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 Ⅰ.土壤质量的定义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293
1
作者 赵其国 孙波 张桃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13-120,共8页
土壤质量的评价与监测是评价和重新设计持续性的土壤与土地系统的一个基础。评价土壤质量/健康(soilquality/health)十分复杂,目前十分缺乏把各项土壤性质与土壤管理措施结合起来的评价方法.美国在1991年和1992年连续召开了两届关... 土壤质量的评价与监测是评价和重新设计持续性的土壤与土地系统的一个基础。评价土壤质量/健康(soilquality/health)十分复杂,目前十分缺乏把各项土壤性质与土壤管理措施结合起来的评价方法.美国在1991年和1992年连续召开了两届关于土壤质量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并在1994年发行了《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一书,本文对书中土壤质量的定义、指标与定量化方法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持续环境 评价 环境质量
下载PDF
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Ⅲ.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学指标 被引量:292
2
作者 孙波 赵其国 +1 位作者 张桃林 俞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25-234,共10页
土壤生物是维持土壤质量的重要组分,土壤生物学指标能敏感地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是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目前仍十分缺乏这方面的指标。本文对《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美国土壤学会1994年发行)一书中土壤质... 土壤生物是维持土壤质量的重要组分,土壤生物学指标能敏感地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是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目前仍十分缺乏这方面的指标。本文对《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美国土壤学会1994年发行)一书中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学指标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评价 生物学指标
下载PDF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375
3
作者 黄国勤 王兴祥 +2 位作者 钱海燕 张桃林 赵其国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4期656-660,共5页
论述了肥料的过量使用对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合理施用化肥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认为过量施用化肥引起土壤酸化和板结、重金属污染、硝酸盐污染和土壤次生盐渍化,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并且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淋溶污... 论述了肥料的过量使用对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合理施用化肥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认为过量施用化肥引起土壤酸化和板结、重金属污染、硝酸盐污染和土壤次生盐渍化,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并且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淋溶污染地下水,致使作物品质下降,硝酸盐含量超标,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此外,认为化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氮肥上,氨挥发和NOx、CH4及CO2的释放,不仅能引起温室效应,而且还能够引起臭氧层的破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增加科技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合理施肥;结合国家的调控政策,在粮食产量与环境保护、作物产量与产品品质之间找到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土壤 水环境 温室气体 污染 对策
下载PDF
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81
4
作者 孙波 张桃林 赵其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2-369,共8页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在供应植物生理所需物质时所处的环境条件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本文根据模糊(Fuzzy)数学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原理,建立了一个定量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利用我国东南丘陵山区的第二次全...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在供应植物生理所需物质时所处的环境条件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本文根据模糊(Fuzzy)数学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原理,建立了一个定量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利用我国东南丘陵山区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选取了11项评价指标,分成两组,并根据其植物效应建立了两类隶属度函数(S型和抛物线型),分别计算了隶属度值。然后,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TATGRAPHICS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后,根据加乘法则,求出土壤肥力的综合性评价指标值(IFI,IntegratedFertilityIndex)。根据评价结果,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ILWIS绘制了东南丘陵区土壤肥力状况图。从土壤肥力水平与该区粮食、水果产量水平进行比较中,我们找出了存在差距的地区以及引起这些差距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这一地区土壤肥力大多处于中下水平,高、中、低肥力土壤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5.9%、40.8%和33.3%。内陆腹地,特别是土壤肥力较高的安徽沿江平原、鄱阳湖平原、湘西武陵山区和广西的河池等地区,土壤肥力资源尚有较大潜力待进一步挖掘,限制本区土壤肥力资源潜力发挥的两个主要因子是土壤侵蚀严重和投入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东南丘陵山区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动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关系 被引量:282
5
作者 李忠佩 张桃林 陈碧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4-552,共9页
采用我国东部地区的黑土、潮土、黄泥土和红壤水稻土 ,通过室内分析和培育试验 ,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了淹水导致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程度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的可能影响。结... 采用我国东部地区的黑土、潮土、黄泥土和红壤水稻土 ,通过室内分析和培育试验 ,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了淹水导致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程度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 ,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与水土比呈直线相关关系 ,累计提取量随浸提时间增加 ,单次提取量随提取次数降低。在 8周的培养期内 ,淹水处理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好气处理 ,黄泥土一号高 4 6 %~ 117% (p <0 0 5 ) ,黄泥土二号高 112 %~ 2 85 % (p <0 0 0 1) ,潴育黄泥田高 2 1%~ 73% (p <0 0 5 )。在培养的前 3周 (黄泥土一号 )或前 4周 (黄泥土二号 ) ,不同水分处理的日均土壤有机碳矿化量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其后 ,差异不显著 ;但在整个培养过程中 ,淹水处理的累计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均极显著高于好气处理 (p <0 0 1)。培养过程中 ,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动态与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特别是黄泥土二号 ,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日均矿化量达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好气相关系数 0 94 2 ,淹水相关系数 0 975 )。结果还表明 ,两种黄泥土有机碳矿化量 (包括日均矿化量和累计矿化量 )的差异并不与全土有机碳含量相关 ,而主要是其可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碳 含量 动态变化 土壤有机碳 矿化
下载PDF
土壤质量研究进展与方向 被引量:118
6
作者 张桃林 潘剑君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在简要介绍和分析土壤质量的概念及其与持续农业的关系、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土壤质量变化和土壤退化的动因、危害及动态监测方法等方面的最新国际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土壤质量研究工作的方向和重点领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土壤质量 评价指标 动因 危害 可持续农业
下载PDF
土壤退化研究的进展与趋向 被引量:111
7
作者 张桃林 王兴祥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0-284,共5页
定义了土壤退化的概念 ,分析了全球及我国土壤退化概况 ,总结了土壤退化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土壤退化 概况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下载PDF
海南琼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115
8
作者 杨小波 张桃林 吴庆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0-196,共7页
研究海南岛琼北弃荒坡耕地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演变的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 ,不同植被类型的 α-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和土壤肥力 (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 )的增加正相关明显 ,β-多样性指数在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的过渡区变化较强... 研究海南岛琼北弃荒坡耕地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演变的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 ,不同植被类型的 α-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和土壤肥力 (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 )的增加正相关明显 ,β-多样性指数在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的过渡区变化较强烈 ,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的地方则是在疏灌丛与密灌丛之间 ,表现出在植被恢复的同时 ,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会有所增加 ,但后者一般稍滞后一段时间。在对土壤肥力与植被性状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 ,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与演替后期植物种类的发展有关 ;而土壤全氮则与群落覆盖度、木本植物种数和演替后期植物种数等多个因素有关 ;全磷稍与物种多样性有关。土壤全钾和 p H值的变化比较复杂 ,与植物组成性状的关系没有选择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琼北地区 植被类型 物种多样性 土壤肥力 弃荒坡耕地
下载PDF
农田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评价 被引量:118
9
作者 高超 张桃林 吴蔚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4-348,共5页
通过对比土壤的固磷能力和磷素水平可以评估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 .研究表明 ,磷吸持指数 (SI)可以作为土壤最大吸磷量的替代指标来表征土壤的固磷能力 .在太湖地区 ,影响水土界面磷素迁移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磷水... 通过对比土壤的固磷能力和磷素水平可以评估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 .研究表明 ,磷吸持指数 (SI)可以作为土壤最大吸磷量的替代指标来表征土壤的固磷能力 .在太湖地区 ,影响水土界面磷素迁移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磷水平和土壤固磷能力 .SI值 30左右为一临界值 ,SI大于此值的土壤对于施磷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 ,而SI低于此值的土壤对施磷非常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非点源污染 农田土壤磷素 吸持指数 风险评价 水体
下载PDF
高度集约农业利用导致的土壤退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119
10
作者 张桃林 李忠佩 王兴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3-850,共8页
集约化农业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其长期的土地高强度利用和农用化学品过量投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导致的以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化、有害物质积累、生物多样性衰退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退化,... 集约化农业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其长期的土地高强度利用和农用化学品过量投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导致的以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化、有害物质积累、生物多样性衰退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退化,给生态系统本身与环境都带来了巨大压力和严重威胁。在长期保持高强度利用和过量农用化学品投入的情况下,以非线性响应为特征的土壤生态系统特性有可能出现突变状态,并引起更大的环境风险。目前,应当高度重视集约农业利用下土壤退化的形成与演变机理、时空分异规律、以及土壤退化的控制和退化土壤的恢复重建措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集约农业利用 土壤退化 生态环境效应
下载PDF
中国土壤颗粒组成的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06
11
作者 李德成 张桃林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4期263-265,共3页
以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土壤颗粒组成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不同质地的分形维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分形维数随土壤质地的变细而增大;由北至南、由西向东和由西南至东北,我国主要地带性土壤的分形维数逐渐递增;成土母质... 以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土壤颗粒组成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不同质地的分形维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分形维数随土壤质地的变细而增大;由北至南、由西向东和由西南至东北,我国主要地带性土壤的分形维数逐渐递增;成土母质对土壤质地分形维数有很大影响,易风化母质上发育的土壤质地分形维数高于难风化母质上发育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土壤质地 颗粒组成 地带性土壤 中国
下载PDF
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 Ⅱ.土壤质量评价的碳氮指标 被引量:73
12
作者 孙波 赵其国 张桃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69-175,184,共8页
土壤质量评价中碳氮指标的表示方法很多,其中生物活性碳、氮能敏感地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但其测定困难,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认识并不统一。本文对《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美国土壤学会1994年发行》一书中土壤质量... 土壤质量评价中碳氮指标的表示方法很多,其中生物活性碳、氮能敏感地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但其测定困难,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认识并不统一。本文对《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美国土壤学会1994年发行》一书中土壤质量评价在碳氮方面的指标、测定方法以及土地利用管理对这些指标的影响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评价 碳氮指标 持续环境
下载PDF
红壤稻田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过程特征分析 被引量:97
13
作者 李忠佩 张桃林 +2 位作者 陈碧云 尹瑞龄 施亚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4-352,共9页
通过田间采样分析 ,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红壤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及其过程和机理 ,确定达到平衡状态时红壤稻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水平。结果表明 ,在水耕条件下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过程可大致分为快速增长和趋于稳定阶段 ,水耕... 通过田间采样分析 ,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红壤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及其过程和机理 ,确定达到平衡状态时红壤稻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水平。结果表明 ,在水耕条件下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过程可大致分为快速增长和趋于稳定阶段 ,水耕利用 30年 ,0~ 2 0cm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 2 0gkg- 1,全氮含量 1 6gkg- 1,随后 ,即使利用年限长达 80年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趋于稳定 ,没有显著提高。 2 0天的培养期内 ,不同利用年限红壤稻田 0~ 1 0cm土层有机碳和有机氮的矿化率分别为 2 2 %~3 3%和 2 8%~ 6 7% ;总体来说 ,有机碳、氮的矿化率随红壤水稻土的熟化过程而升高。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 ,微生物生物量碳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 ,而微生物生物量氮在利用 30年后其增加趋势明显趋缓 ;利用30年的红壤稻田 ,0~ 1 0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为 332 8mgkg- 1和 2 3 85mgkg- 1,比利用 3年分别高1 1 1 %和 4 7%。与利用 3年的红壤稻田相比 ,利用 30年后细菌数量增加了 1 1倍 ( 0~ 1 0cm)和 3 8倍 ( 1 0~2 0cm) ,利用 80年后更显著地增加了 1 9倍 ( 0~ 1 0cm)和 1 2倍 ( 1 0~ 2 0cm) ;真菌的数量也呈上升的趋势 ,但在 30年利用后基本趋于稳定 ;此外 ,细菌的群落从荒草地的 4个种到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稻田 土壤 有机质 积累过程
下载PDF
我国中亚热带缓丘区红粘土红壤肥力的演化 Ⅱ.化学和生物学肥力的演化 被引量:92
14
作者 孙波 张桃林 赵其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3-217,共15页
本文着重探讨红粘土红壤化学和生物学肥力在利用过程中的演化特征,并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评价红壤化学和生物学肥力演化的指标,并进行了相应的评价。结果表明:红粘土红壤的林草地及荒地系统由于长期受侵蚀淋溶等退化过程的影响,土壤... 本文着重探讨红粘土红壤化学和生物学肥力在利用过程中的演化特征,并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评价红壤化学和生物学肥力演化的指标,并进行了相应的评价。结果表明:红粘土红壤的林草地及荒地系统由于长期受侵蚀淋溶等退化过程的影响,土壤养分水平已跌至“谷底”值。垦殖利用后,其化学肥力随着耕垦熟化过程不断提高,表现为土壤中各种速效养分及交换性Ca、Mg含量均增加,而交换性Al含量降低。同样,林草地系统红粘土红壤的生物学肥力较低;耕垦利用后,其生物学肥力也随着熟化过程而提高,表现为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腐殖质品质和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交换性阳离子组成、养分全量及速效含量可作为评价红粘土红壤化学肥力演化的指标。而土壤有机质、HA、微生物总数、微生物生物量碳、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是评价红粘土红壤生物学肥力演化最重要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缓丘区 红壤 化学肥力 生物学肥力 演化
下载PDF
红壤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 被引量:75
15
作者 王兴祥 张桃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5-341,共7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比较研究了中亚热带红壤低丘岗地几种主要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土流失、养分循环和平衡特征、土壤养分消长动态及空间分异,结果表明:水土流失是红壤旱坡地生态系统养分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固体径...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比较研究了中亚热带红壤低丘岗地几种主要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土流失、养分循环和平衡特征、土壤养分消长动态及空间分异,结果表明:水土流失是红壤旱坡地生态系统养分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固体径流具有养分富集现象,速效养分损失以地表径流为主,水土流失养分损失量大小顺序为:有机碳>全钾>速效钾>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免耕覆盖和垄作能显著减少水土流失及养分损失量;红壤旱地淋溶也是养分,尤其是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在养分平衡有盈余状况下,土壤养分水平是可以逐步提高的,其中,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提高的速度较快,土壤全氮、有机质和全磷也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复合农林系统中,土壤养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农作物区域由于养分投入较高,土壤养分水平明显高于林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旱坡地生态系统 养分循环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土壤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65
16
作者 董元华 张桃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前我国土壤和农作物中有毒物质的残留问题日趋突出。有机氯农药虽已禁用近20年,但通过某些食物链富集仍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此外,残留农药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其中有机磷农药问题尤为突出。重金属残留超标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郊... 目前我国土壤和农作物中有毒物质的残留问题日趋突出。有机氯农药虽已禁用近20年,但通过某些食物链富集仍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此外,残留农药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其中有机磷农药问题尤为突出。重金属残留超标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郊区、污灌区和矿区农产品,尤其是城郊蔬菜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硝酸盐积累主要在农业集约化地区,尤其是塑料大棚等保护地问题比较普遍。农产品中的有机氯残留、重金属残留以及硝酸盐积累均与土壤污染有密切的关系,土壤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因素。因此,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应尽快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建立长期性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并加强土壤中环境激素类的研究和监测,修订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基于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与评价方法。同时制订土壤质量修复和保护规划,并完善有关立法,实现土地资源由数量管理向数量与质量管理并重的战略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 土壤 污染 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养分贫瘠化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79
17
作者 孙波 张桃林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本文利用模糊(Fuzzy)数学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原理,建立了一个综合评价土壤养分贫瘠化的方法,并且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对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土壤养分贫瘠化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本文利用模糊(Fuzzy)数学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原理,建立了一个综合评价土壤养分贫瘠化的方法,并且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对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土壤养分贫瘠化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ARC/INFO绘制了东南匠瘠山区土壤养分贫瘠化状况图。最后,分析了引起养分贫瘠化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养分贫瘠化的策略和措施,结果表明,这一地区土壤养分大多处于中度贫瘠化水平,土壤养分处于轻度、中度和严重贫瘠化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1.5%、49.5%和29.0%,其中水田土壤的养分贫瘠化程度相对较林旱地土壤要轻。总体看来,两湖平原、湘南红壤和水稻土区、珠江三角洲平原、皖南山区、广西百色与南宁地区交界处以及桂林地区土壤养分的贫瘠化水平较低;桂粤闽的赤红壤区、鄂西石灰土区和浙江的大部分红壤区土壤养分贫瘠化严重;湖南的山区、赣闽的红壤区、广西的河池地区、广东的北部和海南岛的中西部土壤养分处于中度贫瘠化水平。森林的开垦和退化、土壤侵蚀与地表径流、淋失以及养分投入水平低,比例不合理是引起土壤养分贫瘠化的主要因素。必须应用系统论原理,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增加农业的整体投入,优化农业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丘陵区 土壤养分贫瘠化 评价 南方
下载PDF
改良剂对Cu、Cd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84
18
作者 李平 王兴祥 +1 位作者 郎漫 张桃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41-1249,共9页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比较石灰、钙镁磷肥、硅肥、紫云英、猪粪和泥炭等几种改良剂作用下Cu、Cd污染酸性水稻土中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添加石灰、钙镁磷肥、硅肥、紫云英和猪粪培养120d期间,土壤pH值呈现先增加至最大...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比较石灰、钙镁磷肥、硅肥、紫云英、猪粪和泥炭等几种改良剂作用下Cu、Cd污染酸性水稻土中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添加石灰、钙镁磷肥、硅肥、紫云英和猪粪培养120d期间,土壤pH值呈现先增加至最大值而后缓慢降低的趋势,但均高于对照,而添加泥炭后土壤pH值略有下降.各改良剂的使用均显著降低了土壤水溶态和交换态Cu、Cd含量,且在培养期间呈现先逐渐降低至最小值而后再增加的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态和交换态Cu、Cd含量与土壤pH值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添加改良剂后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Cu、Cd含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说明改良剂的应用能够使土壤重金属由有效态向某些潜在有效态或无效态转变,从而达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剂 重金属 分配 转化
下载PDF
欧洲国家控制农业养分污染水环境的管理措施 被引量:54
19
作者 高超 张桃林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9年第2期50-53,共4页
近年来欧洲国家为控制农业养分污染水环境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法律和经济等环境管理措施,鼓励和刺激农民采取更加有利于环境的耕作方法,限制化肥、厩肥等养分投入,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氮、磷等养分流失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体的污染,取得了... 近年来欧洲国家为控制农业养分污染水环境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法律和经济等环境管理措施,鼓励和刺激农民采取更加有利于环境的耕作方法,限制化肥、厩肥等养分投入,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氮、磷等养分流失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体的污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对此作了详细介绍,以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污染 水污染控制 管理措施 欧洲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对磷的吸持与解吸特征 被引量:60
20
作者 高超 张桃林 吴蔚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7-71,共5页
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水土界面磷的迁移能力有较大的差别 .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太湖地区水稻土在旱作时土壤固磷能力低于旱地土壤 ,但由于其土壤磷素水平较后者低 ,在一定条件下磷由固相转入液相被淋溶或随径流流失的风险要低于旱地土... 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水土界面磷的迁移能力有较大的差别 .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太湖地区水稻土在旱作时土壤固磷能力低于旱地土壤 ,但由于其土壤磷素水平较后者低 ,在一定条件下磷由固相转入液相被淋溶或随径流流失的风险要低于旱地土壤 .水稻土在淹水还原条件下比旱作时固磷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土壤中的磷向溶液中的释放量总体上较淹水前减少 ,这是因为在还原条件下形成的无定形Fe3+ Fe2 +混合氢氧化物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和很强的吸持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素 非点源污染 氧化还原 吸持作用 土壤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