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孔镜YESS与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60
1
作者 周跃 李长青 +5 位作者 王建 初同伟 潘勇 郑文杰 罗刚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31,共7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YESS(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和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治疗腰椎间敏突出症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20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YES...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YESS(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和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治疗腰椎间敏突出症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20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YESS(150例)和TESSYS(51例)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男122例,女79例;年龄17-79岁,平均33.5岁。疗效评定依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和Nakai分级法。结果162例(80.6%)获得随访,YESS手术组119例(79.3%)、TESSYS手术组43例(84.3%)。随访3~36个月,平均12.5个月。YESS手术组术前腿痛VAS评分(8.4±2.1)分,术后1年(2.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ESSYS手术组术前腿痛VAS评分(8.6±2.3)分,术后1年(2.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ESS手术组优良率87.5%,TESSYS手术组88.4%。两组均尤永久性神经根损伤、大血管损伤和硬脊膜囊撕裂等并发症。YESS手术组6例术后无效,4例术后复发者行翻修术;TESSYS手术组1例术后无效,2例术后复发者行翻修术。结论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根据小同类型和不同部位,正确选择YESS技术或TESSYS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惟间龠移位 内窥镜 腰椎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88
2
作者 李长青 周跃 +4 位作者 王建 初同伟 郑文杰 罗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问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23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44例.女93例;平均年龄44.8岁,均存在明显腰腿痛,并经CT及MRI... 目的:探讨经皮椎问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23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44例.女93例;平均年龄44.8岁,均存在明显腰腿痛,并经CT及MRI检查证实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在局麻及影像学监视下行靶向穿刺,逐级扩张软组织,切除部分上关节突腹侧缘,安放工作通道,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完成髓核摘除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评分等评定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3min,平均出血量20ml,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3h即可在硬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212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8±3.6分,术后12个月为1.8±1.1分,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ODI为(53.2+13.5)%,术后12个月为(17.3+6.4)%,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2个月MacNab评分优167例,良36例,中9例,优良率为95.8%。5例患者术后7~20个月复发,复发率为2.4%,均行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翻修术后恢复。结论: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 靶向穿刺 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微创与传统开放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0
3
作者 王洪伟 李长青 +3 位作者 周跃 王建 初同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比较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3月选择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附加伤椎固定的三椎体六钉固定,分别采用Sextant系统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18例,微创... 目的:比较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3月选择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附加伤椎固定的三椎体六钉固定,分别采用Sextant系统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18例,微创组)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24例,开放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腰背痛改善等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相比,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以及术后手术伤口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伤椎自身成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微创组术后Cobb′s角、伤椎自身成角、矢状面指数的改善程度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矫正度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附加伤椎内固定的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对伤椎畸形的矫正和内固定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经伤椎固定 经皮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 被引量:97
4
作者 李长青 周跃 +2 位作者 王建 郑文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69-974,共6页
目的:总结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2005年5月-2011年12月采用PELD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93例(YESS技术234例,TESSYS技术659例),男524例,女369例;年龄14~83... 目的:总结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2005年5月-2011年12月采用PELD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93例(YESS技术234例,TESSYS技术659例),男524例,女369例;年龄14~83岁,平均44.3岁。46例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存在明显腰腿痛,并经CT及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或术后复发,无椎间盘钙化或椎体后缘离断及腰椎不稳或滑脱;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旁中央型突出371例,外侧型突出417例,极外侧型突出37例,游离型突出58例,中央型突出10例;L2/3 4例,L3/4 26例,L4/5 552例,L5/S1 296例,L3/4、L4/5 10例,L4/5、L5/S1 5例。均在局麻及影像监视下行PELD。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共发生并发症59例次,发生率为6.61%。其中6例髓核部分残留患者残留髓核压迫神经根,再次行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后痊愈。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为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即发现脑脊液渗漏,予胶原蛋白海绵覆盖破口,严密缝合伤口并加压包扎后痊愈。3例神经损伤,均为一期行同侧L3/4、L4/5 PELD患者,予以神经营养、理疗等治疗,2例术后3~6个月内完全恢复,1例未恢复。2例术后椎间隙感染,经抗感染、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腹膜后血肿,予以加压包扎、卧床休息,血肿逐渐吸收。24例患者术后出现感觉异常,经神经营养及理疗1-3周后均恢复。术后随访6-75个月,平均31.6个月,共有22例复发,14例二次行MED术,8例行微创腰椎融合术(MIS-TLIF)。结论:PELD手术的并发症并不少见,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78
5
作者 王建 周跃 +1 位作者 李长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494-497,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12月采用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例,其中椎间孔内型11例,椎间孔外型6例;男10例,女7例,年龄27~69岁,平... 目的:评价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12月采用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例,其中椎间孔内型11例,椎间孔外型6例;男10例,女7例,年龄27~69岁,平均41.3岁。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45~110min,平均68min。术后住院时间2~7d,平均4.6d。无手术并发症及转为开放手术者。随访2~13个月,平均6.7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85±1.13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24±0.57分和1.16±0.31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6例,良9例,可2例。结论: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且安全、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窥镜 经皮 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外科治疗 被引量:72
6
作者 周跃 王健 +4 位作者 初同伟 李长青 王卫东 郑文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1-247,共7页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方式的临床手术策略和适应证选择。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对5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男29例,女23例;年龄21-67岁,平均41.5岁。病史2个月~3.8年,平...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方式的临床手术策略和适应证选择。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对5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男29例,女23例;年龄21-67岁,平均41.5岁。病史2个月~3.8年,平均9.5个月。椎间孔内型(Ⅰ型)32例,椎间孔外型(Ⅱ型)11例与混合型(Ⅲ型)9例。L2-3 1例,L3-4 5例,L4-5 37例,L5S1 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和CT扫描,对部分患者还辅以脊髓和腰椎间盘造影、CTM和MR检查。分别采用YESS经侧后路椎间孔入路椎间盘摘除、椎间孔扩大成形术25例,METRx后路经横突间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13例,X—Tube后路经小关节突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4例。结果 52例患者经平均13.5个月随访,疗效按照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法(VAS)和Nakai分级评定。结果表明3种微创术式均能显著改善患肢放射性疼痛(P〈0.05):术后优良率分别为:YESS手术84.0%,METRx手术84.6%和X—Tube手术92.9%:3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比较:YESS术的麻醉方式最简单、手术时间最短和创伤最小,特别适于单纯Ⅰ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METRx术特别适于单纯Ⅱ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而X—Tube术适于伴有腰椎退行性失稳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结论 临床上应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微创外科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新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71
7
作者 李长青 罗刚 +3 位作者 周跃 王建 初同伟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2-525,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R)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Sextant—R组(14例)和开放手术组(22例),对比分析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率等。结果Sextant—R组... 目的评价新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R)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Sextant—R组(14例)和开放手术组(22例),对比分析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率等。结果Sextant—R组手术切口长度(7.1±0.9)cm,手术时间(1.1±0.7)h,出血量(89.3±12.1)ml,术后引流量(12.6±3.2)ml,术后平均Cobb角(4.5±2.4)°,术后椎体矢状面指数(10.2±10.1)°,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85.0±7.0)%。开放手术组手术切口长度(16.8±1.6)cm,手术时间(2.4±0.8)h,出血量(325.0±123.6)ml,术后引流量(147.3±36.1)ml,术后Cobb角(1.0±2.3)°,术后椎体矢状面指数(5.5±8.6)°,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95.5±2.2)%。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Sextant—R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 经皮
原文传递
内窥镜下经横突间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59
8
作者 周跃 王建 +5 位作者 王卫东 初同伟 李长青 郑文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经横突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松解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适应证选择.方法: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平均46.7岁.俯卧位,棘突中线旁开2.5~3.0cm作一个1.6cm纵行皮肤切口.工作导管置于横突间... 目的:探讨经横突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松解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适应证选择.方法: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平均46.7岁.俯卧位,棘突中线旁开2.5~3.0cm作一个1.6cm纵行皮肤切口.工作导管置于横突间,由浅入深逐渐分离显露横突间韧带,锐性剥离横突间韧带,找到神经根将其向外侧牵开,显露突出椎间盘并予以摘除.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5min,平均术中出血60ml,平均住院时间13d,全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6~16个月.疗效按Nakai分级评定,优6例,良2,可1例.结论:该术式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楚、操作精细、术后效果优良,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经横突间入路 治疗 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内窥镜下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5
9
作者 周跃 王健 +6 位作者 初同伟 李长青 王卫东 郑文杰 郝勇 潘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内窥镜(METRx)下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疾患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2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和/或腰椎滑脱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2~69岁,平均47.9岁。均采用经皮...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内窥镜(METRx)下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疾患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2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和/或腰椎滑脱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2~69岁,平均47.9岁。均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路内窥镜手术系统行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40~330min,平均190min;出血量50~300ml,平均110ml;术后住院时间7~18d,平均10.5d。3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6.3%。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8例患者获得6~32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16例患者椎间骨性融合,2例骨性椎间融合尚不完全。根据Nakai分级,优11例(61.1%),良5例(27.8%),可2例(11.1%)。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内窥镜下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具有手术切口小、腰骶肌肉剥离范围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手术操作难度较高,需要特殊设备和工具,术中医患所受辐射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METRx) 腰椎滑脱症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 through the pedicle of fractured vertebra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A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using Sextant system: an analysis of 38 cases 被引量:54
10
作者 王洪伟 李长青 +3 位作者 周跃 王建 初同伟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0年第3期137-145,共9页
Objective: To p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 through the pedicle of fractured vertebra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A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using ... Objective: To p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 through the pedicle of fractured vertebra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A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using Sextant system in the ret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case-control study. Methods: Atotal of 38 consecutive non-randomized patients with type A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hich had been stabilized posteriorly from December 2006 to March 2009, were examined retrospectively more than 9 months after surgery. Twenty-one patients had been treated conventionally with open pedicle screw fixation (OPSF) and 17 patients received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with Sextant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 (SPPSF). As a method of evaluation, the incision size, the intraoperation and post- operative volume of blood loss,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blood transfusion, the radiological assessment of the sagittal Cobb's angle, vertebral body angle and vertebral body height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8-24 months (average 11.6 month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sion size, surgical blood loss, surgical draining Joss, operation time, hospital stay after operation, blood transfusion, the proportion of antalgic supplement and postoperative incisional VA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Mean preoperative kyphotic deformity was 16.0° and improved by 9.3° after surgery in OPSF group, but 15.2° and 10.3° respectively in SPPSF group. Mean preoperative angle of the fractured vertebral body was 15.9°and improved by 7.9° after surgery in OPSF group, but 14.9° and 6.6° respectively in SPPSF group. Mean an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 (% of normal) was 67.3% before surgery and 95.8% after surgery, but 69.1% and 90.1% respectively in SPPSF group. Mean pos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 (% of normal) was 93.3% before surgery and 99.5% after surgery, but 88.9% and 93.3% respectively in SPPSF group. Among the pati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s bone Thoracic vertebrae Lumbar vertebrae Bone screws
原文传递
颈椎椎体间撑开对椎间孔面积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梅芳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确定颈椎椎间植骨块撑开高度与椎间孔面积的关系。方法:采用新鲜成人颈椎标本,以椎间盘高度为基础行椎间不同程度对称性撑开。X线45°斜位摄片,图像分析计算椎间孔面积。结果:当撑开2~3mm时,椎间孔面积显著性增... 目的:确定颈椎椎间植骨块撑开高度与椎间孔面积的关系。方法:采用新鲜成人颈椎标本,以椎间盘高度为基础行椎间不同程度对称性撑开。X线45°斜位摄片,图像分析计算椎间孔面积。结果:当撑开2~3mm时,椎间孔面积显著性增大(P<0.05)。结论:颈椎椎间植骨块撑开的理想高度为高出椎间盘2~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融合 撑开 椎间孔面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治疗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 被引量:53
12
作者 周跃 李长青 +5 位作者 王建 初同伟 郑文杰 潘勇 罗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5-34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治疗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9月~2008年10月收治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63.9岁。均有腰腿痛,其中7例为单纯L5/S1神经根管狭窄,14例为L5/S1神经根管狭...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治疗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9月~2008年10月收治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63.9岁。均有腰腿痛,其中7例为单纯L5/S1神经根管狭窄,14例为L5/S1神经根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均采用系列骨铰刀行经皮椎间孔成形术,其中14例伴椎间盘突出者同时行椎间盘切除术。采用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和Nakai分级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6min,术后卧床时间平均10.5h,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5d。无硬脊膜撕裂和永久性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4~29个月,平均9.5个月,其中随访时间≥6个月者15例,手术前腿痛VAS为7.9±3.2分,术后3个月3.7±2.1分,术后6个月2.5±1.2分,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前ODI为52.5±26,术后3个月27.5±14,术后6个月21.6±8,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Nakai分级,末次随访时优良率为85.7%。结论:采用系列骨铰刀行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是治疗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简单、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管狭窄症 经皮椎间孔成形术 内窥镜
下载PDF
内窥镜下经X-Tube单侧和双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7
13
作者 周跃 王健 +5 位作者 初同伟 李长青 王卫东 郑文杰 郝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54-658,共5页
目的评价内窥镜下经X—Tube单侧小关节突切除、腰椎间植骨融合、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6月~2006年3月采用内窥镜下经X—Tube小关节突切除、腰椎间植骨融合的23例单侧和19例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目的评价内窥镜下经X—Tube单侧小关节突切除、腰椎间植骨融合、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6月~2006年3月采用内窥镜下经X—Tube小关节突切除、腰椎间植骨融合的23例单侧和19例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初期临床疗效评价。特别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优良率、并发症、植骨融合率、住院花费和椎间融合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手术优良率、手术并发症、植骨融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和住院花费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所有28例采用椎间Cage置入患者,无论是单侧或双侧内固定的椎间融合率均为100%,而14例采用单纯椎间植骨患者却有3例发生部分椎间植骨被吸收,融合率仅为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下经X—Tube单侧神经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微创外科术式,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不但能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治疗费用,而且也能取得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一样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窥镜 腰椎融合 X—Tube
原文传递
小切口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44
14
作者 李长青 +5 位作者 常献 周跃 王建 初同伟 郑文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神经功能损害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0年12月~2013年10月对18例伴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全麻下行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后正中小切口进行神经减压、椎间植... 目的:探讨小切口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神经功能损害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0年12月~2013年10月对18例伴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全麻下行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后正中小切口进行神经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骨折复位固定术,并加装横连接(微创手术组)。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30-58岁,平均42-8岁;T123例,L16例,L24例.L35例;AO分型A3型3例,C1型14例,C2型2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9例,C级2例,D级2例。记录肌肉剥离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和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减压等并与同期20例传统开放手术患者(开放手术组)情况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肌肉剥离长度为6.9±1.2cm,术中出血量为538.3±188.7ml,术后引流量为116.4±55.0ml,术后伤口疼痛VAS评分为2.5±1.4分,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比例为16.7%;开放手术组分别为18.6±2.8cm.735.8±252.2ml,233.5±95.8ml,4.4±1.8分和7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椎管得到有效减压。两组均获得最少6个月以上随访,两组不完全瘫患者术后均获得1级及以上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正中小切口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确保良好神经减压的同时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创伤,且能安放横连接,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害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神经损害 小切口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神经减压
下载PDF
经伤椎与不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潘勇 初同伟 +5 位作者 郝勇 周跃 王卫东 王建 年春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4-697,共4页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不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27例,其中12例采用骨折椎加用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15例采用传统双平面固定(B组)。A组男...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不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27例,其中12例采用骨折椎加用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15例采用传统双平面固定(B组)。A组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43岁(25~56岁);B组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42岁(23~61岁)。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并且骨折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所有患者均于麻醉状态下行体位复位,B组行后路常规伤椎上下椎体椎弓根螺钉置人复位固定;A组在B组方法基础上加用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固定。观测患者后凸畸形(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5~22个月,平均9个月。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使骨折椎向腹侧移动复位,术后Cobb角及前柱高度恢复较佳。手术前后骨折椎前移复位程度的变化:A组为0.089±0.036,B组为0.023±0.048(P〈0.001);两组Cobb角的变化:A组为(9.88±7.69)°,B组为(5.19±3.24)°(P〈0.05);伤椎前柱高度的变化:A组为(39.3±5.2)%,B组为(20.6±6.5)%(P〈0.05)。骨折椎加用椎弓根螺钉在前柱撑开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正常椎间盘高度的撑开。结论对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有条件地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并且增强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和维持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螺钉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42
16
作者 周跃 李长青 +6 位作者 王建 初同伟 王卫东 潘勇 郑文杰 罗刚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8-704,共7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08年10月收治的37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方式治疗。男24例,女13;平均年龄40.6岁。其中椎间孔内型19例...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08年10月收治的37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方式治疗。男24例,女13;平均年龄40.6岁。其中椎间孔内型19例(51.4%),椎间孔外型11例(29.7%),混合型7例(18.9%)。平均手术操作时间70min,平均卧床时间9h,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0d,平均手术花费0.98万元。结果37例患者平均随访11.5个月。疗效评定按照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AS)、功能指数评分(ODI)和Nakai分级评定。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腿痛VAS指数为8.3±2.3,术后3个月为3.1±1.6,术后6个月为2.9±1.9,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手术前ODI为64.5±23.0,术后3个月为23.6±12.0,术后6个月为12.9±7.0,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Nakai分级:优19例(51%),良13例(35%),中2例(5%),差3例(8%),优良率为8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手术,正确选择患者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原文传递
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38
17
作者 李长青 罗刚 +3 位作者 周跃 王建 初同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284-2287,共4页
目的评价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为42例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患者分为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组[共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0.2... 目的评价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为42例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患者分为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组[共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0.2±8.6)岁]和开放手术组[共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42.4±9.3)岁],对比分析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率等。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微创手术组手术切口明显缩小[(16.5±1.8)、(10.1±1.0)cm,P<0.05],术中出血量[(346.2±138.7)、(81.3±21.9)ml,P<0.01]及术后引流量[(138.6±46.5)、(13.7±4.3)ml,P<0.01]均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2.5±0.7)、(1.2±0.6)h,P<0.05]。微创手术组手术前后Cobb’s角[(15.4±5.1)°、(3.8±2.8)°,P<0.01]、椎体矢状面指数[(19.7±10.3)°、(7.3±9.1)°,P<0.01]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63.2±14.6)%、(86.4±6.9)%,P<0.01]均显著恢复。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微创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 被引量:37
18
作者 朱晓龙 王建 +4 位作者 周跃 李长青 郑文杰 潘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2007年6月-2013年7月接受MIS-TLIF治疗的523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2007年6月-2013年7月接受MIS-TLIF治疗的523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31例,女292例,年龄53.1±8.4岁(31-83岁)。其中腰椎滑脱症194例,腰椎管狭窄症128例,腰椎不稳症62例,巨大腰椎间盘脱出症59例,腰椎术后复发52例(开放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26例,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17例,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9例),退变性椎间盘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28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手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与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持久并发症指手术导致新的损害术后持续大于30d无改善,短暂并发症指手术导致新的损害在术后30d内获得改善。统计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本组523例平均随访47.5±8.2个月(24-81个月)。92例患者共计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96例次,其中持久并发症2例次,分别为1例因为椎弓根解剖结构畸形在螺钉置入时造成神经根损伤和1例操作失误导致出行神经根损伤,神经功能部分恢复。90例发生短暂性并发症94例次,其中最常见为下肢麻木不适,发生率为10.71%(56/523),发生硬膜撕裂21例,表浅感染9例,局部血肿4例,神经卡压2例,深部感染1例,植骨移位1例。88例患者发生单项并发症,4例发生2项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59%(92/523)。不同疾病并发症率分别为:腰椎滑脱症17.53%,腰椎管狭窄症17.19%,腰椎不稳14.52%,巨大腰椎间盘脱出13.56%,腰椎术后翻修30.77%,退变性椎间盘病10.71%。单节段融合并发症率(17.53%)和双节段融合并发症发生率(18.42%)统计学差异不显著(χ^2=0.02,P〉0.05)。结论 :MIS-TLIF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神经根损伤、硬膜撕裂、切口感染和短暂性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微创外科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 并发症
下载PDF
内窥镜下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5
19
作者 王建 周跃 +6 位作者 初同伟 王卫东 李长青 年春 郑文杰 潘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7年3月,20例患者进行微创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或经后侧椎间融合(PLIF)手术。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1...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7年3月,20例患者进行微创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或经后侧椎间融合(PLIF)手术。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1~70岁,平均46.2岁。术前诊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不稳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2例。所有患者行内窥镜下单节段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L4、512例,L5S18例。旁中央经肌肉间入路,工作通道置于单侧关节突上。TLIF手术切除关节突,显露和切除椎间盘。PLIF手术按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操作。在METRx或X-tube系统下完成椎间隙处理、自体骨和椎间融合器植入,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手术时间100~165min,平均115min。术中出血50~180ml,平均130ml。术后住院时间7~15d,平均11d。患者术前腰痛和(或)下肢疼痛症状术后均有缓解。2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根症状,1例为植骨移位压迫神经根,另1例为血肿形成。随访10~39个月,平均21.6个月。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ODI评分分别是42.05±8.36,21.33±6.37和12.31±3.75(P<0.01),VAS评分分别是7.12±1.42,2.66±0.79和1.13±0.52(P<0.01)。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7例,良10例,可3例。末次随访时,放射学检查显示19例获得融合。[结论]内窥镜下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滑脱症 退变性椎间盘疾病 椎间融合 微创脊柱外科
下载PDF
附加伤椎固定的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36
20
作者 王洪伟 李长青 +3 位作者 周跃 王建 初同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比较附加伤椎固定的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与传统跨伤椎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对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Sextant固定系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固定方式分为... 目的比较附加伤椎固定的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与传统跨伤椎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对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Sextant固定系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固定方式分为跨伤椎微创经皮内固定组(4钉组,21例)和附加伤椎内固定组(6钉组,14例),分析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以及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9~24个月(平均12.0个月)随访。4钉组与6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使用镇痛药比例及术后伤口疼痛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角、矢状位指数、伤椎前缘和后缘高度的恢复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及后缘高度改善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改善度与后缘高度改善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影像学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钉组出现断钉1例,无螺钉松动;6钉组未出现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结论微创经皮Sextant内固定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附加伤椎微创经皮内固定较跨伤椎的微创经皮内固定在矫正伤椎前缘、后缘高度方面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