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黏液瘤影像学特征的探讨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有优 张文 +3 位作者 郑丽丽 李向民 周旭辉 邝健谊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年第6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的22例心脏黏液瘤病例。心脏X线片检查行正侧位。心脏CT采用美国ImatronXPC-150型电子束CT。心脏MR采用德国Siemens1.5TMagnetomVision超导成像仪。结果①17例左房黏...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的22例心脏黏液瘤病例。心脏X线片检查行正侧位。心脏CT采用美国ImatronXPC-150型电子束CT。心脏MR采用德国Siemens1.5TMagnetomVision超导成像仪。结果①17例左房黏液瘤,14例(82.3%)心脏X线照片表现为左房压力增大。5例右房黏液瘤病,3例(60%)表现为右心房增大。②电子束CT扫描提示18例(81.8%)类圆形的黏液瘤整体密度低于心肌,而4例(19.1%)为等密度。3例(13.6%)可见片状或结节样钙化。所有病例均提示不均强化。除1例巨大右房肿瘤外,其他病例CT均显示肿瘤与房间隔附着点,并为外科手术证实。电影序列显示肿瘤跨房室瓣运动情况。③MR扫描提示19例(86.3%)不均匀信号强度,3例(13.7%)为均等信号。T1WI呈稍高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GRE呈低信号。增强后黏液瘤病例都有强化。除上述1例巨大右房肿瘤外,所有病例MR均显示肿瘤与房间隔附着点。结论心脏黏液瘤病例的心脏X线典型表现为二尖瓣梗阻征象,电子束CT和MR多提示肿物附着于房间隔。后两种检查能够较好提示黏液瘤的大小、位置、数目和附着,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黏液瘤 影像诊断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67例院前急救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海山 张文 郭子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4Z期39-40,共2页
目的:总结67例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体会,探讨院前急救要点,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对6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通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主要症状体征的变化,采取相应急救处理措施。结果:在本组67例患者中,生存48... 目的:总结67例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体会,探讨院前急救要点,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对6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通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主要症状体征的变化,采取相应急救处理措施。结果:在本组67例患者中,生存48例(生存率71.6%),其中恢复良好18例(26.7%),中度残疾13例(19.5%),重度残疾17例(25.4%),死亡19例(28.4%)。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加强院前急救是成功救治的关键之一,良好的专科治疗是救治的根本,不但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而且可以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重型 院前急救
下载PDF
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与左心功能的临床影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尤兆雄 张文 +1 位作者 白燕 王利东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S3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高血压病人不同血压水平冠状动脉及左心功能的变化特征。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98例,分3组,对照组30例,采用64排螺旋CT对两组行冠脉病变筛查,同时行左心功能多指标评价。结果:(1)2级与3级高血压以2支和3支病变为主...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高血压病人不同血压水平冠状动脉及左心功能的变化特征。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98例,分3组,对照组30例,采用64排螺旋CT对两组行冠脉病变筛查,同时行左心功能多指标评价。结果:(1)2级与3级高血压以2支和3支病变为主;(2)随血压升高,左心泵血功能减退;3级高血压心肌明显肥厚、心腔扩大,心功能明显下降。结论:随血压水平升高,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血压、肥胖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血压的相关性更强;64排螺旋CT是临床筛查高血压可疑合并冠心病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冠状动脉病变 左心功能 CT
下载PDF
手部常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X线诊断
4
作者 张文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7年第11S期383-385,共3页
目的通过总结手部常见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X线表现、鉴别诊断要点,以期达到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拍摄X线平片,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临床表现、X线表现及周围软组织改变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病变具有较为特征性表... 目的通过总结手部常见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X线表现、鉴别诊断要点,以期达到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拍摄X线平片,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临床表现、X线表现及周围软组织改变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病变具有较为特征性表现,其余的病变有待于结合其他检查或病理检查才能确诊。结论X线平片检查是手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诊断简单而重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 肿瘤 肿瘤样病变 X线表现
下载PDF
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诊断(附2例报告)
5
作者 张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MAX640型CT机进行头颅平扫,层厚间隔10mm,病变区5mm。结果:大部分脑神经元移行异常都可以通过CT平扫确诊。结论:CT平扫是脑神经元移行异常诊断的可靠方法,可提供定位、定性...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MAX640型CT机进行头颅平扫,层厚间隔10mm,病变区5mm。结果:大部分脑神经元移行异常都可以通过CT平扫确诊。结论:CT平扫是脑神经元移行异常诊断的可靠方法,可提供定位、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神经元移行异常 CT平扫
下载PDF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电子束CT诊断
6
作者 杨有优 张文 +4 位作者 戴汝平 孟悛非 荆宝莲 何沙 白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404-405,408,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电子束CT(EBCT)征象。材料和方法 :EBCT检查并手术证实的 8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EBCT采用单层增强扫描。结果 :EBCT提示 4例右侧冠状动脉扩张迂曲 ,其中 3例与心室、1例与主肺动脉沟通 ;4例源于左侧冠状动...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电子束CT(EBCT)征象。材料和方法 :EBCT检查并手术证实的 8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EBCT采用单层增强扫描。结果 :EBCT提示 4例右侧冠状动脉扩张迂曲 ,其中 3例与心室、1例与主肺动脉沟通 ;4例源于左侧冠状动脉 ,其中 1例对角支囊状扩张钙化与左室沟通 ,2例左圆锥支与主肺动脉连接 ,1例主干及回旋支扩张钙化 ,后者之左心房支与右心房沟通。结论 :无心脏手术史病例 ,EBCT提示冠状动脉及分支扩张迂曲 ,与心腔或其他血管异常沟通 ,应首先考虑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 CT 诊断
下载PDF
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致颈髓半切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佳红 樊瑞峰 +1 位作者 王海山 张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18,共1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导致颈髓半切综合征在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男,65岁。因“右侧肢体麻木、左侧肢体无力伴眩晕2d”于2010年3月8日入住本院。患者于2010年3月6日晚无明显诱因急起出现右侧肢体及躯干麻木、发凉,左侧肢...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导致颈髓半切综合征在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男,65岁。因“右侧肢体麻木、左侧肢体无力伴眩晕2d”于2010年3月8日入住本院。患者于2010年3月6日晚无明显诱因急起出现右侧肢体及躯干麻木、发凉,左侧肢体轻度无力,伴眩晕、恶心,呕吐数次,非呈喷射状,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被迫卧床。发病1周后眩晕减轻,行走时步态不稳,右偏斜,闭目加重,左足有踩棉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综合征 半切 颈髓 左侧肢体无力 肢体麻木 血管病变 胃内容物
下载PDF
脊髓纵裂畸形2例分析
8
作者 张文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4期127-127,共1页
目的总结分析脊髓纵裂的CT表现和诊断要点。方法拍摄腰椎正侧位片,使用GEMAX640型CT机进行腰椎平扫,层厚间隔5mm,病变区2mm,病例1还进行了椎管造影CT扫描。结果腰椎平片及CT平扫仅能显示椎管内的骨性分隔,而CTM可以清楚显示纵裂的分隔... 目的总结分析脊髓纵裂的CT表现和诊断要点。方法拍摄腰椎正侧位片,使用GEMAX640型CT机进行腰椎平扫,层厚间隔5mm,病变区2mm,病例1还进行了椎管造影CT扫描。结果腰椎平片及CT平扫仅能显示椎管内的骨性分隔,而CTM可以清楚显示纵裂的分隔及被分割后硬膜囊的情况,以及病变累及的范围等。结论腰椎平片只能作为本病的初级常规筛选检查,CT平扫结合CTM可对本病作出全面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纵裂 分隔 CT平扫
下载PDF
筛窦骨瘤导致气颅1例报告
9
作者 张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期121-121,共1页
目的:总结分析骨瘤的CT表现和诊断要点。方法:使用GEMAX640型CT机对头颅进行轴位及冠状位平扫,层厚间隔5mm,病变区2mm。结果:CT平扫可以清楚显示骨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病变的毗邻关系等。结论:CT平扫可对本病作出全面的诊断,是诊... 目的:总结分析骨瘤的CT表现和诊断要点。方法:使用GEMAX640型CT机对头颅进行轴位及冠状位平扫,层厚间隔5mm,病变区2mm。结果:CT平扫可以清楚显示骨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病变的毗邻关系等。结论:CT平扫可对本病作出全面的诊断,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瘤 筛窦 CT平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