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地西他滨序贯改良CAG方案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喜填 夏维林 +3 位作者 林东 王楚林 吴桂香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探究低剂量地西他滨序贯改良CAG方案对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收治的中高危MDS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46例及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剂量地西他滨序贯CA... 目的:探究低剂量地西他滨序贯改良CAG方案对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收治的中高危MDS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46例及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剂量地西他滨序贯CAG方案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CAG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处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更高、疗效更显著,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地西他滨序贯改良CAG方案治疗高危MDS比单用CAG方案疗效更明显、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地西他滨 改良CAG方案 CAG方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和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桂香 夏维林 +4 位作者 杨克 陈喜填 苏秀连 郑小玲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24-225,共2页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VAD)和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BT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MM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β2微球蛋白、M蛋白较...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VAD)和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BT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MM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β2微球蛋白、M蛋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BTD组血清肌酐水平低于VAD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P<0.05。结论:BTD方案治疗MM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临床适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不良反应 硼替佐米
下载PDF
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夏维林 陈喜填 +1 位作者 吴桂香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4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PL并发DIC患者,按照是否使用小剂量肝素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动态监测两组...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PL并发DIC患者,按照是否使用小剂量肝素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动态监测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出血情况、血常规、凝血及纤溶功能、完全缓解(CR)率等指标,分析小剂量肝素钠对防治DIC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小板(PLT)计数、D–二聚体(D–D)、出血情况改善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否使用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对患者规范治疗后达CR效果不具有影响。结论:对于APL并DIC患者,使用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出血情况,及时纠正凝血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肝素
下载PDF
康复新液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吴爱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10期116-117,共2页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于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住院化疗后出现口腔溃疡的恶性血液病患者5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2组均给予常规...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于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住院化疗后出现口腔溃疡的恶性血液病患者5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2组均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1.4%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含漱,观察组使用康复新液含漱。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口腔疼痛程度评分、病程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0.37%(χ^(2)=4.418,P=0.036);治疗后,2组患者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病程持续时间为(5.11±0.70) d,短于对照组的(6.26±0.86) d(t=5.389,P=0.000)。结论康复新液局部用药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口腔溃疡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口腔疼痛症状,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血液病 恶性 化疗 口腔溃疡
下载PDF
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3
5
作者 夏维林 陈喜填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2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去IDA治疗老年AML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4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IDA+Ara-C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DNR联合Ara-C化疗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9%(P&... 目的探讨去IDA治疗老年AML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4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IDA+Ara-C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DNR联合Ara-C化疗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9%(P<0.05);两组均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出现,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A是一种治疗老年AML疗效可靠的抗肿瘤药物,具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可作为缓解老年AML的最佳治疗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 去甲氧柔红霉素 柔红霉素
下载PDF
艾曲泊帕治疗AA、MDS相关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爱玲 +2 位作者 郑小玲 夏维林 苏秀连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5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艾曲泊帕在临床中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方法,研究2018年7月1日-2019年11月1日在本院... 目的:观察艾曲泊帕在临床中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方法,研究2018年7月1日-2019年11月1日在本院就诊的AA或MDS患者45例,按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n=17)和对照组(n=28),治疗组患者予标准方案或原有方案基础联合艾曲泊帕治疗,对照组患者予标准方案或继续当前治疗方案,治疗16周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和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等,并评估治疗组患者的艾曲泊帕相关的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结果:治疗组ORR为7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CR率为52.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艾曲泊帕治疗相关AE程度轻,未发生3级或以上AE。结论:经临床实践,艾曲泊帕治疗AA或MDS相关血小板减少有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曲泊帕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预后系统及因素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小玲 +2 位作者 郑丹钿 夏维林 苏秀连 《右江医学》 2020年第5期339-344,共6页
目的分析比较Sokal、Euro和EUTOS积分系统以及3个月、6个月的早期分子学反应(early molecular response,EMR)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hronic phase,CML... 目的分析比较Sokal、Euro和EUTOS积分系统以及3个月、6个月的早期分子学反应(early molecular response,EMR)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hronic phase,CML-CP)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收治的以伊马替尼为一线治疗药物的CML-CP患者共72例,研究Sokal积分、Euro积分、EUTOS积分三大预后系统,以及治疗3个月、6个月的EMR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各组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入组72例患者,男39例,女33例,初诊中位年龄45(10~81)岁。截至2019年12月31日,伊马替尼治疗后中位观察期为61(4~96)个月,有8例患者死亡,中位5年OS率为88.89%;有42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中位5年PFS率为41.67%。各组OS率显示,Euro积分系统(96.97%VS 87.50%VS 51.14%)、EUTOS积分系统(96.23%VS 31.58%)、6个月的EMR(100.00%VS 83.33%VS 76.47%),各组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1、0.039;Sokal积分系统(90.00%VS 94.87%VS 78.26%)及3个月EMR(92.00%VS 81.82%),各组中位5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07、0.120;Sokal积分系统(70.00%VS 41.03%VS 26.09%)、Euro积分系统(51.52%VS 40.63%VS 0.00%)、EUTOS积分系统(49.06%VS 21.05%)、3个月EMR(54.00%VS 13.64%)、6个月的EMR(74.07%VS 20.83%VS 5.88%),各组中位5年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1、0.016、<0.001、<0.001。结论Euro积分系统、EUTOS积分系统、6个月的EMR可预测TKI治疗CML-CP患者的OS,Sokal积分系统、Euro积分系统、EUTOS积分系统、3个月EMR、6个月的EMR均对PFS有明显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预后因素
下载PDF
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8
作者 黄婉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4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15例男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年龄分布、首发临床表现和体征、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随访。结果 15例患者中,年龄最小44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75...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15例男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年龄分布、首发临床表现和体征、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随访。结果 15例患者中,年龄最小44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75.7±5.2)岁;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中年老人群中,集中在>60岁(86.67%)。患者首发临床表现和体征以乳腺结节为主,共10例(66.67%),其后依次为乳头皮肤溃疡、乳腺疼痛、乳头溢乳、乳头回缩。15例患者中肿瘤部位左侧占53.33%,右侧占46.67%;肿瘤直径多>2 cm占73.33%,≤2 cm占26.67%;临床分期以Ⅱ期为主,占53.33%;病理类型以浸润性为主,占86.67%;组织学分级以Ⅱ级为主,占80.00%;雌激素受体(ER)阳性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占比均较高,分别为93.33%、73.33%。15例患者根据病理结果选择治疗方式, 1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患者行改乳腺癌根治术, 4例患者行单纯乳房切除术;7例患者进行放疗,9例患者进行化疗, 11例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其中死亡5例, 5年生存率为66.67%(10/15)。结论男性乳腺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以浸润性乳腺癌较为常见, ER和PR阳性检出率较高,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结合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乳腺癌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早期分子学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吴爱玲 +2 位作者 郑小玲 郑丹钿 夏维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13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以第1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早期分子学反应(EMR)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以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CML患者,筛选诊治资料完整的... 目的分析以第1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早期分子学反应(EMR)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以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CML患者,筛选诊治资料完整的初诊为慢性期患者7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初诊时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外周血嗜碱性细胞比例、乳酸脱氢酶、脾肋下长度、附加遗传学异常(ACA),分析上述因素对患者EMR的影响。单因素分析采用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根据具体情况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continuity correction或Fisher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72例患者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10~81岁,中位年龄45岁。EMR(BCR/ABLIS≤10%)为50例,BCR/ABLIS>10%为22例,早期缓解率为69.4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0×10^(9)/L组早期缓解率高于白细胞计数≥150×10^(9)/L组(P=0.025);血红蛋白<100 g/L组早期缓解率明显低于血红蛋白≥100 g/L组(P=0.006);非巨脾组(脾肋下长度<7 cm)早期缓解率明显高于巨脾组(脾肋下长度≥7 cm)(P=0.001);外周血无原始细胞组早期缓解率明显高于外周血有原始细胞组(P=0.000);乳酸脱氢酶≥1000 U/L组早期缓解率低于乳酸脱氢酶<1000 U/L组(P=0.016);ACA组早期缓解率明显低于无ACA组(P=0.001)。不同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嗜碱性细胞比例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外周血无原始细胞组早期缓解率明显高于外周血有原始细胞组(P=0.000);脾肋下长度≥7 cm组早期缓解率明显低于脾肋下长度<7 cm组(P=0.009);其他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贫血、巨脾、外周血有原始细胞、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早期分子学反应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10
作者 郑小玲 +2 位作者 郑丹钿 夏维林 苏秀连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0年第6期479-483,共5页
目的:评价生物学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在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CML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嗜碱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脾肋下... 目的:评价生物学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在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CML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嗜碱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脾肋下长度、附加染色体(ACAs)、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伊马替尼治疗第3个月和第6个月的分子学反应。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上述因素对长期生存(OS)率及无事件生存(EFS)率的影响,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独立预后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期为61(4~96)个月,5年中位OS率88.89%,5年中位EFS率41.67%。单因素分析显示,各组内OS率比较,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比例<3%的患者明显高于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比例≥3%的患者(97.1%vs 84.2%,P<0.05);不存在ACAs患者明显高于存在ACAs患者(97.6%vs 28.3%,P<0.05);LDH<1000 U/L患者明显高于LDH≥1000 U/L患者(96.2%vs 84.8%,P<0.05)。各因素组内EFS率比较显示,脾肋下长度<7 cm患者明显高于脾肋下长度≥7 cm患者(41.8%vs 27.0%,P<0.05);不存在ACAs患者明显高于存在ACAs患者(38.4%vs 10.4%,P<0.01);第3个月早期分子学反应(EMR)≤0.1患者明显高于EMR>0.1患者(45.1%vs 16.8%,P<0.01);第6个月EMR<0.1、0.1~0.01、>0.1的3组患者EFS率分别为57.0%、31.8%、15.4%(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存在ACAs[OR=5.821,95%CI(2.015,16.819),P<0.01]及治疗第6个月的EMR[OR=4.850,95%CI(2.887,8.148),P<0.01]对EFS率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结论: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比例、ACAs、LDH可能影响伊马替尼一线治疗CML患者的OS率,脾大小、ACAs、第3、6个月的EMR均会影响患者的EFS率。ACAs和第6个月的EMR对患者EFS率有独立的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慢性髓性白血病 预后
下载PDF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盛亭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3031-3031,共1页
患者,女,72岁,因反复头晕、乏力10个月余,腰背部、双膝关节疼痛半年,于2011年5月16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血压 143/85 mmHg,脉博 90次/min,体温 36.7℃,呼吸 18次/min,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未见瘀点、瘀斑,全身未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胸... 患者,女,72岁,因反复头晕、乏力10个月余,腰背部、双膝关节疼痛半年,于2011年5月16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血压 143/85 mmHg,脉博 90次/min,体温 36.7℃,呼吸 18次/min,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未见瘀点、瘀斑,全身未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腹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浅表淋巴结肿大 治疗 双膝关节疼痛 体格检查 重度贫血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扁平苔藓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盛亭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015-2015,共1页
患者,女,39岁,因胸痛、气促1周于2010年10月14日就诊.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侧胸部阵发性刺痛,与呼吸及体位无关,无向其他部位放射痛,伴气促,无胸闷、心悸.1995年曾在外院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服用中药治疗,皮肤反复出现... 患者,女,39岁,因胸痛、气促1周于2010年10月14日就诊.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侧胸部阵发性刺痛,与呼吸及体位无关,无向其他部位放射痛,伴气促,无胸闷、心悸.1995年曾在外院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服用中药治疗,皮肤反复出现皮疹、溃破.2个月前始患者自觉颈前区肿物,呈进行性增大,无疼痛、吞咽困难等.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9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7.69/7.98 kPa,颜面对称性红斑,扁平,以双颧明显,四肢皮肤见散在对称性皮疹,溃破,上附鳞屑.甲状腺Ⅲ度肿大,质稍韧,表面光滑,边缘清晰,与周围无明显粘连,表面未及结节,无压痛,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 扁平苔藓 肺动脉高压 肺呼吸音 四肢皮肤 进行性增大 中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