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天员的心脏健康:现有选拔标准及其局限性
1
作者 王林杰(译) 审校 《载人航天信息》 2006年第1期1-9,共9页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美国,每2.5个死亡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冠状动脉疾病。近一半的隐性CAD最初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CAD也是军事和民用飞行员淘汰及非事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心血管健康不只...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美国,每2.5个死亡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冠状动脉疾病。近一半的隐性CAD最初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CAD也是军事和民用飞行员淘汰及非事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心血管健康不只对社会大众非常重要,在航天员中尤为值得重视,因为航天员能力下降将使空间飞行任务存在不希望的危险。对包括国际空间站在内的大多数空间飞行器来说,由于治疗和逃逸能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员 选拔标准 健康 局限性 冠状动脉疾病 空间飞行器 心脏 急性心肌梗死 国际空间站 发达国家
下载PDF
航天员短期和长期飞行后立位耐力预测
2
作者 杨敬荣(译) 审校 《载人航天信息》 2008年第4期24-29,共6页
根据67次短期飞行和53次长期飞行后立位耐力研究资料分析结果,借助规定的主动和被动立位试验,发现所有航天员立位耐力的下降与飞行时间的长短无关.短期(7-25昼夜)飞行后主动试验时立位耐力下降33%,而长期(49-438昼夜)飞行后立... 根据67次短期飞行和53次长期飞行后立位耐力研究资料分析结果,借助规定的主动和被动立位试验,发现所有航天员立位耐力的下降与飞行时间的长短无关.短期(7-25昼夜)飞行后主动试验时立位耐力下降33%,而长期(49-438昼夜)飞行后立位耐力下降48%.短期飞行后要过一周就能完全恢复立位耐力,而长期飞行后1.5-2个月才能完全恢复正常.飞行后立位耐力的下降程度(相关系数γ=0.81)取决于飞行前的初始状态。可用飞行前立位耐力研究资料预测规定制度下短期飞行后立位耐力变化.长期飞行后第一昼夜根据飞行前的预测评估的立位耐力下降情况:飞行前评价为优秀的立位耐力下20-30%,飞行前评价为良好的立位耐力下降为30-50%,飞行前评价为满意的立位耐力下降5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时间 预测评估 航天员 耐力 短期 研究资料 初始状态 相关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