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和凝血纤溶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晓琳 +5 位作者 吴海琴 刘欣 王虎清 桂莲 刘超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1-54,152,共4页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血血小板CD62P,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探讨血小板活化、凝血纤溶功能改变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5例非脑梗死患者,并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脑梗死患者...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血血小板CD62P,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探讨血小板活化、凝血纤溶功能改变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5例非脑梗死患者,并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脑梗死患者分为轻、中、重3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62P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血血小板CD62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及凝血纤溶功能障碍,检测CD62P、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在疾病诊断、疗效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D62P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沈鸣华 孙如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8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稀释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稀释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0.00%,对照组为4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8、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2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60.00%,对照组为65.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脑心通胶囊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曾瑞琦 孙如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5期59-63,共5页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将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使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将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使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3(IL-2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量(Qm)、平均血流速度(Vm)、外周阻力(TPR)、动态阻力(DR)]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指数评估量表(BI)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8.46%,高于对照组61.54%(P<0.05)。治疗前,2组血清TNF-α、IL-6、IL-23、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IL-23、hs-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降低(P<0.05),BI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Qm、Vm、TPR、D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Qm、Vm水平均升高(P<0.05),TPR、DR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Qm、V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PR、D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缓解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栓通注射液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炎症指标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原文传递
丁苯肽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35例疗效观察
4
作者 沈鸣华 孙如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81-284,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肽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丁苯肽组各35例。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并配合吞咽功能训练,... 目的观察丁苯肽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丁苯肽组各35例。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并配合吞咽功能训练,丁苯肽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予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结果丁苯肽组总有效率为100.0%(35/35),高于常规治疗组的91.4%(32/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P=0.238)。治疗前,两组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98、0.691);治疗后,丁苯肽组洼田饮水试验、SSA评分分别为(0.68±0.76)分、(21.60±2.50)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15±0.77)分、(27.62±3.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7.82,P=0.012、<0.001)。结论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吞咽障碍 丁苯肽 吞咽功能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