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被引量:745
1
作者 谢高地 彩霞 +2 位作者 昌顺 肖玉 鲁春霞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40-1746,共7页
生态系统服务有着极高甚至无法计量的价值,与人类福祉关系及其密切。充分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现已成为生态系统资产化管理、生态补偿、生态服务有偿使用等政策执行的迫切需求。本文基于扩展的劳动价值论原理,主要采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有着极高甚至无法计量的价值,与人类福祉关系及其密切。充分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现已成为生态系统资产化管理、生态补偿、生态服务有偿使用等政策执行的迫切需求。本文基于扩展的劳动价值论原理,主要采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的方法,对中国生态系统提供的11种生态服务类型价值进行核算,研究表明:1中国各种生态系统年提供总服务价值量为38.10万亿元。就生态系统而言,森林提供的总服务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46.00%;其次是水域和草地,分别占总价值的21.16%和19.68%;2就生态系统服务类别而言,调节功能服务价值最高,占71.31%,支持服务占19.01%,供给服务占5.87%;文化服务占3.81%;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年内随生长季节变化,中国生态系统在5-9月期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较高,而在11-2月期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较低;4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和东北地区,在总体趋势上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5对中国不同地区人均生态服务价值和人均GDP进行对比发现,2010年中国人均生态价值量为2.84万元,人均GDP为2.99万元,总体而言中国人均GDP和人均生态服务价值接近1∶1,这表明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社会经济价值的高度稀缺性,尤其在经济和人口密集的区域,这种相对稀缺性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方法 价值评估 时空动态 中国
原文传递
人工林地力的衰退与维护研究综述 被引量:63
2
作者 昌顺 李昆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1,共5页
人工林地力的衰退与维护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文中介绍了国内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状况 ,从人工林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土壤微生物种群区系变化、植物自身毒素、栽培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地力衰退产生的原因 ,同时提... 人工林地力的衰退与维护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文中介绍了国内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状况 ,从人工林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土壤微生物种群区系变化、植物自身毒素、栽培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地力衰退产生的原因 ,同时提出了保护林下植被、调整林分结构、混农林业、混交、轮作与休闲以及林地施肥与土壤改良等措施维护地力 ,概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地 地力衰退 混交 栽培措施 林分结构 土壤改良 施肥 混农林业 国内外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中国细颗粒物(PM_(2.5))污染状况和空间分布 被引量:72
3
作者 殷俊 陈曦 +4 位作者 谢高地 建辉 昌顺 史宇 王帅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39-1346,共8页
为全面掌握中国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现状水平及空间分布格局,本文运用统计学、空气质量评价规范、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74个城市2013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中国PM2.5污染程度整体较重,74个城市中仅有拉萨、海口和舟山3个... 为全面掌握中国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现状水平及空间分布格局,本文运用统计学、空气质量评价规范、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74个城市2013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中国PM2.5污染程度整体较重,74个城市中仅有拉萨、海口和舟山3个城市达到年均值二级标准,邢台、邯郸和石家庄3个城市PM2.5的超标天数比例超过70%;2PM2.5浓度季节变化特征大体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重度及以上污染主要集中在12月和1月;3从浓度水平来看,沿海城市总体优于中部内陆地区,污染最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北南部地区;4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气候、地形等多因素影响,全国PM2.5污染状况区域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污染状况 空间分布 聚类分析 中国
原文传递
闽北毛竹林的土壤渗透性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55
4
作者 昌顺 范少辉 +2 位作者 官凤英 刘广路 翁玉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2,共7页
以中亚热带杉木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为对照,对闽北毛竹林类型(竹杉混交林、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土壤渗透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和同一林分不同层次土壤渗透性能存在很大差异,常绿阔叶林土壤渗透能力最强,竹阔混交林... 以中亚热带杉木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为对照,对闽北毛竹林类型(竹杉混交林、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土壤渗透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和同一林分不同层次土壤渗透性能存在很大差异,常绿阔叶林土壤渗透能力最强,竹阔混交林次之,毛竹纯林土壤渗透能力最弱;各林地土壤渗透能力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通用经验方程对各林分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Hoton方程次之,Kostiakov方程最差;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活性显著影响土壤渗透性能。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土壤渗透性能的实质是土壤生物加速了林地养分循环速率,最终提高了土壤质量;结合相关分析,筛选出11个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土壤渗透性能的土壤理化和土壤生物活性因子,对其主分量分析后得到土壤渗透性能综合参数P及与其极显著相关因子的综合参数β,并构建土壤渗透性各指标及其综合参数P与β的线性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毛竹林 土壤渗透性 相关分析 主分量分析
下载PDF
北京城市绿地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56
5
作者 昌顺 谢高地 +4 位作者 鲁春霞 刘春兰 李娜 王硕 孙艳芝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6-1165,共10页
按照城市功能定位将北京市分为中心城、卫星城和郊区,利用2005-2011年的19个站点逐日3个时次(8∶00、14∶00、20∶00)的温度数据,对比分析中心城和卫星城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及其变化,同时利用野外试验数据,对比研究不同城市绿地对北京城... 按照城市功能定位将北京市分为中心城、卫星城和郊区,利用2005-2011年的19个站点逐日3个时次(8∶00、14∶00、20∶00)的温度数据,对比分析中心城和卫星城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及其变化,同时利用野外试验数据,对比研究不同城市绿地对北京城市热岛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1各时次年平均气温中心城】卫星城】郊区,且中心城和卫星城年平均气温波动上升,而郊区却波动下降,致使各时次中心城和卫星城热岛强度波动增强,且热岛强度增幅中心城高于卫星城;2中心城热岛强度冬季】夏季,而卫星城夏季】冬季,冬季均以8∶00最强,14∶00最弱,夏季卫星城各时次城市热岛强度次序与冬季相同,但夏季中心城却以20∶00最强,14∶00最弱;3绿地缓解热岛效应功能与绿地类型、树种组成、林分密度等群落结构及管理措施等相关,试验绿地夏季9∶00-16∶00的降温幅度约为0.2~12.9℃,各类绿地平均降温幅度介于1.2~9.5℃,平均降温约4.2℃,以乔草绿地最大,草地最低。因此,合理的群落结构与空间布局可增强区域绿地缓解热岛效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城市绿地 中心城 卫星城 缓解作用 北京
原文传递
澜沧江流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量:51
6
作者 陈龙 谢高地 +4 位作者 裴厦 昌顺 范娜 彩霞 李士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249-2256,共8页
基于改进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对澜沧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是我国生态系统土壤保持能力最高的区域之一,其年均土壤保持量为2.36×1010t.a-1,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1453.72t.hm-2... 基于改进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对澜沧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是我国生态系统土壤保持能力最高的区域之一,其年均土壤保持量为2.36×1010t.a-1,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1453.72t.hm-2;土壤N、P、K元素保持量分别为5.74×107、3.07×107和3.75×108t.a-1,从上游至下游呈递增趋势.各类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能力最高,草地和农田其次,荒漠生态系统最差.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能力均随植被盖度的增加呈线性增长.澜沧江流域生态系统的植被盖度每增加10%,其土壤保持能力平均增加35.3%.在对该区域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合理增加植被盖度对防治土壤侵蚀、保持土壤养分可以起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 土壤侵蚀 土壤保持
原文传递
2001年至2010年澜沧江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48
7
作者 范娜 谢高地 +3 位作者 昌顺 陈龙 李文华 成升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22-1231,共10页
本文利用2001年-2010年MODIS09Q1数据,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近10a澜沧江流域NDVI时序数据集。并利用最大值合成法、一元线性回归方法、Hurst指数方法分析近10a澜沧江流域植被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多年平均的植被指数有明... 本文利用2001年-2010年MODIS09Q1数据,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近10a澜沧江流域NDVI时序数据集。并利用最大值合成法、一元线性回归方法、Hurst指数方法分析近10a澜沧江流域植被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多年平均的植被指数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北纬27.6~29.2°存在一个明显的过渡带;且与高程和坡度均呈负相关关系,植被指数随着高程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较明显,高程大于5000m的区域NDVI平均值仅为0.18;②近10a来,澜沧江流域植被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增加速率和增加幅度存在区域差异,上游地区植被覆盖增加最快且幅度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低;③2001年-2010年澜沧江流域植被覆盖整体得到改善的区域面积明显大于退化区域;澜沧江流域Hurst指数分析表明澜沧江流域植被变化将保持现在的趋势;综合分析slope和Hurst指数结果,表明NDVI变化趋势以良性发展为主,但NDVI强持续性的退化区和弱持续性的改善区域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流域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时空格局 趋势分析 HURST指数
原文传递
保持县域边界完整性的中国生态区划方案 被引量:47
8
作者 谢高地 昌顺 +4 位作者 林波 苏德 曹淑艳 冷允法 肖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4-162,共9页
论文采用生态大区—生态地区—生态区三级区划系统,根据气候、地形地貌、生态系统特点等特征的定量与定性指标,采用自上而下逐级划分,将全国划分为了4个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南部湿润生态大区... 论文采用生态大区—生态地区—生态区三级区划系统,根据气候、地形地貌、生态系统特点等特征的定量与定性指标,采用自上而下逐级划分,将全国划分为了4个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南部湿润生态大区和青藏高原生态大区)、11个生态地区和63个生态区。此一保持县域边界完整性的生态区划方案可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提供依据,命名方面更加注重惯用名称的应用,边界划分保持县域完整性,以便使生态环境的数据能与以县为行政单元统计的社会经济数据更好地融合,有利于生态管理的实施,可为明晰各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国家或区域战略决策、生态资源保育、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区划 生态大区 生态地区 生态区
原文传递
人工林养分循环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31
9
作者 昌顺 李昆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9,共5页
介绍了人工林养分循环的概念、研究现状,从养分元素含量、养分元素积累与分布、林下植被和森林凋落物等方面分析了人工林养分循环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概述了人工林养分循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养分循环 林下植被 森林凋落物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北京城市绿地对大气PM2.5的削减作用 被引量:34
10
作者 肖玉 王硕 +4 位作者 李娜 谢高地 鲁春霞 昌顺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49-1155,共7页
PM2.5导致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城市绿地对削减大气PM2.5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基于NDVI数据模拟北京城市绿地叶面积指数,再利用干沉降模型模拟区域绿地PM2.5削减量,最后根据大气PM2.5存量计算了... PM2.5导致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城市绿地对削减大气PM2.5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基于NDVI数据模拟北京城市绿地叶面积指数,再利用干沉降模型模拟区域绿地PM2.5削减量,最后根据大气PM2.5存量计算了绿地对大气PM2.5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北京城市绿地PM2.5削减总量分别为1 861t、2 987t和3 852t,单位面积削减量分别为22.71kg/hm2、24.64kg/hm2和33.36kg/hm2,可分别将研究区内PM2.5削减0.07%、0.12%和0.19%。苗圃与果园、社区林和路旁林的PM2.5削减总量较高,而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和针叶林的单位面积削减量较高。五环以外绿地的PM2.5削减总量、单位面积削减量和大气PM2.5去除率都高于五环以内绿地。本研究可以为北京城市规划中更好发挥绿地缓解大气PM2.5作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大气污染去除 去除率 颗粒物 PM2.5 北京市
原文传递
道路绿地消减噪声服务功能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33
11
作者 陈龙 谢高地 +4 位作者 盖力强 裴厦 昌顺 肖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26-1534,共9页
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中,噪声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配置合理的绿地对噪声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论文从绿地消减噪声的机理出发,基于实验测定结果,结合绿地斑块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地降噪效果及其价值... 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中,噪声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配置合理的绿地对噪声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论文从绿地消减噪声的机理出发,基于实验测定结果,结合绿地斑块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地降噪效果及其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①不同组成结构的道路绿地降噪能力不同,其中乔灌草结构道路绿地降噪能力最强,其次为乔木类和灌木类,草坪类最差,各类型绿地降噪能力均随宽度的增加而增加;②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地年降噪9.35×107dB(A).a-1,其中乔灌草结构绿地占92.95%,单位面积道路绿地平均降噪20 477 dB(A).hm-2.a-1,其中乔灌草结构绿地最高,为23 505 dB(A).hm-2.a-1,分别是乔木类的2.92倍,灌木类的17.92倍,草坪类的18.64倍;③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地消减噪声的年价值为7.13×108元.a-1,单位面积道路绿地降噪价值为156 033元.hm-2.a-1。研究表明,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地结构搭配较为合理,在消减噪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可观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减噪声 道路绿地 生态系统服务 北京市
原文传递
澜沧江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3
12
作者 陈龙 谢高地 +5 位作者 昌顺 李士美 范娜 彩霞 裴厦 盖力强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40-1247,共8页
土壤侵蚀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环境和农业问题之一。本文基于GIS技术和RUSLE模型,对澜沧江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年土壤侵蚀量为11.27亿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8.63t/hm2,属强烈侵蚀。... 土壤侵蚀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环境和农业问题之一。本文基于GIS技术和RUSLE模型,对澜沧江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年土壤侵蚀量为11.27亿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8.63t/hm2,属强烈侵蚀。流域内土壤侵蚀与坡度和海拔关系密切,坡度每上升一个等级,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增加33.34t/hm2;而海拔平均每升高1000m,土壤侵蚀程度则加重2.3倍。流域内60.86%面积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侵蚀,其特征表现为局部区域内的剧烈土壤侵蚀,主要分布于中上游海拔在3000m以上,坡度为15~35°的区域内,是土壤侵蚀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RUSLE 澜沧江 土壤侵蚀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地形对澜沧江源区高寒草甸植物丰富度及其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32
13
作者 昌顺 谢高地 +3 位作者 包维楷 陈龙 裴厦 范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767-2774,共8页
在澜沧江源区进行了大范围的植物群落调查,应用回归拟合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对高强度人为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源区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及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55个样地275个1m&... 在澜沧江源区进行了大范围的植物群落调查,应用回归拟合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对高强度人为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源区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及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55个样地275个1m×1m的小样方中,共出现150种植物,在1m2样方内物种数最多为27种,最少的仅为3种;(2)利用曲线方程进行拟合,物种丰富度分别与海拔和坡度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但与坡向和坡位没有显著的关系;(3)CCA第一轴基本上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处环境的坡度的梯度变化,第二轴基本上反映了坡位的梯度变化,第三轴反映了地形因子的综合作用;(4)按影响程度大小,在高强度人为干扰和全球变化条件下,影响该区域高寒草甸植物种类组成和结构的地形因子从大至小依次为坡度、坡位、海拔和坡向,反映出坡度是影响源区高寒草甸水土条件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源区 高寒草甸 分布格局 物种丰富度 地形 典范对应分析
原文传递
闽北典型毛竹林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昌顺 范少辉 +1 位作者 漆良华 刘广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0-175,共6页
以中亚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林为对照,对闽北典型竹林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25mm和0.05~O.01mm颗粒含量越高,0.25~0.05mm,0.005-... 以中亚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林为对照,对闽北典型竹林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25mm和0.05~O.01mm颗粒含量越高,0.25~0.05mm,0.005-0.001mm和〈0.001mm颗粒含量越低,分形维数越小。土壤肥力与土壤分型维数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与上述颗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回归关系;分形维数还与20个土壤肥力指标(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指标)中的11个指标存在极显著负线性相关,与土壤容重极显著正相关,与毛管孔隙度、水解氮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问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说明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能很好地表征试验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活性,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一项综合性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团聚体 分形维数 土壤肥力 土壤生物活性
下载PDF
闽北毛竹林枯落物层持水功能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昌顺 范少辉 谢高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9-265,共7页
以杉木林和常绿阔叶林为对照,对闽北典型毛竹林(杉竹混交林、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林下枯落物储量、持水特性及其对降雨的拦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林分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枯落物储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 以杉木林和常绿阔叶林为对照,对闽北典型毛竹林(杉竹混交林、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林下枯落物储量、持水特性及其对降雨的拦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林分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枯落物储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差异较大,但均以半分解层最高,分解层次之,未分解层最小;杉木纯林枯落物总储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均最高,分别为14.6t·hm^-2、2.668mm和1.43mm,竹阔混交林次之,分别为7.0t·hm^-2、1.298mm和0.76mm,毛竹纯林最低,分别仅为4.7t·hm^-2、0.916mm和0.58mm。(2)5种林分各层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S=kIn(t)+P,在0~2h内,枯落物持水量迅速增加,此后增加速度逐渐减缓;其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V=at^-1+b,在0~1h内,枯落物吸水速率迅速下降,2h后下降速度逐渐减缓。(3)竹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能力虽小于杉木纯林但在竹林中最强,对此,在竹林改造和竹林经营过程中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枯落物 持水量 吸水速率 有效拦蓄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人工林天然更新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马姜明 李昆 昌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65-1369,共5页
通过样地调查,比较了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的林分结实量、种子散布格局、种子密度及幼苗、幼树数量,并对影响天然更新的因素以及树种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使用灰色关联度法对两树种天然更新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相同年... 通过样地调查,比较了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的林分结实量、种子散布格局、种子密度及幼苗、幼树数量,并对影响天然更新的因素以及树种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使用灰色关联度法对两树种天然更新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相同年龄新银合欢树种的单株结实量为1199粒/株,苏门答腊金合欢为566粒/株,同一树种单株平均结实量为混交林高于纯林;天然更新的新银合欢林单株结实量介于新银合欢和苏门答腊金合欢之间.随着距母树距离的增加,林地苏门答腊金合欢种子密度减少的幅度较新银合欢小,新银合欢种子的传播距离为90m、苏门答腊金合欢为110m.苏门答腊金合欢人工林、新银合欢人工林及天然更新的新银合欢林关联系数分别为0·7269、0·6000和0·6000,苏门答腊金合欢天然更新效果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门答腊金合欢 新银合欢 天然更新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云南龙陵齿瓣石斛化学成分分析测定及栽培方式选择 被引量:23
17
作者 郑志新 李昆 +1 位作者 昌顺 马姜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26-1427,共2页
对齿瓣石斛药用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其栽培方式进行对比选择,结果表明,齿瓣石斛含有石斛多糖、矿质元素、氨基酸等有效成分;不同栽培方式对于齿瓣石斛生长作用不同,槽式栽培最具推广前景,与仿野生结合,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能极大地利... 对齿瓣石斛药用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其栽培方式进行对比选择,结果表明,齿瓣石斛含有石斛多糖、矿质元素、氨基酸等有效成分;不同栽培方式对于齿瓣石斛生长作用不同,槽式栽培最具推广前景,与仿野生结合,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能极大地利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瓣石斛 药用成分 栽培方式
下载PDF
闽北典型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21
18
作者 昌顺 范少辉 谢高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6-248,共13页
以中亚热带杉木林和常绿阔叶林为对照,对闽北典型毛竹林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土壤酶活性作为竹林土壤肥力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空间差异因林分和酶而异,但... 以中亚热带杉木林和常绿阔叶林为对照,对闽北典型毛竹林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土壤酶活性作为竹林土壤肥力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空间差异因林分和酶而异,但整体随土层增加而减弱且差异显著;竹阔混交对提高土壤酶活性效果显著,4种酶活性均以竹阔混交林最强,杉木纯林最弱;树种组成、森林利用对土壤肥力影响显著,致使竹林土壤肥力以竹阔混交林最强,杉竹混交林次之,毛竹纯林最差,故经营竹林时可适当增加阔叶树比例;土壤酶活性尤其是蛋白酶和脲酶活性不仅与众多肥力指标显著相关,还与土壤肥力综合指数相关性显著,但它们并非该区林地土壤肥力评价的最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闽北 杉木林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原文传递
元谋干热河谷不同人工林土壤肥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昆 昌顺 +1 位作者 马姜明 郑志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4-579,共6页
分析测定元谋干热河谷3个试验点8种不同人工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人工造林后的林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均有提高,尤其小叶型豆科树种及其与非... 分析测定元谋干热河谷3个试验点8种不同人工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人工造林后的林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均有提高,尤其小叶型豆科树种及其与非豆科树种的混交林,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呈现出造林时间越长,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越明显的趋势。但应加强林地土壤管理,减少和杜绝人为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人工林 土壤肥力恢复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典型生态功能及其分区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龙 谢高地 +3 位作者 昌顺 刘春兰 陈操操 王海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6-823,共8页
澜沧江流域以其地形极为复杂、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生态系统服务极为重要的特点,备受全球关注,是相关科学研究的理想区域。本文对澜沧江流域的碳蓄积、水资源供给、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典型生态功能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流域进... 澜沧江流域以其地形极为复杂、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生态系统服务极为重要的特点,备受全球关注,是相关科学研究的理想区域。本文对澜沧江流域的碳蓄积、水资源供给、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典型生态功能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流域进行了初步的生态功能分区。结果表明,流域各生态功能从上游至下游均呈递增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流域进行综合生态功能分区,划分为3类5个区域:生态功能脆弱区(106个乡镇),占流域面积的53.09%;生态功能中等区(138个乡镇),占流域面积的23.20%;生态功能丰富区(82个乡镇),占流域面积的23.71%,又根据优势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3个生态功能丰富区。本研究揭示了流域内各功能区内乡镇所能提供生态功能的丰富程度以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为科学管理该流域的生态系统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蓄积 水源供给 土壤保持 生物多样性 生态功能分区 澜沧江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