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空间环境天/地基监测平台的发展态势和展望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赤 陈志青 +17 位作者 胡连欢 胡泽骏 薛向辉 徐轻尘 张贤国 李发泉 王威 宗位国 杜丽芳 袁伟 王一楠 刘正宽 丁宗华 郝永强 张清 罗冰显 王喜珍 龚晚林 《航天器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5-239,共15页
文章简要回顾我国空间环境天/地基监测设施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发展现状,并分析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的空间环境天基监测已具备一定规模,覆盖主要的轨道类型,探测要素基本齐全,正在工程实施阶段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 文章简要回顾我国空间环境天/地基监测设施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发展现状,并分析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的空间环境天基监测已具备一定规模,覆盖主要的轨道类型,探测要素基本齐全,正在工程实施阶段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计划、空间先进太阳观测台(ASO-S)计划,以及规划中的日地拉格朗日L1点监测,将促进天基监测能力的大幅提升。地基监测方面,网络化综合监测能力快速发展,“子午工程”二期正在建设的覆盖全国和高/中/低纬的、日地空间全圈层的立体式监测网络将使我国地基监测能力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同时,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的有序推进标志着我国空间环境地基监测正迈出辐射全球的步伐。我国空间环境监测平台已经进入天/地基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环境监测 天基监测 地基监测 空间天气
下载PDF
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触发的极向边界点亮事件的观测研究
2
作者 赵变龙 邢赞扬 +7 位作者 张清 马羽璋 王勇 胡泽骏 张佼佼 王翔宇 陆盛 张端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9,共10页
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是电子密度比背景高出2倍及以上的高密度不均匀体,极向边界点亮是夜侧极光卵极向边界亮度显著增强的极光结构。探究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与极向边界点亮现象的形成和演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理解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 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是电子密度比背景高出2倍及以上的高密度不均匀体,极向边界点亮是夜侧极光卵极向边界亮度显著增强的极光结构。探究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与极向边界点亮现象的形成和演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理解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北极黄河站全天空极光成像仪、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EISCAT)、SuperDARN雷达和GPS TEC等多手段观测数据,揭示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运动到夜侧极光卵极向边界,进而触发极向边界点亮的完整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高密度等离子体云块从极盖区运动到夜侧极光卵极向边界时,极向边界附近的极光强度明显增加,即出现了极向边界点亮现象。(2)极光亚暴发生后,极光卵极向膨胀,极向边界到达EISCAT Svalbard 42 m雷达观测视野。该雷达观测到了高密度、高电子和离子温度的结构,并伴随着电子密度峰值高度下降和离子上行等现象,这与高密度等离子体云块的输运和当地的极光粒子沉降密切相关。(3)从日侧向夜侧输运的等离子体云块到达夜侧极光卵极向边界附近时可能触发极向边界点亮,并且影响等离子体云块和极光粒子沉降接触区域的等离子体特征,这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夜侧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 极向边界点亮 极光亚暴 电离层对流 北极
下载PDF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在空间环境领域的亮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赤 徐寄遥 +9 位作者 刘立波 薛向辉 张清 郝永强 陈罡 李晖 李国主 罗冰显 朱亚军 王江燕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33-1449,共17页
子午工程是中国国家财政投资建设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络.该工程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作为法人单位牵头,10余个科研院所和高校参与建设.子午工程的建设分为两个阶段:子午工程一期和子午工程二期.子... 子午工程是中国国家财政投资建设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络.该工程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作为法人单位牵头,10余个科研院所和高校参与建设.子午工程的建设分为两个阶段:子午工程一期和子午工程二期.子午工程一期于2008年开工建设,2012年建成投入正式运行.运行十年来,获取了一大批宝贵的自主观测数据.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数据,在中高层大气波动、中间层与低热层区域金属层动力学与化学特性研究、电离层扰动和不规则体研究、地磁扰动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学研究进展.本文重点介绍子午工程一期运行十年取得的亮点成果,并对子午工程未来的发展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工程 地基监测网 空间天气 日地物理
原文传递
2004年2月11日Cluster卫星和CUTLASS雷达同时观测的磁通量传输事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清 刘瑞源 +5 位作者 黄际英 M. W. Dunlop 胡红桥 胡泽骏 Y. V. Bogdanova M. Lester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分析了2004年2月11日11:00-11:40UT期间Cluster卫星簇的磁通门磁力计(FGM)、等离子体电子及电流试验仪(PEACE)和CUTLASS芬兰雷达对多个磁通量传输事件(FTEs)的同时观测.在此期间,Cluster卫星簇位于北半球外极隙区附近,并于1... 本文分析了2004年2月11日11:00-11:40UT期间Cluster卫星簇的磁通门磁力计(FGM)、等离子体电子及电流试验仪(PEACE)和CUTLASS芬兰雷达对多个磁通量传输事件(FTEs)的同时观测.在此期间,Cluster卫星簇位于北半球外极隙区附近,并于11:18UT左右穿出磁层顶进入磁鞘,四颗卫星同时观测到了多个FTEs,其出现具有准周期性,周期约为130s.利用Cluster四颗卫星的多点同时观测数据,采用最小方向微分法和时空微分方法,我们推断这些FTEs是尺度大小约为(0.87-1.81)RE的准二维结构,其运动方向为东北方向,与Cooling模型预测方向基本一致.CUTLASS芬兰雷达在相应的电离层区域观测到了明显的"极向运动雷达极光"结构,这些结构与Cluster卫星簇观测的FTEs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它们是FTEs的雷达观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重联 FTEs 极向运动雷达极光结构 Cooling模型
下载PDF
用于电离层离子探测的多路微弱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5
作者 刘振平 张清 +3 位作者 孙祺 王艳玲 邢赞扬 夏凯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92,共9页
针对电离层离子探测传感器对电流检测电路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阻滞势电位分析仪和离子漂移计复用传感器的多路微弱电流检测电路。在放大模块设计中,分析并仿真对比了T型电阻网络和跨阻式电阻网络的噪声及直流偏置水平,研究了不同反... 针对电离层离子探测传感器对电流检测电路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阻滞势电位分析仪和离子漂移计复用传感器的多路微弱电流检测电路。在放大模块设计中,分析并仿真对比了T型电阻网络和跨阻式电阻网络的噪声及直流偏置水平,研究了不同反馈电容下的噪声、带宽和时延等特性。为降低电路噪声水平,提高电路整体性能,设计了滤波模块、采集模块和高精密电源模块。实验结果证明:该电路系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一致性、稳定性和实际应用性,可推广应用于电离层微弱信号检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离子探测传感器 阻滞势电位分析仪 离子漂移计 微弱电流 真空仓
下载PDF
磁正午附近极光强度与沉降粒子能量关系的参数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邢赞扬 杨惠根 +4 位作者 吴振森 胡泽骏 刘俊明 张清 胡红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63-2170,共8页
极光是日地能量耦合过程中粒子沉降到极区电离层的最直观表现,对于理解地球空间环境及预测空间天气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03—2009年的北极黄河站的多波段地面极光观测,结合DMSP卫星粒子沉降探测,对磁正午附近的极光强度与沉降粒子沉... 极光是日地能量耦合过程中粒子沉降到极区电离层的最直观表现,对于理解地球空间环境及预测空间天气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03—2009年的北极黄河站的多波段地面极光观测,结合DMSP卫星粒子沉降探测,对磁正午附近的极光强度与沉降粒子沉降能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在10—13磁地方时(MLT)630.0nm的极光发光占主导,以低能粒子沉降为主;而在13—14MLT,630.0nm/427.8nm极光强度比值降低,沉降粒子能量较高.另外,利用极光强度与沉降电子的能通量以及极光强度比值与平均能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初步建立了北极黄河站磁正午附近极光强度与沉降粒子能量关系的反演参数模型,为将来空间天气的监测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区电离层 极光强度 粒子沉降 黄河站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的太空台风自动识别
7
作者 夏凯 邢赞扬 +4 位作者 张清 王艳玲 杨秋菊 陆盛 刘振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1-240,共10页
太空台风是极盖区内一种新发现的大尺度亮斑状极光结构,直观表征了地磁平静期的一种堪比磁暴的太阳风能量注入现象,这更新了人们对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的认识,如何从海量星载极光数据中准确高效识别出太空台风事件具有重要的... 太空台风是极盖区内一种新发现的大尺度亮斑状极光结构,直观表征了地磁平静期的一种堪比磁暴的太阳风能量注入现象,这更新了人们对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的认识,如何从海量星载极光数据中准确高效识别出太空台风事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通过六种网络模型的对比,最终基于迁移学习和EfficientNetB2网络提出了一种太空台风自动识别方法。在2005-2021年美国国防气象卫星(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DMSP)上搭载的紫外光谱成像仪(Special Sensor Ultraviolet Spectrographic Imager,SSUSI)的观测数据中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识别准确率达到97.7%。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从海量星载极光观测数据中自动识别太空台风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台风 极光 迁移学习 EfficientNetB2
下载PDF
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近十年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勇 张清 +2 位作者 邢赞扬 马羽璋 张端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3年第4期398-416,共19页
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是一种经常出现在极区电离层F层的高密度块状结构,其电子密度一般是背景电子密度的两倍及以上,水平尺度约为100~1000 km.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的产生及演化过程可以示踪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过程中的能量及动量传输过程... 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是一种经常出现在极区电离层F层的高密度块状结构,其电子密度一般是背景电子密度的两倍及以上,水平尺度约为100~1000 km.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的产生及演化过程可以示踪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过程中的能量及动量传输过程.同时,这种电子密度不均匀体(尤其是其边沿区域)对跨极盖区的无线电波传播具有很强的干扰,经常影响无线电通讯导航定位等应用.因而,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研究不仅是空间物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而且也是空间天气监测及准确预报等应用的重要基础.本文简述了近十年来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概括了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几种可能的形成机制;提出了极盖区冷/热等离子体云块的分类研究;统计了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外部条件的依赖性;追踪了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的完整演化过程;最后,讨论了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引起的离子上行现象及电离层闪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盖区冷/热等离子体云块 发生概率 演化过程 离子上行 电离层闪烁
下载PDF
综采放顶煤开采顶煤破碎机理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冯国才 于政喜 张清 《阜新矿业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51-54,共4页
本文以岩石力学关于岩石变形破坏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了在支承压力作用下顶煤破碎机理.分析了完整煤体的剪切破坏、煤体(含弱面)沿弱面和穿过弱面的剪切破坏的强度特性和破坏准则.并以梅河三井等五个综放工作面为例,运用现场统计观测... 本文以岩石力学关于岩石变形破坏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了在支承压力作用下顶煤破碎机理.分析了完整煤体的剪切破坏、煤体(含弱面)沿弱面和穿过弱面的剪切破坏的强度特性和破坏准则.并以梅河三井等五个综放工作面为例,运用现场统计观测资料和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数据,描速了弱面状态参数与综放工作面地压落煤效果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煤 综采 破碎机理 采煤
下载PDF
2004年4月1日磁通量传输事件特性的研究——通量管内电流密度、粒子运动与管轴方向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清 刘瑞源 +4 位作者 黄际英 Dunlop MW 胡红桥 沈超 Bogdanova YV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本文利用Cluster四颗卫星上磁通门磁力计(FGM)的同时观测,采用旋度器方法(Curlometer),计算和分析了2004年4月1日12:24到12:54UT期间Cluster卫星观测的多个磁通量传输事件(FTEs)的特性。结果表明:磁通量管内电流密度较大,可达到约10-7A... 本文利用Cluster四颗卫星上磁通门磁力计(FGM)的同时观测,采用旋度器方法(Curlometer),计算和分析了2004年4月1日12:24到12:54UT期间Cluster卫星观测的多个磁通量传输事件(FTEs)的特性。结果表明:磁通量管内电流密度较大,可达到约10-7A/m2。应用最小方向微分法(MDD),发现这些FTE事件具有准二维结构,即为圆柱形结构,其通量管轴线方向与管内电流方向及粒子运动方向基本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密度 磁通量管 磁层顶
下载PDF
数值模拟日侧磁场重联对极盖等离子体云块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升高 张北辰 +4 位作者 张清 方涵先 刘俊明 周霄林 张建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551-3557,共7页
极盖等离子体云块是极区空间天气重要现象之一,其形成过程是当前重要研究课题.观测表明,日侧磁场重联对应的极区电离层高速流可能对舌状等离子体(TOI)形成"切割"作用,最终形成极盖等离子体云块.伴随磁场重联,同时存在极光粒... 极盖等离子体云块是极区空间天气重要现象之一,其形成过程是当前重要研究课题.观测表明,日侧磁场重联对应的极区电离层高速流可能对舌状等离子体(TOI)形成"切割"作用,最终形成极盖等离子体云块.伴随磁场重联,同时存在极光粒子沉降,会引起F层等离子体密度的增大,阻碍"切割"效应.本文利用耦合极区电离层模型,模拟研究电场和软电子沉降共同作用下F层等离子体密度的演化.结果表明,在局部电离层电场大于一定数值(80mV)的情况下,"切割"效应能有效发生.并详细分析了"切割"效应发生时等离子体各参量的演化过程,对"切割"效应的内在物理过程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盖等离子体云块 磁重联 对流电场
下载PDF
地磁钩扰的全球响应特征研究与初步统计结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雷柱 邢赞扬 +6 位作者 张清 韩德胜 陈耀 房嘉成 闫晓燊 黄可之 何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7-448,共12页
地磁钩扰是太阳耀斑效应的直观表现之一,其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太阳爆发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过程,并能为空间天气建模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山东大学威海地磁台和Intermagnet地磁链与子午工程的地磁观测数据,联合GOES卫星及数字... 地磁钩扰是太阳耀斑效应的直观表现之一,其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太阳爆发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过程,并能为空间天气建模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山东大学威海地磁台和Intermagnet地磁链与子午工程的地磁观测数据,联合GOES卫星及数字测高仪等的数据,研究了一个由M5.6级太阳耀斑引发的地磁钩扰事件的全球响应特征.研究发现:地磁钩扰特征呈现出南北半球与午前/午后的差异,且地磁响应相对于太阳耀斑存在约3min的滞后现象,而夜侧无明显扰动;利用位于日侧的50余个地磁台站的数据统计分析后发现地磁钩扰幅度呈现正态分布,且在当地时正午附近达到峰值;利用地磁数据反演出钩扰发生时电离层的电流体系Ss和宁静日电流Sq,并用该电流体系解释了此事件中地磁数据的变化特征.另外,本文初步统计了1996—2015年的地磁钩扰事件数以及相关的太阳耀斑事件数,分析后发现X级耀斑引发地磁钩扰的可能性最大,达42%,由M级耀斑引发的地磁钩扰事件数最多,A、B、C级等小耀斑引发地磁钩扰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钩扰 太阳耀斑效应 全球响应
下载PDF
极区电离层闪烁指数和对流速度关系的建模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盛 邢赞扬 +6 位作者 邓忠新 张清 王勇 王成 冯健 马羽璋 夏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04-3713,共10页
电离层对流速度会显著影响电离层闪烁的发生,尤其是在具有较大对流速度的高纬极区,且其对相位闪烁指数和幅度闪烁指数影响各不相同.本文基于弱散射条件下电离层闪烁理论,初步构建了极区电离层闪烁指数与对流速度的显式关系模型,模型结... 电离层对流速度会显著影响电离层闪烁的发生,尤其是在具有较大对流速度的高纬极区,且其对相位闪烁指数和幅度闪烁指数影响各不相同.本文基于弱散射条件下电离层闪烁理论,初步构建了极区电离层闪烁指数与对流速度的显式关系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当相位谱指数取定值3时,相位闪烁指数和幅度闪烁指数的比值与对流速度存在线性关系;进而,利用加拿大Hall Beach台站的观测数据,验证了由电离层闪烁指数比值推断电离层对流速度这一方法在极区的适用性.这不仅提升我们对电离层闪烁机理的认识,也提供了一种获取极区电离层对流速度的新途径,将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我国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服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闪烁 电离层对流 极区电离层 GNSS接收机 SuperDARN雷达
下载PDF
Cluster卫星观测的中高度极隙区中场向电流引起的磁场的扰动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清 刘瑞源 +2 位作者 黄际英 刘勇华 徐中华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5-184,共10页
本文分析了2002年9月10日Cluster四颗卫星穿越南极和北极极隙区期间的观测资料。这两次穿越是在弱而稳定的南向行星际磁场(IMF)条件下发生的。数据显示极隙区中的场向电流(FACs)引起了大的磁场扰动。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卫星多点测量来... 本文分析了2002年9月10日Cluster四颗卫星穿越南极和北极极隙区期间的观测资料。这两次穿越是在弱而稳定的南向行星际磁场(IMF)条件下发生的。数据显示极隙区中的场向电流(FACs)引起了大的磁场扰动。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卫星多点测量来计算扰动界面方向和运动速度的方法。结果显示界面与磁力线大致平行,而它们的速度在卫星穿越南极极隙区时几乎朝向晨侧,在穿越北极极隙区时几乎朝向昏侧,并且其运动速度与相应卫星的速度相比其值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隙区 IMF FACS 边界结构 CLUSTER
下载PDF
我国中纬地区卫星信号失锁现象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伟华 张清 +2 位作者 王成 王勇 邢赞扬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8-525,共8页
利用山东威海槎山站(122.296°E,36.866°N)地面GNSS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与闪烁接收机2018—2019年的观测数据,初步探索了我国中纬度地区卫星信号失锁现象及其可能的成因。依据定义的卫星信号失锁判... 利用山东威海槎山站(122.296°E,36.866°N)地面GNSS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与闪烁接收机2018—2019年的观测数据,初步探索了我国中纬度地区卫星信号失锁现象及其可能的成因。依据定义的卫星信号失锁判定标准,结合全球电离层TEC数据,展示了典型的信号失锁现象并进一步开展事件分析及初步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在太阳活动低年,我国中纬地区地面接收机捕获到卫星信号失锁现象,其持续时间从1 min到10 min多不等;信号失锁前经常出现信噪比下降、闪烁强度增强等现象。结合相应区域的Madrigal TEC数据,初步推断电离层的等离子体密度或TEC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较快减少可导致信号失锁。本文研究揭示了我国中纬度地区卫星信号失锁现象的特点及可能的形成原因,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接收 中纬地区 信号失锁 等离子体密度
下载PDF
综放开采顶煤损失及回收率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国才 张清 于政喜 《东北煤炭技术》 1995年第5期5-8,共4页
通过对综放开采特点的分析,总结出顶煤损失的原因、形式、数量等规律,为提高顶煤回收率及保证安全生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顶煤 损失 回收率 采煤 综采 放顶煤
下载PDF
极向运动极光结构和喉区极光光学观测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映妤 邢赞扬 +3 位作者 冯惠婷 陈相材 张清 韩德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7-745,共9页
利用中国北极黄河站高时间分辨率的三波段全天空成像仪极光观测数据,联合太阳风和行星际磁场等观测,分析了极向运动极光结构(PMAFs)和喉区极光的形成及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一系列PMAFs与喉区极光事件同时出现在观测视野中,其中PMAFs主要... 利用中国北极黄河站高时间分辨率的三波段全天空成像仪极光观测数据,联合太阳风和行星际磁场等观测,分析了极向运动极光结构(PMAFs)和喉区极光的形成及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一系列PMAFs与喉区极光事件同时出现在观测视野中,其中PMAFs主要发生在日侧极隙区极光卵赤道向边界的极向一侧,沿东西方向分布,点亮后向高纬运动;喉区极光紧靠PMAF一侧发生,从极光卵赤道向边界向低纬延伸,沿南北方向分布,点亮后向高纬偏西方向运动;观测期间PMAFs发生频率高于喉区极光;当PMAFs与喉区极光同时出现时,PMAFs可以与喉区极光几乎同时出现或略晚于喉区极光出现,持续时间较喉区极光短.观测结果表明:与PMAF相对应的磁层顶重联过程和与喉区极光对应的磁层顶凹陷导致的磁重联过程在日侧磁层顶上的相邻区域分别发生,两种极光事件的形成过程相对独立,可能不存在相互触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向运动极光结构 喉区极光 弥散极光 磁重联 极隙区
下载PDF
不同行星际磁场条件下极向运动极光结构的多手段联合观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邢赞扬 杨惠根 +7 位作者 韩德胜 吴振森 刘俊明 胡泽骏 张清 刘勇华 张北辰 胡红桥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44,共10页
利用北极黄河站三波段全天空成像仪(ASI)的高分辨率的地面极光观测数据,联合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EIS-CAT)Svalbard雷达(ESR),超级双子极光雷达网(SuperDARN)雷达等观测,研究了发生在2003年12月22日0900—1010 UT时间段内极区电离层极光... 利用北极黄河站三波段全天空成像仪(ASI)的高分辨率的地面极光观测数据,联合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EIS-CAT)Svalbard雷达(ESR),超级双子极光雷达网(SuperDARN)雷达等观测,研究了发生在2003年12月22日0900—1010 UT时间段内极区电离层极光和等离子体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在不同行星际磁场(IMF)条件下,黄河站极光ASI均观测到了一系列极向运动极光结构(PMAFs),其特征为极光在赤道向一侧点亮后向高纬扩展。这些PMAFs都伴随有明显的粒子沉降特征,且在IMF北向时该粒子沉降能达到更低的电离层E层区域,而此时这些PMAFs相应位置的高纬电离层出现了一个典型反向对流涡,这是高纬(尾瓣)重联的典型特征之一。这些结果表明北向IMF条件下的这些PMAFs是由高纬重联所产生。在IMF南向时,黄河站观测到的PMAFs可跨越更广的地磁纬度,表明其演化时间亦较长,其相应区域的电离层特征也表明该PMAFs由日侧磁层顶低纬磁重联所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向运动极光结构 行星际磁场 磁重联
下载PDF
场景体验式的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清 《科技视界》 2016年第24期176-176,224,共2页
分析了当前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了场景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实施细则。为验证该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对本校4年级某班级开展了教学测试,并通过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追踪教学... 分析了当前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了场景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实施细则。为验证该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对本校4年级某班级开展了教学测试,并通过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追踪教学效果。良好的结果表明,场景体验式教学,是提高该课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在未来该课程的教学中,进行推广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 场景体验式 课程教学 问卷调查
下载PDF
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的形成和演化
20
作者 张清 《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0,共3页
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的形成和演化给人类的通信、导航、电力设施和航天系统等造成很大危害。因此。相关研究也是国际空间天气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 极区电离层 等离子体云块 磁重联 舌状电离层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