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注射尼可地尔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马淑梅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PCI治疗的围术期内静脉泵入尼可地尔对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20例行择期P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尼可地尔组60例。比较两组PCI术前及术后狭窄相关血管的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记录...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PCI治疗的围术期内静脉泵入尼可地尔对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20例行择期P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尼可地尔组60例。比较两组PCI术前及术后狭窄相关血管的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记录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和术中无复流现象(NRP)的发生率。比较两组PCI术后24 h内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的发生率,PCI术前及术后24、48、72 h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PCI术前及术后4 h内完善心电图所记录的QT间期及校正的QT间期时长。结果 PCI术后尼可地尔组TIMI 3级血流获得率高于对照组,cTFC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无复流概率高于尼可地尔组(P<0.05)。PCI术后尼可地尔组再发心绞痛患者数量,术后24 h、48 h的cTnI水平均小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72 h的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术后QT间期及校正的QT间期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围术期静脉泵入尼可地尔能够减少无复流的发生,减少再灌注心肌损伤,从而保护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不稳定性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无复流机制及预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淑梅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2期4473-4476,4482,共5页
无复流现象(NRP)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并未完全明确。主要与微循环功能障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远端血管栓塞、炎症细胞浸润及神经功能障碍等有关。NRP不仅影响介入手术的疗效,更是... 无复流现象(NRP)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并未完全明确。主要与微循环功能障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远端血管栓塞、炎症细胞浸润及神经功能障碍等有关。NRP不仅影响介入手术的疗效,更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目前对于NRP的预测尚无明确的指南,但可通过SYNTAX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血红蛋白、炎症指标和心电图等预测NR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现象 预测
下载PDF
注射用尼可地尔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马淑梅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86-89,共4页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随之而来的慢血流、无复流和再灌注心肌损伤等手术并发症也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注射用尼可地尔作为一种具有开放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和类...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随之而来的慢血流、无复流和再灌注心肌损伤等手术并发症也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注射用尼可地尔作为一种具有开放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和类硝酸酯双重作用的药物,能够降低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风险,最近研究表明,其还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衰患者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急性心衰
下载PDF
CHA_(2)DS_(2)-VASc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发生无复流和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胡美荣 +1 位作者 孙佳莹 马淑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6-361,共6页
目的探讨CHA_(2)DS_(2)-VASc评分对ST段抬高型急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无复流现象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直接PCI治疗的402例STEMI患者。根据CHA_(2)DS_(2)-VASc评分... 目的探讨CHA_(2)DS_(2)-VASc评分对ST段抬高型急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无复流现象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直接PCI治疗的402例STEMI患者。根据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2组,分析CHA_(2)DS_(2)-VASc评分对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发生无复流和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CHA_(2)DS_(2)-VASc评分对于MACE预测能力的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723(95%CI:0.656~0.791,P<0.001),最佳截断值为CHA_(2)DS_(2)-VASc≥3,敏感度为70.3%,特异度为87.3%。将患者分为CHA_(2)DS_(2)-VASc<3组(n=287)和CHA_(2)DS_(2)-VASc≥3组(n=115)。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最佳截断值为CHA_(2)DS_(2)-VASc≥2(AUC=0.648,95%CI:0.578~0.718,P<0.001),敏感度为71.8%,特异度为53.7%。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CHA_(2)DS_(2)-VASc≥3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CHA_(2)DS_(2)-VASc≥3组的患者MACE、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高于CHA_(2)DS_(2)-VASc<3组患者,但对于再次血运重建2组并无统计学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也证实CHA_(2)DS_(2)-VASc≥3可以独立预测MACE的发生。结论对于行直接PCI术后STEMI患者发生无复流和远期预后,CHA_(2)DS_(2)-VASc评分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_(2)DS_(2)-VASc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移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胡美荣 杨智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23-72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共390例。根据我院GGT值正... 目的探讨血浆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共390例。根据我院GGT值正常参考值上限,将STEMI患者分为正常GGT组(GGT≤64 U/L)和高GGT组(GGT>64 U/L)。比较2组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现象以及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结果与正常GGT组相比,高GGT组无复流的发生率更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T>64 U/L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子(OR=2.34,95%CI:1.04~5.27,P=0.039)。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高GGT组患者发生MACE和全因死亡要高于正常GGT组,但2组在新发心力衰竭和再次血运重建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高GGT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发生MACE的风险是正常GGT组患者的2.38倍(HR=2.38,95%CI:1.12~5.05,P=0.023),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是正常GGT组患者的3.87倍(HR=3.87,95%CI:1.10~13.60,P=0.035)。结论升高的血清GGT值对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和12个月内MACE发生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移酶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预后
下载PDF
QT离散度对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孙佳莹 付茜 +2 位作者 辛雨 马淑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 探讨心电图QT离散度(QTd)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 743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QTd预测冠状动脉损伤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最... 目的 探讨心电图QT离散度(QTd)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 743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QTd预测冠状动脉损伤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最佳截断值分别将患儿分为2组。分析QTd对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和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QTd预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 (95%CI:0.893~0.986,P <0.001),QTd最佳截断值为38.5 ms,敏感度为88.64%,特异度为77.12%。QTd预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最佳截断值为39.5 ms (AUC=0.867,95%CI:0.792~0.934,P <0.001),灵敏度为78.57%,特异度83.7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Td≥38.5 ms是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QTd≥39.5组患者心律失常、川崎病复发发生率高于QTd<39.5组。Cox回归分析也证实QTd≥39.5 ms可以独立预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结论 QTd对川崎病患儿是否发生冠状动脉损伤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对于QTd≥38.5 ms患儿应警惕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对于QTd≥39.5 ms患儿应警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离散度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