320;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可检出高滴度ANA、抗线粒体抗体,其中ANA滴度≥1:320的患者15例,7例患者ANA为1:1000。结论肝功能指标无助于鉴别急性或慢性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可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可出现高滴度自身抗体,应注意与自身免疫性肝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中毒性 肝功能实验 自身抗体 急性损害 慢性损害
原文传递
艾滋病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1
4
作者 赵大伟 袁春旺 +2 位作者 靳二虎 马大庆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72-775,共4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AIDS合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胸部平片、CT和MR扫描)。全部病例均作了胸部平片、CT扫描,5例作了增强CT扫描,1例作了MR...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AIDS合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胸部平片、CT和MR扫描)。全部病例均作了胸部平片、CT扫描,5例作了增强CT扫描,1例作了MR检查。结果AIDS合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时,增大的淋巴结主要位于7区9/9例,4R区7/9例,2R区5/9例。结论AIDS合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为多组淋巴结增大,可相互融合及出现淋巴结外侵犯表现,CT和MR扫描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结核 影像学表现 肺门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 AIDS 增强CT扫描 淋巴结外侵犯 胸部平片 MR扫描 回顾性分析 淋巴结增大 MR检查 重要意义
原文传递
核苷(酸)类似物加干扰素延长疗程对HBeAg阳性患者HBsAg转换的初探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新月 马丽娜 +8 位作者 陶明玲 吴亚松 马冰 李海英 黄云丽 永宏 汪俊韬 李宁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97-603,共7页
目的探讨使用IFN和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获得HBsAg血清转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使用IFN和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后出现HBsAg转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32例,转阴... 目的探讨使用IFN和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获得HBsAg血清转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使用IFN和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后出现HBsAg转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32例,转阴后定期随访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HBVDNA于治疗后3~6个月转阴,初治和复治(包括拉米夫定耐药)患者治疗2年均未见病毒学反弹或新的临床耐药出现。HBsAg转换后平均随访13.2个月,2例出现HBsAg复阳,其中1例抗病毒治疗重新获得HBsAg转换,另1例未再治疗,维持在HBeAg转换状态。余30例患者均维持在HBsAg转换状态。7例治疗后(其中3例治疗前、后两次)行肝穿刺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6例肝内HBsAg及HBcAg均阴性,1例HBsAg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者复发;3例治疗前、后对比肝组织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程度均减轻,其中1例由G2S4变为G1S2~3,该例停用IFN后AI。T仍异常,余4例有轻度炎性反应和纤维化。转阴模式有三种,转阴顺序为HBVDNA—HBeAg—HBsAg,占59%(19/32例);HBeAg和HBsAg同步转阴,占31%(10/32例);HBsAg先于HBeAg转阴,占9%(3/32例)。治疗1年时血清HBsAg滴度71.4%(15/21例)〈100COI;63.6%(7/11例)〈250IU/L。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基本上同IFN单药治疗。结论联合治疗和延长疗程是获得HBsAg血清转换的关键。肝组织内HBsAg阳性和血清抗-HBs低水平者易复发。疗程1年时血清HBsAg滴度〈100COI或〈250IU/L,可能是HBsAg易转阴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E抗原 乙型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类 聚乙二醇类 核苷酸类 抗病毒药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原文传递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ACE治疗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彭泉 +2 位作者 芦东徽 侯宇宸 付贵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应用荟萃(Meta)分析法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TACE与单纯TACE治疗肝癌伴门脉癌栓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按系统评价原则,对2000年~2014年公开发表的有关3-DCRT联合TACE与单纯TACE治疗肝癌伴门脉癌栓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 目的应用荟萃(Meta)分析法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TACE与单纯TACE治疗肝癌伴门脉癌栓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按系统评价原则,对2000年~2014年公开发表的有关3-DCRT联合TACE与单纯TACE治疗肝癌伴门脉癌栓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有8篇文献纳入研究,累计3D-CRT联合TACE治疗463例,单纯TACE治疗386例,纳入研究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显示:3D-CRT联合TACE组与单纯TACE组在有效率[OR 2.871,95%CI(1.426,5.783)]、控制率[OR 2.871,95%CI(1.426,5.783)]、1 a生存率[OR 2.993,95%CI(1.713,5.230)]、2 a生存率[OR 3.054,95%CI(1.170,7.973)]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DCRT联合TACE治疗肝癌伴门脉癌栓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值得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脉癌栓 放射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 META分析
下载PDF
人血白蛋白及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诱导建立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旭华 陈煜 +5 位作者 王泰龄 闾军 宋晨朝 段钟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71-775,共5页
目的建立与人慢加急性肝衰竭病理过程、生化改变相似,实用性、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为研究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药物筛选及疗效评价提供适宜的模型。方法用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至肝纤维化达S4时予... 目的建立与人慢加急性肝衰竭病理过程、生化改变相似,实用性、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为研究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药物筛选及疗效评价提供适宜的模型。方法用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至肝纤维化达S4时予以D-氨基半乳糖与脂多糖联合攻击,计算动物病死率及生存时间,动态观察给药后4、8、12h肝功能、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及病理变化,并以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结果人血白蛋白攻击6周时绝大多数大鼠形成经典肝硬化或重度肝纤维化。D-氨基半乳糖与脂多糖联合同时腹腔注射后90%大鼠死于肝衰竭,平均生存时间(16.1±3.7)h,病理表现为肝硬化再生结节内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纤维间隔保留。转氨酶及胆红素的变化符合肝细胞大片坏死时的功能改变,血清TNFα明显增高并与凋亡程度相一致。IL-10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增高,与临床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变化相似。结论对人血白蛋白免疫诱导型肝硬化及肝纤维化大鼠给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急性攻击可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本实验模拟了临床经常遇到的慢性肝病基础之上发生急性肝衰竭的部分病理生理过程。TNFα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可能是该慢加急性肝衰竭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大鼠 模型 动物 脂多糖类 D-氨基半乳糖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沈雪莉 戚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49-350,374,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凝血纤溶指标的含量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 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测定其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及纤溶酶原含量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凝血纤溶指标的含量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 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测定其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及纤溶酶原含量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纤溶酶原活性却下降 (P <0 0 5) ,且各项指标的变化与病情轻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浆 凝血 纤溶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纤溶酶原
下载PDF
我国利用植物病原微生物防除杂草研究的回顾与现状 被引量:8
9
作者 高昭远 干静娥 +1 位作者 高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5年第1期31-34,37,共5页
本文扼要地简述了利用植物病原菌生物防除杂草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概况,回顾和总结了其30来年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植物病原菌 杂草生防 杂草
下载PDF
采用免疫型肝硬化大鼠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旭华 孟艳英 +3 位作者 陈煜 王泰龄 段钟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790-793,共4页
目的对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型肝硬化大鼠给予不同急性打击,探索建立与人慢加急性肝衰竭组织病理表现相似、实用性、重复性好的实验模型、方法用人血清向蛋白免疫诱导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至肝纤维化达4级时随机分组,组一(n=6)给予1... 目的对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型肝硬化大鼠给予不同急性打击,探索建立与人慢加急性肝衰竭组织病理表现相似、实用性、重复性好的实验模型、方法用人血清向蛋白免疫诱导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至肝纤维化达4级时随机分组,组一(n=6)给予1.2g/kg的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组二(n=6)给予30mg/kg脂多糖尾静脉注射;组i(n=6)给予D-氨基半乳糖400mg/kg+脂多糖100trg/kg同时腹腔注射;组四(n:4)继续给人血清白蛋白静脉注射,计算每组动物自然生存时间及死亡率、观察各脏器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组一5只大鼠给药后39~52h之内死亡,肝组织病理显示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弥漫大小泡脂肪变性,仅见小片坏死灶;组二大鼠均存活良好,给药后3天后处死肝组织未见坏死性病变。组三5只大鼠在13~19h内死亡,肝脏病理表现为再生结节大块或亚大块坏死,肝细胞凋广明硅,增生的纤维间隔完整保留。结论对人血自蛋白免疫诱导型肝硬化大鼠给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急性攻击可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而单独给大剂量D-氨基半乳糖或脂多糖不能使肝硬化大鼠发生肝脏大块或亚大块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慢加急性肝衰竭 动物模型 脂多糖 D-氨基半乳糖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蔼斌 周俊平 +4 位作者 芦东徽 徐滨 厚安 管连敏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治的147例无法手术切除的巨大(直径≥10cm)原发性肝癌。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TACE联合3D-CRT治...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治的147例无法手术切除的巨大(直径≥10cm)原发性肝癌。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TACE联合3D-CRT治疗63例和TACE治疗8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ACE联合3D-CRT组有效率为65.1%,显著高于TACE组的40.5%(P<0.05);TACE联合3D-CRT组和单纯TACE组6 m、1 a、2 a生存率分别为84.1%、55.6%、27.0%和59.5%、38.1%、19.1%,其中两组6 m和1 a年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TACE联合3D-CRT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巨大原发性肝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三维适形放疗 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彭泉 +2 位作者 李业云 明金 赵成功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859-865,共7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治疗慢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系统评价原则,对2005年1月至2014年10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LA与OA治疗慢性阑尾炎的随... 目的:应用meta分析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治疗慢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系统评价原则,对2005年1月至2014年10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LA与OA治疗慢性阑尾炎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有12篇文献纳入研究,LA组645例,OA组709例。LA组出血量[WMD-10.946,95%CI(-13.270,-8.622)]、手术时间[WMD-5.628,95%CI(-7.439,-3.817)]及住院时间[WMD-2.957,95%CI(-3.687,-2.227)]均优于OA组(P<0.05,随机效应模型),术中较OA组发现更多的腹腔粘连[RR 1.990,95%CI(1.382,2.863);P<0.05,固定效应模型],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低于OA组[RR 0.459,95%CI(0.305,0.691);P<0.05,固定效应模型]。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阑尾炎优势明显,尤其术前疑诊阑尾炎,而未能完全排除腹盆腔其他疾病时,腹腔镜手术可明确诊断并同时进行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病理形态学表现及诊断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泰龄 +4 位作者 刘旭华 祖可佳 孟欣 王跃 段钟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3-325,共3页
目的观察并总结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用常规HE染色、组织化学Masson三色、Sweet网织、D-PAS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CK7、CD68、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对42例CSHB病例进行回顾性观察和分析。结果CSHB的基本病变是在... 目的观察并总结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用常规HE染色、组织化学Masson三色、Sweet网织、D-PAS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CK7、CD68、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对42例CSHB病例进行回顾性观察和分析。结果CSHB的基本病变是在慢性肝病的背景上出现大块或亚大块坏死,坏死的特点是部分肝硬化结节坏死,部分肝硬化结节保留,保留的硬化结节仍可发生部分肝细胞坏死。坏死后的肝细胞常被清除,而间质成分保留。随着病程的进展,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再生和细胆管增生。结论CSHB与急性、亚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病变表现是一致的,有其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对重型肝炎的诊断应结合病因加以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病理学 诊断 肝炎 重型
原文传递
慢性HBsAg携带者及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泰龄 +7 位作者 王欣欣 孟忻 赵景民 宋晨朝 孙琳 世杰 李俊强 金荣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观察临床诊断为慢性HBsAg携带者及病理诊断为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慢性HBsAg携带者41例、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通过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肝穿刺组织切片的病理变化... 目的观察临床诊断为慢性HBsAg携带者及病理诊断为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慢性HBsAg携带者41例、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通过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肝穿刺组织切片的病理变化。结果慢性HBsAg携带者41例无明显异常的症状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但肝穿组织病理检查仅有10例无明显病变,30例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1例为静止性肝硬化。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65例中,少数患者有较轻的肝功能异常改变;病理检查无明显炎症和纤维化。结论慢性HBsAg携带者主要是一组以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为主的患者,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也仅有轻度的肝功能异常;慢性HBsAg携带者及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是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同一类病变的不同诊断用词,对其诊断应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HBSAG携带者 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祖可佳 +1 位作者 常静 孟欣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4-7,共4页
目的:总结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今后药物性肝损伤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帮助。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8年全年收治并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121例,所有病例均做过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相关血清学检查,进行回... 目的:总结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今后药物性肝损伤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帮助。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8年全年收治并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121例,所有病例均做过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相关血清学检查,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引起D ILI的药物种类很多,中成药最多见;乏力、黄疸、转氨酶升高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D ILI的病理特点为中央静脉周围,即小叶Ⅲ带出现肝细胞脱失、坏死,同时常伴有kupffer细胞增生或淤胆,坏死区炎症反应轻,汇管区混合性炎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多见;有肝病史的患者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结论:熟悉药物毒副作用,详细询问用药史,以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的最好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病理 临床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理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郎振为 胡中杰 +3 位作者 孟忻 宋晨朝 王思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理及临床特点。 方法 经血清学、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排除甲-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不明原因肝炎患者对其肝组织进行光镜观察,并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 97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肝...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理及临床特点。 方法 经血清学、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排除甲-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不明原因肝炎患者对其肝组织进行光镜观察,并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 97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检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5例(15.5%)。病变的特点是小叶内3区为主的大泡性脂肪变性,邻近的肝细胞呈气球样变。小叶内有弥漫的单个核和分叶核细胞浸润,以及窦周纤维化。肝组织的病变按Brunt标准进行了分级和分期后,计有7例G1S1,3例G2S2,4例G3S,1例G3S2。其中14例患者有轻一中度的转氨酶升高,10例有高脂血症,8例患有糖尿病,9例于B超下检出脂肪肝。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具有一定临床病理特点的原因不明性慢性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病理学 血清学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检测法
原文传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肺组织损伤病理改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郎振为 +5 位作者 孙琳 孟忻 世杰 李俊强 宋晨朝 周育森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 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死亡患者的肺部病变特点。方法 采用光镜、组织特殊染色对 3例SARS死亡患者的肺组织进行了重点观察。采用兔抗 Fas、鼠抗 PCNA、鼠抗 CD83、CD4、CD8单克隆抗体 ,经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肺及肺门淋... 目的 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死亡患者的肺部病变特点。方法 采用光镜、组织特殊染色对 3例SARS死亡患者的肺组织进行了重点观察。采用兔抗 Fas、鼠抗 PCNA、鼠抗 CD83、CD4、CD8单克隆抗体 ,经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肺及肺门淋巴结等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 肺脏的外观多呈红色或紫红色 ,镜下显示不同程度的间质渗出性或漏出性炎症和肺泡损伤 ,肺泡间隔内单个核细胞浸润 ,肺泡腔内有透明膜形成及凋亡脱落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一些肺泡毛细血管腔内可见纤维素性血栓形成 ,支气管动脉腔内有血栓栓塞。增宽的肺泡间隔内有纤维素沉积。 3例肺泡腔内未见明显地巨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 ,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少见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泡间隔、肺门淋巴结内的单个核细胞有较多的Fas抗原表达 ;与慢性炎性淋巴结相比 ,SARS患者的肺门淋巴结内淋巴细胞结构破坏、淋巴细胞稀疏、数量明显减少 ,但CD83及CD8阳性细胞仍较多见 ,而CD4阳性淋巴细胞少见。脾脏也可观察到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 ,白髓萎缩 ,出血坏死 ,表达CD4的阳性细胞减少。结论 严重的肺组织及免疫系统损伤可能导致SARS患者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肺组织损伤 病理改变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姑息治疗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及其疗效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滨 徐明静 +2 位作者 马欢 芦东徽 《肿瘤药学》 CAS 2018年第3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姑息治疗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姑息治疗,研究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姑息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姑息治疗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姑息治疗,研究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姑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缓解率为75.7%、对照组为45.9%,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口腔溃疡、骨髓抑制、脱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生存时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以及1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姑息治疗晚期乳腺癌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且副反应未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卡培他滨 姑息治疗 晚期乳腺癌 生存期
下载PDF
脑干脑炎18例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金华 +1 位作者 毕玉清 孙天时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719-720,共2页
关键词 脑炎/诊断 脑干
下载PDF
参芪归芍汤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复发性流产380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孔晓伟 腾曼 +2 位作者 《光明中医》 2012年第10期2004-2005,共2页
目的观察服用参芪归芍汤对复发性流产患者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筛选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患者380例,服用中药组方参芪归芍汤治疗30~45天,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380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患者全部转阴,治愈率达1... 目的观察服用参芪归芍汤对复发性流产患者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筛选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患者380例,服用中药组方参芪归芍汤治疗30~45天,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380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患者全部转阴,治愈率达100%。结论参芪归芍汤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复发性流产疗效显著,中医药用于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复发流产患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磷脂抗体(AcAb) 参芪归芍汤 复发性流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