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文心雕龙·物色篇》的几点思考 |
张新赞
|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1
|
|
2
|
西北体验及其文学叙述——读杨献平的《沙漠之书》 |
张新赞
|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3
|
读图时代的视觉新闻——从2004年的《羊城晚报》看视觉新闻 |
黄俊华
张新赞
|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
2008 |
0 |
|
4
|
文学中的速度体验——米兰·昆德拉小说《慢》解析 |
张新赞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5
|
新疆野生罗布麻的开发利用 |
张新赞
段静华
|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
1991 |
2
|
|
6
|
现代小说理论暨刘恪学术研讨会综述 |
张新赞
|
《创作与评论》
|
2014 |
0 |
|
7
|
一只“没有国籍的羊”——沈苇作品的社会学解读 |
张新赞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08 |
0 |
|
8
|
何恃而不恐?——读沈念《夜色起》 |
张新赞
|
《创作与评论》
|
2016 |
0 |
|
9
|
主流艺术的文化软实力 |
张新赞
|
《创作与评论》
CSSCI
|
2013 |
0 |
|
10
|
媒介、商业文化与周作人散文的传播 |
张新赞
|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1
|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对《文心雕龙·物色篇》的三点思考 |
张新赞
|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2
|
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暨刘恪学术研讨会撮要 |
张新赞
|
《云梦学刊》
|
2014 |
0 |
|
13
|
当“语言沉浸于自身”——刘恪“元语言”写作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
张新赞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4
|
雕刻一滴水——读刘恪的《一滴水的传说》 |
张新赞
|
《中州大学学报》
|
2019 |
0 |
|
15
|
一个村庄的生与死——评《中国在梁庄》 |
张新赞
|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6
|
无可逃离,无法回避——读尚攀小说《再见如初见》 |
张新赞
|
《快乐阅读》
|
2023 |
0 |
|
17
|
创造者的心迹:刘恪作品中的自我 |
张新赞
|
《中州大学学报》
|
2023 |
0 |
|
18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0例临床观察 |
张新赞
贺大炎
朱雨良
|
《当代医师》
|
1998 |
1
|
|
19
|
高原批评家肖像——祁发慧著《族裔、地方与话语》评介 |
张新赞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20
|
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及与左室肥厚的关系(附120例分析) |
朱雨良
张新赞
陈立中
赵水平
|
《当代医师》
|
199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