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来河流域不同海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环境意义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永格 李宗省 +5 位作者 冯起 肖莲桂 吕越敏 袁瑞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61-2672,共12页
为了探讨祁连山中段托来河流域不同海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环境意义,依据该流域托勒站(3 367 m)和嘉峪关站(1 658 m)的降水样品和气象数据,分析了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间变化、局地大气水线、海拔变化,讨论了降水稳定同位素与温度、降水量... 为了探讨祁连山中段托来河流域不同海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环境意义,依据该流域托勒站(3 367 m)和嘉峪关站(1 658 m)的降水样品和气象数据,分析了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间变化、局地大气水线、海拔变化,讨论了降水稳定同位素与温度、降水量、平均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托勒站和嘉峪关站降水稳定同位素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特征,托勒站表现为夏秋较高值,冬春季为较低值,与托勒不同的是,嘉峪关站春季较高,其他季节较低.嘉峪关站降水δ^(18)O和d-excess值展现出显著的反向变化趋势,托勒站则不显著,随海拔升高对应的相关系数呈下降趋势,反映了内陆河流域低海拔地区存在较强的云下蒸发,同时高海拔地区受局地水汽再循环的强烈影响;从嘉峪关到托勒站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都明显升高,表现出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增加趋势;处于高海拔地区托勒站的温度效应比低海拔地区的嘉峪关站更显著,对于气温在10℃以上的降水事件而言,托勒站δ^(18)O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嘉峪关站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嘉峪关站云下蒸发对高降水量事件稳定同位素的富集作用减弱,使得呈现降水量效应;从托勒站到嘉峪关站,δ^(18)O和dexcess与平均水汽压的正相关关系减弱,变化幅度也明显减小,原因可能是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地区,水汽压升高,饱和水汽压升高,降水难以形成,降水量较小,降水稳定同位素受云下蒸发影响作用明显,δ^(18)O和δD偏正,高海拔地区受局地水汽再循环的作用明显,δ^(18)O和δD偏负;嘉峪关站降水δ^(18)O与平均相对湿度呈不显著正相关,托勒站则相反.研究结果为托来河流域同位素水文过程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稳定同位素 海拔 托来河流域 Δ18O δD
原文传递
近60年来祁连山极端气温变化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吕越敏 李宗省 +5 位作者 冯起 李永格 袁瑞丰 李宗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9-970,共12页
利用24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逐日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CCl/CLIVAR气候变化检测监测和指数专家小组(ETCCDI)所推荐的12个极端气温指数,分析了祁连山区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极端气温暖指数以祁连山中部和... 利用24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逐日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CCl/CLIVAR气候变化检测监测和指数专家小组(ETCCDI)所推荐的12个极端气温指数,分析了祁连山区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极端气温暖指数以祁连山中部和东部为较小变暖幅度区,向外围递增,极端气温冷指数的空间分布由南向北递减。相较暖指数,冷指数变暖幅度更大;夜指数变暖幅度大于昼指数,这与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少具有一致性;生长季长度明显延长;冰冻日数、霜冻日数显著减少,减少幅度较大的区域集中在祁连山南部。1985年后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祁连山加速变暖,2000年后变暖趋势有所减缓,2010年后变暖幅度大幅增加。海拔越高,极端气温指数的变暖幅度越大,高海拔区(>2500 m)极端气温冷指数变化明显,低海拔区(<2500 m)极端气温暖指数变化明显。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热带北大西洋指数(Tropical Northern Atlantic Index,TNA)、热带南大西洋指数(Tropical Southern Atlantic Index,TSA)、北热带大西洋海表温度指数(North Tropical Atlantic Index,NTA)、加勒比地区海温指数(Caribbean Index,CAR)对祁连山极端气温暖指数的影响强于极端气温冷指数,中热带太平洋海温(Nino 4)主要影响极端气温冷指数,南海夏季风(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ndex,SCSSMI)主要影响极端气温暖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气候变化 极端气温指数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稳定同位素生态水文学研究的初步进展与成果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宗省 冯起 +6 位作者 李宗杰 吕越敏 袁瑞丰 李永格 薛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4-1052,共9页
2012年以来祁连山北坡稳定同位素生态水文学研究的初步进展包括:(1)云下蒸发和水汽再循环是降水稳定同位素演化的重要因子;(2)各水体稳定同位素年内变化指示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不同转化模态;(3)海拔2000 m以上山区水汽再循环贡献了约24... 2012年以来祁连山北坡稳定同位素生态水文学研究的初步进展包括:(1)云下蒸发和水汽再循环是降水稳定同位素演化的重要因子;(2)各水体稳定同位素年内变化指示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不同转化模态;(3)海拔2000 m以上山区水汽再循环贡献了约24%的降水;(4)冰雪冻土带贡献了出山径流的80%左右。上述结果为祁连山国家公园范围区划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生态水文 内陆河流域 稳定同位素示踪
下载PDF
古浪河流域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宗省 +5 位作者 冯起 卫伟 李永格 吕越敏 袁瑞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9-156,共8页
依据古浪河流域古浪站(海拔2 085 m)和安远站(海拔2 700 m)所采集的降水样品和相关气象数据,分析了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局地大气水线,讨论了温度、降水量和相对湿度与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站δ18O均呈现出夏秋季... 依据古浪河流域古浪站(海拔2 085 m)和安远站(海拔2 700 m)所采集的降水样品和相关气象数据,分析了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局地大气水线,讨论了温度、降水量和相对湿度与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站δ18O均呈现出夏秋季高、冬春季低的特征;(2)从古浪到安远站,δ18O的月均值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相反地,d-excess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反映了当气团沿着山坡不断抬升时,水汽再循环过程加强;(3)稳定同位素特征表明该区除了受干燥的环境和较强的蒸发影响外,可能还受到局地水汽再循环影响;(4)处于低海拔地区的古浪站的温度效应比安远站更显著,古浪河流域整体上没有呈现出降水量效应.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古浪河流域的水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索 古浪河流域 大气降水 环境意义 干旱区
原文传递
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进展与典型案例剖析
5
作者 冯起 +3 位作者 李宗省 陆志翔 程文举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316,共13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既是对“两山”理念的践行路径,也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行实践的重要渠道,对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梳理已有研究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成果发现:(1)生态产品相关的研究显...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既是对“两山”理念的践行路径,也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行实践的重要渠道,对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梳理已有研究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成果发现:(1)生态产品相关的研究显著增加,研究内容不断深入,有效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发展;(2)研究内容涉及生态产品概念辨析及内涵外延、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方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模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探索以及典型案例分析和价值实现的制度保障建设等多个方面。基于此,指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以及如何确保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等研究难点。通过理论研究的梳理和典型实践探索案例的归纳分析,以期为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生态产品价值 价值实现 路径 模式
原文传递
祁连山黑河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梁鹏飞 辛惠 +6 位作者 李宗省 段然 南富森 丁增扬平 杨盛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60-1471,共12页
基于黑河流域径流、气象和土地利用类型等资料,采用弹性系数等方法研究了黑河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0年后黑河流域径流量增加趋势明显加速,并且在黑河干流表现最为明显,1957—1990年莺落峡站径流量增加速率为0.75... 基于黑河流域径流、气象和土地利用类型等资料,采用弹性系数等方法研究了黑河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0年后黑河流域径流量增加趋势明显加速,并且在黑河干流表现最为明显,1957—1990年莺落峡站径流量增加速率为0.75×10^(8) m^(3)·(10a)^(-1),而1991—2020年其增加速率为2.60×10^(8) m^(3)·(10a)^(-1),后者是前者的3.47倍,并且黑河全流域1990年后径流量增加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较1990年前分别增加了7.07%和26.58%。(2)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在夏季最为敏感,并且降水是导致径流增多的主要气候因素,夏季降水量增多1.000%,同期径流量平均增多0.741%(P<0.01)。(3)2020年较1980年黑河流域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相对增幅分别为24.20%和71.43%;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相对降幅分别为1.30%和5.28%。径流量与林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呈正相关,而径流量与草地面积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以为黑河流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优化配置和后续生态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径流响应 气候变化 冰冻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特征的长江源区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宗杰 段然 +10 位作者 柯浩成 刘晓颖 谢庚淼 高文德 宋玲玲 薛健 南富森 梁鹏飞 李玉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8-298,共11页
气候变暖背景下,冰雪、冻土剧烈消融引起的寒区径流成分改变对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及水循环机制产生了深刻影响。对长江源区各水体水化学特征及其生态水文学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主要进展包括:长江源区的大气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环流和... 气候变暖背景下,冰雪、冻土剧烈消融引起的寒区径流成分改变对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及水循环机制产生了深刻影响。对长江源区各水体水化学特征及其生态水文学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主要进展包括:长江源区的大气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的控制。冰雪融水的水化学特征受到消融强度、消融持续时间和新雪融水的影响,同时在冰雪融水、积雪以及冰川融水之间可能存在化学离子的交换。冻土层上水受到降水、冰雪融水、地下冰融水等的混合补给,造成水化学特征变化的随机波动。海拔在4500 m的地区是冻土层上水水化学特征对研究区离子控制源较为敏感的区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降雨直接补给对河水中化学离子的稀释作用逐渐减弱,同时,海拔从4500 m到5000 m的降水对河水中离子浓度的稀释效果最大,而在海拔5000 m以上河水主要受冰雪融水的补给,降水和消融期的变化对河水水化学的影响很小。研究结果为更系统地认知寒区下垫面变化所引起的水文效应提供科学依据,为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生态水文 水化学特征
下载PDF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整改前后的生态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宗省 王旭峰 +6 位作者 冯起 赵越 薛健 李玉辰 段然 《环境生态学》 2021年第11期1-8,14,共9页
基于MODIS数据和像元二分模型,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旅游景点不同时期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植被覆盖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2010—2015年,仅有1/3的旅游景点植被EVI值增加,其他大部分旅游景点EVI均有所降低。2015—2019年,84%... 基于MODIS数据和像元二分模型,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旅游景点不同时期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植被覆盖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2010—2015年,仅有1/3的旅游景点植被EVI值增加,其他大部分旅游景点EVI均有所降低。2015—2019年,84%的整改旅游景点植被EVI值均有增加,但增幅各异。2)2019年相较2010年,旅游景点的高、中、低植被覆盖度面积的转化量分别为8%、4%和-12%。3)相比2010—2015年,2015—2019年植被退化类型和稳定类型面积分别减少了28%和36%,植被改善类型增加了64%,反映出在系统修复治理下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的植被恢复成效明显,未来亟待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以促进生态屏障功能的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EVI 植被覆盖度 旅游开发区
下载PDF
AUTO—3型经络导平仪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金明福 赵雪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393-394,共2页
AUTO—3型经络导平仪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体会金明福,赵雪莹,张百娟(哈尔滨市养老院医院,150086)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据流行病学统计:北方地区发病率为3.85%... AUTO—3型经络导平仪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体会金明福,赵雪莹,张百娟(哈尔滨市养老院医院,150086)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据流行病学统计:北方地区发病率为3.85%,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可达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导平仪 AUTO 流行病学统计 地区发病率 慢性支气管炎 穴位针刺 平补平泻法 肺俞 病例总数 支气管粘膜
下载PDF
基于生态红线划定的祁连山生态保护性开发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李永格 李宗省 +6 位作者 冯起 卫伟 杨静 吕越敏 袁瑞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43-2352,共10页
运用祁连山地区的自然环境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基于GIS平台、加权求和多指标运算模型,选取了30个指标,从生态弹性力、生态敏感性和社会经济影响力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红线评价指标体系,对祁连山生态保护性开发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生... 运用祁连山地区的自然环境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基于GIS平台、加权求和多指标运算模型,选取了30个指标,从生态弹性力、生态敏感性和社会经济影响力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红线评价指标体系,对祁连山生态保护性开发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红、黄、绿线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32%、40%、28%。生态红线区主要分布于祁连山的西南段、托来山以南、青海湖区及区内所有冰川分布地区,应实行最严格的管控;生态黄线区是祁连山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祁连山中、西段,湟水谷地的中游及乌鞘岭南部,应以修复生态环境和提供部分农产品为主;生态绿线区主要分布在疏勒南山以东地区,应保护优先,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分区开展各具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 祁连山 生态弹性力 生态敏感性 冻融侵蚀
下载PDF
1980—2017年祁连山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11
作者 薛健 李宗省 +8 位作者 冯起 缪驰远 邓晓红 狄振华 叶爱中 龚伟 高文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共13页
祁连山是中国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当地极为关键的水源涵养区。基于InVEST模型中的产水量模块,对祁连山水源涵养量和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祁连山多年平均产水总量和水源涵养总量约为93.03×... 祁连山是中国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当地极为关键的水源涵养区。基于InVEST模型中的产水量模块,对祁连山水源涵养量和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祁连山多年平均产水总量和水源涵养总量约为93.03×10^(8)m^(3)和57.83×10^(8)m^(3)。从时间变化来看,水源涵养量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约为0.196 mm·a^(-1);在空间上呈“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大致相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水源涵养总量依次为:草地(31.87×10^(8)m^(3))>林地(16.71×10^(8)m^(3))>耕地(4.92×10^(8)m^(3))>其他用地(2.29×10^(8)m^(3))>建设用地(0.63×10^(8)m^(3))。降水量与水源涵养量在所有研究时段内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也会对水源涵养量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区草地面积变化对水源涵养量影响较大。根据建立的经验公式并参考已有研究成果,估算得出研究区多年冻土地下冰储量在550 km^(3)以上,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消融趋势明显。研究可为祁连山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水源涵养 InVEST模型 生态系统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中段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宗省 +4 位作者 王昱 李永格 吕越敏 袁瑞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272-5285,共14页
依据祁连山北坡中段8个站点的降水样品,结合同期气象数据,从降水同位素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水汽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明显,表现为夏半年富集,冬半年贫化的特征;在空间尺度上δ18O值随海拔的升高... 依据祁连山北坡中段8个站点的降水样品,结合同期气象数据,从降水同位素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水汽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明显,表现为夏半年富集,冬半年贫化的特征;在空间尺度上δ18O值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年降水δ18O的海拔效应为-0. 19‰/100 m;②各站点的局地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表现为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表明2 000 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受到更强烈的局地再循环水汽的影响;③研究区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温度效应显著,δ18O的温度效应为0. 64‰,且仅在夏季存在微弱的降水量效应;④研究区云下蒸发作用显著.在5、6、7和8月,研究区降水δ18O的平均雨滴蒸发率分别为23%、11%、12%和16%,云下蒸发富集率46%、27%、38%和32%;⑤在夏季连续降雨条件下,研究区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为西风水汽,同时受到局地蒸发水汽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内陆河水文循环过程,为进一步开展干旱区同位素水文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北坡 大气降水 稳定同位素 水汽来源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长江源区大气氮湿沉降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越 李宗省 +2 位作者 李中平 崔乔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9-1194,共16页
长江源区作为亚洲第一长河的发源地,探究其氮沉降特征,对于保护我国水源地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野外采样、数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氮源分析及后向轨迹模型判断氮沉降的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2016年4月-2018年7月,NO_(2)^(-)-N、... 长江源区作为亚洲第一长河的发源地,探究其氮沉降特征,对于保护我国水源地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野外采样、数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氮源分析及后向轨迹模型判断氮沉降的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2016年4月-2018年7月,NO_(2)^(-)-N、NO_(3)^(-)-N、NH_(4)^(+)-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01 mg/L、2.45 mg/L、1.30 mg/L;NO_(2)^(-)-N、NO_(3)^(-)-N、NH_(4)^(+)-N的平均沉降量分别为0.02 kg/hm^(2)、0.09 kg/hm^(2)、0.30 kg/hm^(2).曲麻莱氮浓度占源区比重最高,沱沱河次之,直门达最小,且春、夏季氮沉降量高于秋、冬季.(2)氮沉降浓度与降水量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沉降量与降水量之间呈正向幂函数关系;NO_(2)^(-)-N、NO_(3)^(-)-N沉降量与温度呈负相关性,NH_(4)^(+)-N与温度呈正相关性.(3)长江源区夏季NH_(4)^(+)-N沉降增加主要源于牧民放牧,冬季NO_(x)^(-)-N沉降增加主要源于煤炭燃烧,且污染物传递还受到西风环流及局地环流影响,境外来源更多集中在西亚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氮沉降 大气降水 大气化学 生态学
原文传递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宗省 +3 位作者 冯起 陆志翔 程文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87-4202,共16页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环节,而核算祁连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制定合理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力依据。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依旧突出,亟需对该地区生态系统服...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环节,而核算祁连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制定合理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力依据。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依旧突出,亟需对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开展研究以服务后期生态环境建设。基于此目的,使用1990—2020年祁连山地区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揭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并使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测算了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究了其动态变化过程,并明确了各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1990—2020年,草地和荒漠是祁连山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水域>湿地>耕地>荒漠>草地>林地。草地和耕地以及草地和荒漠相互转化成为该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2)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持续增加趋势,由1990年的7231.36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7836.07亿元,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主体主要为水域、草地和林地,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为主,反映了调节服务是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3)水域、草地和湿地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是近30年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1990—2020年,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的敏感性总体呈增加态势(1.48%—7.91%),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逐步增强。系统揭示了过去30年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联系,重点阐释了水域、草地、林地和湿地对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为祁连山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生态保护管理等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评估模型 祁连山地区
下载PDF
我国西部高寒山区同位素生态水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宗省 +2 位作者 冯起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6-1178,共23页
我国西部高寒山区是亚洲水塔,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区.随着环境同位素测试技术的发展和相关理论的成熟,稳定同位素技术已成为集示踪、整合和指示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技术.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对我国西部高寒山区同位素生态水文研究进行... 我国西部高寒山区是亚洲水塔,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区.随着环境同位素测试技术的发展和相关理论的成熟,稳定同位素技术已成为集示踪、整合和指示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技术.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对我国西部高寒山区同位素生态水文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表明西部高寒山区大气降水线为δD=7.44δ^(18)O+5.23(R^(2)=0.86).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温度效应从南向北呈现增加趋势,而降水量效应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研究区水汽来源复杂,当温度效应小于0时,水汽来源由西南季风主导;温度效应为0~0.3时,水汽来源由西南季风和西风共同主导;温度效应大于0.3时,水汽来源由西风主导.不同水体受水源补给、环境作用等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使得各水体稳定同位素局地蒸发线的斜率大小依次为: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西部高寒山区降水中δ^(18)O海拔效应为-1.3‰/100m,河水δ^(18)O海拔效应为-0.17‰/100m.研究区植被水分来源主要是土壤水,对水分的利用率与植被类型及区域环境密切相关.水汽再循环已成为区域降水水汽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的纵深推进,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屏障的西部高寒山区,变化环境下生态水文过程正在发生深刻而又剧烈的改变,已对区域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挑战,为寒区同位素生态水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未来亟需从观测、采样、模型和理论4个方面全面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山区 稳定同位素 环境效应 生态水文 环境保护
原文传递
基于极端气温指数的高寒内流区升温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文德 王昱 +4 位作者 李宗省 李宗杰 薛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9-761,共13页
基于高寒内流区26个国家气象站的日气温资料,利用线性趋势法、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高寒内流区近49年升温特征,结果表明:(1)1969-2017年,高寒内流区整体暖化。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的... 基于高寒内流区26个国家气象站的日气温资料,利用线性趋势法、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高寒内流区近49年升温特征,结果表明:(1)1969-2017年,高寒内流区整体暖化。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是年平均最高气温的1.5倍。空间上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由东南向西北增加的趋势。(2)极端气温指数暖化趋势明显,生长季长度、极端气温暖指数以及一些冷指数(日最高气温的极低值)在高寒内流区北部增暖幅度较大,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在高寒内流区西南部、南部增温明显。暖指数和生长季长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呈上升趋势,而一些冷指数(冷昼日数和冷夜日数)、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和气温日较差的斜率多年来呈下降趋势。(3)冷指数的减小幅度大于暖指数的增大幅度,夜指数的减小幅度大于昼指数的增大幅度。(4)高寒内流区极端高温指数(日最高气温的极高值和日最高气温的极低值)受海拔影响较大;极端高温事件主要发生在低海拔区;极端气温随着大西洋副高强度增加、面积增大、脊线指数偏大,北界指数偏大,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东、强度加大呈增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温特征 极端气温指数 环流指数 高寒内流区
下载PDF
祁连山中段大冬树山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环境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宗省 +3 位作者 王昱 冯起 邹海明 李爱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9-1107,共9页
为探讨祁连山中段大冬树山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环境意义,依据2014年大冬树山垭口站(4146.8 m)的145个降水样品以及同期气象数据,对研究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降水稳定同位素与各局地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 为探讨祁连山中段大冬树山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环境意义,依据2014年大冬树山垭口站(4146.8 m)的145个降水样品以及同期气象数据,对研究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降水稳定同位素与各局地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大冬树山垭口站降水稳定同位素年际波动大,季节变化明显,表现为夏、秋季高,冬、春季低的特征;(2)所有次降水事件中δ18O温度效应显著,温度每升高1℃,δ18O增加0.62‰,而降水量效应不明显,仅在夏季降水事件中δ18O存在微弱的降水量效应,表明研究区温度是降水稳定同位素演化的主要因素;(3)研究区δ18O和d-excess与平均气压都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云下二次蒸发对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祁连山内陆河流域同位素水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中段 大气降水 稳定同位素 环境意义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土壤可溶性碳氮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乔 李宗省 +2 位作者 赵越 南富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00-1712,共13页
土壤中的活性碳氮作为土壤碳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冻融作用对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生态系统的土壤活性碳氮含量影响深刻,且气候变化将调控冻融作用对土壤碳氮的影响。然而,针对冻融作用对气候变化的... 土壤中的活性碳氮作为土壤碳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冻融作用对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生态系统的土壤活性碳氮含量影响深刻,且气候变化将调控冻融作用对土壤碳氮的影响。然而,针对冻融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的研究较少。为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冻融作用对土壤中活性碳氮含量的影响机制,运用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数据整合分析,综述了在降水量和温度变化下冻融作用对土壤中活性碳氮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冻融作用提高了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含量和微生物量碳氮比,降低了硝态氮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2)冻融作用对土壤中可溶性碳氮和微生物量碳氮比的影响效应随着降水量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强,而对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效应随着降水量和温度的增加而减弱。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影响了土壤可溶性碳氮含量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降水量和温度的增加增强了冻融作用对高纬度和高海拔区土壤中可溶性碳氮的影响,却不利于微生物量碳氮的储存。土壤活性碳氮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冻融作用对土壤活性碳氮含量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活性碳氮对当前气候变化的反馈,为应对冻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作用 土壤可溶性碳氮 微生物量碳氮 降水 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