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悉尼协议》视域下高职现代学徒制目标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宏彬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4,46,共6页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在目标和质量管理方面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无法进行绩效评价的现实,通过对《悉尼协议》中《毕业生素质和职业能力》标准内涵及架构关系以及我国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本质属性进行研究,认为我...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在目标和质量管理方面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无法进行绩效评价的现实,通过对《悉尼协议》中《毕业生素质和职业能力》标准内涵及架构关系以及我国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本质属性进行研究,认为我国现代学徒制育人的目标标准可由知识、素质与职业能力三方面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悉尼协议 现代学徒制 标准
下载PDF
中国殖民城市早期集群住宅形态学比较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贾倍思 杨玉平 《中国名城》 2013年第5期35-43,共9页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殖民城市集群住宅已经被今天的人们逐渐遗忘,甚至面临消失的命运。针对当前千城一面的中国建筑现状,通过对六个殖民城市的早期集群住宅的产生及发展进行图形学分析,阐明不同殖民城市早期集群住宅的形态、相互之间的...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殖民城市集群住宅已经被今天的人们逐渐遗忘,甚至面临消失的命运。针对当前千城一面的中国建筑现状,通过对六个殖民城市的早期集群住宅的产生及发展进行图形学分析,阐明不同殖民城市早期集群住宅的形态、相互之间的区别、与传统住宅的关联,分析自然、社会及人文等环境因素对其产生及发展的影响,从而揭示出住宅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期对现代城市住宅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集群住宅 形态学 殖民城市
下载PDF
略论数字城市的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14-17,27,共5页
主要对数字城市的概念、建设及应用的系统性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申明数字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所在,以及在应用数字城市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避免的倾向。
关键词 数字城市 技术 城市建设及应用 实施与展望 问题及思考
下载PDF
“可成长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群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方方 《职教通讯》 2018年第12期25-32,共8页
跳出传统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思维定式,避免单纯地以提升实践技能为研究目的,将学生的专业成长纳入研究视野,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可成长性和未来职业的发展性,提出了"可成长式"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可成长式"理念,依... 跳出传统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思维定式,避免单纯地以提升实践技能为研究目的,将学生的专业成长纳入研究视野,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可成长性和未来职业的发展性,提出了"可成长式"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可成长式"理念,依据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具体专业的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教学模式框架的重构来实现对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实施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反思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 可成长式
下载PDF
青岛近代里院建筑空间模式解析与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玉平 《中国名城》 2016年第10期91-96,共6页
青岛里院是建于二十世纪初供市民阶层居住的商住式集群住宅,堪称欧式商住一体楼房和中国北方四合院的结合体。里院建筑作为近代青岛市井生活的载体,具有商业、居住双重功能,在城市空间、建筑格局、功能布局、空间序列等方面体现出鲜明... 青岛里院是建于二十世纪初供市民阶层居住的商住式集群住宅,堪称欧式商住一体楼房和中国北方四合院的结合体。里院建筑作为近代青岛市井生活的载体,具有商业、居住双重功能,在城市空间、建筑格局、功能布局、空间序列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空间模式特征;空间模式承载空间属性,并与使用者共同塑造形成场所精神。深入把握空间模式特征与使用者心理诉求,忠实表现场所的精神内涵,是保护与传承物质文化、创新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里院 空间模式 属性内涵 场所精神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民创业教育改革 被引量:3
6
作者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5-47,共3页
新型农民工创业教育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农民工创业教育在创业培训内容、创业教育的意愿与技能以及创业培训时间和后续服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分析互联网对农民创业教育的... 新型农民工创业教育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农民工创业教育在创业培训内容、创业教育的意愿与技能以及创业培训时间和后续服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分析互联网对农民创业教育的优势和劣势,发现"互联网+"教育能促进创业教育深度发展。因此,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民创业教育模型,促进形成农民创业发展合力,形成创业带动效应,促进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新型农民 创业教育
下载PDF
当代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贾倍思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84,共3页
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是当代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主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岗位专门技能培养为目标,致力于双证融通式教学;此种教育策略并不能完全满足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培养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的高... 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是当代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主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岗位专门技能培养为目标,致力于双证融通式教学;此种教育策略并不能完全满足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培养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实践创新人才,当代高职教育应在此前已有基础上,建构完整、稳定、贯通、灵活的知识体系与"核心+多元"能力体系,以及均衡的综合素质体系。此种综合体系的科学建构与合理实施是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 策略
下载PDF
清末民初扬州宅园阶层类型特色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2
8
作者 《古建园林技术》 2015年第1期73-77,共5页
清末民初时期(公元1870-1930年)的扬州,其宅园建造活动基本由官员、商人和文士这三类阶层群体所涵盖。三类阶层宅园在建造数量、尺度规模与功能衍变方面各有不同,体现出阶层差异,折射出所属阶层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时代特色,呈现出地域文... 清末民初时期(公元1870-1930年)的扬州,其宅园建造活动基本由官员、商人和文士这三类阶层群体所涵盖。三类阶层宅园在建造数量、尺度规模与功能衍变方面各有不同,体现出阶层差异,折射出所属阶层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时代特色,呈现出地域文化特色,并揭示出场州文化脉络的传承所在,并使清末民初扬州宅园呈现丰富性与多样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清末民初 扬州宅园 类型特色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区-园-企-校”协同创新学徒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宏彬 刘晓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5-89,共5页
现代学徒制具有满足真实工作场景学习需要、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点,但在试点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激励政策不到位、试点模式不明朗、实施路径不顺畅、潜在风险不可测等困难,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上述问题,深化政产教融合,结合毗邻产业园... 现代学徒制具有满足真实工作场景学习需要、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点,但在试点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激励政策不到位、试点模式不明朗、实施路径不顺畅、潜在风险不可测等困难,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上述问题,深化政产教融合,结合毗邻产业园区的优势,组建以产业园为支点的产教联盟,构建"区-园-企-校"协同学徒培养体系,顺应高职人才培养能力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有效化解一个专业与一家企业合作学徒培养存在的风险,保障各方利益,实现协同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现代学徒制 协同创新 举措
下载PDF
扬州传统宅园艺象流变探析——由唐至清中叶 被引量:1
10
作者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扬州唐代宅园花木蓬勃,宋时宅园鲜妍明润,元代宅园阔朗宏丽,明代宅园朴野自然又悠然淡远,至清代汇聚形成既鲜妍明媚又古雅苍劲、既具文化内涵又充满自然生机的宅园艺象,折射出扬州本土文化中尊重生命本体的文化特质。本文通过梳理由唐... 扬州唐代宅园花木蓬勃,宋时宅园鲜妍明润,元代宅园阔朗宏丽,明代宅园朴野自然又悠然淡远,至清代汇聚形成既鲜妍明媚又古雅苍劲、既具文化内涵又充满自然生机的宅园艺象,折射出扬州本土文化中尊重生命本体的文化特质。本文通过梳理由唐至清中叶扬州宅园的艺象及流变,厘清各时期扬州传统宅园艺术特色,探析其艺术审美理念及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内涵,从而有助于扬州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与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宅园 美学特征 艺术流变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扬州传统宅园艺象流变探析——由唐至清中叶 被引量:1
11
作者 《经济师》 2017年第9期154-155,共2页
扬州唐代宅园花木蓬勃,宋时宅园鲜妍明润,元代宅园阔朗宏丽,明代宅园朴野自然又悠然淡远,至清代汇聚形成既鲜妍明媚又古雅苍劲、既具文化内涵又充满自然生机的宅园艺象,折射出扬州本土文化中尊重生命本体的文化特质。文章通过梳理由唐... 扬州唐代宅园花木蓬勃,宋时宅园鲜妍明润,元代宅园阔朗宏丽,明代宅园朴野自然又悠然淡远,至清代汇聚形成既鲜妍明媚又古雅苍劲、既具文化内涵又充满自然生机的宅园艺象,折射出扬州本土文化中尊重生命本体的文化特质。文章通过梳理由唐至清中叶扬州宅园的艺象及流变,厘清各时期扬州传统宅园艺术特色,探析其艺术审美理念及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内涵,从而有助于扬州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与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宅园 美学特征 艺术流变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新娱乐”商业环境现状及人的相关因素分析
12
作者 《装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10,共2页
本文通过分析“新娱乐”商业环境中娱乐者的行为模式、心理需求、机体疲劳等方面,深入探讨总结了“新娱乐”商业环境对人生理及心理的影响,以期提高对新娱乐商业环境的设计能力。
关键词 新娱乐 环境现状 行为状态 心理诉求 机体疲劳
原文传递
由“高技派”建筑风格在我国的流行引发的思考
13
作者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24-26,共3页
面对"高技派"建筑与室内风格在中国的流行大潮,从城市特色、城市环境、建筑机能、人的需求等方面,研究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提出作为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在采纳潮流风格时,应注意解决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高技派 建筑风格 城市环境 建筑机能
下载PDF
清末德占青岛时期殖民地民居建筑特征
14
作者 贾倍思 《兰台世界(上旬)》 2015年第9期140-141,共2页
清末德国对青岛的殖民地占领,使青岛城市民居建筑逐渐呈现西化色彩。这些民居建筑,以西式建筑设计为标准,从用料选材到施工,完全按照德国城市建筑标准建造,使青岛城市形象摆脱传统村镇,呈现西欧城市文化氛围,对青岛后来城市建设发展产... 清末德国对青岛的殖民地占领,使青岛城市民居建筑逐渐呈现西化色彩。这些民居建筑,以西式建筑设计为标准,从用料选材到施工,完全按照德国城市建筑标准建造,使青岛城市形象摆脱传统村镇,呈现西欧城市文化氛围,对青岛后来城市建设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占青岛 民居建筑 总督官邸 建筑特点 艺术特征
下载PDF
清末民初扬州宅园功能特征与布局模式特色研究——以官员、商人、文士宅园为例
15
作者 《中国名城》 2015年第3期92-96,共5页
在分析清末民初扬州社会经济结构特点、社会阶层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以官员、商人、文士三类城市主导群体的宅园为典型案例,分析比较其功能特征与布局模式,归纳探析扬州宅园艺术特征与扬州文化内涵,以期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为... 在分析清末民初扬州社会经济结构特点、社会阶层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以官员、商人、文士三类城市主导群体的宅园为典型案例,分析比较其功能特征与布局模式,归纳探析扬州宅园艺术特征与扬州文化内涵,以期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为当代城市宜居空间的设计与表达提供资料借鉴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扬州宅园 功能特征 布局模式
下载PDF
近代扬州宅园居住建筑布局艺术
16
作者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19年第1期63-67,共5页
近代扬州小型居住建筑布局形式有基本形式、一颗印、铜壳锁、明三暗五、前庭后院等形式,大中型布局模式则遵行一定的轴线和秩序,总体体现出灵活规整、注重效能、比例合宜、路路皆通的布局艺术特色。
关键词 近代扬州 居住建筑 布局艺术
原文传递
近代扬州宅园功能流变及空间艺象特征
17
作者 《经济师》 2019年第12期226-227,229,共3页
文章通过梳理近代扬州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分析宅园功能与空间艺象,对近代扬州宅园功能流变和空间意象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近代扬州政治动荡,传统经济模式稳定,市民公共生活丰富闲散,宅园建造较为兴旺,既接纳西方文化又遵循本土文... 文章通过梳理近代扬州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分析宅园功能与空间艺象,对近代扬州宅园功能流变和空间意象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近代扬州政治动荡,传统经济模式稳定,市民公共生活丰富闲散,宅园建造较为兴旺,既接纳西方文化又遵循本土文化源流。随着城市综合功能的增强,近代扬州宅园回归居住的本体功能,花园退缩为居住空间的附丽,宅园增加藏遁功能。研究还发现,近代扬州宅园中的住宅讲求层次纵深、路路多通,而花园则层次简明、动线直捷;在空间造型方面的艺象特征为方正劲健、优雅圆融、精雅小巧、幽深宁静、富贵腴丽、素淡雅致。在西方文化的强劲冲击下,这些流变与艺象特征折射出尊重人与自然的本体价值、追求生命生活的真醇与和雅的本土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清末民初 扬州宅园 功能流变 空间艺象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数字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转向研究
18
作者 《高教学刊》 2021年第34期193-196,共4页
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与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具有工具属性的应用方法,促进了传统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叠加与融合,同时驱动了由人类社会、物理世界组成的二元结构向加入信息空间的三元结构的转变,形成了基于数字化思维的“高技术驱动”“用户导... 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与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具有工具属性的应用方法,促进了传统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叠加与融合,同时驱动了由人类社会、物理世界组成的二元结构向加入信息空间的三元结构的转变,形成了基于数字化思维的“高技术驱动”“用户导向”“创新发展”“个性化”的时代特征及经济模式特色。作为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相连的高职教育,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深刻把握“应用”内涵,顺应数字时代特征及数字经济模式特点,在培养理念和方向、人才属性和工具方法方面做出及时调整和转向,致力于培养具有设计创新与服务创业能力、具备个性化特质与复合型技能、综合素质良好的适应于新时代发展需求的艺术设计类有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 人才培养转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