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赖氨酸羟化酶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狄文玉 康小红 +3 位作者 王颖 寇卫政 苏蔚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赖氨酸羟化酶2(PLOD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探讨PLOD2调控食管鳞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患者(收集于2016年1月至2017... 目的通过观察赖氨酸羟化酶2(PLOD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探讨PLOD2调控食管鳞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患者(收集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PLOD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应用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胶原纤维蛋白沉积;LV-vector、LV-over/PLOD2慢病毒载体转染食管鳞癌细胞系EC-109细胞,应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LOD2表达情况;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PLOD2/AKT上皮-间质转化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LOD2的表达水平(81.7%,49/60)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8.3%,5/60;P<0.01);且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天狼猩红染色显示,PLOD2高表达的食管鳞癌组织中胶原纤维沉积显著高于PLOD2低表达的组织(P<0.01);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PLOD2可提高EC-10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与LV载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PLOD2可上调黏着斑激酶(FA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FAK、p-AKT、波形蛋白等的表达。结论PLOD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迁移和侵袭密切相关;PLOD2促进食管鳞癌迁移和侵袭的机制可能与激活FAK/AKT信号通路、促进上皮-间质转化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溶胶原赖氨酸 2-氧代戊二酸5-二氧酶 肿瘤侵润 黏着斑激酶1
原文传递
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方案二线治疗晚期复发难治性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姬颖华 杨晓煜 +2 位作者 王瑾 孟祥丽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复发难治性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晚期复发难治性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伊立替康65 mg...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复发难治性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晚期复发难治性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伊立替康65 mg·m-2静脉滴注,第1、7天;口服盐酸安罗替尼胶囊12 mg,每日1次,第1~14天,每21 d为1个治疗周期,持续治疗4~6个周期。每2个治疗周期评价1次患者临床疗效,记录最佳疗效评价。对患者进行为期2 a的随访,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周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N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结果患者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13例,疾病稳定7例;客观缓解率(ORR)为65.0%(13/20),疾病控制率为100.0%(20/20)。20例患者PFS为(4.7±2.3)个月,其中13例ORR患者的PFS为(5.7±2.9)个月,7例脑转移患者的PFS为(2.9±1.3)个月。20例患者中有12例在治疗失败或复发转移后接受了三线化学治疗。20例患者发生疲乏12例(60.0%)、厌食5例(25.0%)、高血压10例(50.0%)、手足综合征4例(20.0%)、腹泻2例(10.0%)、白细胞下降10例(50.0%)、血小板减少9例(45.0%)、尿蛋白2例(10.0%),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发生。治疗2个周期后患者血浆TNF-β1、VEGF、MMP2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安罗替尼二线治疗晚期复发难治性SCLC的近期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伊立替康 安罗替尼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骨肉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康小红 +4 位作者 路平 苗战会 孙国绍 曹向军 曹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61-565,共5页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与骨肉瘤的相关性,探讨其在骨肉瘤细胞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即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20例...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与骨肉瘤的相关性,探讨其在骨肉瘤细胞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即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20例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和配对瘤旁组织中MALAT1的表达水平,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应用慢病毒载体、MALAT1 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骨肉瘤U-2OS细胞,分别应用qRT-PCR法检测MALAT1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肿瘤细胞侵袭能力;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中MALAT1的表达水平高于配对瘤旁组织(P〈0.01);MALAT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状态、远处转移(肺转移)相关(P〈0.01);MTT法结果显示,沉默MALAT1可抑制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P〈0.05);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抑制MALAT1表达可降低U-2OS细胞的侵袭能力,与正常对照组和慢病毒载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沉默MALAT1可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7、c-MYC等的表达。结论MALAT1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侵袭密切相关;MALAT1促进骨肉瘤侵袭的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未翻译 骨肉瘤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影响内皮-单核细胞黏附 被引量:8
4
作者 王中群 李丽华 +6 位作者 赵卫星 赵琪 冶亚平 杨晓煜 崔静 贺国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佛波酯(PMA)和抑制剂钙磷酸结合蛋白(Calphostin C)对荷脂ECV304内皮细胞黏附能力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和直接计数法观察内皮细胞黏附能力变化;PepTag Non-Radioactive Assay法定性定量细胞膜上PK...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佛波酯(PMA)和抑制剂钙磷酸结合蛋白(Calphostin C)对荷脂ECV304内皮细胞黏附能力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和直接计数法观察内皮细胞黏附能力变化;PepTag Non-Radioactive Assay法定性定量细胞膜上PKC活性状态;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黏附相关指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I-κBα和ezrin表达的变化。结果100nmol/L PMA在激活细胞膜PKC活性的同时,可以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协同增强ICAM-1和ezrin表达,但下调I-κBα的表达,并使内皮-单核细胞的黏附能力增强;300nmol/L Calphostin C基本上可以逆转50μg/ml ox-LDL诱导的酶活化和对ICAM-1、I-κBα和ezrin表达的调节,即PKC活性减弱,ICAM-1和ezrin表达下调,I-κBα表达上调,内皮细胞黏附能力明显降低。结论PMA、Calphostin C→PKC→NF-κB/I-κB→ICAM-1→Adhesion可能是黏附信息传递整合的一条重要途径,而黏附分子→ezrin→细胞骨架途径则可能起到加强内皮-单核细胞间黏附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细胞黏附分子 单核细胞 内皮细胞 动脉硬化
下载PDF
MicroRNA-191在T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晓煜 +3 位作者 李敏 黄欣 刘翠苓 高子芬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91(miR-191)与T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20例T-ALL/LBL患者肿瘤组织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RH)患者淋巴结组织中miR-191的... 目的探讨MicroRNA-191(miR-191)与T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20例T-ALL/LBL患者肿瘤组织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RH)患者淋巴结组织中miR-19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构建反义miR-191慢病毒载体(LV-miR-191-KD)和阴性对照载体(LV-NC—GFP)并转染T-ALL细胞系Jurkat细胞,qRT-PCR法检测miR-191的表达水平。分别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下调miR-191后的细胞活性、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T-ALL/LBL患者组miR-19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RH患者组(1.875±0.079对1.000,P=0.001),以miR-191表达量的中位数为界,将T-ALL/LBL患者分为高表达组(10例)与低表达组(10例),高表达组患者3年OS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26%对82%,P=0.021)。转染48h后,LV-miR-191-KD组Jurkat细胞miR-191表达水平(0.578±0.012)较LV-NC-GFP组(1.011±0.053)和未转染对照组(1.000)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18和0.021),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升高(P值均〈0.05),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抑制从G1期向S期转化。结论miR-191在T-ALL/LB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可能作为T-ALL/LBL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预后 慢病毒载体
原文传递
273例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敏 +2 位作者 黄欣 刘翠苓 高子芬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9-504,共6页
目的 探讨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I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确诊的273例PINHL患者资料,分析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7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1,中位发病年龄为46(2~85)岁,B细胞淋巴... 目的 探讨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I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确诊的273例PINHL患者资料,分析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7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1,中位发病年龄为46(2~85)岁,B细胞淋巴瘤组以腹部包块多见,而T细胞淋巴瘤组以穿孔、下腹疼痛及B症状更为常见.病变部位以回盲部最多见(30.4%).肠镜活检确诊率为90.3%.病理学分型:B细胞淋巴瘤232例(85.0%),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LBCL,NOS)最为多见(48.4%);T细胞淋巴瘤41例(15.0%),以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36.6%).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245例,B细胞淋巴瘤组患者预后明显好于T细胞淋巴瘤组(P<0.05),手术对于患者整体生存率无明显影响,但对于侵袭性淋巴瘤患者可以提高其生存率.结论 国人PINHL以B细胞淋巴瘤多发,T、B细胞淋巴瘤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肠镜活检是较好的确诊方法.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明显好于T细胞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患者可能从手术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病理学 临床 原位杂交 荧光 预后
原文传递
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浅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辽宁高职学报》 2007年第8期44-46,共3页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而现代多媒体教学是一项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的新技术,但也存在着照搬教材,教学内容横向扩展不足,用课件的音视频文件代替讲解,缺少带领学生分析及给学生思考时间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而现代多媒体教学是一项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的新技术,但也存在着照搬教材,教学内容横向扩展不足,用课件的音视频文件代替讲解,缺少带领学生分析及给学生思考时间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课堂教学可采用"多媒体展示与课堂板书"、"演示、举例、分析及动手设计"、"提问、求解、评价"、"演示、模拟、验证"等模式,同时要配备完善的,与课程同步网络辅导答疑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多媒体课堂 网络辅导
下载PDF
依折麦布对兔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中群 李丽华 +5 位作者 哲莹 赵琪 曾莹 吕运成 赵卫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487-2490,共4页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依折麦布干预组,每组8只。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喂高胆固醇饲料(高胆固醇饲料由普通饲料加2%胆固醇配制),依折麦布干预组在高...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依折麦布干预组,每组8只。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喂高胆固醇饲料(高胆固醇饲料由普通饲料加2%胆固醇配制),依折麦布干预组在高胆固醇饲料中加入5mg.kg-1.d-1依折麦布,连续饲喂12w,以镜下见到内膜增生和明显的脂斑突起作为模型制备成功的标志。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油红O染色和高效液相色谱观察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RT-PCR检测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脂质代谢相关基因CD36、周脂素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mRNA的变化;western-blot观察细胞膜ABCA1、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KCα)蛋白表达;PepTag○RAssay法检测细胞膜PKC活性。结果依折麦布可使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区内膜变薄、脂质蓄积减少进而逆转斑块的演进;相对于50μg/ml oxLDL处理24h的新西兰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3μmol/L依折麦布可有效逆转oxLDL诱导的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使细胞内CE/TC比值降至39.6%。依折麦布可显著下调平滑肌细胞CD36、perilipin和PKCα的表达,上调胞膜ABCA1的表达。3μmol/L依折麦布可下调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胞膜PKC活性至基线附近。结论依折麦布可能通过对PKC/CD36/perilipin/ABCA1这些脂质蓄积调控子的影响,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蓄积 蛋白激酶C 依折麦布
下载PDF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9
作者 狄文玉 +8 位作者 李劲松 于建 李健 李玉婷 杨晓煜 孙雷 赵卫星 苏蔚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3-845,共3页
目的探讨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ubulo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TC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例、会诊1例TCRCC临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随访及文献复习。结果例1、2为女性,例3为男性,年龄分别为73、52... 目的探讨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ubulo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TC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例、会诊1例TCRCC临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随访及文献复习。结果例1、2为女性,例3为男性,年龄分别为73、52、47岁。大体检查肿瘤与正常组织边界清楚;镜下肿瘤呈大小不等的囊腔和小到中等的小管样结构,被覆单层肿瘤细胞,细胞界限不清,呈扁平、立方、柱状或鞋钉样,细胞显著增大,胞质嗜酸,核仁明显,核分裂象不易见,小管或囊腔之间为薄层纤维性间质,其中例1间质可见钙盐沉积伴骨化生同时合并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1级]。免疫表型:3例TCRCC肿瘤细胞细胞角蛋白(CK)19、PAX8、P504s、波形蛋白和FH均阳性,CK7、TFE3均阴性,肾细胞癌标志物(RCC)、CD10、PAX2和34βE12部分病例表达。分子遗传学特征:例1显示第9号染色体丢失,例2显示第9号和17号染色体获得,例3显示第7号染色体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均无病生存。结论TCRCC是一种少见的肾细胞癌亚型,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于形态学特征,以免疫表型为辅助,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未发现一致性改变,具有惰性的生物学行为,很少复发或转移,可以通过部分或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医学院 根治性肾切除术 肾细胞癌 遗传学检测 免疫表型 囊腔 无病生存 临床病理学
原文传递
宫颈病变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阴道灌洗液中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戎凤敏 秦海霞 +1 位作者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599-602,共4页
目的研究宫颈病变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阴道灌洗液中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3月-2019年03月本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根据宫颈病变类型分为慢性宫颈炎组(n=60)、宫颈上皮内... 目的研究宫颈病变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阴道灌洗液中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3月-2019年03月本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根据宫颈病变类型分为慢性宫颈炎组(n=60)、宫颈上皮内瘤变组(n=72)和宫颈癌组(n=78),并根据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分为HPV高危组(n=120)和HPV低危组(n=90),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及阴道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分析IgM、IgG、IgA和IL-2、IL-4、IFN-γ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低于对照组,慢性宫颈炎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阴道灌洗液中IL-2、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IL-4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阴道灌洗液中IL-2、IFN-γ水平低于慢性宫颈炎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IL-4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阴道灌洗液中IL-2、IFN-γ水平低于慢性宫颈炎组,IL-4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0.05);HPV高危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阴道灌洗液中IL-2、IFN-γ水平低于HPV低危组,IL-4高于HPV低危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gM、IgG、IgA水平与IL-2、IFN-γ水平呈正相关性,与IL-4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病变患者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阴道灌洗液中IL-2、IL-4、IFN-γ水平表达异常,并与宫颈[]病变严重性和HPV感染危险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免疫球蛋白 阴道灌洗液 免疫细胞因子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标准治疗失败后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姬颖华 杨晓煜 +6 位作者 孟祥丽 谢晋玲 王瑾 杨留中 路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719-724,共6页
目的探讨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标准治疗失败后微卫星稳定(MSS)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MSS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标准治疗失败后微卫星稳定(MSS)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MSS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7)和观察组(n=19)。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口服治疗,每日1次,每次10 mg,连续给药2周后停用1周,第2次调整剂量为12 mg,连续给药2周后停用1周,共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信迪利单抗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每次200 mg,每3周给药1次,共治疗6个月。治疗6个月后,使用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1.1版评价临床疗效,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计算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应用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使用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4.0评价药物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ORR为5.88%,DCR为35.29%;观察组患者的ORR为15.79%,DCR为52.63%。2组患者的ORR及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5个功能子量表及总体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体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体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症状子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后,2组患者疲乏评分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恶心呕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疲乏评分及恶心呕吐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稳定型 结直肠癌 盐酸安罗替尼 信迪利单抗
下载PDF
使用FLAG标签肽及慢病毒载体共同筛选小鼠foxp3基因RNA干扰的有效靶点 被引量:5
12
作者 史艳侠 韩文杰 +3 位作者 彭柔君 黄慧强 姜文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1-644,共4页
【目的】筛选高效的foxp3RNA干扰的靶点用于阻断CD4+CD25+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方法】使用oligoengine软件设计foxp3基因shRNA序列,化学合成法合成4条shRNA序列,构建含foxp3的靶序列的慢病毒载体;构建出表达FLAG融合蛋白和目的基... 【目的】筛选高效的foxp3RNA干扰的靶点用于阻断CD4+CD25+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方法】使用oligoengine软件设计foxp3基因shRNA序列,化学合成法合成4条shRNA序列,构建含foxp3的靶序列的慢病毒载体;构建出表达FLAG融合蛋白和目的基因的工具细胞293T细胞用于筛选RNA干扰的有效靶点。【结果】成功包装了4条foxp3基因靶序列相应的慢病毒颗粒;成功构建了表达融合蛋白和目的基因的293T工具细胞;在工具细胞上筛选出了2条RNAi效率分别为91.3%和95.6%的有效靶点。【结论】使用FLAG融合蛋白和慢病毒载体能够筛选出Foxp3基因的RNAi最佳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3 FLAG蛋白 慢病毒载体 CD4^+CD25^+ Treg RNA干扰
下载PDF
B-NHL患者NK细胞中CD16ζ表达及利妥昔单抗与LAK细胞的联合抗瘤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史艳侠 晓实 +6 位作者 夏建川 李永强 徐瑞华 韩文杰 管忠震 姜文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37-842,共6页
背景与目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是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主要效应细胞,肿瘤患者普遍存在NK细胞活化功能的缺陷可能会影响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效果。因此如能逆转NK细胞的CD16ζ链信号转导的功能缺陷,并与单克隆... 背景与目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是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主要效应细胞,肿瘤患者普遍存在NK细胞活化功能的缺陷可能会影响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效果。因此如能逆转NK细胞的CD16ζ链信号转导的功能缺陷,并与单克隆抗体联合免疫治疗,可能会产生协同抗肿瘤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non-HodgkinI's lymphoma,B-NHL)患者是否存在NK细胞的活化障碍,体外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是否能完全逆转其活化障碍,并观察利妥昔单抗与LAK细胞联合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别分离69例B-NHL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将两种PBMC在体外与1000U/mlIL-12共同培养制备LA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和LAK细胞中CD16ζ链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流式细胞仪检测Raji细胞表面CD20的表达;AnnexinⅤ/PI方法检测利妥昔单抗单药对Raji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进行杀伤活性的检测。结果:在B-NHL组和健康对照组,CD56+细胞表达CD16ζ链的阳性率为(63.3±16.4)%、(97.8±3.1)%(P<0.001),CD16ζ链MFI值分别为1.3±1.3和3.6±1.7(P<0.001)。在体外1000U/ml的IL-2共培养的LAK细胞中,两组CD16ζ链的阳性率分别为(99.3±4.1)%和(99.7±3.9)%,其MFI值分别为29.2±12.5和31.4±13.8,均无显著性差异(P=0.15和P=0.44)。40μg/ml利妥昔单抗可以完全结合细胞表面CD20抗原,在24h时才开始出现对Raji细胞的明显的凋亡作用。利妥昔单抗与LAK细胞联合对Raji细胞的杀伤率在不同的浓度组均明显高于不加利妥昔单抗组(P<0.05)。LAK细胞与Herceptin(40μg/ml)联合的杀伤率与不加Herceptin组相比,在各效靶比浓度梯度均无明显提高(P>0.05)。LAK细胞与利妥昔单抗联合对Jurket细胞的杀伤率在各效靶比浓度梯度均与不加利妥昔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LAK细胞 免疫治疗 淋巴瘤
下载PDF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4例PET/CT诊断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剑杰 陈燕 +3 位作者 蒲朝煜 毛新远 舒清明 《武警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133-1135,共3页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rimary hepatic angiosarcoma,PHA)始发于肝内间叶组织,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肉瘤,约占原发性肝脏肉瘤的36%[1],占肝内恶性肿瘤的2%[2],侵袭性极强.由于PHA患者无明显症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较高....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rimary hepatic angiosarcoma,PHA)始发于肝内间叶组织,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肉瘤,约占原发性肝脏肉瘤的36%[1],占肝内恶性肿瘤的2%[2],侵袭性极强.由于PHA患者无明显症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较高.笔者探讨PHA的PET/CT代谢特点及病理学表现,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肉瘤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病理
下载PDF
食管鳞癌中CD44H、P-选择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娜 李继煜 +2 位作者 王洪兴 焦云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CD44H、P-选择素(P-select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D44H、P-selectin和VEGF的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组CD44H、P-selectin和VEGF的表达增... 目的探讨CD44H、P-选择素(P-select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D44H、P-selectin和VEGF的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组CD44H、P-selectin和VEGF的表达增强,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selectin和VEGF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D44H、P-selectin和VEGF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的转移密切相关,P-selectin和VEGF存在协同关系,可作为评估食管鳞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粘附分子 P-选择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豫北地区115例食管癌临床特征分析
16
作者 魏勇 刘跃娜 +3 位作者 周凤梅 梁长华 袁红昌 《食管疾病》 2023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索豫北地区115例食管癌(E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省级三甲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15例EC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临床特征。结果EC多见于男性,占64.35%(74/115);以≥60岁为主... 目的探索豫北地区115例食管癌(E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省级三甲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15例EC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临床特征。结果EC多见于男性,占64.35%(74/115);以≥60岁为主;以中段为主,占40.00%(46/115);鳞癌占90.43%(104/115);影像学分型:髓质型、溃疡型、蕈伞型、硬化型及其他类型分别为32.17%(37/115)、31.30%(36/115)、22.61%(26/115)、3.48%(4/115)及10.43%(12/115)。结论豫北地区115例EC患者的CT及病理学特征有一定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CT 病理学 临床特征 分析
下载PDF
加盐精馏与酯化反应精馏的联合
17
作者 武向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2-87,共6页
通过加盐精馏与酯化反应精馏的联合,将原料的制备、酯化反应精馏及塔釜液的处理结合成一体,促进了混合醇的分离,提高了乙醇的收率;实现了酯化反应精馏塔的釜液外循环,消除了含酸废液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酯化反应条件,提高了乙酸乙酯的... 通过加盐精馏与酯化反应精馏的联合,将原料的制备、酯化反应精馏及塔釜液的处理结合成一体,促进了混合醇的分离,提高了乙醇的收率;实现了酯化反应精馏塔的釜液外循环,消除了含酸废液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酯化反应条件,提高了乙酸乙酯的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盐精馏 精馏 酯化 乙酸乙酯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RNF168和STAT1蛋白表达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奎 周孝峰 +4 位作者 韩涛 陈志国 庞丹 李秀敏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798-1804,共7页
目的探讨环指蛋白168(RNF168)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观察.方法收集2014-02-01-2015-12-3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16例ESCC和56例癌旁(≥5 cm)正常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环指蛋白168(RNF168)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观察.方法收集2014-02-01-2015-12-3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16例ESCC和56例癌旁(≥5 cm)正常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NF168和STAT1在ESCC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将2种蛋白表达依据阳性细胞百分比评分与染色强度评分相乘得到总分划分为阴性表达组、阳性表达组、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2种蛋白表达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联性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NF168和STAT1蛋白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58.8%(127/216)和53.2%(115/216),高于癌旁组织的30.4%(17/56)和14.3%(8/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437和27.242,均P<0.001.RNF168蛋白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χ^(2)=7.098,P=0.008)、浸润深度(χ^(2)=7.491,P=0.006)、淋巴结转移(χ^(2)=6.047,P=0.014)和TNM分期(χ^(2)=5.487,P=0.019)有关联,而STAT1蛋白高表达与性别(χ^(2)=8.536,P=0.003)和淋巴结转移(χ^(2)=4.126,P=0.042)有关联.RNF168与STAT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196,P=0.00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NF168蛋白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时间(OS)低于低表达组,χ^(2)=9.863,P=0.002;STAT1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OS低于阴性表达组,χ^(2)=4.991,P=0.025.Cox回归分析显示,RNF168表达(HR=1.866,95%CI为1.251~2.784,P=0.002)和STAT1表达(HR=1.943,95%CI为1.067~3.540,P=0.030)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风险因子,而组织学分级(HR=0.590,95%CI为0.403~0.866,P=0.007)和TNM分期(HR=0.388,95%CI为0.182~0.827,P=0.014)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子.结论RN168和STAT1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联,或将成为ESCC预后评价的新指标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RNF168 STAT1 预后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DDX1基因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建华 刘玉峰 +2 位作者 王家勤 郭学鹏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5-447,共3页
目的检测神经母细胞瘤(NB)临床标本中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deadbox1(DDX1)基因的表达,探讨DDX1基因与NB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收集的5例NB患儿病理标本。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1~5岁... 目的检测神经母细胞瘤(NB)临床标本中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deadbox1(DDX1)基因的表达,探讨DDX1基因与NB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收集的5例NB患儿病理标本。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1±1.6)岁。5例NB患儿的瘤组织及瘤旁组织(瘤旁组织为至少距离瘤组织2cm的非瘤组织)固定于40g/L的甲醛溶液中,然后进行常规脱水、包埋、切片、脱蜡、水化、抗原修复、滴加一抗、二抗、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光镜下观察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DDX1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1.染色程度:不着色记为0分;着色浅记为1分;着色适中记为2分;着色深则记为3分。2.阳性细胞比例:阳性细胞比例〈10%记为0分;阳性细胞比例为10%-30%记为1分;阳性细胞比例为31%-60%记为2分;阳性细胞比例〉61%记为3分。最终评分为(染色程度评分+阳性细胞比例评分)/2,若最终评分为0—1.0则记为“-”,1.1~2.0记为“+”,2.1—3.0记为“++”,3.1—5.0记为“+++”。结果DDX1在NB及其瘤旁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NB组织中肉眼可见的DDX1阳性着色数目更多、更深,而瘤旁组织中DDX1的阳性着色明显少,且着色浅。5例瘤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的半定量评分均为阴性,且最终评分均≤1.0分,平均0.5分,而瘤组织中DDX1的半定量评分均为“+”或“++”,且最终评分均≥1.5分,平均1.8分,NB组织中DDX1的表达明显高于瘤旁组织。结论DDX1在NB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促进了NB的发生发展。这表明DDX1可能作为一个癌基因,在NB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临床证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DDX1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05例临床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子芬 +4 位作者 颜野 黄远洁 刘翠苓 黄欣 李敏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2年第11期650-653,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LBL)临床病理学特征、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确诊的LBL病例105例,应用HE、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观察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105例LBL患者,男女比例67... 目的探讨中国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LBL)临床病理学特征、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确诊的LBL病例105例,应用HE、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观察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105例LBL患者,男女比例67:38。发病年龄0~73岁,中位年龄13岁。以淋巴结发病常见(53/105,50.48%),其中颈部淋巴结最为常见(34/53,64.15%);结外以纵隔最为多见(12/52,23.08%);69例(69/105,65.71%)出现骨髓累及,15例表现为首发症状。肿瘤细胞表达Ki-67(阳性率5%~90%);TdT、CD99、CD3E、CD20、CD79、PAX5、MPO、CD34及CD117的阳性率分别为84.76%(89/105)、85.00%(68/80)、5437%(56/103)、16.67%(16/96)、40.00%(8/20)、46.67%(28/60)、14.29%(8/56)、25.00%(4/16)及0。根据肿瘤细胞免疫表型标记结果将所有病例分为T细胞型62例(59.05%,62/105),B细胞型33例(31.43%,33/105),非T非B9例(8.57%,9/105),1例(0.95%,1/105)同时表达T、B淋巴细胞标志物。61例检测髓系标志物,8例(13.11%,8/61)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T细胞型4例、B细胞型4例。105例获随访资料,中位生存期36个月,1、2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66.67%(70/105)、48.81%(41/84)及20.69%(12/58)。免疫表型、骨髓侵犯以及骨髓移植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年龄与预后明显相关,儿童和青少年预后明显好于成年人(P=0.032)。结论中国人LBL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骨髓累及常见。临床生物学行为为侵袭性,年龄与临床预后相关,儿童和青少年预后明显好于成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淋巴母细胞 白血病 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