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相碎屑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及其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廷彬 林承焰 +3 位作者 崔仕提 王平 王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282-3292,共11页
利用岩心精细描述、铸体薄片图像分析和X线衍射黏土矿物分析等手段,对TLM盆地A油藏石炭系下部海相碎屑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并通过真实岩心水驱油实验研究微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认为:基于孔隙与喉道类型、孔喉... 利用岩心精细描述、铸体薄片图像分析和X线衍射黏土矿物分析等手段,对TLM盆地A油藏石炭系下部海相碎屑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并通过真实岩心水驱油实验研究微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认为:基于孔隙与喉道类型、孔喉组合类型和微观结构类型3个层次内容,研究区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可划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种类型。其中,Ⅰ型非均质具有均质粗粒结构,发育次生溶蚀型和原生孔隙型2种孔喉组合。在驱油过程中,非均质内绕流现象明显,剩余油呈斑块状富集;Ⅱ型非均质具有钙质斑块粗粒结构,发育次生溶蚀型和次生钙质斑块型孔喉组合。驱油过程中,受钙质斑块遮挡作用影响,非均质内剩余油呈斑块状富集;Ⅲ型非均质发育均质细粒结构和原生孔隙型孔喉组合,驱油效果差,剩余油呈连片状分布。3种非均质类型中,Ⅰ型非均质剩余油所占比例最大,Ⅱ型次之,Ⅲ型最小。在纵向上,油层非均质自下而上具有Ⅲ型—Ⅱ型—Ⅰ型的演化特点。在平面上,从研究区的西北部到东南部,Ⅰ型非均质剩余油所占比例逐渐增加,Ⅱ型和Ⅲ型非均质剩余油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碎屑岩储层 微观非均质性 孔喉组合 微观结构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碎屑岩油藏开发中隔夹层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对比 被引量:8
2
作者 练章贵 李君 +3 位作者 王晓 王开宇 邵光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5-609,共5页
碎屑岩油藏传统的隔夹层建模主要是简单地描述隔夹层,缺乏不同隔夹层建模方法对剩余油分布的系统性认识。设计4口虚拟井,分别建立层间和层内隔夹层随机模型和确定性模型,对不同的模型进行天然能量、注水和注气开发的油藏数值模拟,扩大... 碎屑岩油藏传统的隔夹层建模主要是简单地描述隔夹层,缺乏不同隔夹层建模方法对剩余油分布的系统性认识。设计4口虚拟井,分别建立层间和层内隔夹层随机模型和确定性模型,对不同的模型进行天然能量、注水和注气开发的油藏数值模拟,扩大面积、增加井数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机建模方法得到的模拟结果非均质性强,不确定性大,而确定性建模方法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地质认识较相符;隔夹层建模方法的不同导致对油水运动、剩余油分布和注水注气控制作用认识的差异明显。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应充分利用地质认识建立确定性隔夹层模型和对应的相控储集层属性模型,准确量化剩余油分布,为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油藏 隔夹层 确定性建模 随机建模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耦合双重分形蚓孔的表皮因子计算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合文 丁云宏 +4 位作者 邹洪岚 鄢雪梅 崔明月 梁冲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1-728,共8页
基质酸化是碳酸盐岩油气藏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方式之一,表皮因子是此类油藏酸化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鉴于酸岩反应影响因素多,酸蚀蚓孔生长随机性强,且呈分支型体积展布,以往的表皮因子计算模型通常只将其简化为一等效半径,计算结果可靠性... 基质酸化是碳酸盐岩油气藏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方式之一,表皮因子是此类油藏酸化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鉴于酸岩反应影响因素多,酸蚀蚓孔生长随机性强,且呈分支型体积展布,以往的表皮因子计算模型通常只将其简化为一等效半径,计算结果可靠性较低。为此,引入了以不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分形几何学方法,验证了室内实验得到的单蚓孔平面分布的分形性,得到了其分形维数及单蚓孔长度扩展模型。结合Golfier模型,对多蚓孔同时扩展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描述多蚓孔间竞争分布的双重分形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按照酸蚀蚓孔长度与污染半径间对比关系,将表皮因子计算模型改进为两区模型、三区模型和交叉分布模型3种模式。结合现场实际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根据表皮因子随用酸量、施工排量的变化趋势可以优选施工参数,渗透率差异系数代表储层污染程度,也是影响表皮因子和增产效果的重要因素和选井选层的重要依据。对比表明,通过常规等效半径模型得到的表皮因子小于双重分形模型下的计算值,这也解释了碳酸盐岩储层在负表皮因子下,经过酸化后仍能增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酸化 蚓孔 双重分形 表皮因子 耦合
下载PDF
沙埝油田阜三段测井储层评价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凡磊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3期44-46,共3页
通过对沙埝油田阜三段储层的四性关系分析,针对储层岩性复杂、物性差及非均质严重的特点,充分利用大量岩心分析资料和试油试采资料,并结合动态开发资料,建立适合该区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分析检验和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 通过对沙埝油田阜三段储层的四性关系分析,针对储层岩性复杂、物性差及非均质严重的特点,充分利用大量岩心分析资料和试油试采资料,并结合动态开发资料,建立适合该区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分析检验和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解释精度达到89%,有效提高了储层评价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埝油田 阜三段 储层 四性关系 测井评价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注水井吸水剖面预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俊键 周代余 +6 位作者 赵冀 丁帅伟 姜汉桥 梁彬 旷曦域 王倩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0,共5页
注水井吸水剖面预测对于分层注水调整方案的编制和注采井组水淹状况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历史吸水剖面是目前最准确的计算分层吸水量的资料,但是目前对于该资料的使用并不是很全面,多因吸水剖面资料过少,或插值方法选取过于简单... 注水井吸水剖面预测对于分层注水调整方案的编制和注采井组水淹状况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历史吸水剖面是目前最准确的计算分层吸水量的资料,但是目前对于该资料的使用并不是很全面,多因吸水剖面资料过少,或插值方法选取过于简单。本文在历史吸水剖面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方法,通过回归拟合历史吸水剖面资料,建立了吸水剖面预测模型,实现了无吸水剖面时间点注水井吸水剖面的预测,从而达到准确劈分注水量的目的。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考虑了各种影响小层吸水的动静态因素,预测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注水井分层注水量的劈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剖面预测 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算法 回归预测模型
下载PDF
多分支井中的储层改造关键技术
6
作者 鄢雪梅 合文 《低渗透油气田》 2011年第1期112-116,140,共6页
分支井克服了单一水平井“一井一层”的局限,进一步发挥了水平井“少井高产”的突出优点,但是由于分支井钻井时间长,储层污染严重,尤其对于低渗储层,酸化压裂解堵增产措施必须考虑。目前,关于分支井增产方法的研究还较少,现场施... 分支井克服了单一水平井“一井一层”的局限,进一步发挥了水平井“少井高产”的突出优点,但是由于分支井钻井时间长,储层污染严重,尤其对于低渗储层,酸化压裂解堵增产措施必须考虑。目前,关于分支井增产方法的研究还较少,现场施工也不多见。分析总结了分支井酸化压裂储层改造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给出了目前成功的解决方法,并对国外分支井储层改造的现场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总结。现场应用表明,无论是生产井还是注水井,酸化、酸压和水力压裂措施都能在多分支井中成功实施,并取得很好的增产增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支井 酸化 压裂 定向 层问封隔
下载PDF
轮南油田LN2-22-H2井储层敏感性试验评价
7
作者 刘夏荣 +3 位作者 王彦秋 兴勇 杨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31-34,共4页
轮南油田1992年投入开发,目前部分油藏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经过20a的开采,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油水关系极其复杂,单井平均日产逐年下降,地下油水体系与开发初期有了极大的不同,加密井在钻井与生产过程中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极易... 轮南油田1992年投入开发,目前部分油藏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经过20a的开采,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油水关系极其复杂,单井平均日产逐年下降,地下油水体系与开发初期有了极大的不同,加密井在钻井与生产过程中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极易受到污染从而严重影响单井产量。通过对取心井LN2-22-H2井储层敏感性进行实验评价,储层速敏类型为弱速敏,水敏类型为中偏弱水敏和弱水敏,盐敏类型主要为中偏弱盐敏,其次为弱盐敏和无盐敏,酸敏类型主要为无酸敏,其次为弱酸敏和中偏弱酸敏,碱敏类型主要为中偏弱碱敏和无碱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油田 二次开发 储层敏感性 试验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