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目前的认识和建议-2019 被引量:44
1
作者 黄从新 +46 位作者 黄德嘉 华伟 曹克将 陈林 陈维 陈明 储慧民 樊友启 范洁 方丕华 付华 高连君 郭军 黄鹤 江洪 蒋晨阳 李莉 李毅刚 刘旭 刘育 刘启明 刘兴鹏 马长生 梅举 孟旭 邵永丰 宋治远 苏晞 唐闽 王群山 王玉堂 王祖禄 吴立群 夏云 徐亚伟 杨兵 杨新春 杨延宗 姚焰 于胜波 袁义强 勇华 曾秋棠 郑良荣 钟敬泉 周达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5期385-401,共17页
自2014年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撰写的《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目前的认识和建议》[1]以来的近五年间,国内外有关左心耳(LAA)干预... 自2014年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撰写的《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目前的认识和建议》[1]以来的近五年间,国内外有关左心耳(LAA)干预预防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其研究结果进一步奠定了干预LAA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升了干预LAA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重要性认识和临床实践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残余漏 非瓣膜性房颤 封堵器 栓塞事件 左心耳
原文传递
自主神经与心律失常 被引量:38
2
作者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89-407,共19页
自主神经系统(ANS)对心律失常的发生、维持以及症状的产生都具有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自主神经系统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的主要依据有: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虽然许多心律失常的折返机制有其解剖基础,但大多数的快速... 自主神经系统(ANS)对心律失常的发生、维持以及症状的产生都具有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自主神经系统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的主要依据有: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虽然许多心律失常的折返机制有其解剖基础,但大多数的快速心律失常(以及一些缓慢性心律失常)发作通常是阵发性的,表明在心律失常的发生中有一个或者多个因素起着关键性或者辅助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 心律失常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伴发心律失常检测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5
3
作者 黄立萍 王楠 +4 位作者 董颖雪 洪丽 林治湖 杨延宗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1期829-832,共4页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及相伴发的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DCG监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评价SMI发作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SMI时ST-T改变幅度、持续...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及相伴发的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DCG监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评价SMI发作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SMI时ST-T改变幅度、持续时间与相关心律失常的关系;受累导联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66例患者中48例出现SMI,共计218阵SMI发作;上午6:00至12:00SMI的发作频率最高有110阵(50.5%);SMI发作快频率依赖者32例(66.7%),慢频率依赖者5例(10.4%);SMI发作伴发心律失常33例,检出率79.6%;随年龄增长SMI发生率增高,年龄65-75岁患者中发生118阵,(4.3±2.9)次,人,年龄75-85岁患者中SMI发作97阵,(5.2±2.9)次/人。结论SMI是老年冠心病常见的表现形式,动态心电图能及早检出SMI的存在及其伴发的心律失常,利于评估猝死风险,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江苏滨海盐碱地中山杉造林推广试验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永辉 伍寿彭 +8 位作者 殷云 王宗法 吕祥生 宋万平 冯福生 刘玉水 徐为荣 顾平 《江苏林业科技》 1996年第4期18-22,共5页
报道了落羽杉属杂种——中山杉302和401两无性系在江苏滨海盐碱地上的生态适应性和生长表现。造林试验初步表明,它们在其母本落羽杉和池杉不宜生长的沿海盐碱地(pH8~8.5,含盐量0.1%左右)上生长良好,是开发利用海... 报道了落羽杉属杂种——中山杉302和401两无性系在江苏滨海盐碱地上的生态适应性和生长表现。造林试验初步表明,它们在其母本落羽杉和池杉不宜生长的沿海盐碱地(pH8~8.5,含盐量0.1%左右)上生长良好,是开发利用海涂广阔的土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羽杉属 杂种 耐盐碱 适应性 滨海 盐碱池 造林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的影响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国草 刘艳军 +6 位作者 夏云 高连君 杨延宗 董颖雪 尹晓盟 常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083-208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碎裂QRS波(fQRS)的影响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AMI患者137例,其中男109例,女28例;平均年龄(60.5±12.5)岁。按病情不同将患者分为急诊PC...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碎裂QRS波(fQRS)的影响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AMI患者137例,其中男109例,女28例;平均年龄(60.5±12.5)岁。按病情不同将患者分为急诊PCI组31例、择期PCI组61例、未行PCI(拒绝或无法行PCI治疗)组45例,于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周、术后2周及随访6个月时分别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fQRS的发生率;同时根据体表心电图有无fQRS将其分成两组〔fQRS组(70例)和无fQRS组(67例)〕,比较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急诊PCI组、择期PCI组、未行PCI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心房纤颤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7例患者中急诊PCI组、择期PCI组及未行PCI组患者术前心电图梗死部位对应导联可见fQRS者分别为14例(45.2%)、35例(57.4%)、21例(46.7%);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周3组心电图fQR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周和随访6个月时3组fQR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周急诊PCI组与择期PCI组患者心电图fQRS发生率较未行PCI组均降低(P<0.01),随访6个月时急诊PCI组心电图fQRS发生率较择期PCI组和未行PCI组降低(P<0.01)。3组患者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有fQRS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无fQRS组〔8.6%(6/70)与0%(0/67),P=0.028〕。结论 AMI后fQRS可能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早期开通冠状动脉血管可以降低心电图fQRS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律失常 心性 碎裂QRS波
下载PDF
顽固性室性早搏的导管标测与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31
6
作者 杨延宗 高连君 +5 位作者 杨东辉 刘少稳 丛培欣 林治湖 宋道岭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7年第1期22-25,共4页
采用射频导管消融术对症状明显、药物无效的10例顽固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进行治疗。将消融电极送至右室流出道区域,以S1S1或RS2早搏刺激标测到与体表12导联心电图记录的自发室早QRS波群图形完全相同,并且激动标测时... 采用射频导管消融术对症状明显、药物无效的10例顽固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进行治疗。将消融电极送至右室流出道区域,以S1S1或RS2早搏刺激标测到与体表12导联心电图记录的自发室早QRS波群图形完全相同,并且激动标测时自发室早的局部电图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30ms以上的部位为消融靶点。以室早在放电后10s内消失,维持稳定窦性心律30~60min为即刻成功标准。9例患者经10~20W、消融60~180s,早搏和短阵室速完全消失;1例失败。平均随访11个月,未服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9例中8例无早搏、1例为偶发室早,均无并发症。提示射频导管消融术是治疗某些右室流出道早搏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导管标测 射频消融
下载PDF
2010欧洲心脏病学会房颤管理指南解读 被引量:19
7
作者 荣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3期7-10,共4页
2010年9月在瑞典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大会公布了最新房颤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新版指南),该指南是欧洲心脏病学会单独发布的指南,之前他们均与AHA/ACC联合发布指南,可能今后世界上只有一个指南的格局将发生改变。
关键词 欧洲心脏病学会 管理指南 房颤 解读 ACC AHA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评价肺静脉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鸣遒 杨延宗 +3 位作者 王照谦 高连君 林治湖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肺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60例,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仅合并高血压病;房颤发作频繁,症状重,药物治疗无效;电生理检查提示为肺静脉起源。30例肺静脉射频导管消融术术前...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肺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60例,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仅合并高血压病;房颤发作频繁,症状重,药物治疗无效;电生理检查提示为肺静脉起源。30例肺静脉射频导管消融术术前行MSCT检查,其中13例术后3个月行MSCT检查;其余30例仅于术后3~18个月行MSCT检查。对70根肺静脉的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结果及MS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照组60例,均为非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和/或高血压病,均行MSCT检查。结果肺静脉造影测量左上肺静脉30根,平均直径(18.39±5.02)mm;右上肺静脉30根,平均直径(17.97±4.89)mm;左下肺静脉10根,平均直径(15.87±6.12)mm。相应MSCT肺静脉成像所测得直径分别为(17.86±4.51)mm,(17.16±4.29)mm,(14.32±2.12)mm。共重建120例中国人肺静脉481根。3支者5例(4.2%),其中左共干者3例,右共干者2例;5支者6例(5%),其中左3支者3例,右3支者3例;4支者109例(90.8%)。房颤患者60例,MSCT肺静脉成像测得直径分别为左上肺静脉(17.02±4.13)mm,右上肺静脉(17.40±4.71)mm,左下肺静脉(14.23±3.83)mm,右下肺静脉(15.81±4.60)mm。非房颤患者60例,MSCT肺静脉成像所测得直径分别为左上肺静脉(17.97±3.32)mm,右上肺静脉(17.63±3.34)mm,左下肺静脉(15.30±2.26)mm,右下肺静脉(14.71±2.37) mm。普通消融导管组电隔离肺静脉80根,发生狭窄的10根(12.5%);盐水灌注消融导管组电隔离肺静脉39根,发生狭窄4根(10.3%)。结论(1)中国人以4支肺静脉为主,极少部分人3支或5支;(2)盐水灌注消融导管隔离肺静脉狭窄发生率低于普通消融导管;(3)MSCT可作为无创性肺静脉消融术后随访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射频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平板运动试验不同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9
作者 郭冰丽 高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114-3117,共4页
目的研究平板运动试验(TET)不同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435例疑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为CHD组和非CHD组,计算ST段压低、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ST/HR斜率、ST/HR指数及ST/HR滞后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用... 目的研究平板运动试验(TET)不同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435例疑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为CHD组和非CHD组,计算ST段压低、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ST/HR斜率、ST/HR指数及ST/HR滞后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5种指标的准确性。结果 ST/HR滞后灵敏度最高(92.1%),ST/HR斜率特异度最高(83.2%);ROC曲线下面积分析:ST/HR斜率(AUC:0.837,P <0.001)、ST/HR指数(AUC:0.738,P <0.001)与ST/HR滞后(AUC:0.703,P <0.001)的准确性均高于传统的ST段压低标准(AUC:0.679,P <0.001)。结论 ST/HR斜率、ST/HR指数与ST/HR滞后提高了TET诊断CHD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平板运动试验 ST/HR斜率 ST/HR指数 ST/HR滞后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前多层螺旋CT对比食管超声检测心房血栓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夏云 杨延宗 +7 位作者 丛涛 郭然 高连君 杨东辉 王珂 王照谦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33-337,共5页
目的对比食管超声(TEE)与多层螺旋CT(MSCT)在房颤导管消融术前左心房血栓筛选中的作用。方法顽固性房颤患者221例。导管消融术前常规TEE和/或MSCT检查除外心房血栓。比较TEE筛选(TEE组,45例)、MSCT筛选(MSCT组,141例)和两种方法均应用... 目的对比食管超声(TEE)与多层螺旋CT(MSCT)在房颤导管消融术前左心房血栓筛选中的作用。方法顽固性房颤患者221例。导管消融术前常规TEE和/或MSCT检查除外心房血栓。比较TEE筛选(TEE组,45例)、MSCT筛选(MSCT组,141例)和两种方法均应用患者(T+M组,35例)血栓的阳性检出率,并随访3组患者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栓塞的发生率。结果TEE组5例发现左心耳血栓或自发声影(11.1%),MSCT组发现11例(7.80%),T+M组中1例MSCT检测发现左心耳血栓,而TEE未发现,另有2例TEE及MSCT均检测到左心耳血栓(8.57%)。201例患者接受肺静脉节段电隔离或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在TEE组和MSCT组,各有1例手术过程中出现TIA(2.50%vs 0.78%)。MSCT组中,1例患者术后第2天发生脑栓塞(0.78%)。结论与TEE相比,MSCT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前患者心房血栓筛选的敏感度相近,提示MSCT也可以用来进行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前心房血栓的筛选,并可能成为TEE重要的补充性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 导管消融 食管超声心动图 多层螺旋CT
原文传递
动态心电图在评价灶性房颤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立萍 杨东辉 +2 位作者 杨延宗 林治湖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评价动态心电图在灶性房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灶性房颤患者 2 5例 ,对照组 :非房颤患者 30例。动态心电图分析仪 2 4小时连续记录 ,统计单个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总数 ,房颤的发作时间及发作次数 ,能够诱发房颤的房早数量和... 目的 评价动态心电图在灶性房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灶性房颤患者 2 5例 ,对照组 :非房颤患者 30例。动态心电图分析仪 2 4小时连续记录 ,统计单个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总数 ,房颤的发作时间及发作次数 ,能够诱发房颤的房早数量和房早的联律间期 ,不能诱发房颤的房早数量和联律间期。结果 灶性房颤组 ,共有 6 40 3次阵发性房颤发生 ,平均持续时间 19 8± 7 8秒 ,6例为单一联律间期房早诱发房颤 ,10例为 2种联律间期房早诱发房颤 ,9例为 3~ 5种联律间期房早诱发的房颤 ,其中 17例有同样联律间期的频发房早 (>72 0次 / 2 4h) ,8例有同样联律间期的偶发房早 (<72 0次 / 2 4h)。诱发房颤的房早均呈“PonT”现象 ,联律间期 0 45± 0 0 8s。 15例 2 15 8阵房颤发生在 2 0 :0 0点至 8:0 0点之间 ;18例 42 45阵房颤发生在 8:0 0点至 2 0 :0 0点。对照组 :30例动态心电图记录中 ,无房颤发生 ,房早联律间期0 6 4± 0 16s。灶性房颤组诱发房颤房早联律间期明显短于对照组房早联律间期 (P <0 0 1)。结论 灶性房颤有着一定规律和心电图特点 ,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寻找导管射频消融合适病例 ,寻找一种可靠、高效、重复性好的诱发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心房颤动 动态心电图 临床意义 导管射频消融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高珊 卢慧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105-108,共4页
生理状态下,人体血压存在两峰一谷的昼夜节律,日内血压波动图形呈勺型或深勺型。高血压患者者血压昼夜节律会发生异常改变,血压昼夜呈非勺型或反勺型。这种改变受到自主神经系统、中枢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内皮功能、肾素-血管紧张素-... 生理状态下,人体血压存在两峰一谷的昼夜节律,日内血压波动图形呈勺型或深勺型。高血压患者者血压昼夜节律会发生异常改变,血压昼夜呈非勺型或反勺型。这种改变受到自主神经系统、中枢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内皮功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素及血管活性物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调控,并受患者盐摄入量、遗传因素、生活状态、年龄、肥胖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昼夜节律 自主神经系统 血管紧张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下载PDF
不同起搏模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重构及远期预后影响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14
13
作者 董颖雪 郭萌 +8 位作者 杨延宗 高连君 查咏梅 解泽宙 孙颖慧 王莹琦 夏云 Javin Boodhna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2103-2107,共5页
目的评价单腔起搏(VVI)和双腔起搏(DDD)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重构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3年1月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的随访资料,评价VVI和DDD两种不同起搏方式患者左心系统重构与瓣膜反流、心脏功... 目的评价单腔起搏(VVI)和双腔起搏(DDD)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重构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3年1月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的随访资料,评价VVI和DDD两种不同起搏方式患者左心系统重构与瓣膜反流、心脏功能、血栓与心房颤动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等影响情况。结果对DDD组患者57例和VVI组患者59例,长期随访(97±27)个月、(107±44)个月发现,DDD组患者左心房、左心室内径同术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5)mm比(35±5)mm,P=0.07;(47±7)mm比(47±5)mm,P=0.32],三尖瓣反流率显著增加(42.1%比10.5%,P〈0.01);VVI组左心房[(45±12)mm比(39±12)mm,P〈0.01]、左心室[(53±11)mm比(50±9)mm,P=0.01)]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加且三尖瓣反流率(42.4%比16.9%,P〈0.01)显著增加;DDD组[(57±7)%比(59%±9)%,P=0.11]和VVI组患者末次随访左心室射血分数[(53±10)%比(56±11)%,P=0.05]同术前比无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时DDD组和VVI组心房颤动发生率(5.4%比22.0%,P=0.14)、再住院率(26.3%比33.9%,P=0.08)和病死率(10.5%比11.9%,P=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起搏模式均不能阻止心脏电重构与机械重构的发生。提示现有的房室顺序起搏模式基础上,有必要寻求更加生理性的起搏部位或最小化心室起搏、优化房室间期等方式提高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人工 随访研究 心律失常 心脏重构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孤立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志鹏 高连君 +4 位作者 尹晓盟 常栋 夏云 肖宪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和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19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孤立性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手术方式为环肺静脉电隔离,非阵发性房颤在环肺静脉电隔离基础上行线性消融,收集患...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和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19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孤立性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手术方式为环肺静脉电隔离,非阵发性房颤在环肺静脉电隔离基础上行线性消融,收集患者基本的临床资料、生化及物理检查指标。依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析预测心律失常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随访14~27个月,平均(15.4±3.5)个月。共有38例(31.9%)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P<0.1的指标有非阵发性房颤、左房前后径(LAD)、左房容积指数(LAVI)、房颤持续时间、三酰甘油、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以上指标进行二分类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VI(OR=1.102,95%CI:1.017~1.195,P=0.018)、NLR(OR=4.433,95%CI:1.863~10.546,P=0.001)以及房颤持续时间(OR=1.019,95%CI:1.000~1.038,P=0.046)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LAD的界值点为40.5mm,LAVI的界值点为26.3ml/m2,NLR的界值点为1.64,房颤持续时间的界值点为11.4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LAD≥40.5mm组与LAD<40.5mm组(35.3%︰81.2%)、LAVI≥26.3ml/m2组与LAVI<26.3ml/m2组(60.8%︰77.9%)、房颤持续时间≥11.4个月组与<11.4个月组(46.2%︰94.8%)、NLR≥1.64组与NLR<1.64组(52.9%︰79.4%)消融成功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AD、LAVI、NLR、房颤持续时间是孤立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当LAD≥40.5mm、LAVI≥26.3ml/m2、NLR≥1.64,房颤持续时间≥11.4个月时,复发的概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孤立性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导管射频消融术 复发
原文传递
利用LNG气化站冷能的冷库系统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焦琳 +2 位作者 李秀娟 聂廷哲 段常贵 《煤气与热力》 2007年第12期15-17,共3页
将 LNG 气化站冷能用作冷库冷源可达到节能效果。确定了利用 LNG 冷能的冷库系统方案,进行了冷能利用系统的能量分析和经济分析。在一定规模下,LNG 冷量可以满足冷库需要,投资回收期较短。
关键词 LNG气化站 冷能 冷库
下载PDF
影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答的新认识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涛 王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6-178,共3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心力衰竭终末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但20%~30%的病人CRT后无应答。合理地定义CRT的应答,更注重患者症状改善和获益,关注新的预测有应答的方法 ,严格地掌握CRT的适应证,合理拓展CRT的适应证,合理选择心室电极植入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心力衰竭终末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但20%~30%的病人CRT后无应答。合理地定义CRT的应答,更注重患者症状改善和获益,关注新的预测有应答的方法 ,严格地掌握CRT的适应证,合理拓展CRT的适应证,合理选择心室电极植入位置,术后做好优化AV/VV间期等管理措施,都将有效地提高CRT的应答率。而对于CRT能否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慢性心力衰竭 综述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无应答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大静脉肌袖电活动特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延宗 黄从新 +5 位作者 高连君 杨东辉 夏云 李世军 林治湖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1期33-37,共5页
 总结和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内电生理标测中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内肌袖电活动的特征,及其与房颤的关系。选择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顽固性阵发性房颤患者 126例,用环状标测电极行肺静脉和 /或上腔静脉电生理标测,分析引起房性...  总结和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内电生理标测中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内肌袖电活动的特征,及其与房颤的关系。选择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顽固性阵发性房颤患者 126例,用环状标测电极行肺静脉和 /或上腔静脉电生理标测,分析引起房性心律失常时肌袖内的电活动类型、频率、发作方式及其与房颤之间的联系。结果:有50例(39. 7% )经心电生理标测证实其房性心律失常与大静脉肌袖的自发电活动相关。共标测心脏大静脉 354根,心律失常相关大静脉 59根,包括肺静脉 49根、上腔静脉 10根。电活动类型呈现单一或连发电活动 38根,呈短阵性快速电活动 8根,呈连续快速( >300次 /分)电活动 27根,呈连续较慢电活动 ( <100次 /分 ) 2根。房颤的发生均与静脉肌袖内连续快速的、规律或紊乱的电活动对心房的引发有关。结论:根据房性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大静脉肌袖内电位的特征以及与心房电位的关系,可以明确判定房颤的相关肌袖。同一根大静脉肌袖可表现为 2种或 2种以上的电活动类型,其中以单一和连续快速电活动多见,房颤均为静脉肌袖内的连续快速电活动所引发,而非单一房性早搏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心肌袖 肺静脉电位
下载PDF
碎裂QRS波的机制与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文娟 荣峰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是近来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心电现象。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心肌瘢痕造成的传导阻滞或延迟,常见于冠心病心电图,此外也是心肌梗死、Brugada综合征猝死、室壁瘤等疾病的诊断指标或高危预警指标。fQR... 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是近来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心电现象。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心肌瘢痕造成的传导阻滞或延迟,常见于冠心病心电图,此外也是心肌梗死、Brugada综合征猝死、室壁瘤等疾病的诊断指标或高危预警指标。fQRS对心血管事件诊断和高危预警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对近年来有关fQRS的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QRS波 心肌瘢痕 梗死区周围阻滞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远程心电监测随访的意义 被引量:11
19
作者 夏云 王尹曼 +4 位作者 田晓晨 李岩 高连君 杨延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通过电话心电远程监测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探讨远程心电监测仪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72例,其中持续性房颤39例、阵发性房颤33例。患者在消融术后第1... 目的通过电话心电远程监测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探讨远程心电监测仪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72例,其中持续性房颤39例、阵发性房颤33例。患者在消融术后第1天及每3个月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术后每天定时及有症状时接受电话远程传输心电图(TTECG)监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记录的房颤复发情况及房颤发生与症状的相关性。结果随访(11.0±2.3)个月,TTECG共检测到4403份无干扰心电图,3610份窦性心电图中有症状的1351份(37.43%)。793份异常心电图中无症状性发作的214份(26.99%)。术后3个月空白期中,24h动态心电图发现17例(23.61%)房颤复发,TrECG发现31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随访期间,24h动态心电图发现9例房颤患者复发,TTECG发现18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通过TTECG的监测,与空白期的复发率比较,1年后房颤复发率明显下降(P=0.022),而24h动态心电图未发现复发率的差异(P=0.083)。通过24h动态心电图及TTECG监测,持续性房颤消融成功率分别为84.62%,71.79%(P=0.000),阵发性房颤消融成功率分别为90.91%,78.79%(P=0.006)。结论对于心律失常尤其是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监测,电话远程心电监测优于常规24h动态心电监测,能及时发现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尤其是无症状性房颤。术后有症状患者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房颤复发,实际为窦性心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心电监测 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 随访
原文传递
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立萍 常栋 +2 位作者 洪丽 《医学与哲学(B)》 2014年第7期30-32,59,共4页
研究变异性心绞痛患者 ST 段抬高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回顾性分析122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 ST 段抬高幅度及持续时间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有相关性。结果心率变异性在 ST 段抬高≥0.4mv 患... 研究变异性心绞痛患者 ST 段抬高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回顾性分析122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 ST 段抬高幅度及持续时间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有相关性。结果心率变异性在 ST 段抬高≥0.4mv 患者中较 ST 段抬高<0.4mv 患者中明显降低(P<0.05);其在 ST 段抬高持续时间≥3min 患者中较 ST 段抬高持续时间<3min 患者中明显降低(P<0.05);其在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中较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中明显降低(P<0.05);心率变异性在多支较单支病变明显降低(P <0.05),单支病变狭窄程度≥75%较50%~75%者明显降低(P<0.05)。提示变异性心绞痛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受损程度与冠状动脉缺血严重程度,缺血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心率变异性能一定程度反映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性心绞痛 心率变异性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