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物中磷形态及影响其释放的环境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
作者 任万平 李晓秀 寿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3-60,66,共9页
磷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最关键的营养物质,在外源磷得到控制之后,内源磷通过各种复杂过程再次进入水体,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磷污染源。目前,国内外对底泥磷的相关研究已非常多,但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从底泥磷的形态和影响其释放的... 磷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最关键的营养物质,在外源磷得到控制之后,内源磷通过各种复杂过程再次进入水体,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磷污染源。目前,国内外对底泥磷的相关研究已非常多,但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从底泥磷的形态和影响其释放的环境因素2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介绍了底泥磷的主要形态、释放机制,分析了环境因素对于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形态 环境因素
下载PDF
北运河武清段水污染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29
2
作者 寿 李晓秀 +3 位作者 王晓燕 于洋 任万平 李建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6-846,共11页
通过对北运河武清段水系(主河道——北运河和龙凤河,北运河支流——柳河、灌溉沟渠)的水质进行监测,采用灰色关联法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利用多元统计法对污染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武清段水系17个观测点中有23.8%... 通过对北运河武清段水系(主河道——北运河和龙凤河,北运河支流——柳河、灌溉沟渠)的水质进行监测,采用灰色关联法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利用多元统计法对污染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武清段水系17个观测点中有23.8%的观测点的水质为Ⅲ类水,12.7%为Ⅳ类水,63.5%为Ⅴ类水.水质存在时空变异,夏、冬季节各河道水质差异不显著,春、秋季节差异显著.沟渠水质最差,其总磷(TP)含量和BOD5值明显高于其他河道;TP、硝态氮(NO3--N)、COD、总有机碳(TOC)、温度(T)、溶解氧(DO)和总氮(TN)解释了全部的季节性变异,BOD5、pH、溶解性总固体(TDS)和叶绿素a(Chl-a)的季节变异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氧化还原电位(ORP)、氨氮(NH4+-N)和亚硝态氮(NO2--N)次之.NH4+-N和TN解释了51%的空间变异,主河道的氮污染是由上游工厂和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的;北运河武清段的主要污染物依次为:有机污染物、氨氮、硝态氮、酸碱废水和磷,污染表现为复合污染,点源仍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运河 水污染 多元统计分析 时空变异
原文传递
基于多准则分析的非点源污染评价和分区——以北京怀柔区北宅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寿 耿润哲 +4 位作者 王晓燕 段淑怀 欧春霞 李世荣 南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8-266,共9页
非点源污染控制难度大、成本高,因此有必要对污染源划分等级,从而分别进行管理与规划.本研究提出了"风险评价-规划分区-分别管理"的非点源污染规划思路."风险评价"在借鉴已有的非点源风险评价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 非点源污染控制难度大、成本高,因此有必要对污染源划分等级,从而分别进行管理与规划.本研究提出了"风险评价-规划分区-分别管理"的非点源污染规划思路."风险评价"在借鉴已有的非点源风险评价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准则分析的非点源污染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以土地利用因子、径流因子和距离因子为参评指标,采用改进的理想解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确定因子权重,减少了人为主观性;"规划分区"依据"适度保护、优先规划、重点管理"的原则,结合风险评价结果,可将流域划分为5类管理分区;"分别管理"是对各类管理区分别配以针对性的BMPs和生态工程措施."风险评价-规划分区-分别管理"这套方法层层递进不仅能评价流域非点源污染,也能定量为流域内非点源污染源的管理提供科学方案.最后将该方法在北宅小流域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过于主观、局限性大的缺陷,可为类似流域非点源污染评价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多准则分析 规划 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北运河下游灌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非点源氮素输出规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寿 李晓秀 +2 位作者 王晓燕 任万平 李建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98-2706,共9页
通过对北运河下游灌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农田、林地和村庄)进行降雨径流水质监测,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地表径流溶解态氮素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林地总氮浓度最低,为3.14mg·L-1;农田较高,为12.68mg·L-1;村庄最高,为17.81mg&#... 通过对北运河下游灌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农田、林地和村庄)进行降雨径流水质监测,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地表径流溶解态氮素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林地总氮浓度最低,为3.14mg·L-1;农田较高,为12.68mg·L-1;村庄最高,为17.81mg·L-1.氮主要以有机氮、铵氮、硝态氮这3种形态流失,流失比例分别为33.6%、28.9%、35.0%.其中,林地氮流失方式以有机氮和铵氮为主,农田和村庄以有机氮和硝态氮为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含氮化合物流失浓度随产流时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为双峰型.对村庄而言,产流前期氮素流失以无机态氮为主,后期有机态氮流失比重上升,农田和林地由于受植被吸收、拦截等的影响,其规律表征不明显;此外,3种土地利用方式均存在初期冲刷效应,村庄最为显著,林地次之,农田不明显.该监测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氮素输出规律差异大,村庄输出浓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径流 溶解态氮素 流失 非点源
原文传递
水库磷收支及其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申校 李叙勇 寿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673-3682,共10页
磷是主要的富营养化限制性因子,其收支途径和调控措施的研究是水库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推动水库磷的系统研究,进一步完善磷调控体系,本文归纳了水库磷的收支途径,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磷收支的影响,并对常规调控措施进行了梳理.水库磷输... 磷是主要的富营养化限制性因子,其收支途径和调控措施的研究是水库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推动水库磷的系统研究,进一步完善磷调控体系,本文归纳了水库磷的收支途径,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磷收支的影响,并对常规调控措施进行了梳理.水库磷输入的主要来源包括上游河流、地表径流、生活生产污染、养殖投入、大气沉降和底泥释放.其中上游河流的输入是水库磷最大的来源.磷主要的输出途径为泄洪或放水,并受不同排水方式的影响.另外生物收获也会输出部分磷.水库磷收支平衡受水库功能、水文条件和水体理化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季节和地域的收支情况差异很大.在磷的调控治理上,人工湿地、前置库、底泥疏浚和生物操纵法是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为有效去除磷,需根据水库不同生态特性和水质管理目标,选择或结合多种不同的调控方式.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突出水库生态特性,进一步对水库磷收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开展水库磷收支与其他营养物质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是有效削减水库磷的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生态系统 磷收支 影响因素 磷调控
原文传递
化学除磷智能控制系统在污水厂的应用
6
作者 陈永娟 祁妍雯 +2 位作者 沈景琦 寿 蒲文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5期0121-0125,共5页
化学除磷智能控制系统在保证出水达标的情况下,能够减小药耗。而目前的智能控制系统大多控制单一处理系列,应用于两系列并行的污水厂的系统未见研究。本研究利用一套化学除磷智能控制系统,结合前馈+串级反馈的控制策略,在自动控制单一... 化学除磷智能控制系统在保证出水达标的情况下,能够减小药耗。而目前的智能控制系统大多控制单一处理系列,应用于两系列并行的污水厂的系统未见研究。本研究利用一套化学除磷智能控制系统,结合前馈+串级反馈的控制策略,在自动控制单一系列加药量的情况下,减弱另一系列对总出水TP的冲击,出水TP平稳且稳定达标。该系统不仅可节省药量(~9.4%),对环境友好,且节省了设备成本与人力投入,还显著提升了污水处理厂除磷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化学除磷 智能控制系统
下载PDF
淮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湖库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慧亮 陈开放 +1 位作者 寿 耿建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1-45,共5页
湖库水体为我国主要的清洁饮用水源,系统解析湖库水质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这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季节性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淮河流域14个湖库流域近8年(2003~2010年)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回顾性评估,并结合2000、201... 湖库水体为我国主要的清洁饮用水源,系统解析湖库水质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这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季节性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淮河流域14个湖库流域近8年(2003~2010年)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回顾性评估,并结合2000、201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进一步解析水质变化趋势与湖库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湖库水质与流域土地利用组成有关,流域的耕地、城镇用地等面积越大,水质越差,而林草地面积越大,湖库水质越好;14个湖库的COD、TP指标多为显著上升趋势,NH3-N指标上升和下降趋势参半;湖库水质的变化趋势与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相关,当耕地转变为城镇用地时,湖库水质趋势变化不明显;而当耕地转变为林地和湿地时,湖库的NH3-N、TP等水质指标有明显改善趋势。总体上,淮河流域湖库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其中磷污染呈上升趋势。未来应加强土地利用管控,重视湖库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库 土地利用 水质变化趋势 Kendall趋势检验 淮河流域
下载PDF
近20年中国大陆人类活动净磷输入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类群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程鹏 寿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0-547,共8页
人类活动向环境中带来的磷输入是地表水环境磷污染的主要来源。文章分析了中国大陆31个省域1997-2016年人类活动净磷输入(net anthropogenic phosphorus input,NAPI)及其来源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对省域人类活动净磷输入特征进行了类群划... 人类活动向环境中带来的磷输入是地表水环境磷污染的主要来源。文章分析了中国大陆31个省域1997-2016年人类活动净磷输入(net anthropogenic phosphorus input,NAPI)及其来源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对省域人类活动净磷输入特征进行了类群划分。结果表明,1997-2016年全国NAPI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3%,其中,1997-2006年和2006-2016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57%和0.90%。大部分省份都出现正增长,而江苏、山东、北京等8个省市区在2006-2016年的NAPI出现了负增长,这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吻合。西部省份的NAPI强度均低于东部省份,上海、河南、山东、江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最小值均出现在西藏。青海、江苏、上海、安徽两个时期NAPI的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吉林、新疆、内蒙古、宁夏、辽宁、黑龙江、陕西、云南、河南、海南、广西、湖南、江西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7-2016年,化肥输入和净人类食物和动物饲料的磷输入是全国NAPI最重要的两个输入来源,共占全国人为磷输入总量的90%左右。影响我国NAPI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耕地面积占比和人口密度,其中,耕地面积占比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人类活动净磷输入分区域磷素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 人类活动净磷输入 时空变化特征 类群分析
下载PDF
雨水收集系统结合自循环系统下的景观湖体氮磷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罗茜 李叙勇 +2 位作者 赵洪涛 寿 吴昊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15-1620,共6页
为评估采用雨水作为城市景观湖体补充水源的富营养化发生风险,以天津文化中心景观湖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其典型的2套运营系统:雨水收集系统(雨水经沉淀井、蓄水模块和垂直潜流湿地进入景观湖)和中心湖水体的循环及净化系统(湖水抽排至垂... 为评估采用雨水作为城市景观湖体补充水源的富营养化发生风险,以天津文化中心景观湖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其典型的2套运营系统:雨水收集系统(雨水经沉淀井、蓄水模块和垂直潜流湿地进入景观湖)和中心湖水体的循环及净化系统(湖水抽排至垂直潜流湿地再进入景观湖)中景观湖的氮磷浓度变化规律。采用2015年3—10月的长期监测,研究湖中氮磷营养盐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形态变化规律,提取影响湖中氮磷浓度的因素。结果表明:2015年3—10月景观湖中总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1.551±0.491)mg·L^(-1)和(0.058±0.029)mg·L^(-1),溶解态氮和磷分别占71.7%和50%,系统运行稳定时总氮和总磷浓度主要分布在1.0~1.3 mg·L^(-1)和0.029~0.05 mg·L^(-1)之间;总体上,溶解态氮为湖水中氮存在的主要形式,而磷则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在降雨条件下,部分污染物随着降雨冲刷进入湖体,因此景观湖中溶解态磷的浓度增高;湿地是否稳定运行是影响景观湖中总氮、溶解态氮以及总磷浓度的因素,而降雨条件是影响景观湖体的总磷浓度以及溶解态磷浓度的因素;景观湖的富营养化风险较低,降雨期间进入湖体的溶解态磷是最大的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 景观湖 氮磷 湿地 富营养化风险
原文传递
太湖上游丘陵区典型水塘反硝化潜力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慧亮 曹恒 +4 位作者 寿 李恒鹏 何鹏 夏天宇 陈永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37-1948,共12页
水塘是连接上游集水坡地和下游水体的重要水文通道,也是氮素发生生物地球反应的重要场所.作为氮素高效去除的首要机制,水塘的反硝化脱氮潜力及其影响因素亟待揭示.本研究选择太湖上游丘陵区天目湖流域4类(茶园塘、村塘、养殖塘、林塘)... 水塘是连接上游集水坡地和下游水体的重要水文通道,也是氮素发生生物地球反应的重要场所.作为氮素高效去除的首要机制,水塘的反硝化脱氮潜力及其影响因素亟待揭示.本研究选择太湖上游丘陵区天目湖流域4类(茶园塘、村塘、养殖塘、林塘)共14个典型水塘为研究区,分别监测了其夏、秋季水质和沉积物变化特征,并利用膜进样质谱法(MIMS)直接测定水塘水体中溶存的反硝化产物N浓度.结果发现,14个水塘上覆水中N过饱和浓度在1.36~28.35μmol/L之间,平均值为(8.23±6.04)μmol/L,夏季和秋季N过饱和浓度分别为(8.81±4.08)和(7.64±7.46)μmol/L,夏季高于秋季,不同类型水塘N2过饱和浓度大小顺序为:茶园塘>村塘>养殖塘>林塘;结合水气交换通量模型估算了反硝化潜力,14个水塘的反硝化速率均值为(4.75±3.27)mmol/(m^(2)·d),反硝化速率大小顺序为:茶园塘>村塘>养殖塘>林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反硝化作用与水体中硝态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氧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反硝化作用同样与沉积物中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负相关,说明水塘反硝化作用同时受上覆水中硝态氮、溶解氧以及沉积物容重等理化性质共同调节.进一步通过与传统的反硝化测算方法对比验证,发现采用膜进样质谱法并结合水气交换通量模型来估算水体反硝化潜力具有可行性,同时操作简便、所需样品少、测定速度快,适用于淹水环境反硝化作用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湖流域 丘陵区水塘 膜进样质谱法 水气通量 反硝化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97
11
作者 寿 李晓秀 +3 位作者 黄文江 李建辉 任万平 高中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1-318,共8页
针对传统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土壤质量指数法(SQI)综合评价土壤质量,旨在为农业生产、农产品产地选址、农业环境保护等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将方法在北京市郊区7种土地利用方式(粮田、林地、... 针对传统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土壤质量指数法(SQI)综合评价土壤质量,旨在为农业生产、农产品产地选址、农业环境保护等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将方法在北京市郊区7种土地利用方式(粮田、林地、湿地、荒地、果园、菜地、草地)上进行了应用,并与常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隶属度模型评价土壤肥力,肥力高低顺序为:湿地>菜地>粮田>林地>果园>荒地>草地;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状况,污染程度高低顺序为:湿地>菜地>荒地>果园>林地>粮田>草地;采用SQI指数评价土壤综合质量,其综合质量的高低顺序为:湿地>粮田>菜地>果园>林地>荒地>草地。此外还对评价模型的适用范围、评价结果的划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SQI指数评价方法的应用及结果的划分涵盖了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农用地,体现了各种土壤属性的差异和变异特性,评价结果可实现土壤综合质量定性和定量化,能够反映土壤的关键信息,符合农业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测试 环境保护 土壤质量指数(SQI) 评价方法 肥力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的北运河下游土壤养分空间分布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李建辉 李晓秀 +1 位作者 寿 王晓燕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01-1006,共6页
通过对北运河下游土壤的取样,采用地统计的方法分析北运河流域农田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五种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武清区土壤类型和其他的相关资料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对土壤pH、有效磷分布有影响,... 通过对北运河下游土壤的取样,采用地统计的方法分析北运河流域农田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五种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武清区土壤类型和其他的相关资料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对土壤pH、有效磷分布有影响,对土壤pH影响尤为明显;北运河流域的水系对碱解氮、有机质空间分布影响较大,水系发达的区域含量明显高于水系不发达的区域;速效钾多是由其他因素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水系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河流氮输出对流域人类活动净氮输入的响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25
13
作者 寿 李叙勇 苏静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2-278,共7页
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氮输入对水环境有着重要的潜在影响,而目前,我国流域氮污染的研究多从微观角度进行探讨,而从宏观尺度或流域角度诊断流域系统存在的问题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直接导致了对流域存在的生态问题把握不清、流域污染程... 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氮输入对水环境有着重要的潜在影响,而目前,我国流域氮污染的研究多从微观角度进行探讨,而从宏观尺度或流域角度诊断流域系统存在的问题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直接导致了对流域存在的生态问题把握不清、流域污染程度和潜在污染情况含糊不明.基于此,本文综述了河流氮污染与人类活动氮素输入的响应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这对于从流域尺度诊断生态环境、摸清氮流动的过程中自然气候和人类活动扮演的角色及调节过程,并最终提出科学的管理方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氮输出 人类活动净氮输入 响应关系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流域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的估算、不确定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4
作者 寿 李叙勇 +1 位作者 杜新忠 郝韶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454-7464,共11页
人类活动使得大量的氮素进入流域生态系统,大量氮的盈余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为了评估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Howarth等于1996年提出了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的概念。综述了当前人类活动净氮输入的估算方法、不确... 人类活动使得大量的氮素进入流域生态系统,大量氮的盈余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为了评估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Howarth等于1996年提出了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的概念。综述了当前人类活动净氮输入的估算方法、不确定性及影响因素,并得到以下结论:导致NANI估算结果的不确定性原因主要有:内涵分歧、数据来源、尺度转换、估算方法的分歧。影响NANI的主要因素包括:各输入项、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组成;对于各输入项而言,化肥施用是最主要的氮素输入来源,占人类活动净氮输入总量的79.0%,其次为作物固氮,占17.6%,食品/饲料氮净输入量占-14.5%,大气沉降占15.7%;对于人口密度,NANI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人口密度高于100人/km2,人口密度对NANI的影响趋于稳定,其他因素起主导作用。对于土地利用组成:NANI与森林面积比例成负相关,而与耕地面积比例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净氮输入 估算方法 不确定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990—2010年淮河流域人类活动净氮输入 被引量:18
15
作者 寿 苏静君 +1 位作者 杜新忠 李叙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31-1839,共9页
1990—2010年,淮河流域粮食产量由6414×104t增长到10121×104t(增幅为58%),城市化率由13%增长到35%(涨幅为22%),流域社会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流域整体定量评估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将为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990—2010年,淮河流域粮食产量由6414×104t增长到10121×104t(增幅为58%),城市化率由13%增长到35%(涨幅为22%),流域社会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流域整体定量评估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将为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估算淮河流域1990—2010年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淮河流域氮输入量呈现出增加趋势;1990—2001年流域内氮输入量快速增加,2001年后氮输入增加趋势减缓.1990年氮输入量为17232 kg N·km-2·a-1,2003年氮输入量最高,为28771 kg N·km-2·a-1,2010年回落为26415 kg N·km-2·a-1.从氮输入的组成上来看,化肥和大气氮沉降仍然是最主要的输入来源,其次为食品/饲料和生物固氮的输入.化肥和大气沉降输入占总氮输入的比例持续增加,由1990年的64%和16%分别增长至2010年的77%和19%.单纯以增施化肥来实现粮食增产、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来推动经济发展的观念,应切实转变到改善农业耕种技术、实现新能源的发展轨道上来,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 淮河流域 氮污染 氮收支平衡
原文传递
基于GWLF模型的流域总氮负荷模拟及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杜新忠 李叙勇 +1 位作者 寿 郝韶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3期19-23,共5页
污染物来源的定量解析,是污染物削减方案制定及控制措施优选的重要依据。选取了GWLF(Generalized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s)模型,对其农村生活及畜禽养殖模块进行改进,模拟了柳河上游的月径流及总氮负荷,并基于模型结果分析了各污... 污染物来源的定量解析,是污染物削减方案制定及控制措施优选的重要依据。选取了GWLF(Generalized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s)模型,对其农村生活及畜禽养殖模块进行改进,模拟了柳河上游的月径流及总氮负荷,并基于模型结果分析了各污染源的贡献率及其季节性差异。除个别汛期峰值月份模拟值偏低外,模型对月径流及总氮负荷模拟效果较好。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总氮污染源贡献率季节性差异明显,总体上,非点源污染的贡献率在汛期要高于非汛期;点源污染在非汛期的贡献率远高于汛期,是非汛期的最主要的污染源。为了有效地削减和控制柳河流域氮污染,在负荷削减方案制定及控制措施选取中应充分考虑汛期与非汛期污染源组成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GWLF模型 总氮 污染源解析 季节性差异
下载PDF
平原灌区农田养分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郝韶楠 李叙勇 +1 位作者 杜新忠 寿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35-1244,共10页
平原灌区作为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基地,在农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平原灌区农田非点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研究平原灌区农田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平原灌区污染物随水文循环迁移过程为基础对平原... 平原灌区作为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基地,在农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平原灌区农田非点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研究平原灌区农田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平原灌区污染物随水文循环迁移过程为基础对平原灌区养分非点源污染研究进行综述。(1)平原灌区农田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过量的化肥施用,农药和农膜,秸秆等农作物的降解,牲畜粪便,污水灌溉,灌溉引起的盐渍化以及大气的干湿沉降等;产生及影响因素主要有土壤的理化性质,水分的输入方式和人为管理措施等。(2)降雨径流及灌溉排水条件下污染物在多级渠系中的迁移规律和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耦合作用决定了平原灌区农田非点源污染的输送途径与特征。(3)在监测资料比较缺乏时,采用输出系数法进行负荷估算;在监测资料充足情况下,采用针对灌区特殊的水文特征而改进的经典水文模型对平原灌区农田非点源污染的负荷进行估算。(4)新型肥料、配方施肥、合理的耕作措施及生态沟渠的设置有利于平原灌区农田非点源污染的控制,TMDL(Total Maximum Daily Loads)为平原灌区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针对平原灌区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提出了中国开展平原灌区农田非点源污染研究的重点,包括养分污染物在多级沟渠中的迁移,灌区地表与地下水水量水质耦合模型的建立,分级控制单元与TMDL的制定以及多模型结合模拟等,可望在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灌区 农田 非点源
下载PDF
北运河下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养分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建辉 李晓秀 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881-11883,11901,共4页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的影响。[方法]对北运河下游武清区土壤取样,测定土壤养分(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土壤机械组成,结合武清区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机械组成有一...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的影响。[方法]对北运河下游武清区土壤取样,测定土壤养分(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土壤机械组成,结合武清区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机械组成有一定的影响,土壤剖面养分含量变化趋势为: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基本上呈抛"S"形分布,速效钾呈"U"形分布,而有效磷含量呈直线下降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耕层养分差异较明显。[结论]有效磷、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具有一定的表聚性,以有效磷含量最有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剖面分布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