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徐芾东渡”故事与张炜的长篇小说创作
1
作者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7-102,共6页
张炜主张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应该向民间口头文学汲取营养,徐芾东渡故事这一民间口头文学资源在他的长篇小说中得到了独特运用。从小说发生学的意义上来看,徐芾东渡故事是张炜小说的叙事动力,是张炜小说主人公的精神支柱和研究对象,是小说... 张炜主张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应该向民间口头文学汲取营养,徐芾东渡故事这一民间口头文学资源在他的长篇小说中得到了独特运用。从小说发生学的意义上来看,徐芾东渡故事是张炜小说的叙事动力,是张炜小说主人公的精神支柱和研究对象,是小说情节往前推进的依据。徐芾东渡故事在张炜小说中的存在既笼罩全篇,又具体融入故事情节之中,它的存在形态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由叙述者叙述,二是在古歌中呈现,三是在其他人物的“作品”中呈现。因与现实的密切关联,徐芾东渡故事的运用使得张炜小说主题的表达具有强烈的隐喻性质。中国口头文学元素赋予张炜小说创作鲜明个性特征,充分体现出民间口头文学传统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长篇小说 徐芾东渡 民间口头文学
下载PDF
从“小把戏”到“大结构”——论莫言小说叙事艺术的转向 被引量:5
2
作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252-259,共8页
自觉的文体意识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莫言的创作充满变数。30余年来,他小说的叙事艺术经历了从"玩小把戏"到"玩大结构"的转向。莫言曾经热衷于形式实验,他用令人眼花缭乱的"小把戏"宣告了自己创作的先锋... 自觉的文体意识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莫言的创作充满变数。30余年来,他小说的叙事艺术经历了从"玩小把戏"到"玩大结构"的转向。莫言曾经热衷于形式实验,他用令人眼花缭乱的"小把戏"宣告了自己创作的先锋性和现代性,但随着对形式实验的反思,莫言之后的创作自觉地向民间回归,向古典小说致敬,他以"玩大结构"的决然态度宣告了自己创作的本土性和传统性。但在从"小把戏"向"大结构"的转向中,人们不难发现他小说中的"大结构"包含很多"小把戏",可以说,莫言在向传统回归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作品的先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叙事 转向 小把戏 大结构
下载PDF
藏地书写、生态观念与创作方法——阿来小说抵达世界的三种途径
3
作者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3-59,共7页
作为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人,阿来瞩目藏区,其小说主要取材于藏族人民的生活,具有显著的藏族文化背景与特色。但是,阿来小说凭借其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成功获得了国内外读者的广泛认可。阿来小说抵达世界的途径有三:一是藏地书写及向世界... 作为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人,阿来瞩目藏区,其小说主要取材于藏族人民的生活,具有显著的藏族文化背景与特色。但是,阿来小说凭借其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成功获得了国内外读者的广泛认可。阿来小说抵达世界的途径有三:一是藏地书写及向世界与人类的延伸,阿来小说虽然聚焦于西藏一隅,但却有世界性眼光,反映出人类共通的思想情感;二是生态皈依与人性关怀的创作观念,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依存的叙写赋予阿来小说强大的生命力与宽广深厚的艺术境界;三是创作方法的本土性与世界性,中国民间口头文学叙事方式的借鉴,使得阿来小说在世界文学叙事经验的映照下呈现出鲜明的传统特质,体现出阿来小说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汇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小说 藏地书写 生态观念 创作方法
下载PDF
从鲁迅和莫言的创作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族化路径 被引量:3
4
作者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7-252,共6页
鲁迅和莫言作为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们在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上都致力于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并创作出了典范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的作品。他们在世界性视阈下科学理性地看待西方文学的影响,并深入挖掘民族创作的传统资源,... 鲁迅和莫言作为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们在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上都致力于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并创作出了典范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的作品。他们在世界性视阈下科学理性地看待西方文学的影响,并深入挖掘民族创作的传统资源,努力做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会通融合。他们的作品立足于乡土中国,揭示了不同地域的人文景观、风俗民情和民间的生命形式、精神状态。在形式上,他们从传统说书艺术、戏曲和美术等民间文艺形式中汲取艺术养分,并通过自己的创造性转化创作出了个性鲜明的经典作品,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族传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民族化路径的选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莫言 创作观念 民族化 世界视阈 乡土中国 民间文艺
下载PDF
莫言小说“类书场”的建构与异变 被引量:3
5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148,共13页
莫言的小说大都含有多个叙述层次,而叙述者层次的存在遮蔽了叙述者所叙故事层次的说书特征。莫言小说中充满个性化的叙述者讲述的是自己的或与己相关的"同故事",与传统说书中模式化的"异故事"的说书人拉开了距离。... 莫言的小说大都含有多个叙述层次,而叙述者层次的存在遮蔽了叙述者所叙故事层次的说书特征。莫言小说中充满个性化的叙述者讲述的是自己的或与己相关的"同故事",与传统说书中模式化的"异故事"的说书人拉开了距离。莫言小说中"说—听"叙述模式中双方人物的具体化、说书场合的多样化和闲谈风格的形成使得其说书形式从传统的独白型转变为莫言小说中的对话型,从单向灌输走向双向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类书场 建构 异变
原文传递
男权意识下的突围与困境——莫言小说女性形象再解读 被引量:3
6
作者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3-77,共5页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看作叛逆和颠覆传统伦理的典范,但究其深层原因,审视其生存真相,会发现她们深受子嗣至上、男尊女卑精神桎梏的束缚;她们被传统贞操观念、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极度压抑;同时她们对男性依附性的意...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看作叛逆和颠覆传统伦理的典范,但究其深层原因,审视其生存真相,会发现她们深受子嗣至上、男尊女卑精神桎梏的束缚;她们被传统贞操观念、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极度压抑;同时她们对男性依附性的意识也根深蒂固。通过她们的突围及其困境,莫言洞微烛幽,深刻批判了女性长期以来受到男权压迫的事实。莫言用他的作品证明了男性作家描绘女性情感、揭示女性命运的可能性以及所能达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小说 女性 男权 突围 困境
下载PDF
余华小说历史书写的三度变迁 被引量:1
7
作者 吕佳泽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50-156,共7页
余华是当代重要作家,在不同阶段的创作中,他的历史书写经过了三度变迁,不仅特色鲜明且具有较强的批判性质。余华小说观察历史的态度,对我们认识当下中国社会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但他对现实书写却略显薄弱,这使得他笔下的历史更多地成为... 余华是当代重要作家,在不同阶段的创作中,他的历史书写经过了三度变迁,不仅特色鲜明且具有较强的批判性质。余华小说观察历史的态度,对我们认识当下中国社会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但他对现实书写却略显薄弱,这使得他笔下的历史更多地成为其叙事的工具,呈现出符号化的历史特征。在先锋时期,余华笔下的历史开始由集体话语空间转移到个人话语空间,往往呈现变形、扭曲与缺席状态;1990年代的作品即尝试回归历史,其历史书写已不是单纯的情节背景板,而是切实地影响到人物的塑造和剧情的合理性;新世纪以来的创作则呈现出对历史的正面强攻与重回虚无的焦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历史书写 三度变迁 工具化
下载PDF
直面生活的原生态——《故乡三部曲》纪实风格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雪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24-25,共2页
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向我们呈现的是90年代的西北小镇上,挣扎在社会边缘的年轻人的卑微而尴尬的生存状态。导演本人带着一种关注生存、直面当下的悲悯情怀,用静观默察的长镜头语言和反传统的片断化叙事方式,对边缘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向我们呈现的是90年代的西北小镇上,挣扎在社会边缘的年轻人的卑微而尴尬的生存状态。导演本人带着一种关注生存、直面当下的悲悯情怀,用静观默察的长镜头语言和反传统的片断化叙事方式,对边缘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原生态的呈现。正是这种纪实风格,增强了影片的生活质感,同时也增强了影片的震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小人物 长镜头 片断化
下载PDF
作为记忆的青春物语——浅析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 被引量:1
9
作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27-28,共2页
贾樟柯是目前以电影的方式关注转型期中国社会及生活于其中的普通人的敏锐导演之一。由《站台》起,贾樟柯就开始讲述了这一时期的故乡人摸索着如何走出去和对寻求幸福的渴求以及探索的奔波。《小武》则探讨了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失... 贾樟柯是目前以电影的方式关注转型期中国社会及生活于其中的普通人的敏锐导演之一。由《站台》起,贾樟柯就开始讲述了这一时期的故乡人摸索着如何走出去和对寻求幸福的渴求以及探索的奔波。《小武》则探讨了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什么。当一个人在追求幸福却又不断地失去友情、爱情和亲情,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任逍遥》则向我们展现了青年人面对这个时代时的迷茫和无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乡土记忆 生命状态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修辞 被引量:1
10
作者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3-85,共3页
张爱玲在作品中出神入化般的运用了比喻修辞,她以丰富的想象力和个性化的思维模式,细腻而犀利的笔触赋予了这些比喻鲜活灵动、独特新奇和意蕴深远等特点。这也是她的作品荒凉凄情又充满生命张力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张爱玲 比喻 鲜活 新奇 韵味
下载PDF
故事·讲故事的人·听故事的人——论莫言小说与传统说书艺术的联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6-90,共5页
莫言的小说具有鲜明的中国元素,其突出表现之一就在于对中国传统说书艺术的继承和创新。莫言小说中对故事的重视契合了说书艺术以故事为根本的首要特征。莫言的小说不仅包括故事,还包括讲故事的人,而讲故事的人的说书姿态使之与一般的... 莫言的小说具有鲜明的中国元素,其突出表现之一就在于对中国传统说书艺术的继承和创新。莫言小说中对故事的重视契合了说书艺术以故事为根本的首要特征。莫言的小说不仅包括故事,还包括讲故事的人,而讲故事的人的说书姿态使之与一般的含有故事和叙述者的小说区别开来。同时,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的存在、互动、置换革新了传统说书艺术的"说—听"叙事模式。讲故事的人充分利用第一人称追忆叙事模式、对谈、书信和诗歌等形式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极大丰富了说书艺术有说有评的叙事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说书艺术 故事 讲故事的人 听故事的人
原文传递
弋舟小说的生命追寻主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枣庄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弋舟的小说创作不追求“史诗性”建构,主要聚焦“当下”普通人物的生存现状,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是“成长”,探索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及他们对生命理想的追寻。弋舟小说中的“痴人”形象或者说“... 弋舟的小说创作不追求“史诗性”建构,主要聚焦“当下”普通人物的生存现状,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是“成长”,探索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及他们对生命理想的追寻。弋舟小说中的“痴人”形象或者说“赤子”形象,反映了小说人物从自发到自觉、从幼稚懵懂到逐步觉醒自信,或者到最后也没有找到人生明确方向的追寻过程;更多反映的是在现实泥淖中挣扎着前行而又不肯放弃的芸芸众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弋舟小说 生命追寻 主题
下载PDF
体制内的先锋作家——论王蒙的创作之路
13
作者 《文教资料》 2010年第34期12-13,共2页
体制内的身份和高度的责任感,使王蒙的创作与主流意识形态息息相关;敏感的艺术直觉和积极的探索精神,使王蒙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先锋性。直面政治身份和文学身份的微妙关系,是王蒙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这也使他走上了孤独而执著的创... 体制内的身份和高度的责任感,使王蒙的创作与主流意识形态息息相关;敏感的艺术直觉和积极的探索精神,使王蒙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先锋性。直面政治身份和文学身份的微妙关系,是王蒙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这也使他走上了孤独而执著的创作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体制内 先锋性 创作之路
下载PDF
论张爱玲作品中人物的生存困境
14
作者 《黑河学刊》 2007年第4期46-48,共3页
张爱玲的作品以其动人心魄的悲剧性揭示了生命的沉重与无奈,造成其笔下人物生存困境的主要因素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物欲与情欲的桎梏以及人生命运的无常与残酷。她以独特的话语形式,书写了沪港洋场的苍凉梦魇,以超世才华描绘了生逢乱... 张爱玲的作品以其动人心魄的悲剧性揭示了生命的沉重与无奈,造成其笔下人物生存困境的主要因素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物欲与情欲的桎梏以及人生命运的无常与残酷。她以独特的话语形式,书写了沪港洋场的苍凉梦魇,以超世才华描绘了生逢乱世的绝世凄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生存困境 伦理
下载PDF
论秘书写作教材的规范性
15
作者 《秘书》 2006年第1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秘书 发文机关 行政公文 红头文件 抄送机关 发文字号 写作教材
下载PDF
文摊文学家与当代说书人——论赵树理和莫言的小说创作与说书传统的承继和发展
16
作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122,共6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解放区作家中的旗帜性作家和中国当代文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赵树理和莫言都在创作中回归了传统,都从说书艺术里汲取养分并创作出了在各自时代堪称典范的文学作品。赵树理出于为农民读者服务的功利目的和对外国文学...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解放区作家中的旗帜性作家和中国当代文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赵树理和莫言都在创作中回归了传统,都从说书艺术里汲取养分并创作出了在各自时代堪称典范的文学作品。赵树理出于为农民读者服务的功利目的和对外国文学的偏见,较为严格地采用了传统小说讲述故事的方法,使得他的小说具有了鲜明的民族性,但也造成了现代性不足的缺憾。莫言继赵树理之后,基于对文学创作的审美特质和西方文学影响的理性认识,在中外文学汇通的基础上,对传统说书艺术做出了更大胆的改革,使其作品既具有民族性而又不失现代性。从赵树理到莫言,体现了中国传统说书艺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继承和创新,为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莫言 小说创作 说书传统 本土性 世界性
下载PDF
内部研究和跨学科视野
17
作者 《潍坊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5-26,共2页
由于诺奖效应,2012年、2013年的莫言研究就像过大年,红火热闹,催生了一大批学术成果。但随着时间推移,诺奖效应也会减弱,根据2014年、2015年的统计,尽管和其他作家相比,莫言依然享有更高的关注度,但这两年莫言研究的学术成果已... 由于诺奖效应,2012年、2013年的莫言研究就像过大年,红火热闹,催生了一大批学术成果。但随着时间推移,诺奖效应也会减弱,根据2014年、2015年的统计,尽管和其他作家相比,莫言依然享有更高的关注度,但这两年莫言研究的学术成果已经逐渐在减少。喧嚣过后,一切都要回归平静,现在就要求我们再次深入文本,潜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视野 学术成果 时间推移
下载PDF
莫言小说中的电影元素
18
作者 刘雪芹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26-30,共5页
莫言的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并取得卓越的成就,他本人也参与过多部电影的改编和剧本创作,他的创作无形中受到电影艺术的深入影响。在他的小说中,以故事的传奇性和史诗性满足了电影的叙事需求和人性深度;通过蒙太奇的闪回切换,将同一时... 莫言的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并取得卓越的成就,他本人也参与过多部电影的改编和剧本创作,他的创作无形中受到电影艺术的深入影响。在他的小说中,以故事的传奇性和史诗性满足了电影的叙事需求和人性深度;通过蒙太奇的闪回切换,将同一时间内不同空间并置、过去和现在并置、审美与审丑并置,营建了独特的叙事时空;通过特写镜头的运用传达出难以言喻的情感浪潮和对封建伦理的强烈控诉;他对色彩元素的重视有助于小说意境的营构和诗意的抒发,其声音元素的民间色彩又为他小说的民族化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电影元素 蒙太奇 特写 视听
下载PDF
徐则臣创作综论
19
作者 《枣庄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8-32,共5页
“花街系列”和“京漂系列”是徐则臣创作最为重要的题材类型,深入表达了徐则臣小说中的人物从“故乡”到“世界”“出走”和“寻找”的小说主题。徐则臣对“故乡”与“世界”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从二元对立到和解共融的变迁,最终认可了“... “花街系列”和“京漂系列”是徐则臣创作最为重要的题材类型,深入表达了徐则臣小说中的人物从“故乡”到“世界”“出走”和“寻找”的小说主题。徐则臣对“故乡”与“世界”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从二元对立到和解共融的变迁,最终认可了“故乡就是世界”。“故乡就是世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从价值观上“故乡”和“世界”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是统一互融的;二是从地域范围上“故乡”是无限大的,可以从一隅反映整个世界。“京漂系列”是徐则臣从“故乡”出走到“世界”去寻找自己的重要途径和具体体现,在徐则臣的小说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要写出与“花街系列”相颃颉的“京漂系列”或者说“北京题材”的作品还在将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则臣 故乡 世界 综论
下载PDF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体系优化与课程实施研究——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20
作者 岳庆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年第9期337-338,共2页
目前,师范教育普遍存在办学理念落后,课程体系陈旧,课程模块之间难以融合等问题,高校和专业应该以师范认证为抓手,深入贯彻OBE认证理念,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并保证课程实施的效果,才能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 师范类专业认证 课程体系优化 课程实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