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农村环境治理——以农村人居环境改造为例 被引量:24
1
作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131,共7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启动和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从日常生活视角出发可以发现,目前的农村环境治理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的层面缺少恰当的衔接,每个层面都有各自合理的实践逻辑,但农村环境治理作为一个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启动和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从日常生活视角出发可以发现,目前的农村环境治理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的层面缺少恰当的衔接,每个层面都有各自合理的实践逻辑,但农村环境治理作为一个整体却未能维持统一的逻辑,这是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未来的农村环境治理需要在尊重居民生活习惯和基本诉求的基础上,理顺环境治理工作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逻辑,以生态创新推动日常生活实践的重构,塑造绿色生活方式,才能事半功倍地达到促进农村环境治理向良性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农村环境治理 生活环境主义 实践论 社会—技术范式
下载PDF
中国城乡居民环境关心的地区差异研究——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和发现 被引量:8
2
作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9-46,共8页
作为环境关心社会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地与环境关心的关系近年来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现阶段,伴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乡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而环境治理必须提高全社会的环境关心水平。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居民的... 作为环境关心社会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地与环境关心的关系近年来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现阶段,伴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乡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而环境治理必须提高全社会的环境关心水平。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居民的环境关心水平存在地域差异,这与各地区间经济发展阶段相关。这种差异需要用不同的环境治理手段和环保宣传教育方式予以应对。同时,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也对环境关心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关心 居住地差异 经济发展阶段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城乡环境
下载PDF
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研究的理论范式 被引量:8
3
作者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81-88,共8页
环境问题理论研究具有实在论与建构论两个理论传统,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研究在多种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呈现出多维的理论发展趋势,至少包括七个理论范式:社会转型论、政经一体化、文本实践论、国家开发主义、社会建构论、环境公正论及生态现... 环境问题理论研究具有实在论与建构论两个理论传统,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研究在多种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呈现出多维的理论发展趋势,至少包括七个理论范式:社会转型论、政经一体化、文本实践论、国家开发主义、社会建构论、环境公正论及生态现代化,这些理论范式在环境问题的原因、影响和治理等方面做出了较好的解释。但中国环境问题的理论研究仍然存在不足,需要更加丰富的本土化理论、更加广阔的研究视角,需要建立学科内的话语体系,加强学科内理论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问题 环境社会学 本土化 理论范式
下载PDF
绿色生活方式何以可能——从生活方式分类看绿色生活方式的构建 被引量:7
4
作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3-234,240,共13页
如果以现代化进程为轨迹,以环境行为为评价标准,目前人类至少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田园生活、竞生生活、物欲生活和绿色生活四种生活方式,四种生活方式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人类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某种生活方式,也存在... 如果以现代化进程为轨迹,以环境行为为评价标准,目前人类至少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田园生活、竞生生活、物欲生活和绿色生活四种生活方式,四种生活方式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人类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某种生活方式,也存在主动选择某种生活方式的可能。现代化赋予了人们在价值塑造、信息传播、行为选择等方面的主动性,因此,人们有条件在实践中不断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同时,绿色生活方式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一系列子系统的支持才能不断推动公众绿色生活方式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活方式 现代性 环境行为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城市居民环境关心状况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黑龙江省城市居民整体环境关心水平较低,这与黑龙江省城镇居民的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社区及居住地类型等因素有关,尤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收入有直接关系。地区及居住地类型成为对居民环境关心影响力最大的因素。要提高居... 黑龙江省城市居民整体环境关心水平较低,这与黑龙江省城镇居民的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社区及居住地类型等因素有关,尤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收入有直接关系。地区及居住地类型成为对居民环境关心影响力最大的因素。要提高居民环境关心水平,一方面要在环保宣传和教育工作中有所侧重,另一方面要加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投入,通过塑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环境关心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关心 NEP量表 经济发展阶段
下载PDF
职业分化:农民市民化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4
6
作者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0,共4页
农民市民化是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目前社会学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由于职业过于单一,进城农民在经济利益、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这三个维度上都难以达到与城市人口相当的水平,这是进城农民难以融入城市的重要... 农民市民化是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目前社会学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由于职业过于单一,进城农民在经济利益、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这三个维度上都难以达到与城市人口相当的水平,这是进城农民难以融入城市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该选择提升进城农民人力资本、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创造新就业机会的路径选择来促进进城农民的职业分化,进而实现进城农民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市民化 职业分化 经济利益 政治权利 社会地位
下载PDF
技术治理与意义重建:社会学视角下的“厕所革命” 被引量:2
7
作者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0-200,共11页
厕所的改良改造运动从清末、民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厕所改造不断加快进程,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了“厕所革命”的议题,回顾其历史进程不难发现,其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运动式的环境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具有明显的技术理性特点... 厕所的改良改造运动从清末、民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厕所改造不断加快进程,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了“厕所革命”的议题,回顾其历史进程不难发现,其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运动式的环境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具有明显的技术理性特点。近年来我国开展的“厕所革命”延续了技术治理的发展路径,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学视角进行考察,持续推进“厕所革命”需要技术革新,更需要公众参与,需要与厕所改良改造相关的意义重建。以“厕所革命”为代表的环境社会治理实践应在提升公众关注度与参与度的同时培养多元发展思维,即要遵循技术理性,又要赋予其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积极意义,为环境社会治理实践寻找链接社会与个体的桥梁,达到其治理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厕所革命 农村人居环境 日常生活 环境社会治理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女性环境意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北方经济》 2014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前,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概念界定并没有达成共识,比较主流的观点是:环境意识包括环境知识、环境价值观、环境保护态度和环境保护行为四个环节.环境行为作为环境意识的一个方面,其研究也比较广泛.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对环境友好行为... 目前,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概念界定并没有达成共识,比较主流的观点是:环境意识包括环境知识、环境价值观、环境保护态度和环境保护行为四个环节.环境行为作为环境意识的一个方面,其研究也比较广泛.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对环境友好行为与性别关系的研究,有学者认为,“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城市居民的环境关心确实存在着性别差异,这与国外一些已有研究的发现是一致的.”(洪大用、肖晨阳,2007)还有学者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居民中,男性所作出的环境友好行为比例低于女性,而女性的环境友好行为更倾向于一些私人领域内的日常生活环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意识 城市女性 中国 意识研究 环境友好行为 环境保护行为 环境行为 城市居民
下载PDF
论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之路——以黑龙江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知与行》 2016年第4期70-73,共4页
生态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萌发于欧洲并在全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理论范式,为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的双赢,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启迪。生态现代化需要全方位的环境治理与改革,就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生态现代化实践来看,生... 生态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萌发于欧洲并在全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理论范式,为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的双赢,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启迪。生态现代化需要全方位的环境治理与改革,就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生态现代化实践来看,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是可能实现的,并且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具备了生态现代化的基础条件。为了实现绿色发展,黑龙江省应当以生态现代化为参考,从省情出发,牢固树立"保护式开发"的理念,加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规划和顶层设计,创新管理手段,通过设立"黑土地银行"等方式保护性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协调产业布局,利用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和农业大机械化的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第三产业,使产业布局逐渐适应生态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加强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和农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环境素养,从而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现代化 绿色发展
下载PDF
东北地区乡村振兴中的社会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
10
作者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3年第6期89-96,共8页
东北地区在“后扶贫时代”下,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尤为迫切。目前,东北地区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诸多社会风险,包括乡村产业发展风险、环境治理风险、文化滞后风险、基层治理风险、乡村返贫风险等方面。应从加强农村... 东北地区在“后扶贫时代”下,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尤为迫切。目前,东北地区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诸多社会风险,包括乡村产业发展风险、环境治理风险、文化滞后风险、基层治理风险、乡村返贫风险等方面。应从加强农村经营体系创新、完善农村环境治理机制、加强文化创新提升农民素质、夯实农村基层治理基础、持续关注返贫问题五个方面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振兴带动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社会风险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人居环境
下载PDF
中国城乡居民环境关心的地区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9期58-60,共3页
在环境社会学领域,公众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是一个研究重点。对于不同地区的、城市和乡村的环境关心的研究就成为研究环境关心的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居住地假设也是环境关心社会基础研究的五个重要基本假设之一。从现实意义上看,环... 在环境社会学领域,公众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是一个研究重点。对于不同地区的、城市和乡村的环境关心的研究就成为研究环境关心的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居住地假设也是环境关心社会基础研究的五个重要基本假设之一。从现实意义上看,环保教育和宣传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教育和宣传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公民,但由于地区间、城市间的现实差异,造成了不同地区间居民环境关心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性 居住地 城乡居民 差异研究 物质主义价值观 解释力度
原文传递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农村环境治理
12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1期141-142,共2页
农村环境的基本好转是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学界对农村环境治理问题早有关注,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涉及了社会变迁制度转型、文化价值观等多个视角,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实践层面,生活领域的环境问题对... 农村环境的基本好转是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学界对农村环境治理问题早有关注,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涉及了社会变迁制度转型、文化价值观等多个视角,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实践层面,生活领域的环境问题对居民的影响程度已经超过了生产领域。因此,环境问题的日常生活视角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在环境社会学研究中,已经出现了关注日常生活的理论转向,学者们希望能够借此探寻环境问题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以更好地解释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学 农村环境治理 社会文化原因 乡村振兴 文化价值观 日常生活视角 制度转型 理论转向
原文传递
生产与生活方式视角下环境问题研究述评
13
作者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前已有的对环境问题的研究成果,从生产领域视角探讨环境问题的较多,从生活方式视角探究环境问题成因的较少,而与生产方式变革相联系的生活领域的诸多变化,也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生态环境。关注生产方式的变革,探讨何种生活方式能够... 目前已有的对环境问题的研究成果,从生产领域视角探讨环境问题的较多,从生活方式视角探究环境问题成因的较少,而与生产方式变革相联系的生活领域的诸多变化,也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生态环境。关注生产方式的变革,探讨何种生活方式能够有利于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环境问题 社会转型
下载PDF
“绿色发展”与中国生态现代化实践
14
作者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6-48,共3页
生态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萌发于欧洲并在全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理论范式,为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的双赢,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启迪。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生态现代化实践证明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是可能实现的。从当前中国经... 生态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萌发于欧洲并在全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理论范式,为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的双赢,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启迪。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生态现代化实践证明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是可能实现的。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生态现代化理论,要树立"保护式开发"的理念,通过治理手段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保护性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生产方式的生态现代化,通过技术手段升级能源,通过"生态税"等管理手段保护资源,通过产业升级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加强生活方式领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居民环境素养,尽快实现绿色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中国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现代化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促进城乡环境公平的对策探究
15
作者 《绥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68-69,共2页
一、城乡环境公平问题的表现 在环境社会学研究中,环境公平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所有人都享有享受清洁环境的权利,二是指环境破坏的责任应与环境保护的义务相对称。
关键词 环境公平 城乡环境 社会学研究 公平问题 清洁环境 环境保护 环境破坏 所有人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与城市社会风险的应对 被引量:13
16
作者 洪大用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1,共4页
中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且面临着基础设施、人口结构、公共卫生、利益冲突、能源资源、环境污染、价值观冲突、城乡分化等诸多风险。继续推进城市化需要尊重城市化自身的规律,着眼于加强规划、改进管理,特别是扩大和改... 中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且面临着基础设施、人口结构、公共卫生、利益冲突、能源资源、环境污染、价值观冲突、城乡分化等诸多风险。继续推进城市化需要尊重城市化自身的规律,着眼于加强规划、改进管理,特别是扩大和改进制度供给,从而不断提高城市化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化 城市社会风险 制度建设 城市社会组织 城市文化建设 城乡统筹发展
下载PDF
网络社会社会分层的结构转型 被引量:5
17
作者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社会分层研究是社会学传统研究领域之一。在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发展的今天,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改变。网络社会改变着社会分层结构,加速了社会流动,改变着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重塑着社会认同感。在... 社会分层研究是社会学传统研究领域之一。在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发展的今天,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改变。网络社会改变着社会分层结构,加速了社会流动,改变着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重塑着社会认同感。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当代社会分层呈现新的特点:经济和社会权力分配出现变化;社会不平等的内容有所改变;认同感呈现多元化发展。社会分层正在从金字塔结构向"空中花园"转变,这些网络社会中社会分层的新特征正在影响并消解着原本的由上而下的权力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社会分层 结构转型
下载PDF
中国城市居民环境关心研究评述 被引量:4
18
作者 《绥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91-93,共3页
在环境社会学领域,环境关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针对中国城市居民国内出现了很多环境关心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以大城市、环境脆弱地区为主,从个体层面和宏观层面对城市居民环境关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主要应用经济发展阶... 在环境社会学领域,环境关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针对中国城市居民国内出现了很多环境关心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以大城市、环境脆弱地区为主,从个体层面和宏观层面对城市居民环境关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主要应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理论对发现进行解释。虽然这些研究丰富了中国城市居民的环境关心研究,但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关心 环境意识 经济发展阶段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