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延林 葛均波 +9 位作者 钱菊英 史剑慧 王齐兵 牛玉宏 潘翠珍 樊冰 刘学波 孙爱军 邹云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评价急诊经冠状动脉内骨髓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否可行。方法20例发病在24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骨髓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10),分别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后3h内经导管注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或安... 目的评价急诊经冠状动脉内骨髓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否可行。方法20例发病在24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骨髓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10),分别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后3h内经导管注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或安慰剂至梗死相关冠状动脉。随访患者PCI术后1周及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以及心肌灌注缺损指数。结果经胸心脏超声提示移植组LVEF由术后1周53.8%±9.2%升至58.6%±9.9%(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58.2%±7.5%比56.3%±3.5%,P>0.05);随访移植组LVDd维持不变(52.5±2.8mm比52.1±3.2mm,P>0.05),而对照组LVDd由术后1周50.4±6.0mm增加至55.2±7.1mm(P<0.05)。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提示移植组心肌灌注缺损指数由21±11降低至13±10(P<0.01),而对照组变化不显著。结论急诊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心肌血流灌注,并有效防止远期左心室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郭静萱 +1 位作者 周春燕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细胞移植 治疗 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BMCs
原文传递
经冠状动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安全性与疗效近期观察 被引量:24
3
作者 黄榕翀 姚康 +12 位作者 李延林 章轶琦 徐世坤 施鸿毓 潘翠珍 杨珊 葛雷 牛玉宏 钱菊英 邹云增 葛均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研究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安全性以及近期疗效。方法入选18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例和移植组10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移植组接受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 目的研究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安全性以及近期疗效。方法入选18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例和移植组10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移植组接受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两组术前、术后48H、1、3和6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和HSCRP),术前、术后1、3和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6MIN步行试验,术前及术后1、6个月行心脏MRI检查测定心肌损伤面积及左室射血分数。随访至2年,记录患者年住院天数,以死亡作为研究终点。结果细胞移植组术后48H、1、3和6个月血常规及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和自身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细胞移植组6MIN步行路程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494.3±62.8)M比(307.2±75.0)M,P<0.05],也显著高于术前[(494.3±62.8)M比(321.5±63.7)M,P<0.05]。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间左室舒张末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测定心脏损伤面积结果发现移植组患者术后(4.96±0.47)CM2较术前(5.12±0.54)CM2及对照组(5.02±0.39)CM2有减少的趋势,但是不具有统计学差别(P>0.05)。两组患者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但移植组患者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30.2±11.2)D比(43.6±9.8)D,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可延长6MIN步行路程,降低患者再入院比率,有助于改善心衰症状,且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心脏功能试验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利用超声心动图评定大鼠心脏功能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卫虹 +3 位作者 李昭屏 冯新恒 王连萍 毛节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通过与血流动力学检测比较 ,确定 M-型超声心动图是否可用来评价正常和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功能和结构变化。方法 利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大鼠大面积心肌梗死模型后 ,术后 3 d和 3 0 d进行 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血流动力... 目的 :通过与血流动力学检测比较 ,确定 M-型超声心动图是否可用来评价正常和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功能和结构变化。方法 利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大鼠大面积心肌梗死模型后 ,术后 3 d和 3 0 d进行 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血流动力学检测和取材称左心室重量 ;同时也对心脏功能正常大鼠进行上述研究。结果 用 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功能正常大鼠 ( NOR组 )、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大鼠 ( AHF组 )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 CHF组 )的 EF和 FS值与用血流动力学方法测得的 LVdp/ dtmax值呈良好的正相关 ( r=0 .811-0 .972 ,均 P<0 .0 1) ;心肌梗死后 3 d和 1月 EF值与 FS值变化趋势与 L Vdp/ dtmax值变化趋势一样 ,均明显低于 NOR组 (均 P<0 .0 1) ,而且 CHF组各值也明显低于 AHF组 (均 P<0 .0 1)。同时还观察到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得的三种心功能状态大鼠左心室重量与精密天平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均 P>0 .5 )。结论 无创性经胸壁二维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肌梗死 大鼠心脏功能
下载PDF
骨髓细胞移植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并改善缺血心脏功能 被引量:16
5
作者 贾竹青 +6 位作者 郭静萱 马康涛 王淑玲 刘永刚 李凌松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 周春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 :通过骨髓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探讨骨髓细胞移植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然后行异体骨髓细胞移植 ;分别于术后 1d ,3d ,... 目的 :通过骨髓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探讨骨髓细胞移植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然后行异体骨髓细胞移植 ;分别于术后 1d ,3d ,7d ,14d和 2 8d取材 ;利用免疫荧光和RT -PCR技术分析细胞移植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k 1)表达的影响和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 ;通过免疫组化计算血管数量 ;应用血流动力学检测大鼠心脏功能在术后各时间点的变化。结果 :VEGF和Flk 1在移植组动物的心肌梗死区残存细胞、梗死周边区细胞以及部分移植细胞内表达。移植组VEGF和Flk 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 3d和 14d达到高峰 ,以后逐渐减弱。术后 7d ,14d和 2 8d移植组血管数量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 ,移植组心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术后 14d可在部分移植细胞中检测到心肌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论 :骨髓细胞移植通过上调移植细胞及受者内源性VEGF和Flk 1的表达 ,促进血管新生 ,进而改善缺血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移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 表达 缺血心脏功能
下载PDF
急诊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长期随访观察 被引量:19
6
作者 黄榕翀 姚康 +12 位作者 邹云增 葛雷 钱菊英 杨军 杨珊 牛玉宏 李延林 章轶琦 徐世坤 孙爱军 葛均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6个月时患者心功能以及心肌缺血面积的变化。方法40例首次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完成PCI术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6个月时患者心功能以及心肌缺血面积的变化。方法40例首次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完成PCI术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20)和对照组(n=20),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同时,经微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内支架远端注入自体BM-MNC悬液或等量的肝素生理盐水。研究终点为术后6月时延迟增强核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CMR)测定左室功能和心肌缺血面积。结果CMR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心肌缺血面积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LVEF均有显著提高(对照组47·9%±6·7%vs43·4%±6·7%,P=0·001;细胞移植组51·5%±5·2%vs44·5%±7·1%,P=0·001)。但细胞移植组患者LVEF升高程度(△LVEF)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改善程度(6·95%±3·33%vs4·05%±1·68%,P=0·047),且细胞移植组患者心肌缺血面积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左室舒张末容积变化未见明显差别。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显著长期改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肌灌注,减少心肌缺血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心室功能 磁共振波谱学 长期随访 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姚康 黄榕翀 +13 位作者 葛雷 钱菊英 李延林 徐世坤 章轶琦 牛玉宏 史剑慧 樊冰 王齐冰 孙爱军 邹云增 葛均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77-581,共5页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方法入选184例AMI患者,分为细胞移植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在介入治疗同时,经微导管于梗死相关动...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方法入选184例AMI患者,分为细胞移植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在介入治疗同时,经微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内支架远端注入自体BM-MNCs悬液或等量的肝素生理盐水(对照组)。记录骨髓收集及分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迷走反射(如面色苍白、晕厥、恶心、低血压甚至休克)、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加重等,细胞悬液输注中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低血压、栓塞等不良反应。监测术后1周内体温、心率、血压、心肌酶谱变化,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点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心肌酶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定期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计划随访2年,记录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以及肿瘤等发生情况。结果在骨髓收集和分离过程中患者未出现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加重等并发症,迷走反射相关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4.5±8.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1周)4.3%比5.7%(P>0.05);术后3个月为3.5%比2.4%(P>0.05);术后6个月至30个月为11.7%比14.3%(P>0.05)。未发现与移植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感染、心肌缺血加重、支架内再狭窄增加等。随访期间未发生死亡、新发肿瘤、栓塞等事件。同时,与对照组相比,BM-MNCs移植可以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BM-MNCs移植治疗AMI安全可行,且能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心肌梗塞
原文传递
两种剂型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及QT离散度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苏枫 陈德 +2 位作者 马瑾 黄晴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2期2301-2304,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剂型美托洛尔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及QT离散度的影响及观察两种剂型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平片组及缓释片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分别服用... 目的:探讨两种剂型美托洛尔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及QT离散度的影响及观察两种剂型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平片组及缓释片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分别服用美托洛尔平片(25mg)和缓释片(23.75)开始,逐步增加剂量,观察治疗前后HRV及QT离散度的情况及观察两种剂型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4d后平片组与缓释片组HRV、QT离散度指标均改善,缓释片组优于平片组(P<0.05),美托洛尔平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结论: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比美托洛尔平片在控制心率变异性及QT离散度方面更好,在本研究中,美托洛尔与琥珀酸美托洛尔均能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但两者比较对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不稳定心绞痛 心率变异性 QT离散度
原文传递
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发生心室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浙勇 葛均波 +6 位作者 黄榕翀 沈雳 崔洁 钱菊英 孙爱军 邹云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51-354,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猪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后发生室颤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以期提高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成活率。方法57只小型猪开胸结扎心脏LAD不同位点,对室颤和体重、性别、术前心率、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开胸径路(旁正中/肋间)、手... 目的探讨猪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后发生室颤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以期提高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成活率。方法57只小型猪开胸结扎心脏LAD不同位点,对室颤和体重、性别、术前心率、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开胸径路(旁正中/肋间)、手术时间、结扎百分位点、术后心率、术后发生室早或短阵室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而对室颤的发生时间、室颤前心电图特点等进行评价。结果57例动物手术过程发生室颤18例,死亡11例。室颤均发生在结扎冠脉后35 min内,高峰时间为结扎冠脉后5 min和20 min;心率快于160 bpm或慢于60 bpm时容易诱发室颤。与非室颤组动物比较,室颤组动物的结扎位点高,术后最快心率>60 bpm的动物较多,短阵室速发生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扎位点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颤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扎位点过高是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颤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冠脉结扎后30 min内应该严密心电监护,特别注意结扎冠脉后5 min和20 min二个时间点、>160 bpm或<60 bpm二种心率、以及短阵室速等先兆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模型 动物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颤动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最佳时间段的选择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嫣 葛均波 +6 位作者 钱菊英 孙爱军 王克强 史剑慧 胡凯 邹云增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讨论心肌梗死后经冠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最佳时间段.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心肌梗死后1d、1周、2周及4周心脏的组织学改变,并且分别在心肌梗死后1d(n=10)、1周(n=10)、2周(n=10)及4周(n=10)非选择性经冠脉内移植骨髓... 目的:讨论心肌梗死后经冠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最佳时间段.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心肌梗死后1d、1周、2周及4周心脏的组织学改变,并且分别在心肌梗死后1d(n=10)、1周(n=10)、2周(n=10)及4周(n=10)非选择性经冠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或PBS,4周后观察梗死面积大小及瘢痕厚度.超声心动图观察移植前后心功能和重构指标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1d炎症反应最严重,4周时瘢痕扩展并变薄(P<0.05).心肌梗死后1周及2周,细胞移植组梗死面积缩小,胶原厚度增加最明显(P<0.05);2周组心功能改善最明显(P<0.05);1周组其次(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1~2周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得益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植治疗 时间段 最佳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 骨髓干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模型 梗死面积 组织学改变 超声心动图 心功能改善 非选择性 瘢痕厚度 指标变化 炎症反应 死后 PBS 冠脉内 移植前
下载PDF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浙勇 葛均波 +7 位作者 杨姗 黄榕翀 金航 曾蒙苏 孙爱军 钱菊英 邹云增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MR)进行干细胞活体心肌内成像的可行性。方法从猪骨髓抽取、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用含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铁羧葡胺)的DMEM培养液孵育24h,并用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和PKH。进行荧光标记。然后...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MR)进行干细胞活体心肌内成像的可行性。方法从猪骨髓抽取、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用含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铁羧葡胺)的DMEM培养液孵育24h,并用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和PKH。进行荧光标记。然后将MSC经心外膜直接注入猪急性梗死心肌内,每头猪注射3点。根据每注射点细胞数量以及细胞是否铁标记,12头猪随机分成4组:2×10^6标记细胞组(n=3)、1×10^6标记细胞组(n=3)、5×10^5标记细胞组(n=3)和1×10^6未标记细胞组(n=3)。细胞移植后20—24h行猪心脏1.5TMR成像,1h后处死并根据MR成像图像切取心肌组织行普鲁士蓝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1)体外标记:普鲁士蓝染色见标记MSC内大量蓝色颗粒,标记率为100%,电镜证实含铁囊泡位于胞质内。(2)MR成像:注射铁标记细胞的三组(9头猪)进行活体心脏快速小角度翻转梯度回波(T2·WI—Flash 2d)序列成像,发现移植部位均呈明显的低信号,而且注射点信号缺失区的面积大小与回波时间和移植细胞数量有关;而快速自旋回波(T2WI—FSE)序列成像仅隐约可见低信号区甚至难以辨认,但显示梗死病灶和猪心脏结构比T2·WI-Flash 2d序列清晰。未标记细胞组(3头猪)的9个注射点心肌壁均未显示MR低信号区。(3)组织学检查:MR成像低信号区心肌病理学检查见普鲁士蓝染色、DAPI和PKH26三重阳性细胞存在。结论应用磁共振对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的干细胞进行活体心肌内成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 干细胞 心肌梗塞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骨髓细胞移植上调急性缺血心肌HSP32和HSP70的表达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静萱 +8 位作者 刘永刚 贾竹青 冯新恒 李照屏 李卫虹 马康涛 周春燕 李凌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6-480,共5页
目的 :检测骨髓细胞移植在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中对细胞保护性蛋白HSP32和HSP70表达水平的影响 ,探讨细胞移植早期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直视下心外膜注射 5× 10 6... 目的 :检测骨髓细胞移植在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中对细胞保护性蛋白HSP32和HSP70表达水平的影响 ,探讨细胞移植早期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直视下心外膜注射 5× 10 6骨髓单个核细胞 ;利用免疫荧光和RT -PCR技术检测HSP32和HSP70在术后 1d、3d、7d和 14d的表达变化和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 ;通过超声心动图分析心脏功能左室射血分数 (EF值 )和缩短分数(FS值 )。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 ,缺血心肌中HSP32和HSP70的表达在移植组明显增强 ,并表达于部分移植细胞内。RT -PCR结果表明 ,移植组HSP32和HSP70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术后 3d达到高峰 ,比对照组分别增加 5 .0倍和 2 .9倍 (P <0 .0 1)。术后 7d ,移植组EF值和FS值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14 %和 2 2 % ,P <0 .0 5 ) ;术后 14d ,可在移植的骨髓细胞中检测到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 ,EF值和FS值进一步增加。结论 :骨髓细胞移植早期 ,细胞移植能够上调细胞保护性蛋白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移植 急性缺血心肌 HSP32 HSP70 表达 热休克蛋白质类
下载PDF
首过及延迟增强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心肌梗死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马剑英 钱菊英 +11 位作者 葛均波 杨姗 葛雷 刘学波 林谨仪 胡昕婴 黄榕翀 李延林 施鸿毓 樊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评价造影剂增强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共有23例患者入选,经过动态观察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有20例患者确诊为心肌梗死,所有患者都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和造影剂增强的磁共振检查。结果20例患者在造影剂增... 目的评价造影剂增强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共有23例患者入选,经过动态观察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有20例患者确诊为心肌梗死,所有患者都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和造影剂增强的磁共振检查。结果20例患者在造影剂增强的磁共振成像时,梗死部位首过显示为低强化区,延迟增强时显示为高强化区,测定梗死面积为(16·58±9·73)%,梗死面积与肌酸激酶峰值、肌钙蛋白T峰值有明显相关性(分别R=0·821,P<0·01和R=0·565,P<0·05)。磁共振成像测定的射血分数为0·46±0·13,左室造影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为0·49±0·1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没有相关性。结论造影剂增强的磁共振成像对心肌梗死起到明确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支架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分类判断算法构建心力衰竭疾病分期模型 被引量:10
14
作者 苏枫 +5 位作者 陈楠楠 王加红 姚建华 唐静辉 吴文美 陈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9期7938-7942,共5页
背景:早期发现心力衰竭及心力衰竭分期的正确诊断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基础,但由于缺乏简单有效的心力衰竭分期诊断模型,使临床诊断心力衰竭较为困难,导致心力衰竭的确诊率和控制率都比较低。目的: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判断算法,建立... 背景:早期发现心力衰竭及心力衰竭分期的正确诊断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基础,但由于缺乏简单有效的心力衰竭分期诊断模型,使临床诊断心力衰竭较为困难,导致心力衰竭的确诊率和控制率都比较低。目的: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判断算法,建立心力衰竭分期模型,提高心力衰竭诊断和分期准确度。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共194例,以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分期为依据,采集与心力衰竭分期密切相关的特异性临床特征参数指标,对参数进行筛选,参考专家的临床确诊结果,采用Adaboost模型和SVM模型训练心力衰竭诊断和分期模型,获得诊断模型。结果与结论:采用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N末端B型利钠肽原、心率变异性等指标,Adaboost模型的灵敏度很高,达到了100%,而特异性为94.4%;同时SVM模型也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5%和89.4%。Adaboost分类模型可准确诊断心力衰竭症状,准确率达到89.36%。而在进一步确诊为心力衰竭的基础上,SVM分类模型能对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进行有效分期,B分期和C分期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6.49%和81.48%。说明结合Adaboost和SVM两种机器学习模型,能为心力衰竭的诊断及分期提供较准确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组织工程 心力衰竭诊断 支持向量机 疾病分期
下载PDF
肿瘤心脏病学及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岚 杨烽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7-202,共6页
随着癌症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这类患者的治愈率越来越高,也使得原来合并存在的其他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使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然而许多现有的和新兴的癌症治疗方法都危及这类病人的心血管健康,由此引起的心血管事件明... 随着癌症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这类患者的治愈率越来越高,也使得原来合并存在的其他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使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然而许多现有的和新兴的癌症治疗方法都危及这类病人的心血管健康,由此引起的心血管事件明显影响肿瘤患者的长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日益成为影响这类疾病预后的关键因素。基于此,肿瘤心脏病学专科应运而生,旨在提高患者的心血管健康,同时促进最有效的癌症治疗。本综述重点论述肿瘤心脏病学的概念、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机制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心脏病学 抗肿瘤药物 毒性 机制
下载PDF
干细胞能再生梗死心肌吗? 被引量:3
16
作者 葛均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6期2530-2532,共3页
关键词 心肌细胞再生 干细胞技术 梗死心肌 20世纪90年代 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 再通治疗 顿抑心肌 心肌再生
原文传递
经导管急性冠状动脉微栓塞对急性期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剑英 钱菊英 +8 位作者 葛均波 曾欣 黄国倩 葛雷 刘学波 杨巍 邹云增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2期948-949,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左心室功能 急性期 经导管 动脉模型 介入方法 心功能 栓塞后
原文传递
逆向导引钢丝技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一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葛均波 葛雷 +4 位作者 钱菊英 刘学波 王灏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导引钢丝 介入治疗 手术成功率 逆向 慢性病变 冠状动脉 血管供应 手术治疗 手术者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严广东 李彪 +3 位作者 陈希伟 杨惠 杨靖涌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850-858,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 目的:系统评价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CBM、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纳入血管内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中应用的相关临床研究,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满足要求的临床研究,共计39 3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相比,IVUS指导PCI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OR=0.80,95%CI:0.74~0.86,P <0.00001)、心源性死亡(OR=0.64,95%CI:0.48~0.85,P=0.002)、心肌梗死(OR=0.86,95%CI:0.74~0.99,P=0.04)、支架内血栓(OR=0.65,95%CI:0.49~0.88,P=0.005)、靶血管血运重建(OR=0.80,95%CI:0.68~0.93,P=0.005)、全因死亡(OR=0.68,95%CI:0.58~0.80,P <0.00001)的发生率均降低;两组靶病变血运重建(OR=0.90,95%CI:0.77~1.06,P=0.22)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VUS指导急性心肌梗死的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进一步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CI治疗,达到改善患者预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β-联蛋白促进大鼠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存活及扩增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岚 季洲 +3 位作者 崔进 黄伟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80-887,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β-联蛋白在促进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BMSCs)的存活和扩增中的作用。采取SD大鼠外周血,分离培养得到PBMSCs,随机将细胞分3组:未处理组(CON)、β-联蛋白激动剂组(WAY-262611,WAY)和β-联蛋白抑制剂组(XAV-939,XAV)。体外培... 本研究旨在探讨β-联蛋白在促进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BMSCs)的存活和扩增中的作用。采取SD大鼠外周血,分离培养得到PBMSCs,随机将细胞分3组:未处理组(CON)、β-联蛋白激动剂组(WAY-262611,WAY)和β-联蛋白抑制剂组(XAV-939,XAV)。体外培养90 d,观察各组细胞增生和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印迹和ELISA方法观察细胞衰老标记性蛋白质p16和p21表达情况,以及β-联蛋白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情况。外周血经过3代培养,可获得纯度较高的PBMSCs,体外培养40 d即发生衰老和凋亡,但WAY-262611可延长细胞存活时间至90 d以上,增加其体外增殖率1. 08倍(P<0. 05),明显提高细胞增殖能力(P<0. 05);使WAY组p21和p16蛋白含量较CON组减少72. 1%和68. 4%(两者均P<0. 05),较XAV组减低92. 9%和93. 3%(两者均P<0. 05)。与CON组比较,WAY组衰老细胞数减少61. 4%(P<0. 05),而XAV组则增加53. 3%(P<0. 05);WAY组细胞凋亡率减少50. 2%(P<0. 05),而XAV组细胞凋亡率增加35. 7%(P<0. 05);WAY组β-联蛋白表达水平增加2. 2倍(P<0. 05),而XAV组则降低77. 7%(P<0. 05)。WAY-262611可升高WAY组β-联蛋白磷酸化水平(包括p-Ser552和p-Ser675) 97%和79%(两者均P<0. 05),升高抗凋亡蛋白质Bcl2表达水平1. 39倍(P<0. 05),降低凋亡蛋白Bax和胱天蛋白酶3表达67. 6%和83. 3%(两者均P<0. 05);而XAV-939则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69. 1%(P<0. 05),升高Bax和胱天蛋白酶3表达水平1. 27倍和1. 02倍(两者均P<0. 05)。β-联蛋白可能是影响MSCs存活和增殖的重要信号途径。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提高用于组织工程的PB-MSCs的体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联蛋白 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 凋亡 扩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