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8年,杭州) 被引量:225
1
作者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5 位作者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 李兆申 陈旻湖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3-180,共8页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临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为了指导国内的临床医师对ANVUGIB进行规范化诊治,我国在2009年发表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并于2015年进行了更新。随着各学科技术的飞速发展,...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临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为了指导国内的临床医师对ANVUGIB进行规范化诊治,我国在2009年发表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并于2015年进行了更新。随着各学科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对于ANVUGIB又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在2018年对原有的指南再次进行更新,以期对ANVUGIB的临床规范化处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指南
原文传递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 被引量:199
2
作者 李兆申 王贵齐 +7 位作者 令狐恩强 杜奕奇 蔡全才 廖专 方军 朱春平 《胃肠病学》 2018年第2期92-97,共6页
一、前言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近数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根除等因素,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但其发病率在全球仍高居男性肿瘤... 一、前言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近数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根除等因素,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但其发病率在全球仍高居男性肿瘤第四位,死亡率位居第三位,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检出率 胃癌发生 共识意见
下载PDF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8年,杭州) 被引量:109
3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 李兆申 +1 位作者 陈旻湖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1-578,共8页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是临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及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曾于2015...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是临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及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曾于2015年底在南昌组织消化内科、消化内镜、普通外科及急危重症医学等多个学科专家进行专题讨论,共同制定并颁布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5,南昌)》,该指南对我国ANVUGIB的临床诊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近3年来,随着各学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ANVUGIB的诊断和治疗又有了新的认识和进展,因此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委会联合《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消化杂志》及《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于2018年再次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高质量临床证据及参考相关指南,对2015年颁布的指南修订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诊治指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杭州 临床诊治
原文传递
北京大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 被引量:102
4
作者 崔丽英 +10 位作者 于康 陈良安 蒋朱明 朱赛楠 姚明 陈伟 李单青 吴咏冬 梁晓坤 揭彬 王艳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8年第6期341-345,共5页
目的调查北京大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2006年3月北京3家大医院6个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2... 目的调查北京大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2006年3月北京3家大医院6个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2(或白蛋白<30g/L)为营养不足。在患者入院次日早晨进行NRS2002筛查,并调查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1127例住院患者入选,其中971例(86.2%)完成NRS2002筛查。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8.5%和22.9%。如果将不能获得BMI值的患者排除,则两者的发生率分别为7.6%和20.1%。在258例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有93例(36.0%)接受了营养支持;在无营养风险的869例患者中,有122例(14.0%)接受了营养支持。所有患者肠外和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为5.6∶1。结论北京大医院中有相当量的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肠外和肠内营养应用存在不合理性,应推广和应用基于证据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以改善此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 营养不足 营养风险筛查2002 体重指数 营养支持
下载PDF
中国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指南(2018版) 被引量:85
5
作者 +2 位作者 李鹏 王拥军 王文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37-2554,共18页
20世纪60年代,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问世开创了胆胰疾病新的治疗领域。随着医学材料科学、影像学及临床经验的积累,ERCP已不再局限于“造影术”,括约肌切开、扩张、引流等ERC... 20世纪60年代,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问世开创了胆胰疾病新的治疗领域。随着医学材料科学、影像学及临床经验的积累,ERCP已不再局限于“造影术”,括约肌切开、扩张、引流等ERCP相关的治疗技术逐渐开始涌现。国内的ERCP技术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与推广,目前已经成为国内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2010年,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ERCP学组牵头制订了“ERCP诊治指南(2010版)”,该指南在规范化ERCP操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果,而随着ERCP技术的进步、发展与推广,ERCP的操作方法、干预时机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此有必要对“ERCP诊治指南(2010版)”进行增补和修订。本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的临床研究结论及专家意见,结合国内临床实际,旨在进一步规范ERCP的手术流程,完善ERCP技术推广,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中国 诊疗准则
下载PDF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 被引量:77
6
作者 李兆申 王贵齐 +1 位作者 令狐恩强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8-14,共7页
胃癌(gastriccancer,G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 共识意见 胃癌 癌筛查 专家 早期 中国 上海 消化道肿瘤
原文传递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专家共识意见 被引量:71
7
作者 李兆申 邓小明 +4 位作者 刘进 孙涛 杜奕奇 李金宝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56-764,共9页
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是消化道疾病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但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及不适感。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消化内镜诊疗的舒适需求也日益增加[3]。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单位开展了镇静和(或)麻醉下的消化... 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是消化道疾病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但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及不适感。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消化内镜诊疗的舒适需求也日益增加[3]。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单位开展了镇静和(或)麻醉下的消化内镜操作,且有逐渐推广的趋势,业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镇静 麻醉 共识意见
原文传递
国产组织粘合剂注射加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被引量:65
8
作者 冀明 王沧海 +1 位作者 于中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年第5期361-362,共2页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及肝癌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内镜下治疗包括套扎和注射硬化剂,为观察国产组织粘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酯内镜下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我院对2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胃底曲张静...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及肝癌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内镜下治疗包括套扎和注射硬化剂,为观察国产组织粘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酯内镜下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我院对2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胃底曲张静脉进行组织粘合剂注射加食管静脉曲张结扎一次性治疗,观察曲张静脉改善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组织粘合剂 粘合剂注射 套扎治疗 国产 内镜下注射治疗 食管静脉曲张结扎 胃底曲张静脉
原文传递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 of Moluodan(摩罗丹)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Dysplasia 被引量:67
9
作者 唐旭东 周丽雅 +10 位作者 徐有青 崔全才 李理 陆京京 李鹏 陆芳 王凤云 王萍 卞立群 卞兆祥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9-18,共10页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oluodan (摩罗丹~) in treating dysplasia in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patients. Methods: This was a multi-centered,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oluodan (摩罗丹~) in treating dysplasia in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patients. Methods: This was a multi-centered,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he total of 196 subjects were assigned to receive either Moluodan or folic acid in a 2:1 ratio by blocked randomization. Mucosa marking targeting biopsy (MTB) was used to insure the accuracy and consistency between baseline and after 6-month treatment. Primary outcomes were histological score, response rate of pathological lesions and dysplasia disappearance rate. Secondary endpoints included gastroscopic findings, clinical symptom and patient reported outcome (PRO) instrument. Results: Dysplasia score decreased in Moluodan group (P=0.002), significance was found between groups (P=0.045). Dysplasia disappearance rates were 24.6% and 15.2% in Moluodan and folic acid groups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P=0.127). The response rate of atrophy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were 34.6% and 23.0% in Moluodan group, 24.3% and 13.6% in folic acid group. Moluodan could improve erythema (P=0.044), and bile reflux (P=0.059), no significance between groups. Moluodan was better than folic acid in improving epigastric pain, epigastric suffocation, belching and decreased appetite (P〈0.05), with symptom disappearance rates of 37% to 83%. Conclusions: Moluodan improved dysplasia score in histopathology, and erythema and bile reflux score in endoscopy, and superior to folic acid in improving epigastric pain, epigastric suffocation, belching and decreased appet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epithelial dysplasia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Moluodan folic aci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原文传递
中国ERCP指南(2018版) 被引量:64
10
作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ERCP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胆胰学组 +4 位作者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李鹏 王拥军 王文海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72-801,共30页
自20世纪60年代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gniopancreatography,ERCP)问世以来,开创了胆胰疾病新的治疗领域,随着医学材料科学、影像学及临床经验的积累,ERCP已不再局限于“造影术”,括约肌切开、扩张、... 自20世纪60年代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gniopancreatography,ERCP)问世以来,开创了胆胰疾病新的治疗领域,随着医学材料科学、影像学及临床经验的积累,ERCP已不再局限于“造影术”,括约肌切开、扩张、引流等ERCP相关治疗技术也逐渐开始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指南 中国 括约肌切开 胆胰疾病 材料科学 临床经验
原文传递
国产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对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效果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2
11
作者 高文 胡伏莲 +23 位作者 成虹 王化虹 杨云生 梁浩 孟凡冬 崔梅花 魏红 盛剑秋 安贺娟 姜泊 陈烨 李延青 左秀丽 龚均 赵萍 董蕾 王邦茂 姜葵 桂英 李建生 赵晔 郜恒骏 杨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0-264,共5页
目的观察以国产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作为一线/初始方案对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根除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在常规四联疗法后延长铋剂使用时间对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至8月全国12个中... 目的观察以国产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作为一线/初始方案对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根除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在常规四联疗法后延长铋剂使用时间对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至8月全国12个中心接受胃镜检查并诊断伴有Hpylori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共430例,进行Hpylori感染四联10d疗法初次根除治疗(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疗程10d)。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将其中31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分段随机法分为2组,A1组:四联疗法+铋剂模拟(四联疗法后予铋剂模拟剂21d);A2组:四联疗法+铋剂延长(四联疗法后予枸橼酸铋钾21d);各155例。12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不分组,给予四联疗法后,继之雷贝拉唑14d。患者均在停药28d后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结果最终共人组428例患者,其中404例完成试验。意向性分析(ITT):慢性胃炎患者Hpylori总体根除率为85.1%(262/308),其中A1组根除率为81.7%(125/153),A2组根除率88.4%(137/155);十二指肠患者Hpylori根除率为85.8%(103/120)。所有入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A1和A2组药物对疼痛、烧灼感、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程度近似,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10d疗法作为一线/初始方案对初次治疗的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Hpylori感染均能获得较好的根除效果;胃炎患者延长铋剂使用时间可能提高Hpylori根除成功率。含质子泵抑制剂及铋剂的四联方案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四联疗法 初始治疗 雷贝拉唑
原文传递
三种内镜下治疗方法对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 被引量:58
12
作者 于中麟 +2 位作者 冀明 于永征 俞力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 探讨3种内镜下治疗方法对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将40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为3组进行内镜下治疗,分别为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组(11例)、静脉内注射组织粘合剂组(15例)以及静脉内注射鱼肝油酸钠和凝血酶组(14例)。术后随访6个月,了... 目的 探讨3种内镜下治疗方法对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将40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为3组进行内镜下治疗,分别为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组(11例)、静脉内注射组织粘合剂组(15例)以及静脉内注射鱼肝油酸钠和凝血酶组(14例)。术后随访6个月,了解其有效率、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成本-效益比。结果3组患者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100.0%、72.7%;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分别为25.0%、30.8%、0;再出血率分别为27.3%、20.0%、28.6%。结论 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和静脉内注射组织粘合剂的疗效优于静脉内注射鱼肝油酸钠和凝血酶,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的成本-效益比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治疗 胃底静脉曲张 疗效
原文传递
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标准及评价 被引量:57
13
作者 李鹏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6年第3期136-138,共3页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内镜诊断
原文传递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8年,杭州) 被引量:57
14
作者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5 位作者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 李兆申 陈旻湖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87,共8页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为了指导国内临床医师对ANVUGIB进行规范化诊治,我国在2009年发表了"ANVUGIB诊治指南",并于2015年进行更新。随着各学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ANVUGIB又有了...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为了指导国内临床医师对ANVUGIB进行规范化诊治,我国在2009年发表了"ANVUGIB诊治指南",并于2015年进行更新。随着各学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ANVUGIB又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在2018年对原有的指南再次进行了更新,以期对ANVUGIB的临床规范化处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诊治指南 杭州 临床医师 规范化诊治 2009年 急危重症 临床规范
原文传递
ERCP诊治指南(2018版) 被引量:55
15
作者 李鹏 +2 位作者 王拥军 王文海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41-1072,共32页
自20世纪60年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问世以来,开创了胆胰疾病新的治疗领域,随着医学材料科学、影像学及临床经验的积累,ERCP已不再局限于“造影术”,括约肌切开、扩张、引流... 自20世纪60年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问世以来,开创了胆胰疾病新的治疗领域,随着医学材料科学、影像学及临床经验的积累,ERCP已不再局限于“造影术”,括约肌切开、扩张、引流等ERCP相关的治疗技术也逐渐开始涌现。我国的ERCP技术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与推广,目前已经成为国内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指南
原文传递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解读与释义 被引量:53
16
作者 刘运喜 邢玉斌 +16 位作者 索继江 巩玉秀 晓丽 李兆申 王力红 流波 李六亿 方英 孔金艳 邓敏 京利 杨云生 任旭 姜泊 郭学刚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612-3615,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内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为简便准确,但由内镜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时有发生,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清洗消毒不严格,导致寄居于内镜及附件上的致病菌侵入患者而发生感染,已成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内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为简便准确,但由内镜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时有发生,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清洗消毒不严格,导致寄居于内镜及附件上的致病菌侵入患者而发生感染,已成为医学界、患者和社会媒体关注的问题,为此,各国纷纷制订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指南。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编制任务来源、规范主要内容的编写依据及说明、标准的可行性与实施建议等,并对规范宣传贯彻执行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解读 释义 答疑
原文传递
中国ERCP指南(2018版) 被引量:53
17
作者 +2 位作者 李鹏 王拥军 王文海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11期1185-1215,1180,共31页
自20世纪60年代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问世以来,开创了胆胰疾病新的治疗领域;随着医学材料科学、影像学及临床经验的积累,ERCP已不再局限于"造影术",括约肌切开、扩张、引流等... 自20世纪60年代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问世以来,开创了胆胰疾病新的治疗领域;随着医学材料科学、影像学及临床经验的积累,ERCP已不再局限于"造影术",括约肌切开、扩张、引流等ERCP相关的治疗技术也逐渐开始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指南 中国 括约肌切开 胆胰疾病 材料科学 临床经验
下载PDF
无痛消化内镜操作共识 被引量:52
18
作者 李鹏 冀明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05-607,共3页
近年来,中国无痛消化内镜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没有无痛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规范。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讨论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包括:无痛消化内镜开展的硬件要求,无痛消化内镜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评估、术前准备... 近年来,中国无痛消化内镜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没有无痛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规范。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讨论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包括:无痛消化内镜开展的硬件要求,无痛消化内镜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和术前用药,术中监测及麻醉药物,术后评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 消化内镜
原文传递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 被引量:49
19
作者 +3 位作者 李鹏 王拥军 吕富靖 王文海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85-695,共11页
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LGIB)的定义为屈氏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LGIB临床常见,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但由于各种原因,对LGIB的研究却不及上消化道出血深入,相关指南和共识亦较... 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LGIB)的定义为屈氏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LGIB临床常见,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但由于各种原因,对LGIB的研究却不及上消化道出血深入,相关指南和共识亦较少。此外,近年来内镜和影像技术快速发展,逐渐发现小肠出血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转归均不同于结直肠出血。因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结直肠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制定了《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本指南结合最新的国内外临床研究结论及专家意见,结合我国实际,分别对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的临床诊治进行了规范和推荐,旨在进一步规范LGIB的诊治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 小肠出血 结直肠出血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术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9
20
作者 刘思 +6 位作者 邢洁 孙秀静 朱敏 郭俊峰 朱圣韬 李鹏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52-557,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术后出血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因早期胃癌而行ESD/EMR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疾病史...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术后出血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因早期胃癌而行ESD/EMR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疾病史)、临床特征(病变大小、部位、形态)及术后病理信息(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等,分析ESD/EMR术后发生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95例早期胃癌患者纳人研究,其中9例(4.6%)发生术后出血。术后出血病例与未出血病例相比.氯吡格雷服药史和主要病变大小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及P=0.034)。多因素分析显示氯吡格雷服药史(0R=10.223,95%CI:1.143-91.468,P=0.038)、有多发病变(0R=6.412,95%CI:1.123-36.616,P=0.037)及主要病变m2cm(OR=6.718,95%CI:1.130-39.935,P=0.036)是术后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有氯吡格雷服药史(P<0.001)、主要病变M2cm的患者(P=0.022),ESD/EMR术后发生出血的风险明显增高。结论ESD/EMR术后应重点关注有氯吡格雷服药史、病变部位多发、病变较大的患者的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危险因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术后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