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2
1
作者 尹正录 朱小云 +2 位作者 范章岭 王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患侧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患侧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Biodex System-4等速测试训练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明显提高(t>7.083,P<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369,P<0.05)。两组在60°/s、120°/s角速度时,肘屈肌、伸肌峰力矩、总功和平均功率均提高(t>2.149,P<0.05),观察组120°/s角速度时伸肌峰力矩,60°/s、120°/s角速度时伸肌总功和平均功率优于对照组(t>2.027,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上肢 等速肌力训练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超早期神经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5
2
作者 马灿灿 +6 位作者 徐耀 徐俊 李晓波 李军 陈蓓蕾 景坚 陈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49-1053,共5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神经康复对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脑科中心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 目的探讨超早期神经康复对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脑科中心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接受正规神经康复治疗方案。2组患者于溶栓前、溶栓6h、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14d和30d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于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14d和30d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评估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并记录并发症及继发障碍发生的情况。结果 2组溶栓6h、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14d和30dNIHSS评分明显低于溶栓前(P<0.01)。2组康复治疗14d和30dFMA、BBS、M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康复治疗30d 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FMA、BBS、M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肩痛1例,对照组坠积性肺炎2例,体位性低血压1例,肩痛2例,肩手综合征1例,治疗组并发症和继发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vs 24.0%,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超早期神经康复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效减少并发症及继发障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康复
下载PDF
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马灿灿 +3 位作者 李晓波 陈蓓蕾 李军 景坚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9期972-977,共6页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和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入院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年龄≥80...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和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入院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年龄≥80岁组和年龄<80岁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溶栓24 h NIHSS评分,6个月mRS评分及死亡率,观察两组溶栓相关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所有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患者119例,男性69例(58.0%),年龄范围46~94岁,平均70.12±10.55岁,入院NIHSS评分4~38分。其中年龄≥80岁患者29例,年龄<80岁患者90例。静脉溶栓后,两组患者溶栓24 h 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治疗24 h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肺部感染、6个月预后良好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及肺部感染是脑梗死静脉溶栓6个月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龄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未增加颅内出血转化风险、死亡率及不良预后。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及肺部感染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6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预后
下载PDF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干预方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的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及运动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任素伟 朱玲玲 +5 位作者 林春 孟兆祥 葛晟 全逸峰 陈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7-821,共5页
目的:探讨PDMS-2干预方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运动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训练组、干预组,每组均2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进行下列评估:Pe... 目的:探讨PDMS-2干预方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运动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训练组、干预组,每组均2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进行下列评估: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2 FM)、改良Ashworth、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 FIM)运动功能项。结果:(1)PDMS-2 FM:治疗3个月后,常规组、训练组、干预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5,0.001,0.000),干预组、训练组评分均较常规组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0.004),干预组、训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90);治疗6个月后,常规组、训练组、干预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3个月时增加(P=0.014,0.000,0.000),干预组评分较训练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7)。(2)改良Ashworth:各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同一测评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Wee FIM运动功能项: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训练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5,0.035),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6个月后,常规组、训练组、干预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8,0.000,0.000),干预组、训练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3个月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0.005),干预组、训练组评分均较常规组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2,0.045)。结论:PDMS-2干预方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发育,提高其运动功能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核心稳定性 功能独立性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5
作者 孟兆祥 +2 位作者 马灿灿 尹正录 王继兵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34例脑卒中所致的下肢肌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观察组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仅应用运动疗法。两组均给予常...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34例脑卒中所致的下肢肌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观察组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仅应用运动疗法。两组均给予常规剂量巴氯芬口服。4周后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且近期疗效优于单纯的运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痉挛 下肢康复机器人 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汪玲玲 尹正录 +4 位作者 王继兵 茹昕毅 居磊磊 孟兆祥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20期3478-3481,348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睡眠质量、认知功能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PSD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睡眠质量、认知功能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PSD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高频A组(10 HZ rTMS+艾司西酞普兰),高频B组(5 HZ rTMS+艾司西酞普兰),低频组(1 HZ rTMS+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假刺激+艾司西酞普兰),每组各2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评定患者抑郁程度、睡眠质量、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检测外周血清BDNF水平,记录不良事件。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HAMD-17、MBI、PSQI、MoCA评分和BDN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HAMD-17、MBI和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高频A组BDNF水平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高频A、B组和低频组HAMD-17、MBI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高频A组改善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A、B组和低频组治疗后PSQI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低频组改善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频A组的MoCA评分和BDNF水平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频率rTMS治疗结合艾司西酞普兰均能同时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其中10 Hz rTMS在改善抑郁情绪、改善认知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优势;1 Hz rTMS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疗效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重复经颅磁刺激 艾司西酞普兰 睡眠质量 认知功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鼻咽癌放射性损伤后张口困难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尹正录 孟兆祥 +3 位作者 林舜艳 陈波 柯明慧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8-620,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损伤后张口困难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3例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张口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针刺治疗。分别于人组时、治...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损伤后张口困难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3例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张口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针刺治疗。分别于人组时、治疗4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包括检测门齿间距变化,选用QLQ.c30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量表中5个功能子量表(包括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总健康状况子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个疗程治疗后,其门齿间距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并且以治疗组的增加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2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其中治疗组躯体功能及总健康状态评分较对照组增加显著,组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张口康复训练联合针刺能显著改善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损伤后张口困难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张口训练 鼻咽癌 放射性损伤 张口困难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波 孟兆祥 +5 位作者 苏敏 尹正录 王继兵 金星 敏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4,共5页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0%~80%存活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日常活动执行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最大限度降低脑卒中致残率,应在临床救助同时,积极开展早期康复。镜像疗法是脑卒中早期康复常见治疗手段之一,可有效减少废用...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0%~80%存活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日常活动执行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最大限度降低脑卒中致残率,应在临床救助同时,积极开展早期康复。镜像疗法是脑卒中早期康复常见治疗手段之一,可有效减少废用综合征、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发生,促进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注意力、记忆力等脑高级功能。本研究旨在综述镜像疗法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脑卒中早期康复干预提供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
原文传递
加味小柴胡汤配合西医治疗气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及对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灵慧 全逸峰 +3 位作者 王继兵 尹正录 孟兆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讨加味小柴胡汤配合西医治疗气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及对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气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40... 目的探讨加味小柴胡汤配合西医治疗气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及对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气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40例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TSH、FT3、FT4水平及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FT3、FT4水平及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TSH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配合西医治疗气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较佳,且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小柴胡汤 气郁痰阻型 亚急性甲状腺炎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波 苏敏 +5 位作者 尹正录 王继兵 金星 桑学涵 孟兆祥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9年第5期262-268,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收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共计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收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共计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红外线、经皮神经电刺激、推拿等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冲击波治疗,每周2次,连续治疗3 w。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3 w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McGill疼痛问卷(McGill painquestionnaire,MPQ),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进行功能评估;治疗前、治疗3 w后采用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颈肩部筋膜硬度(Emean值)及厚度(mm)。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治疗3 w后PRI-T评分分别为:(8.1±3.2)/(7.9±3.3)、(4.3±2.6)/(5.2±2.5)、(1.1±1.3)/(3.3±1.4)分,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68,F=1.985,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5,P<0.05)。VAS评分分别为:(6.2±2.3)/(6.4±2.4)、(4.4±2.1)/(4.9±2.3)、(2.6±1.3)/(3.2±1.7)分,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15,F=1.876,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2,P<0.05)。PPI评分分别为(:2.6±0.8)/(2.5±0.7)、(1.3±0.6)/(1.6±0.4)、(0.4±0.3)/(0.9±0.6)分,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56,F=1.988,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0,P<0.05)。NDI分别为:(43.2±2.9)/(42.9±2.8)、(26.7±3.4)/(31.1±3.3)、(11.4±3.2)/(23.3±3.4)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89,F=3.002,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0,P<0.05)。治疗3 w后,两组患者斜方肌筋膜硬度及厚度分别由治疗前的(18.4±4.3)/(17.9±4.4)kPa和(7.9±0.8)/(7.8±0.8)mm改善至(6.5±2.8)/(9.7±3.2)kPa和(4.6±0.5)/(5.4±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5,t=5.256,t=2.589,t=2.014,P<0.05);且治疗组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体外冲击波疗法 触发点 肌骨超声
原文传递
滋水清肝饮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灵慧 全逸峰 +3 位作者 葛晟 吴书画 孟兆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24期2654-2657,2706,共5页
目的探讨滋水清肝饮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2018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 目的探讨滋水清肝饮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2018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降血压、降血糖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滋水清肝饮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一氧化氮)及阴虚阳亢症候积分变化情况,记录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及一氧化氮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血友病因子水平、内皮素-1水平及阴虚阳亢症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56/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0%(44/62)(P<0.05)。结论滋水清肝饮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降低血液黏稠度,进而改善后循环缺血状态,可能与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水清肝饮 通督调神针刺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液流变学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气道廓清技术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晓宁 尹正录 +4 位作者 王继兵 高伟 杨双月 孟兆祥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7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气道廓清技术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行气管切开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及呼吸...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气道廓清技术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行气管切开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及呼吸功能康复,包括肢体运动康复及应用气道廓清技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体外膈肌起搏技术。治疗后30 d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套管封管率、肺通气功能及呼吸肌肌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气管套管拔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呼气峰值流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气道廓清技术通过提高膈肌肌力,增强咳嗽能力,有助降低肺部感染,改善肺通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气管切开 体外膈肌起搏 肺康复
原文传递
运动疗法结合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治疗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尹正录 孟兆祥 +2 位作者 王继兵 林舜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结合应用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治疗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2例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成综合治疗组(综合组)和运动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1例。2组患者均采用运动疗法,综合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可调式...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结合应用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治疗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2例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成综合治疗组(综合组)和运动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1例。2组患者均采用运动疗法,综合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HSS)对2组患者进行肘关节功能活动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屈曲功能、肌肉力量及活动度等均较治疗前好转。组间比较,综合组治疗后HSS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在肘屈曲功能、矢状面活动范围、屈曲及伸直挛缩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缓解疼痛、肌肉力量及前臂旋前、旋后活动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的应用对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 骨折后 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金星 孟兆祥 +5 位作者 尹正录 王继兵 范章岭 陈波 柯明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22-824,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2例患儿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均进行8周康复训练。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2例患儿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均进行8周康复训练。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中D区和E区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与机器人组患儿的GMFMD区评分分别为59.33±20.69,77.24±17.35;E区评分分别为:41.58±9.81,49.81±21.06,两组评分较治疗前都明显提高(P<0.01),且机器人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步行训练 脑性瘫痪 步行能力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对初诊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灿灿 陈蓓蕾 +7 位作者 徐俊 陈兰兰 徐耀 袁成林 洪英 吴晶涛 周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38-644,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表达变化对初诊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共101例初诊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帕金森病轻度认知损害组(PD-MCI组,43例)和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58例),循环酶法检测血清Cys-C、...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表达变化对初诊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共101例初诊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帕金森病轻度认知损害组(PD-MCI组,43例)和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58例),循环酶法检测血清Cys-C、脂质、肌酐和尿酸水平,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 CA)评价认知功能;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清Cys-C与认知功能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血清Cys-C早期诊断帕金森病轻度认知损害之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PD-MCI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1.12±0.10)mg/L对(1.00±0.15)mg/L,P=0.000]。各项危险因素筛查仅血清Cys-C为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85,95%CI:1.301-14.112;P=0.017),且与MMSE总评分(rs=-0.831,P=0.000)和Mo CA总评分(rs=-0.848,P=0.000),以及视空间能力和执行功能(rs=-0.495,P=0.001)、注意力和计算力(rs=-0.339,P=0.026)、延迟回忆(rs=-0.307,P=0.045)评分均呈负相关;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95%CI:0.603~0.811,P=0.000),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50%和82.80%,所对应的血清Cys-C临界值为1.105 mg/L。结论血清Cys-C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初诊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损害密切相关,具有早期诊断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全身运动评估指导下的分级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林春 孟兆祥 +7 位作者 任素伟 陶月红 尹正录 朱玲玲 舒桂华 王继兵 李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观察0—6月龄分级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期间接受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高危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出院后至门诊复评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并且每月至门诊随访1次接... 目的:观察0—6月龄分级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期间接受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高危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出院后至门诊复评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并且每月至门诊随访1次接受常规儿童保健指导至纠正6月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0—6月龄分级早期干预。两组患儿在纠正6月、12月龄均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的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运动发育商(TMQ)进行评估。结果:不安运动阶段末次,观察组的正常不安运动数量多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纠正6月、12月龄时,观察组GMQ、FMQ、TMQ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01)。结论:0—6月龄分级早期干预有助于促进高危儿粗大、精细运动功能发育,对改善高危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儿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早期干预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分阶段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尹正录 孟兆祥 +2 位作者 林舜艳 薛永骥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观察分阶段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3例,对其进行12周分阶段康复训练,其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肌力、肌耐力、本体感觉功能及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 目的观察分阶段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3例,对其进行12周分阶段康复训练,其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肌力、肌耐力、本体感觉功能及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关节活动度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入选患者经12周分阶段康复训练后,发现其膝关节主动屈伸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前、后HSS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关节疼痛(27.9±1.9VS23.6±2.5)、膝关节功能(18.4±2.1VS15.3±3.4)、膝关节活动度(11.3±1.8VS7.4±3.1)、屈膝畸形(8.4±2.6VS5.2±2.0)、稳定性(8.3±2.1VS5.8±1.8)及HSS总分(78.3±3.8VS51.3±4.1)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均P〈0.05)。结论分阶段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分阶段康复
原文传递
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联合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及尿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灵慧 葛晟 +3 位作者 朱蓉蓉 尹正录 孟兆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11期163-165,共3页
目的观察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联合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及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联合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及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排尿日记(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平均单次排尿量)、尿动力学指标(膀胱排尿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2.41%(χ_(2)=4.350,P=0.037);治疗1个后,2组患者平均单次排尿量较治疗前增多,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均<0.01),2组患者膀胱排尿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较治疗前增大,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减少(P均<0.01),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结论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联合电针可有效缓解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排尿功能及尿动力学指标,有助于膀胱功能重建,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 电针 排尿功能 尿动力学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黄灵慧 +3 位作者 曹星星 汤小佳 柯明慧 孟兆祥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756-1760,共5页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及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及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1片/次,2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脑心通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用药治疗30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美国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和Fugl-Meyer评分量表(FMA)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而ADL评分和FMA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ADL、FMA和NIHS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与脑心通胶囊协同治疗,能有效缓解脑梗死患者症状,明显恢复脑神经缺损,提升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 脑梗死恢复期 美国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 Fugl-Meyer评分量表
原文传递
局部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或糖皮质激素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7
20
作者 尹正录 +3 位作者 李贵玲 黄吉军 全逸锋 林舜艳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158-163,共6页
目的比较局部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或糖皮质激素联合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E)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骨科或康复科门诊收治的LE患者4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均... 目的比较局部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或糖皮质激素联合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E)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骨科或康复科门诊收治的LE患者4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糖皮质激素组(n=16)患者给予局部注射倍他米松和利多卡因,每周1次,连续4次;糖皮质激素+ESWT组(n=16)给予局部注射倍他米松和利多卡因,48 h后给予ESWT治疗,每周1次,连续4次;PRP+ESWT组(n=15)给予局部注射自体PRP,48 h后给予ESWT治疗,每周1次,连续4次。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4 w、12 w和24 w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和上肢功能评分系统(DASH)对三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47例患者获得满意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4~8个月,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三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208,F=15.752,F=16.517,P<0.05);组间比较,PRP+ESWT组治疗后4 w、12 w、24 w评分显著低于糖皮质激素组和糖皮质激素+ES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23,F=3.124,F=4.036,P<0.05)。三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ME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75,F=20.789,F=23.443,P<0.01);组间比较,PRP+ESWT组治疗后4 w、12 w、24 w评分显著高于糖皮质激素组和糖皮质激素+ES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89,F=3.412,F=4.104,P<0.05)。三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DASH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341,F=23.548,F=25.338,P<0.01);组间比较,PRP+ESWT组治疗后4 w、12 w、24 w评分显著低于糖皮质激素组和糖皮质激素+ES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87,F=3.264,F=3.894,P<0.05)。结论局部注射自体PRP或糖皮质激素联合ESWT均可以有效缓解LE患者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但PRP综合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 体外冲击波 富血小板血浆 糖皮质激素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