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阿塞拜疆共和国戈布斯坦岩画
1
作者 《闽台缘》 2020年第1期78-81,共4页
戈布斯坦岩画是阿塞拜疆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本文从岩画距今的时间、内容、以及岩画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义来探索阿塞拜疆地区古人类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 戈布斯坦岩画 文化内涵 宗教意义
原文传递
古代海港良渚出土玉器研究
2
作者 《中国港口》 2021年第S01期85-91,共7页
中国的玉文化渊源流长,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玉器以红山文化为主的辽西地区和以良渚文化为主的环太湖地区最引人注目,足以代表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本文从考古发现和实验分析两方面梳理了良渚文化玉器的出土情况、类型、质地... 中国的玉文化渊源流长,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玉器以红山文化为主的辽西地区和以良渚文化为主的环太湖地区最引人注目,足以代表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本文从考古发现和实验分析两方面梳理了良渚文化玉器的出土情况、类型、质地、器物组合和加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玉器 类型 质地 加工技术
原文传递
格鲁吉亚葡萄酒考证
3
作者 《新丝路(下旬)》 2020年第14期0149-0150,共2页
格鲁吉亚是世界葡萄酒的发源地,在这个美丽的 国度,不仅有品质优良的葡萄,更有技艺纯熟的传统陶罐酿酒 法,相应的考古研究将其酿酒历史追溯到8000年前,鉴于此, 笔者实地探访了格鲁吉亚的古老酒庄,对格鲁吉亚葡萄酒进行 了考证。
关键词 格鲁吉亚 葡萄酒 葡萄种植 陶罐酿酒法
下载PDF
汉代墓葬彩绘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莉·H·沃茨 乔治娜·雷纳 +4 位作者 凯瑟琳·埃雷明 苏珊·科斯特洛 安吉拉· 梅丽莎·莫伊 (译)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87-94,共8页
汉代陶制随葬品作为昂贵的青铜器和漆器等礼器的廉价替代品而产生。陶器在低温下烧制而成,工艺相对简单,略显粗陋,多随葬墓中。陶器外表用多种来源于矿物的颜料,绘制了富有生活气息的图案。尽管彩绘区域色彩鲜艳,但易脱落。这项研究旨... 汉代陶制随葬品作为昂贵的青铜器和漆器等礼器的廉价替代品而产生。陶器在低温下烧制而成,工艺相对简单,略显粗陋,多随葬墓中。陶器外表用多种来源于矿物的颜料,绘制了富有生活气息的图案。尽管彩绘区域色彩鲜艳,但易脱落。这项研究旨在了解汉代墓葬中的彩绘陶是如何生产制作的,使用了哪些颜料,以及涂绘时是否使用了胶结剂。由热释光(TL)测年法检测得知,陶器烧制于汉代。紫外成像表明彩绘区域没有使用加固材料。使用可见光诱导红外释光成像证实了许多紫色区域是汉代颜料,进一步支持了测年结果。借助X光照相技术、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手段研究这些器物,证实制作中可能使用了汉紫、汉蓝颜料的猜测。彩绘陶还使用其他颜料,如朱砂、孔雀石、蓝铜矿、骨白、炭黑、赭石、赤铁矿和铅丹。涂绘时较少使用胶结剂,X射线照片还显示了装饰图案的成型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紫 彩绘陶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 X射线荧光光谱(XRF) X光照相技术 拉曼光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下载PDF
建构随枣走廊曾随文化遗存保护利用体系
5
作者 段春娥 范檬萌 《新华文摘》 2023年第7期162-162,共1页
段春娥、范檬萌、张淇馨在《中国文化遗产》2022年第6期撰文指出,随着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的考古发掘,曾随遗存完整的文化序列已基本形成。新形势下的文化遗产工作要求加强遗产价值阐释和传播,发挥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区域经济社... 段春娥、范檬萌、张淇馨在《中国文化遗产》2022年第6期撰文指出,随着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的考古发掘,曾随遗存完整的文化序列已基本形成。新形势下的文化遗产工作要求加强遗产价值阐释和传播,发挥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基于文化线路认知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文化序列 中国文化遗产 价值阐释 区域经济社会 认知视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