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文心雕龙·物色篇》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新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62-65,共4页
学界对《物色篇》在《文心雕龙》整书中的位置的看法并不一样。一种是认为《物色篇》在本书中的次序是有问题的,应该重新安排;另一种则认为《物色篇》今本的次序没有问题。此文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物色篇》 位置
原文传递
西北体验及其文学叙述——读杨献平的《沙漠之书》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新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1,共3页
中国西北地区,无论从生存状态、还是从人类文化的积淀上,相对于内地而言,是一片"绝域"。但是,正是这样的生态"绝域",却造就了诸多文学作品的大美。散文作家杨献平长年旅居西北腹地。对西部的人文与自然,有着非常深... 中国西北地区,无论从生存状态、还是从人类文化的积淀上,相对于内地而言,是一片"绝域"。但是,正是这样的生态"绝域",却造就了诸多文学作品的大美。散文作家杨献平长年旅居西北腹地。对西部的人文与自然,有着非常深切的审美体验。他的文字,总是能以细沙般的流漾,深入精神的缝隙,从而弥合成实实在在的坚挺与超拔。真切表现了西北边地的自然风物和自己的生命感受。《沙漠之书》带给读者多样而奇异的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之书》 西北体验 文学叙述
原文传递
读图时代的视觉新闻——从2004年的《羊城晚报》看视觉新闻
3
作者 黄俊华 张新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8年第5期61-63,共3页
本世纪初,出版界和报业市场进入了图文并重的读图时代。在此背景下,新闻媒体继承了图文合一的优良传统,视觉新闻得以发展并盛行。它在为新闻的真实性提供强大说服力、强化新闻的社会化功能、增加新闻的亲民性和可读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 本世纪初,出版界和报业市场进入了图文并重的读图时代。在此背景下,新闻媒体继承了图文合一的优良传统,视觉新闻得以发展并盛行。它在为新闻的真实性提供强大说服力、强化新闻的社会化功能、增加新闻的亲民性和可读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当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视觉新闻的应用不失为报纸打造出与众不同的品牌、争取受众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图时代 视觉新闻 受众 图片
下载PDF
文学中的速度体验——米兰·昆德拉小说《慢》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2,共4页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加速的剧变过程,"快"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备受崇拜的价值观。"快"与"慢"的速度感是人的内在切身感受的一种,也构成现代性体验的一部分。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慢》向我们揭示了心灵世界...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加速的剧变过程,"快"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备受崇拜的价值观。"快"与"慢"的速度感是人的内在切身感受的一种,也构成现代性体验的一部分。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慢》向我们揭示了心灵世界的这种"速度体验",不仅丰富了文学中的现代性体验,也在缅怀一种相对意义上的"慢"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德拉 《慢》 速度 现代性感受
下载PDF
新疆野生罗布麻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新 段静华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5-36,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纺织工业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近年来我国天然纤维已跻身于世界市场,特别是麻类纤维更是如此,苎麻是我国历年出口的拳头产品,亚麻制品一直盛销不衰,畅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剑麻、大麻等麻类均有所发展。
关键词 罗布麻 野生罗布麻 开发利用 新疆
下载PDF
现代小说理论暨刘恪学术研讨会综述
6
作者 张新 《创作与评论》 2014年第4期116-121,共6页
2013年12月6日至8日,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和河南省高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共同筹备的“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暨刘恪学术研讨会”在古都开封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 2013年12月6日至8日,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和河南省高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共同筹备的“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暨刘恪学术研讨会”在古都开封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工商大学、湖南理工学院、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文学院、河南大学、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作协、河南作协、河南文联、开封作协等多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及《当代文坛》《创作与评论》《社会科学辑刊》《中州大学学报》《莽原》《东京文学》《汉语言文学研究》等多家学术刊物代表50余人出席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馆 学术研讨会 小说理论 研讨会综述 刘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社会科学院 河南大学
下载PDF
一只“没有国籍的羊”——沈苇作品的社会学解读
7
作者 张新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8年第5期41-45,共5页
阅读沈苇,能够感受到他作品中充满了异质性经验,并显现出地域性文化差异造就的混血的文化,以及多元异质的主体意识。本文尝试从对"异"的解读开始,进入沈苇的作品。此处的"异"指异者,他者,在具体行文时又可以替换为... 阅读沈苇,能够感受到他作品中充满了异质性经验,并显现出地域性文化差异造就的混血的文化,以及多元异质的主体意识。本文尝试从对"异"的解读开始,进入沈苇的作品。此处的"异"指异者,他者,在具体行文时又可以替换为异地,异乡,异域,别处,差异,不可通约性等语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社会学 地域性文化 主体意识 不可通约性 作品 异质性 差异性 地域文化 国籍
下载PDF
何恃而不恐?——读沈念《夜色起》
8
作者 张新 《创作与评论》 2016年第20期71-73,共3页
第一次读沈念的文字是那篇《屋脊塔》:灰色的老城区,一座青色的瘦塔,疲惫又失魂落魄,如这塔下的街区生活的各色人们和那些千奇百怪的故事。这破败苍白的砖塔又是一扇门,一扇进入世界的门。借助这塔,世界敞开。作者的思索、想象借... 第一次读沈念的文字是那篇《屋脊塔》:灰色的老城区,一座青色的瘦塔,疲惫又失魂落魄,如这塔下的街区生活的各色人们和那些千奇百怪的故事。这破败苍白的砖塔又是一扇门,一扇进入世界的门。借助这塔,世界敞开。作者的思索、想象借助文字细细道来,婉转细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色 老城区 文字 世界 故事
下载PDF
主流艺术的文化软实力
9
作者 张新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4期35-37,共3页
谈到“主流艺术”,人们很容易想起它的反面:“非主流艺术”。“非主流”三个字,往往意味着另类、个人化、不合群、孤独、体制外、非商业、边缘、少数或小众(创作者与受众)、甚或唯美、高雅、精英等。而今天说到“主流”常常让人联... 谈到“主流艺术”,人们很容易想起它的反面:“非主流艺术”。“非主流”三个字,往往意味着另类、个人化、不合群、孤独、体制外、非商业、边缘、少数或小众(创作者与受众)、甚或唯美、高雅、精英等。而今天说到“主流”常常让人联想到:多数人的、主旋律的、官方主导的、商业化的、流行和通俗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艺术 文化软实力 商业化 非主流 个人化 创作者 主旋律 唯美
下载PDF
媒介、商业文化与周作人散文的传播
10
作者 张新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4-58,共5页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周作人的存在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本文就周作人的美学思想和他作品的美学风格及其散文在国内传播与接受的情况进行了一些考察研究。
关键词 周作人 散文 考察 研究
原文传递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对《文心雕龙·物色篇》的三点思考
11
作者 张新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5-122,共8页
《物色篇》在整部《文心雕龙》中的篇次位置存在分歧,如何编排《物色篇》其实和研究者对本篇意旨乃至整书主旨的理解有关系。《物色篇》所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蕴含了本篇的主旨即在阐明物、情、辞三者回环圆融之创造的秘... 《物色篇》在整部《文心雕龙》中的篇次位置存在分歧,如何编排《物色篇》其实和研究者对本篇意旨乃至整书主旨的理解有关系。《物色篇》所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蕴含了本篇的主旨即在阐明物、情、辞三者回环圆融之创造的秘密。《物色篇》同时启迪我们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理解它,彰显了《文心雕龙》留给后人的巨大的理论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色篇》 篇次 意旨 美学价值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暨刘恪学术研讨会撮要
12
作者 张新 《云梦学刊》 2014年第2期110-116,共7页
2013年12月6日至8日,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和河南省高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共同筹备的“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暨刘恪学术研讨会”在开封举行。与会学者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及刘恪的学术理... 2013年12月6日至8日,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和河南省高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共同筹备的“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暨刘恪学术研讨会”在开封举行。与会学者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及刘恪的学术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小说理论 中国现代 刘恪 重点研究基地 人文社科 文艺学研究 河南大学
下载PDF
当“语言沉浸于自身”——刘恪“元语言”写作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13
作者 张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73,共4页
元语言(metalanguage)写作,是刘恪先锋写作的鲜明特征。元语言和相关的概念元叙述、元小说、自主语言等,构成了他先锋写作整体上的一套复杂的手法,同时也是他小说理论思考的一个重点。刘恪的元语言写作彻底颠覆了传统小说的概念,更新了... 元语言(metalanguage)写作,是刘恪先锋写作的鲜明特征。元语言和相关的概念元叙述、元小说、自主语言等,构成了他先锋写作整体上的一套复杂的手法,同时也是他小说理论思考的一个重点。刘恪的元语言写作彻底颠覆了传统小说的概念,更新了当代小说的文本样式。他的元叙述文本是一种带有浓厚诗意的抒情的先锋小说,接通了中国文学中古老的抒情传统;其不断探索的先锋精神,同样表现在理论写作上,超过200万字的小说理论著作是中国小说学取得的最新成果。刘恪以一人之力,在小说领域完成了一场真正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恪 元语言 小说理论
下载PDF
雕刻一滴水——读刘恪的《一滴水的传说》
14
作者 张新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15-16,共2页
刘恪的散文,包括他的大部分小说,会让不少读者茫然失措,不知从何说起。但如果真正深入阅读下去,就会发现理解刘恪作品的过程,就是头脑中有关文学的教条不断被摧毁的过程。比如,关于散文,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于以下的“教诲”:周作人:外... 刘恪的散文,包括他的大部分小说,会让不少读者茫然失措,不知从何说起。但如果真正深入阅读下去,就会发现理解刘恪作品的过程,就是头脑中有关文学的教条不断被摧毁的过程。比如,关于散文,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于以下的“教诲”:周作人:外国文学里的论文(essay),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这里边又可以分出叙事与抒情,但也多是两者夹杂的。治新文学的人应多作艺术性的美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恪 传说 雕刻 外国文学 艺术性 周作人 学术性 新文学
下载PDF
一个村庄的生与死——评《中国在梁庄》
15
作者 张新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58,共5页
近现代以来,乡村社会,"三农"问题,一直是知识分子揪心和焦虑的中心议题之一,相当一批人文社会学者以各种方式(学科)持续不断关注这些问题。在众多的凝视的目光中,文学从来不曾缺席。20多年前,梁鸿离开养育她的梁庄,今天,当她... 近现代以来,乡村社会,"三农"问题,一直是知识分子揪心和焦虑的中心议题之一,相当一批人文社会学者以各种方式(学科)持续不断关注这些问题。在众多的凝视的目光中,文学从来不曾缺席。20多年前,梁鸿离开养育她的梁庄,今天,当她再次回到故乡时,却发现故乡早已面目全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与死 中国 村庄 乡村社会 中心议题 知识分子 社会学者 近现代
下载PDF
无可逃离,无法回避——读尚攀小说《再见如初见》
16
作者 张新 《快乐阅读》 2023年第12期4-8,共5页
尚攀的小说《再见如初见》充满了现代感,还可以包括《误入新世界》《爱情的感觉》《青春破》《黑色曼陀罗》《脚下的天台》《供体》《好友买卖》《流浪者》等篇目。他的小说世界呈现出典型的现代人的生活风格,从经验、自我到爱情。同时... 尚攀的小说《再见如初见》充满了现代感,还可以包括《误入新世界》《爱情的感觉》《青春破》《黑色曼陀罗》《脚下的天台》《供体》《好友买卖》《流浪者》等篇目。他的小说世界呈现出典型的现代人的生活风格,从经验、自我到爱情。同时,在语言上,他以平滑急速、相当具有美感的语言来表现无聊枯燥的生活世界,造成一种特有的张力感,而这正是现代文学艺术的特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陀罗 现代感 新世界 现代文学
下载PDF
创造者的心迹:刘恪作品中的自我
17
作者 张新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8-25,共8页
“自我”是文学中的重要话题,作家刘恪在不同时期的作品里有不同的自我想象和自我形象。他的早期作品展现的是积极的行动的主体;先锋写作时期是孤独的抒情者的自我形象。从外而内的自我的嬗变充满偶然,也有必然原因,既是他的主动选择,... “自我”是文学中的重要话题,作家刘恪在不同时期的作品里有不同的自我想象和自我形象。他的早期作品展现的是积极的行动的主体;先锋写作时期是孤独的抒情者的自我形象。从外而内的自我的嬗变充满偶然,也有必然原因,既是他的主动选择,也是社会文化塑造的结果。刘恪的精神肖像在其作品中隐现,也将成为文学史里的界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恪 先锋写作 自我嬗变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新 贺大炎 朱雨良 《当代医师》 1998年第5期58-59,共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0例临床观察湖南省湘潭县人民医院(411100)张新赞贺大炎朱雨良病毒性心肌炎(VMC)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中药黄芪煎剂治疗VMC已有众多报道,但黄芪注射液治疗VMC报导甚少。我们于...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0例临床观察湖南省湘潭县人民医院(411100)张新赞贺大炎朱雨良病毒性心肌炎(VMC)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中药黄芪煎剂治疗VMC已有众多报道,但黄芪注射液治疗VMC报导甚少。我们于1995年开始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急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高原批评家肖像——祁发慧著《族裔、地方与话语》评介
19
作者 张新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229,共2页
作为一名活跃在高原的文学批评者,作者生在高原,学在内地,然后又回到高原教书和写作,这种穿行在内地与高原之间的生活和求学经历让祁发慧的批评具有跨地域、跨文化的优势,也为她能够进入更广阔的人性和人文视野提供了可能。作为诗歌散... 作为一名活跃在高原的文学批评者,作者生在高原,学在内地,然后又回到高原教书和写作,这种穿行在内地与高原之间的生活和求学经历让祁发慧的批评具有跨地域、跨文化的优势,也为她能够进入更广阔的人性和人文视野提供了可能。作为诗歌散文写作和文学批评的“双重”在场者,作者对文学本身有着切身的体会和自主的判断,加之硕博期间对文艺学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使她在文学批评中展露出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这些年,同时作为文学批评者和文学创作者,祁发慧平衡着批评意识与诗性智慧,协调着感性生活与理智生活,逐渐成长为一位“诗人批评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者 批评意识 诗性智慧 文学批评 人文视野 在场者 感性生活 求学经历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及与左室肥厚的关系(附120例分析)
20
作者 朱雨良 张新 +1 位作者 陈立中 赵水平 《当代医师》 1997年第5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心律失常 左室肥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