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与伊贝沙坦治疗对伴高尿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并评价其降压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设计。伴高尿酸血症(血清尿酸浓度男性≥390μmol/L,女性≥310...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与伊贝沙坦治疗对伴高尿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并评价其降压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设计。伴高尿酸血症(血清尿酸浓度男性≥390μmol/L,女性≥310μmol/L)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2周安慰剂洗脱期后,随机分入氯沙坦组(50 mg/d)或伊贝沙坦组(150 mg/d),治疗4周,如血压得到控制[收缩压<140 mm Hg(1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90 mm Hg],继续原剂量治疗4周;如血压未得到控制[收缩压≥140 mm Hg 和(或)舒张压≥90 mm Hg],将上述药物剂量加倍,继续治疗4周,观察血清尿酸浓度及血压的变化。结果随机人选351例患者,325例完成试验,氯沙坦组162例,伊贝沙坦组163例。与治疗前比较,氯沙坦组治疗4周末、8周末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降低(P<0.0001),伊贝沙坦组则无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比较,治疗4周、8周血清尿酸浓度氯沙坦组明显低于伊贝沙坦组(P<0.0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8周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001);两组之间比较,治疗4周、8周末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伴高尿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伊贝沙坦无明显降低血清尿酸作用;两种 ARB 均能有效控制血压。因此,氯沙坦是治疗伴高尿酸血症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理想选择。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标准药物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恢复正常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入选2008-10至2013-10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力衰竭(心衰)病房住院接受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院后随访至2014-09...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标准药物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恢复正常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入选2008-10至2013-10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力衰竭(心衰)病房住院接受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院后随访至2014-09或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根据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定义随访LVEF绝对值较基线至少提高10%且LVEF>50%为恢复正常标准。调查抗心衰药物治疗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EF恢复正常的发生率。根据LVEF恢复情况分为LVEF恢复组和LVEF未恢复组。收集患者首次入院时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指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LVEF恢复正常的基线预测指标。以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为临床终点事件,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共有322例有完整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超声心动图中位随访25个月后,LVEF恢复组的91例(28.3%)患者LVEF恢复正常,其LVEF由基线时32.1%±6.1%明显提高至58.2%±4.9%(P<0.01),而LVEF未恢复组的231例未恢复患者LVEF仅增加6.7%±8.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院时心衰病史短(≤6个月vs>6个月,OR=0.330,P<0.01)、收缩压水平高[每升高10 mm Hg(1 mm Hg=0.133 k Pa),OR=1.312,P<0.01]、心电图QRS间期短(OR=0.979,P<0.01)、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OR=0.960,P<0.01)、LVEF高(OR=1.063,P<0.05)及出院带药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OR=2.579,P<0.05)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EF恢复正常的独立预测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VEF恢复正常患者的长期无心脏移植生存率明显高于未恢复患者(P<0.01)。结论:部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过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后LVEF可以恢复正常,这与患者入院时心衰病史、收缩压水平、心电图QRS间期、超声测量LVEDD和LVEF水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与伊贝沙坦治疗对伴高尿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并评价其降压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设计。伴高尿酸血症(血清尿酸浓度男性≥390μmol/L,女性≥310μmol/L)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2周安慰剂洗脱期后,随机分入氯沙坦组(50 mg/d)或伊贝沙坦组(150 mg/d),治疗4周,如血压得到控制[收缩压<140 mm Hg(1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90 mm Hg],继续原剂量治疗4周;如血压未得到控制[收缩压≥140 mm Hg 和(或)舒张压≥90 mm Hg],将上述药物剂量加倍,继续治疗4周,观察血清尿酸浓度及血压的变化。结果随机人选351例患者,325例完成试验,氯沙坦组162例,伊贝沙坦组163例。与治疗前比较,氯沙坦组治疗4周末、8周末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降低(P<0.0001),伊贝沙坦组则无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比较,治疗4周、8周血清尿酸浓度氯沙坦组明显低于伊贝沙坦组(P<0.0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8周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001);两组之间比较,治疗4周、8周末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伴高尿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伊贝沙坦无明显降低血清尿酸作用;两种 ARB 均能有效控制血压。因此,氯沙坦是治疗伴高尿酸血症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理想选择。
文摘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标准药物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恢复正常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入选2008-10至2013-10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力衰竭(心衰)病房住院接受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院后随访至2014-09或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根据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定义随访LVEF绝对值较基线至少提高10%且LVEF>50%为恢复正常标准。调查抗心衰药物治疗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EF恢复正常的发生率。根据LVEF恢复情况分为LVEF恢复组和LVEF未恢复组。收集患者首次入院时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指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LVEF恢复正常的基线预测指标。以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为临床终点事件,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共有322例有完整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超声心动图中位随访25个月后,LVEF恢复组的91例(28.3%)患者LVEF恢复正常,其LVEF由基线时32.1%±6.1%明显提高至58.2%±4.9%(P<0.01),而LVEF未恢复组的231例未恢复患者LVEF仅增加6.7%±8.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院时心衰病史短(≤6个月vs>6个月,OR=0.330,P<0.01)、收缩压水平高[每升高10 mm Hg(1 mm Hg=0.133 k Pa),OR=1.312,P<0.01]、心电图QRS间期短(OR=0.979,P<0.01)、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OR=0.960,P<0.01)、LVEF高(OR=1.063,P<0.05)及出院带药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OR=2.579,P<0.05)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EF恢复正常的独立预测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VEF恢复正常患者的长期无心脏移植生存率明显高于未恢复患者(P<0.01)。结论:部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过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后LVEF可以恢复正常,这与患者入院时心衰病史、收缩压水平、心电图QRS间期、超声测量LVEDD和LVEF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