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5.1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初析 被引量:88
1
作者 张永 雷伟志 +2 位作者 石菊松 吴树仁 王献礼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09-116,共8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特别是山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本文主要报道了四川境内震中附近几个重灾山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初步调查成果,...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特别是山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本文主要报道了四川境内震中附近几个重灾山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初步调查成果,简要论述了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和沙土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危害,提出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某些发育规律方面一些认识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灾后重建和高烈度区城镇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滑坡 堰塞湖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巴东新城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 被引量:64
2
作者 石菊松 张永 +1 位作者 董诚 吴树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82,共8页
基于ArcGIS8软件平台开发了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滑坡灾害信息系统,通过全面分析巴东新城区滑坡灾害的地形条件,工程地质岩组、构造与斜坡结构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水的作用等影响因素,建立了相应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 基于ArcGIS8软件平台开发了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滑坡灾害信息系统,通过全面分析巴东新城区滑坡灾害的地形条件,工程地质岩组、构造与斜坡结构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水的作用等影响因素,建立了相应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GIS技术的信息量模型和敏感性评价方法,实现了巴东县新城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其中,高危险区面积3.30km2,占7.1%;中危险区面积5.77km2,占12.4%;低危险区面积16.40km2,占35.3%;基本安全面积21.05km2,占45.2%,可以作为巴东新城区城镇建设规划和减灾防灾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危险性 GIS技术 新城区 区划 灾害信息系统 工程地质岩组 人类工程活动 评价指标体系 城镇建设规划 信息量模型 三峡库区 平台开发 地形条件 滑坡灾害 结构类型 评价方法 高危险区 减灾防灾 巴东县 敏感性 全面积
下载PDF
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地质灾害主要特征 被引量:82
3
作者 殷跃平 张永 +2 位作者 马寅生 胡道功 张作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296,共8页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产生较连续的地表破裂和大量房屋破坏,并诱发了滑坡、崩塌和震裂山体。此外,地震诱发的砂土液化、水渠溃决等加剧了局部山体地质灾害。通过现场调查和地震前后玉树县地质灾...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产生较连续的地表破裂和大量房屋破坏,并诱发了滑坡、崩塌和震裂山体。此外,地震诱发的砂土液化、水渠溃决等加剧了局部山体地质灾害。通过现场调查和地震前后玉树县地质灾害发育状况,简要阐述了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发育特征,包括震后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增加、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受活动断裂控制、低位滑坡为主、地质灾害链生效应显著等,并对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砂土液化 低位滑坡 地震破裂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研究 被引量:76
4
作者 张永 郭长宝 +3 位作者 姚鑫 杨志华 吴瑞安 杜国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活动断裂的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最强烈的青藏高原东缘为例,阐述了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1)活动断裂对地形地貌和岩体结构的影响;(2)断裂剧烈活动(地震)... 活动断裂的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最强烈的青藏高原东缘为例,阐述了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1)活动断裂对地形地貌和岩体结构的影响;(2)断裂剧烈活动(地震)诱发地质灾害;(3)断裂蠕滑作用对斜坡应力场和稳定性的影响;(4)断裂活动是地质灾害链的源头,为地质灾害提供物源。上述表现形式及灾害成因机理和分布规律是活动构造区地质灾害防治中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根据青藏高原东缘典型地质灾害案例研究提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成灾机理是未来地质灾害研究方向,将为活动构造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地质灾害 内外动力耦合 地震滑坡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三趾马红土与西北黄土高原滑坡 被引量:54
5
作者 曲永新 张永 覃祖淼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57-265,共9页
本文在前人和作者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黄土高原大中型滑坡的形成发育规律;滑坡发生的土体结构效应;指出三趾马红土( N2 )是控制和影响黄土高原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并对其物质成分、工程特性及古风化带(不整合面)与滑坡... 本文在前人和作者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黄土高原大中型滑坡的形成发育规律;滑坡发生的土体结构效应;指出三趾马红土( N2 )是控制和影响黄土高原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并对其物质成分、工程特性及古风化带(不整合面)与滑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趾马红土 滑坡 黄土高原 地质灾害
下载PDF
陕北晋西砂黄土的胶结物与胶结作用研究 被引量:59
6
作者 张永 曲永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18-28,共11页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EM、XRD、土壤物理和土壤化学等方法,对陕北晋西12个县市的48个马兰黄土样品进 行了全分散法粒度组成测定、聚集体分析以及黄土胶结物组成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砂黄土中的粘土矿物和超细碳酸盐、 游离氧化物...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EM、XRD、土壤物理和土壤化学等方法,对陕北晋西12个县市的48个马兰黄土样品进 行了全分散法粒度组成测定、聚集体分析以及黄土胶结物组成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砂黄土中的粘土矿物和超细碳酸盐、 游离氧化物和有机质等胶结物质主要是以聚集体包膜的形式存在于碎屑颗粒表面,并构成砂黄土骨架间的结构联结,具有弱 胶结特性。砂黄土中粘土矿物和有机质为非水稳性胶结物质,仅在干燥状态具有较弱的胶结作用;黄土中的CaCO3呈粗颗粒 骨架和细分散超细碳酸钙两种形式存在,并分别起着骨架作用和胶结作用,超细碳酸钙为不可逆的胶结材料,在聚集体形成、 保存以及聚集体与碎屑颗粒之间的联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晶质游离氧化物(SiO2、Fe2O3、Al2O3)含量虽低,但由于他们 是以薄膜形式分布在颗粒表面,在黄土胶结作用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并与上述各种胶结物共同起作用。通过统计分析认为, 凝聚系数可以较好地反映黄土的胶结程度,成为联系黄土胶结特性与黄土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桥梁。黄土胶结物组成及其 胶结机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砂黄土工程特性的认识,而且对揭示黄土高原表生地球化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黄土 胶结物 碎屑颗粒 胶结作用 表生地球化学 粘土矿物 有机质 土骨架 胶结材料 土样
下载PDF
南昆铁路百色盆地膨胀土路堤病害机理研究 被引量:46
7
作者 冯玉勇 张永 +1 位作者 曲永新 黄常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3-467,共5页
由于长期遭受卸荷和化学风化作用 ,特别是亚热带风化淋滤作用 ,下第三系泥岩或砂质泥岩的残积层不仅发生粘土矿物转化 ,而且造成密度的强烈降低。百色盆地膨胀土具有残积型膨胀土所特有的低容重 (约 19.0 2kN/m3)、高孔隙比 (0 .75~ 1.... 由于长期遭受卸荷和化学风化作用 ,特别是亚热带风化淋滤作用 ,下第三系泥岩或砂质泥岩的残积层不仅发生粘土矿物转化 ,而且造成密度的强烈降低。百色盆地膨胀土具有残积型膨胀土所特有的低容重 (约 19.0 2kN/m3)、高孔隙比 (0 .75~ 1.78)、高含水率 (2 5 %~ 41% )、高分散性 (<2 μm含量 >5 0 % )、强收缩 (体缩 >15 % )等一系列不良工程性质。这种膨胀土无侧限单轴抗压强度仅 0 .0 3~ 0 .42MPa左右 ,不属于膨胀岩范畴。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和X -射线衍射 (XRD)鉴定结果表明 ,其主要粘土矿物成分为I/S混层矿物 ,而不是伊利石 (有别于前人的认识 )。现行规范中膨胀势判别方法的缺陷造成设计安全系数偏低 ,是路基严重变形、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堤 膨胀土 路基病害 南昆铁路
下载PDF
滑坡预警判据初步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例 被引量:52
8
作者 吴树仁 金逸民 +4 位作者 石菊松 张永 韩金良 何锋 董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6-600,共5页
在三峡库区典型地段滑坡灾害调查评价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滑坡变形发展的阶段性变形现象、标志和临界诱发因素分析,初步提出3个层次的滑坡预警预报判据27条,包括:(1)滑坡空间预测识别判据11条,主要用于滑坡或潜在危岩体空间识... 在三峡库区典型地段滑坡灾害调查评价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滑坡变形发展的阶段性变形现象、标志和临界诱发因素分析,初步提出3个层次的滑坡预警预报判据27条,包括:(1)滑坡空间预测识别判据11条,主要用于滑坡或潜在危岩体空间识别和危险性区划,是滑坡空间预测的基本判据;(2)滑坡状态判据7条,主要用于滑坡单体稳定性评价的亚临界-临界状态预警判据,是滑坡状态预警判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滑坡临界时间预报判据9条,主要用于单体滑坡剧烈变形或临滑预报,是滑坡时间预报研究的关键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预警系统 预警判据 临界判据
下载PDF
降雨诱发坡面型泥石流形成机理 被引量:54
9
作者 杨为民 吴树仁 +2 位作者 张永 石菊松 向灵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7-204,共8页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依据岩土体破坏准则理论,结合典型坡面型泥石流进行剖析,从坡面型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素、运动学特征、动力条件、形成与演化过程等方面,探讨了降雨诱发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坡面流以平移...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依据岩土体破坏准则理论,结合典型坡面型泥石流进行剖析,从坡面型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素、运动学特征、动力条件、形成与演化过程等方面,探讨了降雨诱发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坡面流以平移式滑动方式破坏为主,通常发生于残坡积土层厚度小(≤2.0 m)的陡坡地带(坡度≥40°),降雨是坡面型泥石流的主要触发因素,雨水入渗促使斜坡残坡积岩土体饱和软化,当土体含水率超过28%~30%,粘聚力、内摩擦角与含水率关系曲线都出现了明显的拐点,即饱和度超过75%时,其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都发生急剧降低,斜坡土体由稳定状态向破坏状态演化。遇持续降雨(或暴雨)作用,此种残坡积土局部发生失稳下滑——流土,进而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发生下泻造浆形成坡面泥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型泥石流 降雨 形成机理 残坡积土 陕西宁陕
下载PDF
云南丽江地区大具盆地早更新世金沙江砾石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50
10
作者 赵希涛 张永 +1 位作者 胡道功 曲永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81-1386,共6页
报道了云南大具盆地北部金沙江下渡口西岸的2层早更新世金沙江砾石层,它们分别位于盆地底部的冲、洪积砾石层的底部。该砾石层的砾石分选与磨圆很好,局部被钙质胶结,成分复杂,大部分为本地所无,表明其应为金沙江长距离搬运而来。该砾石... 报道了云南大具盆地北部金沙江下渡口西岸的2层早更新世金沙江砾石层,它们分别位于盆地底部的冲、洪积砾石层的底部。该砾石层的砾石分选与磨圆很好,局部被钙质胶结,成分复杂,大部分为本地所无,表明其应为金沙江长距离搬运而来。该砾石层的钙质胶结物和钙质砂层2个样品的ESR年龄测定结果分别为1950±230kaBP和1770±160kaBP,属早更新世。对比其上游四川德格含下更新统汪布顶组哺乳动物群的金沙江第五级阶地砾石层和下游四川攀枝花金沙江沿岸伏于中、晚上新世湖相沉积昔格达组之下的分选与磨圆良好、成分复杂的河流相砾石层,表明在早更新世甚至上新世时期,金沙江已经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具盆地 早更新世 金沙江砾石层 ESR年龄测定 金沙江河谷发育
下载PDF
玉龙山西麓更新世冰川作用及其与金沙江河谷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46
11
作者 赵希涛 张永 +1 位作者 曲永新 郭长宝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44,共10页
在玉龙山东麓更新世冰川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西麓和金沙江河谷中的古冰川与冰水沉积物的分布和特征进行了调查。结合ESR测年,划分出4次冰期,即0.7~0.6MaB.P.的玉龙冰期,0.53~0.45MaB.P.的干海子冰期,0.31~0.13MaB.P.的丽江冰期和... 在玉龙山东麓更新世冰川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西麓和金沙江河谷中的古冰川与冰水沉积物的分布和特征进行了调查。结合ESR测年,划分出4次冰期,即0.7~0.6MaB.P.的玉龙冰期,0.53~0.45MaB.P.的干海子冰期,0.31~0.13MaB.P.的丽江冰期和晚更新世中晚期的大理冰期,其中玉龙冰期为规模较大的山麓冰川,丽江和大理冰期为山谷冰川,干海子冰期则为山麓冰川与山谷冰川的过渡类型。来自玉龙山西坡的玉龙冰期冰碛物充填于现今金沙江谷底的事实和大具金沙江下渡口西岸早更新世金沙江砾石层的发现表明,金沙江在早更新世早期即已存在,也说明了在该段金沙江河谷中多处发现的湖相沉积物是冰川沉积堰塞河谷而成石鼓古湖的结果。在该段金沙江河谷中仅发现拔河50m左右以内的4级河流阶地,且往往以这些湖相沉积为基座的现象,则是石鼓古湖被外泄后金沙江现代河谷形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山西麓 更新世 ESR测年 冰川作用 金沙江河谷发育
下载PDF
炼铝工业固体废料(赤泥)的物质组成与工程特性及其防治利用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曲永新 关文章 +4 位作者 张永 吴芝兰 王秀兰 陈月娥 徐晓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96-305,共10页
据保守估算 ,我国每年排放的铝工业固体废料赤泥至少在 5 0 0万 t以上。由于赤泥对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 ,赤泥坝、赤泥库的安全已成为令人关注的环境问题。各类固体废弃物 (包括生活垃圾 )储存、处理和利用的研究不仅是当代环境科学的重... 据保守估算 ,我国每年排放的铝工业固体废料赤泥至少在 5 0 0万 t以上。由于赤泥对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 ,赤泥坝、赤泥库的安全已成为令人关注的环境问题。各类固体废弃物 (包括生活垃圾 )储存、处理和利用的研究不仅是当代环境科学的重要任务 ,亦是当代环境工程地质学、环境岩土工程学最重要、最迫切的研究任务之一。本文利用工程岩土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 ,系统地研究了赤泥的化学、矿物成分、不良工程特性及其形成变化机理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赤泥的储存、加固 (处理 )和综合利用的原理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物质组成 工程特性 综合利用 炼铝 废物
下载PDF
四川汶川Ms8级地震引发的滑坡与地层岩性、坡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44
13
作者 姚鑫 许冲 +1 位作者 戴福初 张永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56-1162,共7页
震后遥感影像解译与调查结果表明,在大约48678km2的区域内,汶川Ms8.0级地震诱发了不低于48000处滑坡灾害。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使用滑坡面积百分比(LAR)与滑坡密度(LC)2个参数,对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与地层岩性、坡度之间的关系进行... 震后遥感影像解译与调查结果表明,在大约48678km2的区域内,汶川Ms8.0级地震诱发了不低于48000处滑坡灾害。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使用滑坡面积百分比(LAR)与滑坡密度(LC)2个参数,对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与地层岩性、坡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在整个研究区范围内,滑坡面积百分比约为1.4622%,滑坡密度约为0.9862个/km2。结果表明,滑坡多发生在坡度25~50°的区域内,滑坡易发性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升高。寒武纪地层中滑坡易发性最大,LAR约10%,LC约6.5个/km2,震旦系、奥陶系和侵入岩次之,这些地层和岩石对地震滑坡的发生均是敏感的。综合分析坡度、地层岩性与滑坡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以较破碎岩石为主的地层中,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30°的部位;在以较坚硬岩石为主的地层中,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大于40°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滑坡 统计分析 地层 坡度 GIS
下载PDF
四川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构造初步调查与发震背景分析 被引量:45
14
作者 董树文 张岳桥 +8 位作者 龙长兴 吴珍汉 安美建 张永 杨农 陈正乐 雷伟志 施炜 石菊松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2-396,共5页
5月16-24日对川西汶川大地震震中区的发震断裂地带进行的实地考察和初步测量,获得了宝贵的地表变形和同震位移量数据资料,证实汶川地震属于逆冲断裂型地震,主破裂沿映秀-北川断裂带发育,前山地区沿灌县-安县断裂也有地表破裂,同震... 5月16-24日对川西汶川大地震震中区的发震断裂地带进行的实地考察和初步测量,获得了宝贵的地表变形和同震位移量数据资料,证实汶川地震属于逆冲断裂型地震,主破裂沿映秀-北川断裂带发育,前山地区沿灌县-安县断裂也有地表破裂,同震位移量在3-5m。汶川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构造和运动性质显示明显分段特性,映秀-北川段以挤压逆冲为主,而北川以北段则伴有显著的右旋走滑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逆冲断裂 地表破裂 发震背景
下载PDF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研究——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例 被引量:34
15
作者 吴树仁 董诚 +3 位作者 石菊松 张永 韩金良 何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3-691,共9页
近 1 0年来 ,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研究越来越广泛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害领域的应用研究。本文在简要介绍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基本内容和功能的基础上 ,以重庆市丰都县地质灾... 近 1 0年来 ,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研究越来越广泛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害领域的应用研究。本文在简要介绍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基本内容和功能的基础上 ,以重庆市丰都县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为例 ,从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建设、空间分析模块、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和信息管理模块等方面论述区域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步骤和应用功能 ,为丰都县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提供技术支撑体系 ,也为其它地区的类似研究提供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库 监测预警体系 重庆 丰都县
下载PDF
陕北晋西黄土滑塌灾害的初步研究——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 被引量:39
16
作者 曲永新 张永 陈情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233-240,共8页
黄土滑塌灾害是黄土高原北部地区的一种特殊斜坡变形破坏类型。由于其突发性和频繁发生的特点 ,常造成大批窑洞、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 ,并给该区铁路、公路和长输管道建设造成严重危害。由于黄土滑塌灾害具有“滑坡”和“崩塌”两种机制... 黄土滑塌灾害是黄土高原北部地区的一种特殊斜坡变形破坏类型。由于其突发性和频繁发生的特点 ,常造成大批窑洞、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 ,并给该区铁路、公路和长输管道建设造成严重危害。由于黄土滑塌灾害具有“滑坡”和“崩塌”两种机制和“先滑后塌”的变形破坏过程 ,以往常把它们作为“滑坡”或“崩塌”来研究。作者通过陕西靖边县至山西蒲县间 30 0km黄土地质灾害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的微观分析 ,发现黄土滑塌灾害的发生主要受黄土粘粒含量的控制 ,因此在空间上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0 .0 0 5mm粘粒含量 <10 %的砂黄土区是滑塌灾害严重发育区 ;<0 .0 0 5mm粘粒含量在 10 %~ 2 0 %之间的典型黄土区是滑塌灾害弱发育区 ;<0 .0 0 5mm粘粒含量≥ 2 0 %的粘黄土区是滑塌灾害不发育区。作者在黄土滑塌灾害产生机理和形成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滑塌 地域性 粘粒含量 西气东输工程 斜坡 滑坡 崩塌 地质灾害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市丰都县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7
17
作者 吴树仁 张永 +4 位作者 石菊松 董诚 雷伟志 谭成轩 胡道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4-582,共9页
在对三峡库区丰都县滑坡灾害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概括了滑坡灾害的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利用综合信息模型评价了丰都县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将丰都县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基本安全区4个等... 在对三峡库区丰都县滑坡灾害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概括了滑坡灾害的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利用综合信息模型评价了丰都县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将丰都县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基本安全区4个等级。其中,高危险区和中危险区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2.6%和23.2%,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及其支流两岸的居民相对集中区,不同规模的滑坡灾害经常发生,因此潜在危害也很大;低危险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7.5%,偶有小规模的滑坡灾害发生;基本安全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5.5%,在人为因素的诱发下可能偶有小规模的滑坡灾害发生,适合于大型工程建设和城镇居民点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滑坡灾害评价 丰都县 三峡库区
下载PDF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调查与灾后重建避让选址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张永 马寅生 +3 位作者 胡道功 杨农 熊探宇 郭长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3-605,共13页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40.7秒,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玉树地震的发震断裂是甘孜—玉树活动断裂的玉树段,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长度为23km,走向北西西—北西,总体表现为左旋走滑特征,可进一步分为3段:西段呈连...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40.7秒,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玉树地震的发震断裂是甘孜—玉树活动断裂的玉树段,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长度为23km,走向北西西—北西,总体表现为左旋走滑特征,可进一步分为3段:西段呈连续延伸的左旋走滑破裂,在隆宝镇的"郭央烟宋多"附近(坐标:北纬33°03′11″、东经96°51′26″)最大水平位移达1.75m,可定为宏观震中;中段主要位于县城南侧,由多条右阶斜列的破裂组成;东段表现为逆冲兼左旋走滑。玉树地震除了造成大量房屋破坏外,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砂土液化及其引起的公路变形、地震滑坡、地震诱发水渠破坏及其链生土质滑坡和泥石流等。通过对内外动力地质灾害的综合分析,初步提出了玉树地震灾区灾后重建避让选址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地表破裂 宏观震中 地质灾害 避让选址
下载PDF
四川汶川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形成演化过程 被引量:38
19
作者 张永 成余粮 +3 位作者 姚鑫 王军 吴树仁 王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00-1910,共11页
2008年"5·12"汶川Ms 8.0级地震之后,地震灾区表现出显著的强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地震造成山体分水岭及山脊部位产生大量的崩塌和滑坡,崩滑体大多散落在山体的中上部,在强降雨作用下大量松散堆积物沿陡峻的沟道汇聚、加速... 2008年"5·12"汶川Ms 8.0级地震之后,地震灾区表现出显著的强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地震造成山体分水岭及山脊部位产生大量的崩塌和滑坡,崩滑体大多散落在山体的中上部,在强降雨作用下大量松散堆积物沿陡峻的沟道汇聚、加速,形成破坏性极大的高位泥石流,从而构成典型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在回顾汶川地震灾区同震地质灾害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震后汛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6种表现形式,将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形成、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孕育阶段、地震同震滑坡阶段、震后滑坡-泥石流发育阶段、高位泥石流的动态演化阶段,提出高位泥石流的判识指标,并探讨其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趋势及其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地质灾害链 汶川地震 高位泥石流 成灾模式
下载PDF
中国环境地质研究主要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7
20
作者 张永 孙璐 +1 位作者 殷秀兰 孟晖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1-912,共12页
环境地质研究是以人-地相互关系为核心、促进人类与地质环境协调共处的重大课题,受到国内外地质学界普遍关注。本文在简要回顾环境地质学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当前生... 环境地质研究是以人-地相互关系为核心、促进人类与地质环境协调共处的重大课题,受到国内外地质学界普遍关注。本文在简要回顾环境地质学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出环境地质研究是新时期地质工作的重要使命,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应涵盖城市地质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地质灾害监测与综合防治、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地球关键带相关问题研究等,强调学科交叉及新技术新方法的系统性研究,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地质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 资源 环境 进展 展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