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染矽尘大鼠肺泡上皮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燕玲 黄明 +7 位作者 宗军 曹丹燕 赵娜 曾小菁 梁伟辉 黄汉林 黄永顺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染矽尘大鼠肺泡上皮细胞(AEC)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AEC。方法随机取6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SD大鼠,以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MSCs。随机取同批大鼠6只,其中3只以1.0 m L质量浓度为40 g/L的矽尘混悬液一次性气... 目的观察染矽尘大鼠肺泡上皮细胞(AEC)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AEC。方法随机取6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SD大鼠,以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MSCs。随机取同批大鼠6只,其中3只以1.0 m L质量浓度为40 g/L的矽尘混悬液一次性气管内注入制作染矽尘模型,另3只注入0.9%氯化钠溶液1.0 m L,上述2种大鼠均采用免疫粘附纯化法培养AEC。设置实验组(BMMSCs与染矽尘大鼠AEC共培养)、对照A组(BMMSCs和正常大鼠AEC共培养)和对照B组(BMMSCs单独培养),于共培养第4和8天,以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BMMSCs形态变化,对BMMSCs进行水通道蛋白5(AQP5)和表面活性蛋白C(SP-C)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分别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IFM)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其荧光表达,采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2种蛋白的荧光积分光密度(IOD)。结果细胞共培养后,实验组和对照A组的BMMSCs逐渐从长梭形向立方形和多边形转化,第8天时变化较第4天更明显,对照A组BMMSCs形态变化无实验组明显,对照B组BMMSCs的形态无明显变化。IFM和LSCM下,在共培养第4和8天,实验组、对照A组BMMSCs均可见呈绿色荧光的AQP5和红色荧光的SP-C表达,对照B组BMMSCs均可见少量AQP5绿色荧光表达,均无SP-C红色荧光表达。2种显微镜下均观察到,于共培养第4和8天,实验组BMMSCs的2种蛋白荧光IOD值均较同时间点对照A组和对照B组增强(P<0.01),对照A组BMMSCs的2种蛋白荧光IOD值均较同时间点对照B组增强(P<0.01);实验组和对照A组BMMSCs在共培养第8天时间点2种蛋白的荧光IOD值均较同组第4天时间点增强(P<0.01)。结论染矽尘大鼠AEC能有效诱导BMMSCs分化成A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肺泡上皮细胞 共培养 分化 显微镜 水通道蛋白5 表面活性蛋白C 大鼠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染矽尘大鼠肺纤维化干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明 +6 位作者 陆丰荣 程樱 陈建忠 梁伟辉 夏丽华 曾小菁 黄汉林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染矽尘大鼠不同时期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周组、4周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采用一次性非暴露式气管注入法,前3组大鼠予0.5 mL质量浓度为30 g/L的...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染矽尘大鼠不同时期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周组、4周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采用一次性非暴露式气管注入法,前3组大鼠予0.5 mL质量浓度为30 g/L的无菌矽尘悬液,对照组大鼠予等体积0.90%氯化钠溶液。2周组、4周组大鼠分别在染尘后第2和4周经尾静脉单次注射0.5 mL细胞密度为5×10~9/L的BMMSCs悬液,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予等体积0.90%氯化钠溶液。染尘后第12周对4组大鼠进行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观察大鼠肺部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肺脏脏器系数、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结果肺部CT显示:对照组大鼠肺野清透,肺纹理清晰;模型组大鼠肺部见弥漫分布、大小不一的颗粒状高密度影及条索状或网状纤维影;2周组大鼠肺部可见散在分布的细小颗粒状阴影;4周组大鼠肺部可见散在的颗粒状高密度影及网状阴影,颗粒大小及分布面积均小于模型组。模型组、2周组和4周组大鼠肺部CT值、肺脏脏器系数、肺组织HYP水平和血清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CT值、肺组织HYP水平和血清TGF-β1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2周组<4周组<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4周组大鼠肺脏脏器系数均高于2周组(P<0.05)。结论 BMMSCs可减轻矽尘导致的肺纤维化,在纤维化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矽肺 肺纤维化 计算机断层扫描 脏器系数 羟脯氨酸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PET-CT观察矽肺动物模型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黄明 +6 位作者 陆丰荣 宋向荣 燕玲 李瑞文 黄永顺 曾小菁 黄汉林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5-252,共8页
目的探讨采用小动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机体层扫描(CT)动态观察活体大鼠矽肺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一次性气管内注入质量浓度为30 g/L的矽尘混悬液建立大鼠矽肺模型,对照组... 目的探讨采用小动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机体层扫描(CT)动态观察活体大鼠矽肺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一次性气管内注入质量浓度为30 g/L的矽尘混悬液建立大鼠矽肺模型,对照组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2组大鼠均于造模后第1、2、3、4、6、8和12周分别随机选取6只,以小动物PET-CT进行肺部CT检查并检测CT值,同时进行PET检查并检测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标准化摄取值(SUV)。扫描后处死大鼠,检测肺脏脏器系数,进行肺脏病理组织学观察,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IL-1)和肺组织羟脯氨酸(HYP)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肺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在早期表现为肺组织炎症性渗出,随着时间延长,炎症反应逐渐减轻,而肺间质纤维化逐渐明显;PET-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改变基本一致。模型组大鼠肺部SUV在第1~3周3个时间点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且在第1~4周随染尘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肺部CT值在7个时间点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且在第1~6周随染尘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5),在第6~12周随染尘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肺脏脏器系数和肺组织HYP水平在7个时间点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且在第1~4周肺脏脏器系数随染尘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5),在第6~12周肺组织HYP水平随染尘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5)。除第3和4周外,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水平在其余5个时间点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且在第1~4周随染尘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5),在第4~8周随染尘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1水平在第1~4周4个时间点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且随染尘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5)。结论小动物PET-CT可有效观察活体矽肺模型大鼠肺部早期炎症和晚期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动物模型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计算机体层扫描 标准化摄取值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