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鼓山青铜器铭文铸作工艺初识 被引量:6
1
作者 天恩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69,共6页
石鼓山周墓出土较多青铜器铭文,整理金文资料时观察到铭文形制有别,经过分析注意到其差别是因铸作工艺不同所致。直接刻于范上所铸铭文即一般所说之阳文,属于范刻工艺。而阴文则是刻于模芯翻范后再铸。但晚商及西周早期多在修范时会加... 石鼓山周墓出土较多青铜器铭文,整理金文资料时观察到铭文形制有别,经过分析注意到其差别是因铸作工艺不同所致。直接刻于范上所铸铭文即一般所说之阳文,属于范刻工艺。而阴文则是刻于模芯翻范后再铸。但晚商及西周早期多在修范时会加工字形,就是在字划贴塑泥条致笔画加粗而轮廓清晰,往往有肥笔现象则属"芯塑"工艺,不加泥条修范的文字笔画僵硬,属于模刻工艺。三类工艺技术的运用,以范刻最早可至中商,且一直可见;芯塑流行于晚商到西周早期;模刻也见于晚商及西周早期但较少,西周中期以后至春秋一直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鼓山青铜器 铭文 铸作工艺 研究
下载PDF
虔敬朕祀——秦祭祀文化遗存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6
2
作者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8-94,共7页
秦人祭祀始于襄公,文公徙都汧渭之会后又作鄜畤等祭祀设施,随着都城迁移在雍城周边形成了以雍四畤为中心的祭祀文化体系,包括上帝、先祖、山川、社稷及伏腊等五大类祭祀,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相关祭祀不仅见于古代文献,并多为考古发现... 秦人祭祀始于襄公,文公徙都汧渭之会后又作鄜畤等祭祀设施,随着都城迁移在雍城周边形成了以雍四畤为中心的祭祀文化体系,包括上帝、先祖、山川、社稷及伏腊等五大类祭祀,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相关祭祀不仅见于古代文献,并多为考古发现所证实。秦国都城迁徙到栎阳、咸阳后,雍地的祭祀中心地位一直未动摇。秦始皇统一六国,雍地祭祀上升为国家祭祀,相关礼仪经整合、增益而推行于全国。西汉王朝建立后,不仅继承秦代的政治制度,也沿袭秦的祭祀礼仪并略有增益,进一步形成了以郊雍为特色的西汉国家祭祀礼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文化 遗存分类 发展影响
下载PDF
秦都平阳地区春秋早期秦墓相关问题研究
3
作者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1,共7页
20世纪70年代,陕西宝鸡陈仓区西高泉墓地曾发掘了70多座秦墓,年代约从春秋早期延续至战国中期。其中18座春秋早期墓的面貌特征表明,其文化来源主要应为甘肃礼县地区的两周之际秦墓。结合这批墓葬与同属平阳地区的南阳墓地、太公庙墓地,... 20世纪70年代,陕西宝鸡陈仓区西高泉墓地曾发掘了70多座秦墓,年代约从春秋早期延续至战国中期。其中18座春秋早期墓的面貌特征表明,其文化来源主要应为甘肃礼县地区的两周之际秦墓。结合这批墓葬与同属平阳地区的南阳墓地、太公庙墓地,可厘清春秋早期秦国平民、一般贵族和秦公级大墓分区埋葬的特点和等级规制。与平阳地区墓葬相比,平阳附近的贾家崖、边家庄等同时期墓葬具有更多周余民的文化特征,反映出这一时期同处秦国的秦、周(广义)两族葬俗互相之间并无深入的相互影响和渗透,秦早期政权对其治下的他族之民施以较宽松的统治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高泉墓地 平阳地区 秦文化 周余民
下载PDF
陕西富平莲湖村
4
作者 邹子婕 《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6-96,F0003,共12页
莲湖村古名“窑桥寨”,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新县城以西1公里处,是富平老县城所在,古时三面环水,为四周环塬的高昂之地,有易守难攻之势。元末明初,县治由义亭城(今华朱乡旧县村南)迁至窑桥寨(今莲湖村)[1]。明正统年间,知县高应举借... 莲湖村古名“窑桥寨”,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新县城以西1公里处,是富平老县城所在,古时三面环水,为四周环塬的高昂之地,有易守难攻之势。元末明初,县治由义亭城(今华朱乡旧县村南)迁至窑桥寨(今莲湖村)[1]。明正统年间,知县高应举借助莲湖村的高阜堑土为城,建成了四壁陡峭垂直的堑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正统 元末明初 旧县村 易守难攻 莲湖 陕西省渭南市 县治 陕西富平
原文传递
周原西周水资源利用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4
5
作者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8,共9页
周原遗址为西周王朝的圣都,自2009年以来陆续发现的众多西周人工池塘、沟渠,水域等,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通过结合遗址周边自然河沟、湖泊等进行分析,认识到周原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为西周人通过开渠引水、建塘蓄水、挖沟供水等系统工程,... 周原遗址为西周王朝的圣都,自2009年以来陆续发现的众多西周人工池塘、沟渠,水域等,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通过结合遗址周边自然河沟、湖泊等进行分析,认识到周原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为西周人通过开渠引水、建塘蓄水、挖沟供水等系统工程,为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优越条件。约在西周早中之际兴建的这一水利工程,使周人基本摆脱了对河道等自然水源的依赖,大型宫室、作坊区和其他居址迅速向原区纵深发展,成为周原聚落大范围东扩的契机和水资源供给的良好保障。周原遗址的引、蓄、供水系统的建设,代表了西周时期都邑建设中水资源利用的巨大进步,以及大型聚落规划、设计的重要成就,并对后世的都市建设、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周原遗址 水资源利用 意义
原文传递
两周之际金属腰带饰浅论
6
作者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106,共10页
通过对梁带村、北赵等地两周之际贵族墓葬出土的黄金、青铜腰带饰梳理,结合青铜器铭文和文献记载,并与周原庄李铸铜作坊所出的陶范形制比较可知,金属腰带饰使用的年代范围,从西周晚期偏早至春秋早期晚段近200年,是流行于周王室和芮、晋... 通过对梁带村、北赵等地两周之际贵族墓葬出土的黄金、青铜腰带饰梳理,结合青铜器铭文和文献记载,并与周原庄李铸铜作坊所出的陶范形制比较可知,金属腰带饰使用的年代范围,从西周晚期偏早至春秋早期晚段近200年,是流行于周王室和芮、晋、虢等姬姓诸侯国国君,以及卿大夫等男性高级贵族中的一种礼仪衣饰,后期的分布范围略有扩展,但黎、曾等国的发现表明使用者身份趋降至士阶层。金属带饰传播范围和时间有限主要是因出现的年代较晚,与周王室东迁后地位下降有关。金属带饰虽非主流礼器,但对周代服饰礼仪文化和我国早期黄金器使用的研究,都有较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周之际 姬姓诸侯 贵族 金属带饰
下载PDF
商周墓葬朱砂使用相关问题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79,共10页
商周时期墓葬使用朱砂的葬仪传统,继承自陶寺龙山文化及二里头夏代以来的较高等级墓葬的葬仪,主要依据墓主身份、地位来确定,不受性别、族属、墓葬特点以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中央王朝通过朝贡或开采对这类稀缺资源集中掌控、支配,并以... 商周时期墓葬使用朱砂的葬仪传统,继承自陶寺龙山文化及二里头夏代以来的较高等级墓葬的葬仪,主要依据墓主身份、地位来确定,不受性别、族属、墓葬特点以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中央王朝通过朝贡或开采对这类稀缺资源集中掌控、支配,并以赏赐馈赠为主要分配形式。朱砂葬的分布从商周王畿地区向外呈扩散的趋势,在贵族社会中传播,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春秋以后朱砂葬的衰微,是由于中央王朝地位下降,同时战争频发导致流通渠道阻滞,以及水银提炼技术发展等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朱砂葬 朱砂来源 流通与传播
原文传递
北周石雕武士所持三叉形兵器初探
8
作者 《文博》 2017年第1期53-59,共7页
通过对陕北靖边大夏统万城石雕武士所持三叉形兵器,与我国境内多地、多时期出土的三叉形武器的比对,发现我国与粟特文化中的三叉形武器形制有所不同,故认为其渊源和嬗变应当有所不同。初步研究发现,粟特文化处在欧亚多种文化的汇集地,... 通过对陕北靖边大夏统万城石雕武士所持三叉形兵器,与我国境内多地、多时期出土的三叉形武器的比对,发现我国与粟特文化中的三叉形武器形制有所不同,故认为其渊源和嬗变应当有所不同。初步研究发现,粟特文化处在欧亚多种文化的汇集地,因此其文化背景下的三叉形武器来源可能更为广泛和复杂,并进一步推测东西方的三叉形武器均应来源于早期的渔猎武器鱼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粟特武士 三叉形兵器 起源
下载PDF
陕西宝鸡陈仓区西高泉春秋早期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2
9
作者 冯丹 +3 位作者 卢连成(摄影) 赵汗青(摄影) 刘芳(绘图) 赵巧(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0,112,共9页
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陕西宝鸡西高泉村发掘春秋早期墓葬18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小墓。墓向以东西向居多,墓主以屈肢葬为主,多有葬具一椁一棺,并多见头箱,未见腰坑、殉人。出土铜器、陶器和玉器等文物,随葬品以陶器为主,... 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陕西宝鸡西高泉村发掘春秋早期墓葬18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小墓。墓向以东西向居多,墓主以屈肢葬为主,多有葬具一椁一棺,并多见头箱,未见腰坑、殉人。出土铜器、陶器和玉器等文物,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仿陶礼器、日常陶器两类。通过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特征,可看出这批墓葬为典型的秦人墓葬,为了解秦人进入关中之初的文化特征,研究秦文化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西高泉 秦墓 春秋早期 陶器
下载PDF
陕西宝鸡市西高泉墓地1981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丹 +4 位作者 卢连成 刘方(绘制) 赵巧(绘制) 卢连成(拍摄) 赵汗青(拍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39,共16页
西高泉为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原宝鸡县杨家沟公社)的一个自然村。该村坐落于渭河北岸的二阶台地北部,面向秦岭,背依凤翔塬,西距虢镇(陈仓区政府驻地)约5公里,其西南约1公里的太公庙村是著名的秦武公钟、镈出土地[1](图一)。1978年... 西高泉为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原宝鸡县杨家沟公社)的一个自然村。该村坐落于渭河北岸的二阶台地北部,面向秦岭,背依凤翔塬,西距虢镇(陈仓区政府驻地)约5公里,其西南约1公里的太公庙村是著名的秦武公钟、镈出土地[1](图一)。1978年初,西高泉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青铜器,宝鸡市博物馆和宝鸡县图博馆闻讯前往清理了三座春秋时期小墓,出土铜器、陶器等50余件[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宝鸡市 西高泉墓地 秦墓 秦都平阳 春秋战国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