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为干扰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油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42
1
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85-3695,共11页
研究了放牧、收集枯落物及清灌等人为干扰活动对黄土高原于午岭油松林土壤结构及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0~50cm土壤中砂粒含量比无干扰时分别增加了11.83%、37.80%和51.60%;粉粒下降了8.16%、11.83%... 研究了放牧、收集枯落物及清灌等人为干扰活动对黄土高原于午岭油松林土壤结构及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0~50cm土壤中砂粒含量比无干扰时分别增加了11.83%、37.80%和51.60%;粉粒下降了8.16%、11.83%和15.55%;粘粒下降了8.10%、20.84%和30.72%,土壤表现出粗骨化趋势;〉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无干扰林地分别下降了16.59%、43.12%和61.13%。〉1.0mm的团聚体含量仅为无干扰林地土壤的27.78%和24.34%,1.0—0.25mmm的团聚体下降幅度较小;〉0.05mm微团聚体的比例分别下降了19.39%、32.62%和33.47%。而〈0.05mm微团聚体所占比例随干扰程度的增加而大幅度上升。土壤容重增加了0.11-0.41g/cm^3。土壤总孔隙度分别降低了13.64%、25.47%和39.14%,毛管孔隙下降了7.79%、11.54%和29.32%,非毛管孔隙下降了28.47%、60.79%和64.08%。说明表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对人为干扰更为敏感。最大持水量分别下降23.42%、37.15%和52.92%;毛管持水量下降33.79%、43.01%和52.22%;自然含水量下降31.03%、39.34%和46.28%。饱和持水量下降16.14%、28.80%和49.68%;田间持水量下降了12.39%、33.92%和47.47%;土壤有效水含量下降了9.55%、20.55%和58.91%。土壤前3min初渗率下降了38.74%、51.45%和63.23%;稳渗速率下降了54.06%、71.63%和84.10%,相应地受人为干扰林地前30min累计人渗量也较未受人为干扰林地土壤分别低48.15%、65.93%和73.35%。饱和导水率较对照下降了8.73%、33.33%和51.00%。土壤的结构系数。由79.12%下降到27.32%。团聚度由59.48%下降到11.11%,分散率上升了l倍多,分散系数上升了4倍多。土壤枯落物层及有机质的减少是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油松人工林 森林土壤 物理性质 人为干扰 土壤退化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与天然林养分分布和生物循环比较 被引量:83
2
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3-382,共10页
对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养分积累与分配以及养分循环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油松林各组分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为:针叶>树枝>树皮>树根>树干;地上部分的养分在针叶、树枝、树干和凋落物中呈:Ca>N>K&... 对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养分积累与分配以及养分循环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油松林各组分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为:针叶>树枝>树皮>树根>树干;地上部分的养分在针叶、树枝、树干和凋落物中呈:Ca>N>K>Mg>P(林型Ⅰ的针叶、枝干和林型Ⅳ的树枝N含量较其它元素含量高),而在土壤层中呈:Ca>K>Mg>N>P;不同林型内各养分含量因林龄的不同而有差异。(2)油松林生态系统中养分总贮量的80.83%~98.81%集中在土壤组分中,乔木层养分量占总贮量的0.76%~5.52%,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养分贮量分别占系统总贮量的0.05%~0.17%和0.38%~3.48%。人工油松林的养分贮量随抚育林龄的增加先升后降,30a时养分贮量最大,50a时养分贮量明显降低,其中N素衰减较其它养分快(30龄油松林是50龄油松林的4.23倍)。(3)油松林地上部分养分贮量主要集中在针叶,且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针叶不但贮量增加而且占地上各组分总贮量比例也增大,树枝和树干只是绝对贮量增加,但所占地上总贮量的比例下降。(4)油松林地上部分养分的年积累量以30a人工林最高,变化趋势为Ⅱ>Ⅲ>Ⅳ>Ⅰ。各组分养分的年积累量总的变化趋势为:针叶>树枝>根系>树皮>树干,同一组分各养分年积累量与各组分养分贮量变化顺序基本一致,即10年生幼林为N>Ca>K>P>Mg,人工成熟纯林Ca>N>K>P>M,天然林与人工成熟林相似。(5)天然林的吸收量、存留量明显高于人工林。人工林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吸收量和归还量增大,存留量和循环系数先增后降。各林地油松利用系数为:Ca>Mg>N>K>P,但同一养分利用率,油松人工林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油松天然林与人工成熟林的利用系数和周转期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林 人工林 天然林 养分分布格局 养分循环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主要林分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被引量:76
3
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7-537,共11页
以黄土丘陵区子午岭为研究区域 ,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暖温带森林优势群落辽东栎林、油松林及刺槐人工林的生物量、营养元素生物循环量及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土丘陵区子午岭油松林、辽东栎林和刺槐人工林 3林分总生物量为 ... 以黄土丘陵区子午岭为研究区域 ,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暖温带森林优势群落辽东栎林、油松林及刺槐人工林的生物量、营养元素生物循环量及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土丘陵区子午岭油松林、辽东栎林和刺槐人工林 3林分总生物量为 :86 .2 4 7、12 9.0 0 5 t/ hm2和 14 4 .795 t/ hm2 ,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 :85 .2 2 3、12 6 .989t/ hm2和 14 2 .4 88t/ hm2 ,随群落针阔树种转化替代 ,群落总生物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年均生长量为 3.2 75~ 5 .6 99t/ hm2。生物量和年生长量排序为刺槐人工林 >辽东栎林 >油松林。 3林分林下植被层生物量、凋落物贮量表现为刺槐林 >辽东栎林 >油松林 ,林下植被层生物量的差异主要是由林分郁闭度和林下凋落物的不同引起的 ;刺槐林和辽东栎林林下植被层发达的根系和较高的凋落物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同化器官的各种元素含量高于其它器官 ,茎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最低。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为 :0 .74 5、1.378t/ hm2和 1.80 5 t/ hm2 。不同林分不同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差别较大。因采伐而引起的 3林分林地养分流失量分别达 6 5 .4 5 %、5 3.76 %和 2 5 .1%。 3林分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营养元素积累量排序为 :刺槐林 >辽东栎林 >油松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林分 生物量 营养元素 生物循环
下载PDF
黄土丘陵子午岭油松天然林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张希彪 郭小强 +1 位作者 上官周平 刘富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对黄土丘陵区子午岭天然油松林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群落共容纳种子植物67种,分属23科54属,区系组成丰富;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为主,共65个,占总属数的66.7%;在群落外貌特征上,油松群落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75.9%;叶级... 对黄土丘陵区子午岭天然油松林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群落共容纳种子植物67种,分属23科54属,区系组成丰富;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为主,共65个,占总属数的66.7%;在群落外貌特征上,油松群落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75.9%;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共96种,占57.85%;群落可分为乔、灌、草3个层次,并有层间植物伴生;随年龄增长,群落中油松种群空间结构呈集群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变化;种群格局强度随年龄阶段变化缓慢,处于较弱的生境异质性变化状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油松 群落特征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子午岭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希彪 郭小强 +1 位作者 周天林 上官周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67-274,共8页
子午岭林区计有种子植物94科361属689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8属10种1变种;被子植物91科353属678种.中国特有属8个,特有种271个,子午岭特有种1个.其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是: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多种成分交汇;区系组成以华北成... 子午岭林区计有种子植物94科361属689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8属10种1变种;被子植物91科353属678种.中国特有属8个,特有种271个,子午岭特有种1个.其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是: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多种成分交汇;区系组成以华北成分为主体,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南北区系成分存在差异,垂直分布带谱不明显;在中国植物区系上隶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植物亚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区系特征 子午岭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态势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希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5-171,共7页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产投结构、能值指标进行了计算,并从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对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进行了诊断。分析表明:(1)甘肃省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相对雄厚,但由于对本地资源...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产投结构、能值指标进行了计算,并从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对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进行了诊断。分析表明:(1)甘肃省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相对雄厚,但由于对本地资源的过分依赖,加之购买能值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甘肃本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农业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是一种高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2)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封闭性较强,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土地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均能值用量较低;(3)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发展中应用的资源能值有很大部分来自本区环境和资源系统而无需付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仍属于资源消耗型,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纯能值量较低,且生产和管理过程的科技含量较低,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系统对于环境的压力较大。因此必须通过增加系统投入,保护环境资源,优化投入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学技术等,以实现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希彪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7-370,共4页
以H.T.Odum的能值理论为基础,对陇东黄土高原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陇东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环境资源过度利用的基础上。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低,系... 以H.T.Odum的能值理论为基础,对陇东黄土高原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陇东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环境资源过度利用的基础上。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低,系统生产优势度低,环境负荷不断增加,产品经济成本增加,能值持续性指数下降等,使得该区域农业的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应采取措施增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力,减少农业生态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陇东黄土高原
下载PDF
混料试验设计在西瓜包膜控释尿素配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8
作者 王鑫 张希彪 +2 位作者 刘建新 徐秋明 曹兵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42-1145,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混料设计中的单形重心设计在西瓜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肥上的应用,测定了西瓜的产量及其构成,配置了各因子的产量回归方程,对肥料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90-D60两者配合比单施普通尿素增产8.24 t hm-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混料设计中的单形重心设计在西瓜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肥上的应用,测定了西瓜的产量及其构成,配置了各因子的产量回归方程,对肥料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90-D60两者配合比单施普通尿素增产8.24 t hm-2,增产率11.9%,U-D60-D90三者配合比单施U增产19.2 t hm-2,增产率27.7%,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经济效益分析表明,U-D60-D90产投比最高为5.58∶1,施肥利润为13033.50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包膜控释尿素 混料设计 单形重心设计 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希彪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5-439,共5页
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以泾河中上游流域的陇东地区为例,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此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其结... 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以泾河中上游流域的陇东地区为例,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此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域结构的差异;②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变化呈以下规律: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塬区→沟壑区→丘陵区、城镇近郊→远郊依次递减,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度则刚好相反,土地利用的组合类型与区域的经济活动特点相关等;③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理位置、地貌状况、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区域分异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泾河中上游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希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7-140,152,共5页
利用RS和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泾河中上游流域1986~2000年的景观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化指数、分离度等指标,进行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并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子进行了分析... 利用RS和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泾河中上游流域1986~2000年的景观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化指数、分离度等指标,进行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并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子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压力及宏观政策等, 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共同影响流域景观格局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GIS 驱动力 泾河中上游流域
下载PDF
植物对稀土元素的生理生态响应 被引量:23
11
作者 周正朝 张希彪 上官周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本文对稀土影响植物抗逆性、光合作用和对重金属离子吸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土壤中N、P、K等营养元素的利用与转化、以及稀土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和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等方面的生理生态效应进行了评述,并指出植物对稀土元素的生理... 本文对稀土影响植物抗逆性、光合作用和对重金属离子吸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土壤中N、P、K等营养元素的利用与转化、以及稀土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和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等方面的生理生态效应进行了评述,并指出植物对稀土元素的生理生态适应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稀土元素 生理生态响应 抗逆性 光合作用 稀土农用工作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油松天然次生林林窗特征与更新动态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希彪 王瑞娟 +1 位作者 周天林 上官周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103-2108,共6页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油松天然次生林林窗的形状、大小结构、分布、形成木特征及其更新状况.结果表明:在油松天然次生林中,林冠林窗(CG)和扩展林窗(EG)面积均呈以小林窗为主的偏态分布.CG平均面积为31.15 m^2,以20~40 m^2林窗的数量...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油松天然次生林林窗的形状、大小结构、分布、形成木特征及其更新状况.结果表明:在油松天然次生林中,林冠林窗(CG)和扩展林窗(EG)面积均呈以小林窗为主的偏态分布.CG平均面积为31.15 m^2,以20~40 m^2林窗的数量比和面积比最大,分别为38.24%和30.50%;EG平均面积为58.04 m^2,以30~60 m^2的数量比和面积比最大,分别为36.77%和27.79%,且CG的平均面积占EG平均面积的53.67%;林窗形状多呈椭圆形,高度多在14~16 m;林窗形成年龄以10~20年为主,占33.82%.林窗中基折和枯立木分别占形成木总数的47.66%和23.44%.林窗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人为间伐或盗伐,树木衰老等引起的抗性下降、干旱、病虫害等也是导致树木死亡的原因之一;每个林窗中平均有1.89个形成木,其中以2株形成木的林窗最多.林窗形成木主要是油松,其次为山杨、白桦和辽东栎等.形成木的径级呈明显的偏态分布,以10~20 cm和21~30 cm径级最为普遍,分别占总数的25.0%和45.31%,与林窗面积偏态分布吻合;林窗内林木的更新状况好于林下,且油松幼苗不存在断层,而油松林下幼苗在年龄结构上有明显的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特征 更新 黄土丘陵区 油松天然次生林
下载PDF
泾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希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6-201,共6页
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黄土高原泾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投入量太阳能值为3.36×1019sej,产出量太阳能值为3.07×1020sej,初级生产力为5.04×1019sej,不可再生能值为6.35×1019se... 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黄土高原泾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投入量太阳能值为3.36×1019sej,产出量太阳能值为3.07×1020sej,初级生产力为5.04×1019sej,不可再生能值为6.35×1019sej。该区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低,环境负荷不断增大,产品经济成本增加,能值持续性指数下降等。应采取措施增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力,减少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分析 可持续发展 泾河流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子午岭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72-877,共6页
黄土高原子午岭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带(107°30'~109°40'E,33°50'~36°50'N).其在植被分区上隶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植物亚地区.区内共有种子... 黄土高原子午岭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带(107°30'~109°40'E,33°50'~36°50'N).其在植被分区上隶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植物亚地区.区内共有种子植物94科361属689种,分别占黄土高原区种子植物总数的63.95%、41.78%和21.37%.其中大科、大属在区系组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区种子植物属包含15个分布区类型及12个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东亚分布等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其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是: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多种地理成分交汇、过渡特征明显;区系组成以华北成分为主体,温带成分占优势;沿纬度梯度地理成分差异显著,垂直分布带谱不明显;区系成分新老并存,特有化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区系特征 子午岭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粮食生产潜势及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2-106,共5页
黄土高原是我国人口、环境、资源矛盾最集中、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之一。该区农业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粮食供应不足 ,解决好粮食开发与生态环境改善的矛盾是该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潜势开发战略应以“立足区域 ,... 黄土高原是我国人口、环境、资源矛盾最集中、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之一。该区农业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粮食供应不足 ,解决好粮食开发与生态环境改善的矛盾是该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潜势开发战略应以“立足区域 ,基本自给 ,适当调剂 ,优化结构”为指导思想 ,通过生态化建设 ,综合化治理 ,产业化开发 ,集约化经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潜势 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郭小强 毛宁 +3 位作者 张希彪 刘灵霞 王凤琴 肖朝霞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3-126,共4页
以单施有机肥(CK)为对照,研究了单施生物菌肥、单施化肥及化肥+生物菌肥混合施用等3种不同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菌肥处理中,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较CK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到49.46%和40.... 以单施有机肥(CK)为对照,研究了单施生物菌肥、单施化肥及化肥+生物菌肥混合施用等3种不同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菌肥处理中,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较CK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到49.46%和40.25%,放线菌数量有所下降;菌肥+化肥处理中,细菌数量较CK增加了16.55%,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有所减少;纯化肥处理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下降。施用菌肥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均较CK显著增加。其中单施菌肥处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均较CK大幅增加,分别增加了33.9%、396.4%和30.1%。施用生物菌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数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和土壤氮素营养循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生物菌肥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陇东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希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47,158,共6页
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角度出发,利用RS和G IS技术,分析了20世纪最后15 a该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在数量、结构和类型上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得出以下结论:15 a间除建设用地和草地面积增加外,... 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角度出发,利用RS和G IS技术,分析了20世纪最后15 a该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在数量、结构和类型上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得出以下结论:15 a间除建设用地和草地面积增加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都呈现出不同程度减少。其中耕地减少了20 691hm2,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且减少的耕地多为位置相对优越,产量较高的优质良田;林地减少了12 269 hm2,主要转变为草地、旱地和建设用地;草地的面积增加了33 488 hm2,主要源自于林地和耕地的变化;交通建设用地高速增长,15 a间增加了9 278.8 hm2。该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自然因素、人口压力、经济因素及宏观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GIS 驱动力 陇东黄土高原
下载PDF
植物根系和叶片生长对水分亏缺的原初反应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希彪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805-810,共6页
细胞扩张生长是植物受水分亏缺影响最敏感的生理过程之一。主要在对细胞水分导性、细胞壁特性和延伸组织中溶质传输结果分析的基础上 ,从细胞、组织和器官水平上对细胞扩展生长进行了探讨。根系和叶片细胞主要通过以下 2个过程来补偿水... 细胞扩张生长是植物受水分亏缺影响最敏感的生理过程之一。主要在对细胞水分导性、细胞壁特性和延伸组织中溶质传输结果分析的基础上 ,从细胞、组织和器官水平上对细胞扩展生长进行了探讨。根系和叶片细胞主要通过以下 2个过程来补偿水分胁迫的作用 :调节扩展生长需要的细胞临界膨压 ;溶质在延伸组织中的运移。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系 扩张生长 原初反应 水分亏亏缺 叶片生长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鑫 刘建新 +2 位作者 张希彪 雷蕊霞 来永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55,共6页
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可表征人工草地苜蓿地的速效磷、速效钾,撂荒地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正向转化状况,及沙棘林土壤速效磷负向转化进程,但不能用过氧化... 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可表征人工草地苜蓿地的速效磷、速效钾,撂荒地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正向转化状况,及沙棘林土壤速效磷负向转化进程,但不能用过氧化氢酶活性表征精细耕作的土壤肥力状况。多酚氧化酶活性可表征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正向转化进程及菜园土和果园土有机质、全氮负向转化进程,不能表征自然土壤腐殖质转化状况。转化酶活性可表征农田、菜园土、果园、苜蓿地和撂荒地的碱解氮正向转化进程以及沙棘林碱解氮的负向转化进程,可全面表征撂荒地的速效磷负向转化进程及其它养分的正向转化进程。脲酶活性可表征果园地、菜园土的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的肥力水平。磷酸酶活性可表征果园土、农田和撂荒地的速效磷正向转化状况,不能表征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磷素转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酶 酶活性
下载PDF
“天达2116”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曹宏 张希彪 陈靠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1年第6期24-27,共4页
应用不同浓度的“天达2116”溶液浸泡小麦干种子和露白种子3h,经Hoagland营养液砂培,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进行了形态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幼苗的胚根数、胚芽鞘长、苗高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下叶片失水率和... 应用不同浓度的“天达2116”溶液浸泡小麦干种子和露白种子3h,经Hoagland营养液砂培,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进行了形态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幼苗的胚根数、胚芽鞘长、苗高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下叶片失水率和相对电导率明显降低;但种子发芽率、主胚根长和脯氨酸含量随浸种方式、干旱胁迫程度不同而异;不同处理中,以水分亏损下0.30%~0.50%浓度的“天达2116”浸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达2116 小麦 抗旱性幼苗 种子萌发 浸种 种子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