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T2DM)对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16例和利拉鲁肽组18例,西格列汀组给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利拉鲁肽组...目的比较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T2DM)对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16例和利拉鲁肽组18例,西格列汀组给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利拉鲁肽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治疗1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6周后两组BMI、FBG及2 h PBG、HbA1c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利拉鲁肽组BMI和FBG较西格列汀组明显降低(P<0.05,P<0.01)。两组均无低血糖发生,利拉鲁肽组发生胃肠道反应3例,西格列汀组发生1例,均自行缓解。结论西格列汀或利拉鲁肽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均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BMI及血糖,但利拉鲁肽能更加明显的降低FBG及BMI。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降糖、降压、降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质乳剂注射液10μg溶解在1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推注或直接入输液器小壶滴注,1次/d,疗程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ICAM-1、Ox-LDL、临床症状评分及踝肱比值(AB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sICAM-1、Ox-LDL、临床症状评分及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sICAM-1、Ox-LDL、临床症状评分降低,ABI升高(P<0.05)。均无死亡及严重心血管事件出现,未发生出血倾向,未发生注射部位血管炎。结论前列地尔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抗氧化作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下肢血管,减轻血管损伤,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有一定的积极防治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在初诊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11月—2015年6月诊治的78例T2D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78...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在初诊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11月—2015年6月诊治的78例T2D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78例分为二甲双胍单药组和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组,每组39例。二甲双胍单药组在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的同时给予盐酸二甲双胍0.5 g口服、3/d;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组在二甲双胍单药组的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注射液5μg皮下注射、2/d,1周后调整为10μg皮下注射、2/d。疗程为1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血脂、血压、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两组体重、BMI及FBG、2 h BG、Hb A1c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组甘油三酯(TG)、收缩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FINS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比较,治疗后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组体重、BMI、FBG、2 h BG、Hb A1c、TG、收缩压显著下降,FINS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初诊成人T2DM患者的体重和糖代谢状态,且安全性较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时分别联合西格列汀或格列美脲治疗对血糖波动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46例经二甲双胍片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联合西格列汀(S组)或格列美脲(G组)继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后2组以及2组间的血糖水平、血糖波动,氧化应激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Hb A1c、FBG、2 h PG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糖波动幅度和3-N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S组的血糖波动幅度和3-NT水平显著低于G组(P<0.05)。治疗后仅S组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S组体重指数和总体不良反应也显著低于G组(P<0.05)。结论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西格列汀比联合格列美脲能更有效地降低血糖波动,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文摘目的比较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T2DM)对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16例和利拉鲁肽组18例,西格列汀组给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利拉鲁肽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治疗1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6周后两组BMI、FBG及2 h PBG、HbA1c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利拉鲁肽组BMI和FBG较西格列汀组明显降低(P<0.05,P<0.01)。两组均无低血糖发生,利拉鲁肽组发生胃肠道反应3例,西格列汀组发生1例,均自行缓解。结论西格列汀或利拉鲁肽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均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BMI及血糖,但利拉鲁肽能更加明显的降低FBG及BMI。
文摘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降糖、降压、降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质乳剂注射液10μg溶解在1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推注或直接入输液器小壶滴注,1次/d,疗程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ICAM-1、Ox-LDL、临床症状评分及踝肱比值(AB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sICAM-1、Ox-LDL、临床症状评分及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sICAM-1、Ox-LDL、临床症状评分降低,ABI升高(P<0.05)。均无死亡及严重心血管事件出现,未发生出血倾向,未发生注射部位血管炎。结论前列地尔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抗氧化作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下肢血管,减轻血管损伤,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有一定的积极防治作用。
文摘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在初诊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11月—2015年6月诊治的78例T2D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78例分为二甲双胍单药组和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组,每组39例。二甲双胍单药组在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的同时给予盐酸二甲双胍0.5 g口服、3/d;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组在二甲双胍单药组的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注射液5μg皮下注射、2/d,1周后调整为10μg皮下注射、2/d。疗程为1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血脂、血压、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两组体重、BMI及FBG、2 h BG、Hb A1c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组甘油三酯(TG)、收缩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FINS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比较,治疗后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组体重、BMI、FBG、2 h BG、Hb A1c、TG、收缩压显著下降,FINS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初诊成人T2DM患者的体重和糖代谢状态,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