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汉基本颜色词“黑”、“白”的认知语义分析 被引量:47
1
作者 杜凤兰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50,55,共5页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为理论基础,以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色词“黑”、“白”为例,比较分析不同语言中基本颜色词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并简要总结其成因。
关键词 英汉基本颜色词 认知 语义分析
下载PDF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思想对典籍英译的启示 被引量:12
2
作者 成昭伟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4,共3页
受《中国科技翻译》近期刊载的"费孝通的社会科学翻译成就"一文的启发,笔者撷取费孝通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自觉",结合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探讨当下典籍英译工作的困境和出路。
关键词 费孝通 文化自觉 典籍英译
原文传递
大学英语考核模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贾清艳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10-111,共2页
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入手,论述了大学英语考核模式的改革,指出大学英语考核模式应形成两种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使学生更从容、自信地提高英语语言水平。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考核模式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下载PDF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6
4
作者 董秀丽 《理论界》 2007年第10期141-142,共2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建构主义理论的引入对国内外语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对自引入该理论至今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国内外语教学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要回顾,包括研究的基本趋势、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同时,还针对目前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建构主义理论的引入对国内外语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对自引入该理论至今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国内外语教学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要回顾,包括研究的基本趋势、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同时,还针对目前研究成果的特点进行了思考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通过较为全面的回顾与展望能推动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进而促进国内外语教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外语教学 现状 展望
原文传递
社会学视阈下的林纾现象解读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杰辉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34,共4页
本文应用翻译社会学研究方法,借用皮埃尔·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重点分析了文化资本在中国近代文学翻译代表人物林纾翻译行为中的体现及其对"林译小说"翻译实践的影响。本个案表明,翻译社会学视角研究有助于更为深入地探... 本文应用翻译社会学研究方法,借用皮埃尔·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重点分析了文化资本在中国近代文学翻译代表人物林纾翻译行为中的体现及其对"林译小说"翻译实践的影响。本个案表明,翻译社会学视角研究有助于更为深入地探讨翻译与社会、权力、文化之间的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 翻译 林纾
原文传递
日语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6
作者 孙静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77-79,共3页
课程实训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本文以本校课程实训为例,从模式构建、任务设计、实训方法、考核机制和质量监控五个方面探索、研究日语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模式。
关键词 实训模式 任务设计 实训方法 考核机制 质量监控
下载PDF
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玉文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04-106,共3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外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只有改革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培养双外语复合型人才的教学之路,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本文在概括性地了解我国当前高校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培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外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只有改革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培养双外语复合型人才的教学之路,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本文在概括性地了解我国当前高校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培养双外语复合型人才这一主旨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外语 教学模式 复合型人才
下载PDF
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格、特色与服务面向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红军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01-103,共3页
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新思路。结合我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本文试图从人才培养规格、特色与服务面向等三方面探讨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 双外语复合型 人才培养 规格 特色 服务面向
下载PDF
从《巴黎茶花女遗事》看林纾的译笔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杰辉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103,共3页
清末民初是翻译大盛的时代。在众多译家中,林纾尤为引人瞩目。“林译小说”不仅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而且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国文人惟孔孟是从的文化传统,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国内译界对林纾及其译品的批评... 清末民初是翻译大盛的时代。在众多译家中,林纾尤为引人瞩目。“林译小说”不仅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而且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国文人惟孔孟是从的文化传统,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国内译界对林纾及其译品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恰恰是某些饱受批评的“误译”,尤其是林纾的译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茶花女遗事》 王寿昌 林纾 小说 白话文学
原文传递
文学翻译:一种文化构建行为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杰辉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2-64,共3页
本文以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文化发展为例,从文学翻译作品为中华文化注入新思想、推动文学和文化运动的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身份三方面阐述了文学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从而证明翻译与文化紧密联系,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对一国的文化建构... 本文以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文化发展为例,从文学翻译作品为中华文化注入新思想、推动文学和文化运动的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身份三方面阐述了文学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从而证明翻译与文化紧密联系,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对一国的文化建构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民族文化 构建
下载PDF
文学·翻译·模糊性——对“明白晓畅”之类传统翻译标准的反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成昭伟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27-29,38,共4页
文学翻译以再现原文的艺术意境为圭臬,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即含蓄之美、朦胧之美,亦即模糊之美。在翻译实践中,审慎的、反复的审美体验是译者工作的重中之重,朴实的原文应还它以朴实之美,模糊的原文应再现它的模糊之美。若译者一味追求... 文学翻译以再现原文的艺术意境为圭臬,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即含蓄之美、朦胧之美,亦即模糊之美。在翻译实践中,审慎的、反复的审美体验是译者工作的重中之重,朴实的原文应还它以朴实之美,模糊的原文应再现它的模糊之美。若译者一味追求译文的"明白晓畅",其结果只能是缩小和限制广大译语读者的想象空间,破坏语言艺术的独特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模糊之美 “明白晓畅”
下载PDF
“愤怒的青年”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玉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77-178,共2页
“愤怒的青年”(The Angry Young Men)是指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英国文坛上的一批现实主义风格的青年作家,在英国战后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没有固定的团体组织,也没有统一的宗旨。他们来自于社会的中、下层,愤世嫉俗,发泄... “愤怒的青年”(The Angry Young Men)是指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英国文坛上的一批现实主义风格的青年作家,在英国战后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没有固定的团体组织,也没有统一的宗旨。他们来自于社会的中、下层,愤世嫉俗,发泄着20世纪50年代战后欧洲人们心中的空虚、迷茫、压抑、孤独和悲观的心情。“愤怒的青年”的出现,填补了英国文坛上继叶芝、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劳伦斯等文学大家之后曾一度出现的空白,使英国文坛在现实主义传统的复苏中又勃发出一片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愤怒的青年” 现实主义风格 现实主义传统 50年代 青年作家 愤世嫉俗 弗吉尼亚 文学史
下载PDF
培育产业集群是提升内蒙古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理论研究》 2005年第6期16-19,共4页
产业集群是提升内蒙古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影响内蒙古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不理想、不重视产业链整合与产业集群规划、观念落后、缺乏龙头骨干企业、服务体系支撑软弱。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内蒙古区域经济... 产业集群是提升内蒙古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影响内蒙古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不理想、不重视产业链整合与产业集群规划、观念落后、缺乏龙头骨干企业、服务体系支撑软弱。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内蒙古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需从转变工作作风、转变观念、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改进软件要素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内蒙古 区域竞争力
下载PDF
从诗学视角看《茶花女》的接受与传播
14
作者 刘杰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89-191,共3页
采用翻译研究派的理论,特别是勒菲弗尔的诗学理论,对《巴黎茶花女遗事》的翻译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结果表明其成功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译者充分尊重了译语体系的诗学传统,尤其是林纾的个人诗学与社会的主流诗学之间达成了一种“共谋... 采用翻译研究派的理论,特别是勒菲弗尔的诗学理论,对《巴黎茶花女遗事》的翻译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结果表明其成功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译者充分尊重了译语体系的诗学传统,尤其是林纾的个人诗学与社会的主流诗学之间达成了一种“共谋”关系。该研究再次证明文学译本的接受与传播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斗争与协商的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共谋” 《巴黎茶花女遗事》 译作的接受与传播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内蒙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15
作者 《理论研究》 2006年第6期20-22,共3页
内蒙古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前提。在新农村建设之中,通过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数量调节、提高人口健康存量、发展基础教育,促进人口流动、开展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等手段或措施,造就成千上万有文化、懂... 内蒙古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前提。在新农村建设之中,通过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数量调节、提高人口健康存量、发展基础教育,促进人口流动、开展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等手段或措施,造就成千上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前提和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农村人力资源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内蒙古实现牧民收入倍增的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理论研究》 2015年第1期50-55,共6页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未来十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即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当前国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农民收入倍增...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未来十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即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当前国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农民收入倍增,更是党和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构建新型畜牧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职业牧民、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内蒙古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牧民收入倍增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目标 牧民收入 倍增
下载PDF
英语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17
作者 霍静伟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1-33,共3页
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与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本文以辽宁工业大学英语专业课程实践体系为例,从构建依据,构建思路,实践体系模块,实践改革内容与模式和质量保障体系五个方面探索、研究英语专业课程... 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与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本文以辽宁工业大学英语专业课程实践体系为例,从构建依据,构建思路,实践体系模块,实践改革内容与模式和质量保障体系五个方面探索、研究英语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依据 构建思路 实践体系模块 实践改革内容与模式 质量保障体系
下载PDF
论西部大开发中加速构建我区产业发展新格局
18
作者 《内蒙古统计》 2000年第6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西部开发 内蒙古 产业发展 绿色产业 小城镇建设 科技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 住宅业 旅游业 信息产业
下载PDF
永恒的主题 爱情的颂歌——论1968年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影片的艺术特色
19
作者 王玉文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7-99,共3页
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已被搬上银幕12次,其中,1968年由弗兰克.杰弗瑞里导演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视为典范之作,这不仅因为该片严格忠实于原著,更在于它合理地发展了原著,谱写出一首探讨人类永... 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已被搬上银幕12次,其中,1968年由弗兰克.杰弗瑞里导演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视为典范之作,这不仅因为该片严格忠实于原著,更在于它合理地发展了原著,谱写出一首探讨人类永恒主题的爱情颂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 弗兰克·杰弗瑞里
下载PDF
汉语典籍外译翻译环境研究
20
作者 刘杰辉 成昭伟 《语文学刊》 2016年第6期1-2,63,共3页
汉语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对1949年以后中国国内汉语典籍外译史及各阶段翻译社会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典籍外译实践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汉语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对1949年以后中国国内汉语典籍外译史及各阶段翻译社会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典籍外译实践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给当下典籍外译实践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典籍翻译 翻译史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