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下无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灵辉 曾静 张欣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34-46,共13页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措施,一方面,固化了农村现有人地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强化了农民对分得承包地的财产功能;另一方面,也使部分农民丧失了凭借集体成员...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措施,一方面,固化了农村现有人地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强化了农民对分得承包地的财产功能;另一方面,也使部分农民丧失了凭借集体成员身份获得承包地的机会而沦为无地农民,失去了依靠承包地获得种地收益及国家农业补贴的权利,影响了他们的可持续生计,极易诱发潜在的社会矛盾与冲突。通过文献梳理,分析无地农民依靠传统的土地调整和土地经营权流转两种模式获得承包地,不仅在理论上存在着争议,而且在现实中存在着瓶颈和障碍;然后,在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背景下,尝试构建起“有地分地,无地赋权”的无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该权益保障机制具体包括:“分地”机制、“赋权”机制、“分地”与“赋权”相并行机制。不同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地根据各自的“三资”状况、享有权益保障资格的无地农民人数等选择确定适合本地区的无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同时,“分地”机制、“赋权”机制、“分地”与“赋权”相并行机制存在着不同的内在运行机理,具体而言,第一,“分地”机制。在集体经济组织内掌握有机动地、通过依法开垦等方式增加的土地、农民在自愿有偿前提下交回或退出的土地、收回“消亡户”的土地等依法可用于再分配的土地资源时,应尽可能扩大这些类型的土地来源与数量,科学确定无地农民应分得承包地数量标准,建立起合理的无地农民轮候排地的次序规则;第二,“赋权”机制。在集体经济组织没有掌握依法可用于再分配的土地资源时,采用赋予无地农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集体公益性岗位优先权、股权等方式保障其合法权益,以替代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第三,“分地”与“赋权”相并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久不变 地权固化 无地农民 权益保障 分地机制 赋权机制 可持续生计
下载PDF
两代知识分子的心灵碰撞——论梁启超批注《桃花扇》的内在动因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欣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7-43,共7页
作为一部既结合西方文艺思潮又勾稽史实的戏剧批评本,梁启超的《桃花扇注》充满了强烈的政治气息和真切的现实倾向。梁启超之所以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结缘,有其内在因素的推动,即儒家思想的学术根基、党争误国的政治共识、汉民族的情... 作为一部既结合西方文艺思潮又勾稽史实的戏剧批评本,梁启超的《桃花扇注》充满了强烈的政治气息和真切的现实倾向。梁启超之所以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结缘,有其内在因素的推动,即儒家思想的学术根基、党争误国的政治共识、汉民族的情感归属以及戏曲领域的理论契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孔尚任 《桃花扇》 内在动因
下载PDF
风谲云诡下的共鸣——论梁启超《桃花扇注》的时代背景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欣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9-33,共5页
梁启超于1925年完成的《桃花扇注》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戏剧批注的典型案例。梁启超之所以选择《桃花扇》作为传达自己政治文化理念的首选剧目,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即清末民初的政治动乱、"小说界革命"的提出和20世纪初的评家推崇。
关键词 梁启超 孔尚任 《桃花扇》 社会背景
下载PDF
论梁启超的史剧观——以《桃花扇注》为中心
4
作者 张欣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2-20,共9页
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为了"振国民精神",极力宣扬《桃花扇》的民族意识,成为清末民初第一位勾稽史实、探索《桃花扇》创作主旨的学者。与孔尚任自己的评点本《桃花扇》相比,梁启超的《桃花扇注》在批注范围和批注内容... 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为了"振国民精神",极力宣扬《桃花扇》的民族意识,成为清末民初第一位勾稽史实、探索《桃花扇》创作主旨的学者。与孔尚任自己的评点本《桃花扇》相比,梁启超的《桃花扇注》在批注范围和批注内容上都围绕史实展开,反映了极具梁氏色彩的史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云亭山人 《桃花扇注》 史剧观
下载PDF
论梁启超的戏剧艺术观——以《桃花扇注》为中心
5
作者 张欣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32-38,共7页
作为中国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的倡导者,梁启超在积极借鉴传统文学批注模式的同时,充分吸收了西方戏剧的创作体例,于1925年完成了对《桃花扇》的批注工作。这一批注本不仅汇聚了梁启超对戏曲艺术的个人感知,而且对中国近现代戏剧艺术创作产... 作为中国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的倡导者,梁启超在积极借鉴传统文学批注模式的同时,充分吸收了西方戏剧的创作体例,于1925年完成了对《桃花扇》的批注工作。这一批注本不仅汇聚了梁启超对戏曲艺术的个人感知,而且对中国近现代戏剧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桃花扇》 戏剧艺术观 《小说丛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