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年西南地区异常高温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苏永玲 张旭 +1 位作者 袁媛 陈权亮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z1期16-22,共7页
2006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高温天气,筛选了1948年—2006年西南地区7、8月日平均气温持续3天及其以上高于25.5℃的高温时段,分析了西南地区高温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温时段出现得更频繁,尤其在2006年西南地区... 2006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高温天气,筛选了1948年—2006年西南地区7、8月日平均气温持续3天及其以上高于25.5℃的高温时段,分析了西南地区高温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温时段出现得更频繁,尤其在2006年西南地区夏季月平均气温持续偏高、高温出现时间早、高温影响范围广、高温日数异常偏多。分析了西南地区盛夏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并进行了滤波,发现西南地区的气温有20年左右的周期,2006年处于波峰。还分析了影响西南地区异常高温的因素,副热带高压的脊线西升、北抬导致了西南地区异常高温的产生。大陆高压中心位置比平均偏东偏北亦是造成西南地区高温的原因。另外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与西南地区异常增温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分析高温前冬季和春季积雪分布,发现二者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春季积雪异常对西南高温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青藏高原积雪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骤发干旱与缓发干旱特征对比研究
2
作者 施欣池 余锦华 张旭 《气象科学》 2024年第2期292-300,共9页
基于再分析土壤湿度、大气等压面资料以及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数据,利用大气柱水分收支原理及归因方法,本文识别了1979—20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格点骤发干旱与缓发干旱,分析其空... 基于再分析土壤湿度、大气等压面资料以及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数据,利用大气柱水分收支原理及归因方法,本文识别了1979—20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格点骤发干旱与缓发干旱,分析其空间分布及统计特征,并且诊断区域性典型骤发干旱与缓发干旱事件的发展过程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骤发干旱频发,主要发生在南部,强度偏强,且大多发展于夏季;而缓发干旱发生较少,主要发生在北部,强度偏弱,且大多发展于秋季。大气柱水汽净辐散对两类干旱的发展速度起到了重要作用,骤发干旱在发展过程中大气柱水汽净辐散偏强,造成蒸散发与降水差值较大,使得土壤湿度下降速度快于缓发干旱。2019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范围的骤发干旱事件,在发展阶段,副热带高压西伸增强了区域大气柱的风场辐散,使大气柱水汽净辐散强,干旱快速发展。2010/2011年发生了一次区域缓发干旱事件,在秋季发展阶段,近地层风场为一弱反气旋环流,风场辐散作用偏弱,大气柱水汽净辐散偏小,使干旱发展速度较慢。人类活动对2019年骤发干旱事件的影响强于2010/2011年缓发干旱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发干旱 缓发干旱 发展阶段 水汽净辐散
下载PDF
MODIS卫星资料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哲 王丹 +4 位作者 张旭 林新富 颜丽桃 曾祥平 梅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1期6723-6727,共5页
重点介绍了MODIS卫星资料在云、水汽、气溶胶方面的研究情况,以及MODIS产品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综合应用,最后指出MO-DIS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克服这些局限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 MODIS 气候变化 卫星资料 产品 应用
下载PDF
海表温度的增暖趋势和自然变率对长江中下游夏季极端降水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欧立健 余锦华 +3 位作者 钟校尧 张旭 王璐 罗京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95-1606,共12页
极端降水引起的洪、涝等灾害每年给我国带来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全球增暖使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增强。但是针对不同区域极端降水事件,其贡献究竟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认识。本文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为... 极端降水引起的洪、涝等灾害每年给我国带来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全球增暖使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增强。但是针对不同区域极端降水事件,其贡献究竟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认识。本文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年份夏季区域极端降水过程的水汽收支特征,探讨海表温度(SST)的增暖趋势和自然变率强迫对该区域典型极端降水强度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极端降水过程及其夏季都伴随着区域整层大气的水汽辐合,且水汽辐合发生在经向方向。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式环流,在区域南边界形成了稳定的西南风异常的水汽输送。(2)典型极端降水过程发生的夏季,SST在赤道印度洋和热带大西洋为强正异常,主要为增暖趋势的贡献,赤道中东太平洋SST异常表现为La Ni?a型。(3)SST增暖趋势和自然变率的数值敏感性试验表明,1998、2017和2020年的SST增暖趋势强迫的区域水汽辐合分别是其自然变率强迫的83%、210%和107%,SST增暖趋势比自然变率的影响更为重要。(4)SST增暖趋势和自然变率都是通过强迫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式环流,引起长江中下游区域南边界异常的西南水汽输送,是导致极端降水发生的主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极端降水事件 SST增暖趋势 SST自然变率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下载PDF
El Nino衰减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的差异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钟校尧 余锦华 +1 位作者 欧立健 张旭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4-212,共9页
El Nino衰减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活动表现出多样性,给TC活动的气候预测带来挑战。采用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和欧洲中期预报中心提供的ERA-5再分析资料,对1970—2018年的El Nino衰减年7—1... El Nino衰减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活动表现出多样性,给TC活动的气候预测带来挑战。采用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和欧洲中期预报中心提供的ERA-5再分析资料,对1970—2018年的El Nino衰减年7—10月的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数进行合成分析,发现其与气候态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单个年份,存在着较大的正、负异常。为此,将El Nino衰减年分为TC生成频数偏少(负异常)和偏多(正异常)两种情形,对比两种情形的TC活动和大尺度环境要素特征。结果表明,TC生成频数偏少的情形,TC生成频数的异常减少主要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东部海域,即(15°~25°N,140°~150°E)和(5°~25°N,150°~170°E),与垂直风切变增大、对流层中层相对湿度和低层绝对涡度减少有关;TC生成频数偏多的情形,TC生成频数的异常增加主要发生在南海和菲律宾群岛附近,即(15°~25°N,110°~120°E)和(5°~25°N,120°~130°E),对流层中层相对湿度增加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上升运动增强和绝对涡度增大;对比两种情形发现,TC生成频数偏多的情形,广东和福建沿岸的东南风异常引导气流有利于菲律宾群岛附近生成的TC登陆中国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El Nino衰减年 潜在生成指数
下载PDF
利用GPS水汽资料对重庆一次暴雨过程的综合分析
6
作者 李哲 王皓 +2 位作者 张旭 张振东 郭若水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09-415,共7页
为了更好地预报重庆地区暴雨发生的时间和落区,利用重庆地区基于GPS得到的GPS-PWV(Precipitable Water Vapor)资料结合WRF数值模拟对2012年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此次过程中重庆地区GPS-PWV的变化特征、不稳定能量以及动力抬升... 为了更好地预报重庆地区暴雨发生的时间和落区,利用重庆地区基于GPS得到的GPS-PWV(Precipitable Water Vapor)资料结合WRF数值模拟对2012年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此次过程中重庆地区GPS-PWV的变化特征、不稳定能量以及动力抬升条件与降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在降水之前有18小时到35小时的水汽聚集过程,在接近水汽通道的迎风坡面降水量转化率较高。综合分析不稳定能量和水汽通量散度的变化结合GPS-PWV提供的水汽场能够更好地预报降水发生的时间和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数值模拟 GPS-PWV 暴雨 WRF数值模式
下载PDF
特殊地形下对WRF模式积云参数化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旭 朱克云 +1 位作者 李哲 李玉荣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5,共10页
以发生在地形复杂的四川地区2012年07月03日暴雨为个例,从环流形势、水汽通量和云微物理量3方面具体研究WRFV3.3版本模式7种积云方案对暴雨模拟的效果,结果表明:BMJ方案和KF方案模拟降水效果好于GD和G3D方案,TS评分表明BMJ方案和KF方案... 以发生在地形复杂的四川地区2012年07月03日暴雨为个例,从环流形势、水汽通量和云微物理量3方面具体研究WRFV3.3版本模式7种积云方案对暴雨模拟的效果,结果表明:BMJ方案和KF方案模拟降水效果好于GD和G3D方案,TS评分表明BMJ方案和KF方案得分要远远高于其它方案,GD和G3d方案得分最低.云水混合比与雨水混合比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模式预报降水量强度,高层大气模拟值的大小对降水量预报起着主要作用.除KF方案以外,其它积云方案模拟的云水混合比发展要早于雨水混合比,随后两者几乎同步发展,云水混合比和雨水混合比值迅速增长后,降水落区和降水范围迅速扩大.最终结果表明在四川地区利用WRF模拟暴雨,积云参数化方案考虑使用KF和BMJ方案,不使用GD和G3d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地形 积云参数化 暴雨数值模拟 WRF
下载PDF
FY-3A卫星MWHS资料同化及四川盆地暴雨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旭 朱克云 +1 位作者 张杰 苏捷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58-266,共9页
为研究中国FY-3A(风云三号A卫星)资料在数值模式中对暴雨模拟的作用,以2012年07月03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一次暴雨过程为个例。利用WRF(V3.3)模式和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对FY-3A的MWHS(微波湿度计)资料进行同化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 为研究中国FY-3A(风云三号A卫星)资料在数值模式中对暴雨模拟的作用,以2012年07月03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一次暴雨过程为个例。利用WRF(V3.3)模式和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对FY-3A的MWHS(微波湿度计)资料进行同化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化MWHS资料后,相比控制试验,(1)同化方案A在降水区出现+3K的正增量中心和+10%的正增量湿中心,改善了大气能量场和湿度场信息;(2)同化方案A提高了降水区垂直速度和涡度场的数值和分布位置,并较好的刻画出风场的辐合辐散区域和水汽通量高值中心,准确模拟出水汽通量的中心位置;(3)对此次暴雨个例试验研究,在中东部、东北部主降水区,同化方案A模拟降水区分布形式较好,尤其是降水强度得到较大提高降水值达230mm,非常接近实况降水值(227mm),同化MWHS资料可以较好提高WRF模式降水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MWHS资料FY-3A 3D-VAR同化 暴雨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