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今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活动块体模型 被引量:185
1
作者 王敏 沈正康 +5 位作者 牛之俊 孙汉荣 甘卫军 王琪 任群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4期21-32,共12页
通过分析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数据特别是1999年与2001年区域网数据,我们初步得到了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并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高密度台站速度场中区分出9个独立活动块体和2个广泛形变带,求出活动块体刚体运动欧拉极和相邻块体间... 通过分析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数据特别是1999年与2001年区域网数据,我们初步得到了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并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高密度台站速度场中区分出9个独立活动块体和2个广泛形变带,求出活动块体刚体运动欧拉极和相邻块体间相互运动速率。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形变场似可分为3类区域:第1类区包括青藏高原内部区域和天山造山带,形变在全区域内广泛分布;第3类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及南北带以东地区,形变场表现为活动块体,内部稳定,形变局限在狭窄的边界带内;第2类区则处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带,如柴达木、祁连、西宁、川滇菱形南块体等,这类区形变场特征处在第1,3类区之间,虽然还能保持一定的块体完整性,但块体的尺度和强度已不如第3类地区。通过分析各类区域岩石圈结构以及形变模式我们可以得出初步推断:中国大陆地壳形变模式主要由地壳结构所控制。中国大陆东部和塔里木盆地地区地壳介质有相当强度,形变表现为刚性块体的相互运动。而印度板块的北向挤压造成青藏高原和天山的隆起并产生巨厚地壳、壳内温度上升,下地壳低速高导层发育,介质呈较强黏塑性,地壳脆性层在下地壳塑性流变场作用下产生各种类型的、多层次的形变,且分布广泛而不局限于少量块体边界地区。青藏高原边缘的第2类地区地壳结构为第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壳运动 活动块体模型 板块学 地壳构造 刚体运动 形变场
原文传递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被引量:115
2
作者 牛之俊 马宗晋 +4 位作者 陈鑫连 王琪 游新兆 孙建中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3期88-93,共6页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CMONOC)是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观测技术为主 ,辅之以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 (VLBI)和人卫激光测距 (SLR)等空间技术 ,结合精密重力和精密水准测量构成的大范围、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它...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CMONOC)是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观测技术为主 ,辅之以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 (VLBI)和人卫激光测距 (SLR)等空间技术 ,结合精密重力和精密水准测量构成的大范围、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它是一个综合性、多用途、开放型、数据资源共享、全国统一的观测网络 ,具有连续动态监测功能。网络的科学目标以地震预测预报为主 ,兼顾大地测量等其他需要。该工程 1997年开始建设 ,2 0 0 0年12月全面完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GPS 大地测量 SLR 水准测量 地震预测 全球定位系统 VLBI 重力测量
下载PDF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应变率场及其动力学成因研究 被引量:109
3
作者 沈正康 王敏 +1 位作者 甘卫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93-100,共8页
通过分析中国大陆地壳运动GPS速度场得到现今构造应变率场。结果显示在印度板块北向推挤作用下 ,青藏高原内部及其邻域形变场并不局限于少数大型走滑断裂 ,而是在大范围内广泛分布 ,各地区构造运动驱动机制也可能各有不同。藏南地区主... 通过分析中国大陆地壳运动GPS速度场得到现今构造应变率场。结果显示在印度板块北向推挤作用下 ,青藏高原内部及其邻域形变场并不局限于少数大型走滑断裂 ,而是在大范围内广泛分布 ,各地区构造运动驱动机制也可能各有不同。藏南地区主应变率场呈均衡的约 2× 10 -8a-1南北向挤压和东西向拉张 ,显示印度板块下插造成的地壳增厚和岩石圈拆离可能形成上地壳与上地幔间形变解耦 ,地壳内部在南北向挤压及重力场作用下产生东向塑性流驱使上地壳产生东西向拉张。西藏中部羌塘地区主应变率场显示均衡的约 2× 10 -8a-1北北东向挤压和北西西向拉张 ,反映本地区一系列走向北东和北西的共轭剪切断裂的活动 ,可能源于南北向挤压和软流层内东向塑性流的驱动。柴达木盆地及周边地区主应变率场呈约 2× 10 -8a-1北东向压缩和约 (0 1)× 10 -8a-1北西向拉张 ,表明地壳增厚造成的地壳温度上升可能还不足以造成上下地壳的充分解耦 ,南北向的消减还未能有效地转换成东西向的拉张 ,形变以褶皱和逆冲断裂运动为主。当今青藏高原形变场的形成应是构造运动从南到北阶段性发展过程中地壳与上地幔介质性质差异造成驱动机制不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壳形变 应变率 GPS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估 被引量:75
4
作者 王敏 +3 位作者 许明元 周伟 李鹏 尤晓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7-823,共7页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集合了各类GPS网近10年的观测数据,提供GPS点在全球参考框架下2000.0历元的绝对位置.文中简要介绍GPS数据处理的方法,给出数据处理的精度统计;以部分点的实测速度为基础,建立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基于GPS测量...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集合了各类GPS网近10年的观测数据,提供GPS点在全球参考框架下2000.0历元的绝对位置.文中简要介绍GPS数据处理的方法,给出数据处理的精度统计;以部分点的实测速度为基础,建立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基于GPS测量的动态系统状态,选择序贯卡尔曼滤波的广义测量平差方法,对GPS点做顾及地壳运动的整网平差,并给出整网平差结果的精度统计和外部检核.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保证了平差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大地控制网 数据处理 地壳运动速度场 整网平差
下载PDF
根据GPS和InSAR数据反演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同震破裂分布 被引量:47
5
作者 万永革 沈正康 +4 位作者 王敏 甘卫军 王庆良 盛书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74-1084,共11页
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破裂过程,迄今为止用不同资料、不同方法和模型得到的同震破裂发布具有很大差异.我们采用地震前后GPS和InSAR观测数据得到的同震位移反演该地震的同震破裂分布。检验各种可能的模型参数,得到... 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破裂过程,迄今为止用不同资料、不同方法和模型得到的同震破裂发布具有很大差异.我们采用地震前后GPS和InSAR观测数据得到的同震位移反演该地震的同震破裂分布。检验各种可能的模型参数,得到在数据与平滑优化约束下尽可能详尽的结果.建模过程经历三个步骤:(1)采用直立断层模型反演.根据解的分辨率和拟合差的折中曲线得到最优平滑约束;(2)改变断层倾角,找到使得观测数据和正演计算拟合最好的断层倾角;(3)根据前面两步得到的最优平滑约束和断层倾角求得地震同震破裂分布.比起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得到的地表走滑分量随断层分布与地质考察数据符合得更好.我们还发现形变沿断层两盘并不对称.断层南盘的位移比北盘大10%~20%.这种位移场的不对称性可以由倾角约为80°~81°的南倾断层所解释.我们首次用大地测量数据揭示了太阳湖断层东端和东昆仑主断层西端~50 km的左阶断层上吸收了0.1~0.2 m的正断层分量,昆仑山口断层段吸收了~0.8 m的逆冲分量.地震释放的总地震矩为9.3×10^(20)N·m,对应于M_w8.0的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口西地震 破裂分布 大地测量资料
下载PDF
印尼地震对我国川滇地区地壳水平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杨国华 江在森 +5 位作者 王敏 刘广余 韩月萍 丁平 龚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4,20,共7页
2005年1~2月用GPS技术对中国川滇地区及中国南部进行了精密流动与连续监测,综合利用1999年、2001年和2004年的数据及GPS处理技术获取了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地震(Ms8.7)对监测区所产生的同震水平位移场。由水平位移图可知,... 2005年1~2月用GPS技术对中国川滇地区及中国南部进行了精密流动与连续监测,综合利用1999年、2001年和2004年的数据及GPS处理技术获取了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地震(Ms8.7)对监测区所产生的同震水平位移场。由水平位移图可知,此次地震对川滇地区及其以东及中国南部地区的影响是显著的。其特征为对四川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数值为数毫米,优势位移方向为西对云南地区的影响较大,数值一般为10~20mm,变化趋势为“北小南大”,优势位移方向为西南。应变分析表明,此次地震对该区造成的区域应变非常突出,并且占主导地位。南北方向表现为整体拉伸。东西方向为“北张南压”,面应变除南缘为收缩外几乎整个区域为面膨胀,并呈现“北大南小”的变化特征,最大剪应变则恰好相反。由此反映的相对位移在该区南北端的差别接近20mm,与背景应变场的结果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另由拉萨、昆明和广州等连续监测站的结果可知,西藏地区没有受到显著的影响,西沙群岛和海南地区向西南位移了大约20mm,云南地区向西南位移了大约12mm,泸州及福建沿海地区没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地震 川滇地区 影响 GPS 地壳水平活动
下载PDF
利用GPS和水准测量资料反演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同震滑动分布 被引量:30
7
作者 万永革 王敏 +4 位作者 沈正康 陈杰 王庆良 甘卫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3-404,共12页
通过分析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后的GPS资料和 1 979— 2 0 0 2年的水准测量资料 ,获得了地表同震位移场。利用这些同震位移数据 ,以震后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破裂数据为约束 ,反演了破裂断层面上的同震滑动分布。结果表明 ,破裂... 通过分析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后的GPS资料和 1 979— 2 0 0 2年的水准测量资料 ,获得了地表同震位移场。利用这些同震位移数据 ,以震后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破裂数据为约束 ,反演了破裂断层面上的同震滑动分布。结果表明 ,破裂下界深度为 1 4 .2~ 2 1km(70 %置信区间 ) ,最佳破裂深度 1 7km。虽然在太阳湖段和主破裂带西端的中间区域未观测到地表破裂 ,但反演的结果表明此区域存在 2~ 3m左右的左旋水平走滑 ,与InSAR资料分析得到的结果一致。地表以下的破裂西端止于太阳湖段 ,而东端似乎在地表破裂迹线以东 30km范围内仍存在 1 .5~ 2 .0m的左旋滑动。反演的垂直位移表明断层在东经 93°以西部分大体表现为南盘上升 ,而东经 93°以东部分表现为北盘上升。由大地测量和地表破裂调查得到的地震矩释放为 6 .1× 1 0 2 0 N·m ,与地震波资料的反演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水准测量 反演 地震破裂 地震波 昆仑山口西 同震位移
下载PDF
Contemporary crustal de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continent and tectonic block model 被引量:34
8
作者 WANG Min (王 敏) SHEN Zhengkang (沈正康) NIU Zhijun (牛之俊) ZHANG Zusheng () SUN Hanrong (孙汉荣) GAN Weijun (甘卫军) WANG Qi (王 琪) REN Qun (任 群)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3年第z2期25-40,共12页
We obtain the preliminary result of crustal deformation velocity field for the Chinese con-tinent by analyzing GPS data from the Crustal Motion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CMONOC), particularly the data from the reg... We obtain the preliminary result of crustal deformation velocity field for the Chinese con-tinent by analyzing GPS data from the Crustal Motion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CMONOC), particularly the data from the regional networks of CMONOC observed in 1999 and 2001. We de-lineate 9 tectonically active blocks and 2 broadly distributed deformation zones out of a denseGPS velocity field, and derive block motion Euler poles for the blocks and their relative motionrates. Our result reveals that there are 3 categories of deformation patterns in the Chinese conti-nent. The first category,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ior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Tianshan oro-genic belt, shows broadly distributed deformation within the regions. The third category, associatedwith the Tarim Basin and the region east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of China, shows block-likemotion, with deformation accommodated along the block boundaries only. The second category,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he borderland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uch as the Qaidam, Qilian, Xining(in eastern Qinghai), and the Diamond-shaped (in western Sichuan and Yunnan) blocks, has thedeformation pattern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third, i.e. these regions appear to deform block-like,but with smaller sizes and less strength for the block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ithosphericstructures and the deformation patterns of the regions above, we come to the inference that thedeformation modes of the Chinese continental crust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crustal structure.The crust of the eastern China and the Tarim Basin is mechanically strong, and its deformationtakes the form of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rigid blocks. On the other hand, the northward indentation of the Indian plate into the Asia continent has created 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Tianshan Mountains, thickened their crust, and raised the temperature in the crust. The lower crust thus has become ductile, evidenced in low seismic velocity and high electric conductivity observed. The brittle part of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CONTINENTAL CRUSTAL motion TECTONIC blocks significance test.
原文传递
地壳垂直形变速率梯度、断层形变速率变化与强震危险区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杨国华 +1 位作者 薄万举 尤晓青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7-357,共11页
应用最新的全国垂直形变速率图和各地区不同年代的形变(速率)图,编绘了相应的形变速率梯度图,计算了若干跨断层测量台、点资料的低通滤波残差及其一阶和二阶差分。结合在相应空间和时间域内所发生的强震,讨论了地壳形变与强震的关... 应用最新的全国垂直形变速率图和各地区不同年代的形变(速率)图,编绘了相应的形变速率梯度图,计算了若干跨断层测量台、点资料的低通滤波残差及其一阶和二阶差分。结合在相应空间和时间域内所发生的强震,讨论了地壳形变与强震的关系,探讨了用大地形变测量方法划定近期(1—3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强震危险区的判据,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变形 断层形变 强震危险区 地震地质
下载PDF
缓变信号奇异性的小波变换检测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兆宁 廖一原 +2 位作者 刘峡 喻文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84-88,共5页
按照信号的奇异性特征 ,本文将奇异信号分为剧变奇异信号和缓变奇异信号 ,前者有剧变或剧变的趋势 ,后者具有缓慢变化的趋势 .本文研究了缓变奇异信号与高阶导数之间的关系 ,讨论了利用小波变换理论来检测缓变奇异信号的奇异点位置 (或... 按照信号的奇异性特征 ,本文将奇异信号分为剧变奇异信号和缓变奇异信号 ,前者有剧变或剧变的趋势 ,后者具有缓慢变化的趋势 .本文研究了缓变奇异信号与高阶导数之间的关系 ,讨论了利用小波变换理论来检测缓变奇异信号的奇异点位置 (或时刻 )的方法和步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性 缓变奇异信号 小波变换 检测
原文传递
信号奇异特性的检测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喻文焕 金振东 +1 位作者 刘峡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5-129,共5页
研究了信号发生剧变或有发生剧变趋向的特征 (即信号的奇异特性 ) ,采用一种特殊的积分小波变换可将信号发生奇异特性的位置 (或时间 )确定下来 .并介绍了实验的情况 .
关键词 信号奇异特性 信号检测 小波变换 地震勘探
原文传递
昆仑山口西M_S=8.1级地震的形变应变场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良迁 +2 位作者 李延兴 王敏 薄万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68-1075,共8页
根据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前后GPS测点的位移速率 ,用弹性模型公式计算了地壳应变参数 .应变参量的变化表明 ,震前在地震区附近以压应变为主 ,应变速率较大 .位移速率矢量显示出震前的震中地区相对周围为活动性较弱的“稳定”地区 .地... 根据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前后GPS测点的位移速率 ,用弹性模型公式计算了地壳应变参数 .应变参量的变化表明 ,震前在地震区附近以压应变为主 ,应变速率较大 .位移速率矢量显示出震前的震中地区相对周围为活动性较弱的“稳定”地区 .地壳的形变和应变揭示出孕震体在挤压状态下积累了较高的应变势能 .8.1级地震的同时期由于地壳释放了巨大的应变能而应变速率变化显著 .计算结果表明 ,地震所产生的应变达到 4 .5× 10 -6以上 .发震断裂带的平均左旋走滑量是 3.31m(89°E~ 96°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形变 应变速率 地震 昆仑山
下载PDF
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图的编绘 被引量:10
13
作者 尤晓青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2-238,共7页
应用地壳形变资料观测未来强震的基本经验之一是:地震容易发生在形变高梯度带上。文中归纳并提出了具体计算和编绘“地壳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图”的方法,主要有网格法、函数拟合法及图解法。讨论了3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合,并给出了用图解... 应用地壳形变资料观测未来强震的基本经验之一是:地震容易发生在形变高梯度带上。文中归纳并提出了具体计算和编绘“地壳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图”的方法,主要有网格法、函数拟合法及图解法。讨论了3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合,并给出了用图解法编绘的“全国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壳形变 垂直变形图 梯度 变形速率
下载PDF
昆仑山口大地震与地形变异常的讨论 被引量:7
14
作者 薄万举 郭良迁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1期22-28,共7页
针对昆仑山口大地震 ,总结了多种地形变 (大地测量 )手段所显示的异常变化及其时空分布 ,结果显示 :8.1级大震前存在空间尺度大、时间尺度长的地形变前兆异常。简要介绍了相关的异常图像 ,给出了初步解释 ,并对未来震情的发展进行了探... 针对昆仑山口大地震 ,总结了多种地形变 (大地测量 )手段所显示的异常变化及其时空分布 ,结果显示 :8.1级大震前存在空间尺度大、时间尺度长的地形变前兆异常。简要介绍了相关的异常图像 ,给出了初步解释 ,并对未来震情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认为近期内强震活动向华北迁移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 地震危险区 地震预测 地震前兆 大地测量 地形变
下载PDF
中国大陆GPS结果的构造及动力学意义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峡 傅容珊 +3 位作者 郑勇 黄建平 孙东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1,共6页
通过建立中国大陆构造运动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在印度板块推挤驱动和地幔对流产生的岩石层底部拖曳力驱动下的中国大陆形变,以及与GPS观测结果之间的差异速度场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多驱动力和中时间尺度(10万年)的中国大陆岩石层运动... 通过建立中国大陆构造运动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在印度板块推挤驱动和地幔对流产生的岩石层底部拖曳力驱动下的中国大陆形变,以及与GPS观测结果之间的差异速度场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多驱动力和中时间尺度(10万年)的中国大陆岩石层运动格局与短时间尺度(10年)GPS观测显示的格局总体趋势一致;而差异速度场的特征表现为:青藏块体内部出现向外的扩张趋势,其北部的阿尔金断裂带显示出强烈的左旋走滑差异运动,塔里木地块以及西南地区以缅甸弧为中心差异速度场呈现整体顺时针转动,华北北部张渤地震带显示出较强的差异运动。上述结果表明:1)中国大陆现代构造运动的格局源于印度大陆推挤为主的驱动力,同时还包括深部物质运移对岩石层底部的拖曳作用;2)一些大型破裂系统现今构造活动比较活跃,强烈影响了现阶段中国大陆表层水平运动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三维有限元 构造运动 差异速度场 驱动力
下载PDF
大地形变测量在地震预报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7,共7页
作者在文中综述了近十年来我国大地形变测量在地震预报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对大地形变测量工作的全面清理和系统研究的顺利完成;资料分析和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全国形变资料的整理和出版;第一张全国垂直形变速率图的绘制... 作者在文中综述了近十年来我国大地形变测量在地震预报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对大地形变测量工作的全面清理和系统研究的顺利完成;资料分析和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全国形变资料的整理和出版;第一张全国垂直形变速率图的绘制;观测技术和资料处理方法的改进;空间技术和系统科学方法的应用等。并就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预报 大地 形变 测量
下载PDF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被引量:5
17
作者 《中国基础科学》 2001年第3期45-49,共5页
1997年底,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缩写为CMONOC)开始建设,整个工程在2000年底建成。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以监测地壳运动服务于地震预测预报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大... 1997年底,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缩写为CMONOC)开始建设,整个工程在2000年底建成。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以监测地壳运动服务于地震预测预报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大地测量和国防建设的需要。该工程由中国地震局、总参测绘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共同承担,包括基准网、基本网、区域网、数据传输与处理分析系统四大部分。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观测技术为主,辅之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VLBI)和人卫激光测距(SIR)等空间技术,结合精密重力和精密水准测量,构成大范围、高精度、高时空分辩率的地壳运动监测系统。这是一个综合性、多用途、开放型、数据资源共享、全国统一的观测网络,具有连续动态监测功能。网络将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对地球表层固、液、气三个圈层的动态监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地壳运动 动态监测 数据系统 地震预测 GPS VLBI SLR
原文传递
养殖蝇蛆是解决动物性蛋白质来源的好办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自占 +1 位作者 李宜宁 陈子高 《广西畜牧兽医》 1993年第4期22-23,共2页
养殖蝇蛆主要是为了生产优质动物性蛋白饲料,提供畜牧水产养殖业尤其是珍稀动物养殖业之所需。据测定,干蝇蛆粉含蛋白质53.24%~62.49%,脂肪12.61%,含有动物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高。蝇蛆可与鱼粉、蚕蛹、肉骨粉齐名。养殖蝇蛆... 养殖蝇蛆主要是为了生产优质动物性蛋白饲料,提供畜牧水产养殖业尤其是珍稀动物养殖业之所需。据测定,干蝇蛆粉含蛋白质53.24%~62.49%,脂肪12.61%,含有动物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高。蝇蛆可与鱼粉、蚕蛹、肉骨粉齐名。养殖蝇蛆确是解决动物性蛋白饲料来源的途径之一。在朝鲜、美国、俄罗斯、肯尼亚等国已养殖生产蝇蛆并应用于饲料工业。我区自80年代初也已开始蝇蛆的试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动物性蛋白 蝇蛆
下载PDF
地壳形变方法对强震中期趋势的判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觉民 +1 位作者 薄万举 王若柏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8-138,共11页
用全国范围5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大地测量资料对我国大陆未来的强震危险区进行预测和划定;依据近30年来华北地区的垂直形变动态,探讨判断本区未来1~3年尺度强震危险性的指标;利用首都圈的断层形变监测结果,提出用定点形变和... 用全国范围5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大地测量资料对我国大陆未来的强震危险区进行预测和划定;依据近30年来华北地区的垂直形变动态,探讨判断本区未来1~3年尺度强震危险性的指标;利用首都圈的断层形变监测结果,提出用定点形变和大面积形变综合分析地震中期趋势的方法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变形 强震 中期预报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利用信息技术 创新实验教学——以“中点四边形”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21年第17期76-78,共3页
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式。借助"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探究中点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 数学实验 “几何画板” 中点四边形 核心素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