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朔州井水位的“前驱波”记录及其讨论 被引量:54
1
作者 车用太 鱼金子 +4 位作者 淑亮 范雪芳 郭君杰 天原 杨金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0-216,共7页
在山西省朔州井水位动态观测的原始记录图中 ,发现很多远强震前的水位慢波动现象 ,称其为井水位的“前驱波”记录 .本文介绍了典型的“前驱波”记录图象 ,初步分析了该井水位对“前驱波”的记录特征 ,发现 38%的远大强震前有这种记录 ,... 在山西省朔州井水位动态观测的原始记录图中 ,发现很多远强震前的水位慢波动现象 ,称其为井水位的“前驱波”记录 .本文介绍了典型的“前驱波”记录图象 ,初步分析了该井水位对“前驱波”的记录特征 ,发现 38%的远大强震前有这种记录 ,波动周期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多在震前两天内出现 ;讨论了“前驱波”的成因与传播及其井水位的响应条件 ,研究了井水位“前驱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位 前驱波 朔州井 山西 地震前兆异常
下载PDF
井水位对地壳应力-应变响应灵敏度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车用太 刘五洲 +4 位作者 鱼金子 高立新 纪建国 淑亮 王爱英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3-120,共8页
从丰镇井水位的潮汐效应、地表水体荷载效应与列车荷载效应分别计算出井水位对各类应力 应变的响应灵敏度,其结果分别是6.6×10-9体应变/mm、9.6×10-7体应变/mm与1.0×10-2体应变/mm;在此基础上,推算出该井水位在张北地震... 从丰镇井水位的潮汐效应、地表水体荷载效应与列车荷载效应分别计算出井水位对各类应力 应变的响应灵敏度,其结果分别是6.6×10-9体应变/mm、9.6×10-7体应变/mm与1.0×10-2体应变/mm;在此基础上,推算出该井水位在张北地震前60mm的缓升型异常相应的含水层应变与应力前兆的量级为5.76×10-5体应变与2.3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位 地震前兆 潮汐效应 表水体荷载效应 列车荷载效应 地壳应力—应变 响应灵敏度
下载PDF
井水位长周期事件记录及其机理的讨论 被引量:21
3
作者 淑亮 范雪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5-90,共6页
选择了几口具有代表性的观测井,并对这些井孔在强震前记录到长周期波现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对地震前的长周期事件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认为地震前一些敏感井水位长周期事件可能反映了断层蠕动、静地震与慢地震、断裂的预扩展... 选择了几口具有代表性的观测井,并对这些井孔在强震前记录到长周期波现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对地震前的长周期事件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认为地震前一些敏感井水位长周期事件可能反映了断层蠕动、静地震与慢地震、断裂的预扩展和地震成核等。井—含水层系统像一个长周期地震仪,它为记录到有价值的前兆低频波提供了最佳的频率响应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位 长周期地震波 震源成核 地震机理
下载PDF
井水位前驱波与气压、风、降雨及强震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淑亮 李冬梅 范雪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7,共9页
对山西朔州井与静乐井水位前驱波与气压、风、降雨及强震关系进行定量、半定量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前驱波引起的井水位变幅与气压引起的井水位的水位变幅不一致,前驱波的周期与气压、风、降雨周期不匹配,出现的时间不同步,形态差异也很... 对山西朔州井与静乐井水位前驱波与气压、风、降雨及强震关系进行定量、半定量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前驱波引起的井水位变幅与气压引起的井水位的水位变幅不一致,前驱波的周期与气压、风、降雨周期不匹配,出现的时间不同步,形态差异也很大,与短时间集中降雨也无明显的对应关系。前驱波与强震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对应率在50%左右。井水位前驱波现象不是气压、风、降雨等干扰因素的短期突变所造成的,可能反映了大震前震源内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波 气压 降雨 强震
下载PDF
地下流体中期和中短期前兆异常的四种判定方法 被引量:19
5
作者 范雪芳 淑亮 王吉易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6-139,共4页
根据地下流体地震前兆异常的特征,按照分析预报方法研究"同一化"的技术思路,从现有的分析预报方法中筛选出差分、从属函数、变差和变化率等4种方法,用以判定地下流体的中期异常。文中介绍了4种异常判定方法的计算式与做法,结... 根据地下流体地震前兆异常的特征,按照分析预报方法研究"同一化"的技术思路,从现有的分析预报方法中筛选出差分、从属函数、变差和变化率等4种方法,用以判定地下流体的中期异常。文中介绍了4种异常判定方法的计算式与做法,结合震例资料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检验,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 中期异常 判定方法 地震前兆 差分 从属函数
下载PDF
大同地震序列的尾波Q值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啜永清 淑亮 +2 位作者 苏燕 王焱 宋美琴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6-72,共7页
利用大同台网1990~2000年的地震记录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大同地震序列尾波Q值随时间的变化,着重分析了尾波Q值在中强地震前的短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频率的尾波Q值在几次中强地震前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低值,并与大同震情"窗口"... 利用大同台网1990~2000年的地震记录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大同地震序列尾波Q值随时间的变化,着重分析了尾波Q值在中强地震前的短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频率的尾波Q值在几次中强地震前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低值,并与大同震情"窗口"出现同步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尾波Q值 变化特征 大同地区
下载PDF
山西静乐井水位异常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吕芳 淑亮 +3 位作者 胡玉良 宁亚灵 刘瑞春 俊民 《山西地震》 2013年第3期28-31,共4页
山西静乐井水位从2007年7月以来,出现了第4次高值异常,但此次异常的特征与以往高值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文章根据影响静乐井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从井区环境、同层地下水开采情况及降雨三方面对静乐井水位第4次高值异常成因进行了调... 山西静乐井水位从2007年7月以来,出现了第4次高值异常,但此次异常的特征与以往高值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文章根据影响静乐井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从井区环境、同层地下水开采情况及降雨三方面对静乐井水位第4次高值异常成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明确了此次异常的性质。同时,根据静乐井对地壳应力—应变的响应能力及高值异常与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给出了其对未来地震趋势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值异常 荷载效应 地下水开采 降雨 响应能力
下载PDF
井-含水层系统对前驱波响应能力的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淑亮 李媛媛 +2 位作者 李冬梅 范雪芳 赵晓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9-268,共10页
对山西、河北、北京和江苏地区14口观测井的前驱波记录次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给出了前驱波记录次数占统计年份地震总次数的百分比;利用Cooper等人推导的井-含水层系统放大因子表达式,分析了井-含水层系统的特征参数与前驱波响应能力之... 对山西、河北、北京和江苏地区14口观测井的前驱波记录次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给出了前驱波记录次数占统计年份地震总次数的百分比;利用Cooper等人推导的井-含水层系统放大因子表达式,分析了井-含水层系统的特征参数与前驱波响应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井-含水层系统对前驱波的响应能力大小与含水层的固有周期存在一定关系,即固有周期越大,记录前驱波的能力越强;井-含水层系统对前驱波的响应能力大小还与导水系数和井孔半径平方的比值大小有关,该比值越大,响应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含水层系统 前驱波 地震 响应
下载PDF
汶川Ms8.0地震前山西前兆低频前驱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淑亮 刘瑞春 +2 位作者 宁亚灵 唐垒黎 李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5-39,共5页
对汶JiIMs8.0地震前山西地区前兆测项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震前前兆变化主要以低频前驱波为特征,其波动的优势周期为64~128分钟;异常点的展布方向与汶川地震主破裂方向一致;低频前驱波出现的时间具有丛集性特点,主要集中在5月11... 对汶JiIMs8.0地震前山西地区前兆测项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震前前兆变化主要以低频前驱波为特征,其波动的优势周期为64~128分钟;异常点的展布方向与汶川地震主破裂方向一致;低频前驱波出现的时间具有丛集性特点,主要集中在5月11日14时至16时;研究还发现前兆测项对前驱波的响应能力与测点岩石的力学性质、观测仪器的频率特征、测点所处的构造部位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前兆测项 低频前驱波 频率特征 构造部位
下载PDF
山西及其邻区地下流体强震中期和中短期预测时间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范雪芳 王吉易 +1 位作者 淑亮 马朝晖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7-182,共6页
收集观测连续、动态稳定的井(泉)的水位、水氡观测资料,选择适合中期和中短期的异常提取方法,对大同6.1和张北6.2级地震前的水位、水氡异常进行分析,依据统计资料给出了山西及其邻区强震地下流体中期和中短期发震时间预测的指标与方法。
关键词 山西 地下流体 前兆异常 中期 中短期 地震预测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后太原盆地应力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淑亮 刘瑞春 王霞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5,共10页
利用小震震源机制解、地震视应力、GPS测量结果等资料,对汶川地震前后太原盆地应力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对太原盆地构造应力场的影响较为显著,不仅改变了应力场的方向,也改变了应力值的大小;应力场特征由震前NNE-SS... 利用小震震源机制解、地震视应力、GPS测量结果等资料,对汶川地震前后太原盆地应力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对太原盆地构造应力场的影响较为显著,不仅改变了应力场的方向,也改变了应力值的大小;应力场特征由震前NNE-SSW向拉张应力的局部小区域应力场为主,转为震后NEE-SWW向挤压应力为主且接近华北地区应力场。该变化态势有利于局部应变能积累,因而可能是太原盆地中小地震活跃的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太原盆地应力场 特征
下载PDF
2014年大同地电阻率NW测向异常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素珍 李自红 +3 位作者 淑亮 殷志刚 李宏伟 王霞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2期104-110,共7页
2014年大同地震台地电阻率NW测向出现年变畸变现象,经现场调查,发现观测环境、观测系统正常;利用褶积滤波法去除降雨量和地下水位影响,发现年变幅减小变化依旧存在;应用小波变换方法进行处理,发现小波能谱可较好反映地电阻率变化,且2014... 2014年大同地震台地电阻率NW测向出现年变畸变现象,经现场调查,发现观测环境、观测系统正常;利用褶积滤波法去除降雨量和地下水位影响,发现年变幅减小变化依旧存在;应用小波变换方法进行处理,发现小波能谱可较好反映地电阻率变化,且2014年NW向地电阻率数据的小波能谱及其相对变化显著增大,而在张北及大同成组地震前,曾出现类似变化,而且小波能谱值越大,对应发生的地震震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异常分析 褶积滤波 小波能谱
下载PDF
汶川M8.0地震前后山西地震带水平形变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瑞春 李自红 +1 位作者 赵文星 淑亮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4-638,共5页
通过分析汶川 M 8.0地震前后山西地震带 GPS 速度场以及由此计算得到的现今构造应变率场,结果显示:(1)汶川 M 8.0地震后,山西地震带各区域的运动方向均不同程度向西偏转,太原盆地及其以北的区域由1999-2007年的 SW 或 SSW 向转为 SWW... 通过分析汶川 M 8.0地震前后山西地震带 GPS 速度场以及由此计算得到的现今构造应变率场,结果显示:(1)汶川 M 8.0地震后,山西地震带各区域的运动方向均不同程度向西偏转,太原盆地及其以北的区域由1999-2007年的 SW 或 SSW 向转为 SWW 向,且运动速率由平均约2 mm/a增加到约4 mm/a,太原盆地以南的区域由之前的 SSE 向转为 SW 向。(2)汶川 M 8.0地震后,山西地震带的应变率场显著增强,大同盆地、太原盆地北段和临汾盆地西南段形成了三个压性应变集中区,2010年在这三个区域内分别发生了大同 M 4.5、阳曲 M 4.6和河津 M 4.8地震,可能由于这种压性应变积累的区域应力场环境有利于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的孕育和发生。(3)2009-11年,受日本 M 9.0地震的影响,山西地震带向西运动的速率有所减弱,应变率场张性变化明显,太原盆地及其以北区域平均速率下降为约2-3 mm/a,太原盆地以南的区域由 SW 向转为整体向南运动的格局,有恢复到1999-2007年背景运动状态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地震带 汶川M8.0地震 GPS速度场 应变率场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大同-阳高地震前静乐井水位记震能力的异常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鱼金子 车用太 +1 位作者 王爱英 淑亮 《山西地震》 1995年第1期50-53,共4页
本文系统分析了大同6.1级地震前静乐井水位记震能力增强的异常现象,并依此为基础结合国内有关资料,初步提出了利用井水位记震能力的异常变化进行中期强震危险性判断的方法,讨论了建立这种方法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井水 水位 地震记录 大同-阳高地区 地震
下载PDF
太原地震台水位异常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沈晓松 靳玉贞 +5 位作者 孟彩菊 冯建琴 吕芳 淑亮 范雪芳 陈常俊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年第5期178-182,共5页
针对太原地震台晋7-1井近年来水位大幅上升情况,进行资料收集和干扰因素分析,结果发现:2009年7月以来的井水位回升,与关闭小煤窑、汾河清水复流工程、关井压采、大量引用黄河水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 水位 干扰分析 煤矿开采 调查 异常
下载PDF
临汾龙祠地震台水准测量巨幅形变异常综合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瑞春 季灵运 +2 位作者 齐浪 荆红亮 淑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24,共5页
通过两轨法D-InSAR技术获取了临汾水准两次巨幅变化期间区域地壳垂直形变场,结合BM3点周围高密度电法勘探结果,分析认为:临汾水准所在的区域垂直形变场中未出现与断裂走向一致且与巨变幅度相匹配的连续形变异常区,其巨幅变化属于局部地... 通过两轨法D-InSAR技术获取了临汾水准两次巨幅变化期间区域地壳垂直形变场,结合BM3点周围高密度电法勘探结果,分析认为:临汾水准所在的区域垂直形变场中未出现与断裂走向一致且与巨变幅度相匹配的连续形变异常区,其巨幅变化属于局部地区小范围的变形,在InSAR形变图上无法显示。BM3点建立在第四纪全新世次生黄土上,位于高密度电法勘探发现断层之东3米处,自观测以来相对于稳定的基岩点年均下降5.11 mm,是同为土层点的BM4点下降速率的4倍,且临汾水准巨幅变化前的加速变化与BM3点附近挖墓的时间较一致,可能是新坟破坏了隔水层,为农田灌溉时地表水进入深部提供了通道,其潜蚀作用使上部土体疏松而引起测点快速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水准 形变异常 D-INSAR 地壳垂直形变场 高密度电法勘探
下载PDF
介休井水位异常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淑亮 车用太 +2 位作者 范雪芳 穆永龙 马朝晖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0-327,共8页
从井孔周围地下水开采量变化、大气降雨补给量变化、农田灌溉用水量变化、矿井塌方、涌水、排水和地震活动等影响因素入手 ,对 1999年至 2 0 0 0年间介休井水位的 2次突降原因进行了调查。通过初步分析 ,表明介休井水位阶降型异常具有... 从井孔周围地下水开采量变化、大气降雨补给量变化、农田灌溉用水量变化、矿井塌方、涌水、排水和地震活动等影响因素入手 ,对 1999年至 2 0 0 0年间介休井水位的 2次突降原因进行了调查。通过初步分析 ,表明介休井水位阶降型异常具有一定的震兆性质 ,其水位的缓慢上升与突然阶降意味着介休地区断裂活动在加速。其地震预测的意义是未来一段时间山西地震带内有发生MS≥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井水水位 水位变化 地震前兆 涌水 天气降水 地震活动 地下水开采量
下载PDF
山西地震带热流体对强震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淑亮 李冬梅 马朝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90,共7页
以山西地震带热水点为基础资料 ,计算每个热水点的年热释放量 ,分析山西地区热水点的年热释放量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 ,热释放量低值区中小地震不活跃而强震活跃 ,高值区强震不活跃 ,而中小地震活跃。通过研究 ,还表明山西地区地... 以山西地震带热水点为基础资料 ,计算每个热水点的年热释放量 ,分析山西地区热水点的年热释放量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 ,热释放量低值区中小地震不活跃而强震活跃 ,高值区强震不活跃 ,而中小地震活跃。通过研究 ,还表明山西地区地壳活动所积累的能量 ,每年以热能形式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个 7.3级地震 ,这对强震的孕育起到了缓解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热流体 强震活动 热释放量 山西地震带 地下热水
下载PDF
井水位前驱波现象与震源成核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淑亮 程紫燕 +2 位作者 唐垒黎 赵晓云 瑞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9-171,共13页
经仔细研究了1999~2002年间全球48次Ms≥7.0以上、中国大陆12次Ms≥6.0以上地震前山西地区5口地下水位观测井强震前的前驱波事件,给出了井水位前驱波的识别方法。从理论与实验结果分析了前驱波与震源成核过程之间的关系;根据井一... 经仔细研究了1999~2002年间全球48次Ms≥7.0以上、中国大陆12次Ms≥6.0以上地震前山西地区5口地下水位观测井强震前的前驱波事件,给出了井水位前驱波的识别方法。从理论与实验结果分析了前驱波与震源成核过程之间的关系;根据井一含水层系统的特征参数给出了不同类型观测井对前驱波响应能力的大小;根据记录地震前驱波信息所需要的条件,初步探讨了大震前驱波远程传播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位 前驱波 强震 震源成核
下载PDF
基于四分量钻孔应变资料的区域应变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永前 淑亮 李宏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95-1100,共6页
基于山西北部忻州地区5套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计算小时值、1 d、5 d和30 d均值的应变参数,并利用维尼迪科夫调和分析法计算潮汐因子。结果显示,5个测点的最大主应变ε_(1)、最小主应变ε_(2)、面应变ε_(a)和剪切应变ε_(s)的变... 基于山西北部忻州地区5套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计算小时值、1 d、5 d和30 d均值的应变参数,并利用维尼迪科夫调和分析法计算潮汐因子。结果显示,5个测点的最大主应变ε_(1)、最小主应变ε_(2)、面应变ε_(a)和剪切应变ε_(s)的变化率相对恒定,主方向φ大体不变,潮汐因子玫瑰图变化也较小,表明该区域应变场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本文研究结果与该区当前地震活动特征、震源机制及断层活动性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量钻孔应变 区域应变场 应变参数 潮汐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