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糊矩阵对策 被引量:15
1
作者 子方 黄正良 于朝江 《模糊系统与数学》 CSCD 1996年第2期55-61,共7页
本文考虑了三种类型的模糊矩阵对策问题,提出了最优解集和对策值对价值标准的连续依赖性,对策双方最优策略的可调和性等概念,得到了一些基本结果。模糊矩阵对策;价值标准;连续依赖性;
关键词 模糊矩阵对策 价值标准 连续依赖性 可调和性
下载PDF
变时滞Cohen-Grossberg随机神经网络的均方指数稳定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牛健人 子方 徐道义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1-1005,共5页
本文利用随机积分的It公式,时滞微分不等式及随机时滞神经网络的特性讨论变时滞Cohen-Grossberg随机神经网络的均方指数稳定性。
关键词 时滞神经网络 均方指数稳定 时滞微分不等式
下载PDF
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固定术后L5S1融合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昊聪 孙鹏飞 +3 位作者 子方 于海龙 陈超 王征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固定术后L5S1融合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L5S1融合情况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1月50例接受长节段固定至S1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术后L5S1固定失败或固定...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固定术后L5S1融合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L5S1融合情况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1月50例接受长节段固定至S1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术后L5S1固定失败或固定满意分为两组。骶骨固定失败组15例(30%),男9例,女6例;年龄58-78岁,平均(60±7.6)岁;T12-S16例,L1-S1 7例,L2-S1 2例。骶骨固定满意组35例(70%),男26例,女9例;年龄50-80岁,平均(58.4±4.8)岁;T12-S1 16例,L1-S1 12例,L2-S1 7例。术后3、6、12、24和48个月定期门诊随访,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以及腰椎CT扫描+三维重建评估椎弓根螺钉位置、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钉-棒系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及术前影像学参数,即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垂线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腰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LK)、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lination,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分析导致L5S1融合失败的相关影响因素;再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L5S1融合情况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骶骨固定失败组与骶骨固定满意组术前LL分别为-40.5°±8.7°和-41.2°±7.9°,TLK分别为1.7°±7.4°和1.8°±6.7°,SS分别为32.1°±5.6°和32.4°±5.5°,PT分别为18.7°±10.5°和19.5°±10.1°,P1分别为42.3°±4.4°和40.1°±5.2°,SVA分别为(9.2±3.5)cm和(9.5±3.1)cm。两组患者年龄、BMI、腰椎Cobb角、LL、TLK、SS、PT、PI、S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骶骨固定失败组骨密度T值(-2.7±1.1)小于骶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成人脊柱畸形后路固定融合手术前后冠状面失平衡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子方 宋凯 +4 位作者 吴兵 国莹 迟鹏飞 王兆翰 王征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726-732,共7页
目的探索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患者手术前、后冠状面失衡情况及相关因素,明确术前参数及手术因素是否对术后即刻冠状面失衡造成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4椎体)ASD患者的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 目的探索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患者手术前、后冠状面失衡情况及相关因素,明确术前参数及手术因素是否对术后即刻冠状面失衡造成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4椎体)ASD患者的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记录截骨处、截骨级别及融合节段,在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影像学参数,冠状面:侧凸Cobb’s角度、侧凸类型(左或右)、侧凸顶椎旋转度、顶椎位置、C7铅垂线(C7 plumb line,C7PL)到骶骨中分线(central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的距离即冠状面平衡差距(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侧凸纠正(dCobb=术前Cobb-术后Cobb);顶椎旋转纠正(d顶椎旋转=术前顶椎旋转度-术后顶椎旋转度);矢状面: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ic lumber kyphosis,TLK)、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LL)、骶骨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手术前、后相应参数做配对t检验。post-CBD与其它参数做相关回归分析。根据患者术前侧凸类型及CBD分为A组(-30.00 mm<CBD<30.00 mm)、B组(CBD>30.00 mm或CBD<-30.00 mm,C7PL位于侧凸凹侧)及C组(CBD>30.00 mm或CBD<-30.00 mm,C7PL位于侧凸凸侧)三组,F检验分析三组相关参数,χ2检验比较手术前、后冠状面失衡比,三组患者性别比及相关手术参数。结果本组67例手术前、后侧凸Cobb’s角[(-8.85±24.56)°vs.(-2.99±9.53)°]、顶椎旋转度[(2.1±0.99)°vs.(0.91±0.6)°]、TK[(17.25±12.80)°vs.(21.87±9.73)°]、TLK[(20.31±15.31)°vs.(9.98±7.64)°]、LL[(22.74±19.78)°vs.(39.13±12.05)°]、SS[(22.58±12.82)°vs.(30.63±10.63)°]、PT[(24.27±11.25)°vs.(16.22±9.04)°]、SVA[(48.58±52.03)mm vs.(13.29±38.3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B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冠状面失衡率分别为31.34%(21/67)和40.30%(27/67),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弯曲 脊柱融合术 冠状面失衡 影像学参数
原文传递
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退变与脊柱-骨盆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兆瀚 王征 +5 位作者 吴兵 宋凯 建党 子方 迟鹏飞 成俊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 :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患者椎旁肌(多裂肌、竖脊肌)MRI影像退变程度与脊柱-骨盆参数之间的关系,为ADS患者矢状位失平衡评估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女性ADS患者52例,年龄55~65... 目的 :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患者椎旁肌(多裂肌、竖脊肌)MRI影像退变程度与脊柱-骨盆参数之间的关系,为ADS患者矢状位失平衡评估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女性ADS患者52例,年龄55~65岁,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分别测量患者腰椎MRI上L1~S1椎间盘层面椎旁肌(多裂肌、竖脊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脂肪化比例(fat saturation fraction,FSF),并在患者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冠状位和矢状位的影像学参数,包括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垂直偏距(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PI-LL,对椎旁肌L1~S1各层面FSF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LSD事后多重比较,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椎旁肌退变程度和脊柱-骨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L1~S1各层面FSF有显著性差异(P<0.01),L5/S1层面椎旁肌FSF明显大于其他层面(P<0.05)。冠状位Cobb角与L1/2、L2/3、L3/4、L4/5椎间盘层面CSA呈负相关(r=-0.358、-0.367、-0.329、-0.283,P<0.05)。椎旁肌FSF与PT在L1~S1各层面呈正相关(r=0.487、0.394、0.354、0.356、0.355,P<0.05),而与SS呈负相关(r=-0.494、-0.440、-0.373、-0.301、-0.300,P<0.05)。椎旁肌FSF与LL在L1/2、L2/3层面呈负相关(r=-0.398、-0.328,P<0.05)。椎旁肌总体FSF(TFSF)与PT呈正相关(r=0.395,P<0.01),与LL呈负相关(r=-0.345,P<0.05)。L1~S1各层面椎旁肌CSA、FSF与SVA、PI、TK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L1~S1各层面椎旁肌CSA呈正相关(P<0.05),而与椎旁肌各层面FSF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DS患者中,椎旁肌FSF与PT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提示椎旁肌的退变可能参与了脊柱退变和代偿机制的过程,椎旁肌FSF可能反映了ADS患者矢状位失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椎旁肌 矢状位平衡
下载PDF
氯酸钠晶体的CD光谱及ORD特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陶卫东 章慧 +3 位作者 方雪明 王芳 子方 白贵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4-136,共3页
用标准水溶液法生长出氯酸钠晶体,并通过切割、抛光,获得了尺寸为10.9mm×8.2mm×4.7mm的透明、规则的氯酸钠晶体。沿六个垂直晶体表面的方向对氯酸钠晶体进行了圆二色性CD光谱及UV光谱的测定,同时采用自制的旋光色散仪对其在上... 用标准水溶液法生长出氯酸钠晶体,并通过切割、抛光,获得了尺寸为10.9mm×8.2mm×4.7mm的透明、规则的氯酸钠晶体。沿六个垂直晶体表面的方向对氯酸钠晶体进行了圆二色性CD光谱及UV光谱的测定,同时采用自制的旋光色散仪对其在上述6个方向的旋光色散特性进行了研究。首次从实验上证实,在紫外区域,氯酸钠晶体在各个方向上均表现出相同的圆二色性;在可见光区域,氯酸钠晶体在各个方向上均表现出相同的旋光色散特性,这一现象与另外一种手性晶体水晶显然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酸钠晶体 各向同性 圆二色性 旋光色散特性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邻近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子方 昊聪 +4 位作者 宋凯 于洋 吴运昌 王兆翰 王征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6-19,2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术后早期对邻近椎间盘退变的可能影响及其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2月我院脊柱外科连续收治的胸腰段骨质疏松性...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术后早期对邻近椎间盘退变的可能影响及其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2月我院脊柱外科连续收治的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124例,PVP组45例、PKP组39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保守治疗40例为对照组。比较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24个月行MRI检查,测量并记录伤椎上位间盘(UD)及下位间盘(LD)的MRI指数(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dex,MRI I)。结果术后第1天,VAS评分PVP组(2.97±1.33)、PKP组(3.05±1.45)明显优于对照组(7.67±1.43)(P均<0.05)。MRI I:术后12个月时PKP组UD(8 503.23±963.87)较对照组(9 904.69±112.63)差(P<0.05);术后24个月时PKP组LD(7 403.23±963.62)、UD(6 535.15±1 077.69),PVP组LD(8 988.55±1 069.59)、UD(7 885.31±978.97)MRI I均较对照组差LD(10 168.00±1 279.18)、UD(9 968.77±1 084.32)(P均<0.05)。结论 PVP和PKP术在早期极可能加速伤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上位间盘尤为显著,且PKP较PVP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间盘退变 磁共振指数
下载PDF
术前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长节段固定融合纠正退行性脊柱侧凸矢状位失衡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昊聪 王兆瀚 +5 位作者 子方 苏晓静 成俊遥 吴运昌 于洋 王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7-523,共7页
目的:评估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术前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长节段固定融合纠正矢状位失衡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32例。于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腰背肌力量... 目的:评估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术前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长节段固定融合纠正矢状位失衡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32例。于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腰背肌力量测试,将可完成"小燕飞"动作的12例患者分为A组,年龄55~73岁(65.2±4.7岁);将无法完成"小燕飞"动作的20例患者分为B组,年龄55~75岁(64.8±4.9岁)。随访1.3~2年(1.5±0.5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矢状位影像学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ic lumbar kyphosis,TLK)、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位垂直偏距(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近端交界区后凸角(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PJA)等]以及临床功能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和腰背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日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术前A组的LL、TLK、TK、SVA、PT、PI、SS、ODI、腰背痛VAS评分、JOA评分为29.6°±3.2°、33.5°±4.6°、54.6°±5.1°、9.9±2.1cm、28°±2.4°、54.8°±4.1°、26°±3.7°、(75.4±3.5)%、7.3±0.9分、8.7±0.5分;B组为29.7°±3.6°、35.3°±3.8°、55.2°±3.7°、9.4±1.6cm、28°±1.6°、52.2°±1.7°、23.4°±2.9°、(76.4±2.2)%、7.2±0.7分、8.5±0.5分。术后即刻A组的LL、TLK、TK、SVA、PJA、PT、SS、ODI、腰背痛VAS评分、JOA评分为41.5°±4.1°、8.8°±3.6°、25.8°±2.1°、3.6±1.0cm、3.6°±1.1°、14.8°±1.2°、40.8°±2.5°、(21.9±2.3)%、2.4±0.7分、23.2±1.4分;B组为40.6°±2.2°、10.1°±3.2°、27.3°±1.9°、3.5±1.0cm、3.8°±1.1°、16.9°±2.3°、35.3°±2.7°、(20.3±2.2)%、2.9±0.6分、23.0±1.3分;末次随访时A组为43.6°±4.3°、10.8°±3.6°、28.7°±1.8°、4.8±1.0cm、4.4°±1.5°、15.8°±1.2°、41.8°±2.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肌肉力量 矢状位平衡 脊柱手术
下载PDF
模糊矩阵对策Ⅱ 被引量:6
9
作者 子方 黄正良 于朝江 《西南工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32-43,共12页
在文[1]所给出的模糊矩阵对策的最优策略、对策值对价值函数的连续依赖性和可调和性等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对一般的mxn模糊矩阵对策证明了其具有连续依赖性和可调和性。
关键词 模糊矩阵对策 价值函数 连续依赖性 可调和性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冠状位整体失平衡矫形方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凯 吴兵 +4 位作者 子方 王兆瀚 成俊遥 迟鹏飞 王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83-1088,共6页
目的 :探索伴腰骶段畸形的退行性侧凸畸形的手术策略,以实现其冠状位失平衡的术中良好矫正,进而达到术后即刻的整体冠状位平衡。方法:2018年5月~2018年9月,对收治的5例伴腰骶段畸形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行矫形手术。以患者术中俯卧位... 目的 :探索伴腰骶段畸形的退行性侧凸畸形的手术策略,以实现其冠状位失平衡的术中良好矫正,进而达到术后即刻的整体冠状位平衡。方法:2018年5月~2018年9月,对收治的5例伴腰骶段畸形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行矫形手术。以患者术中俯卧位足跟连线中点、臀沟、C7棘突三个标记点作为矫形参考,腰段及腰骶段顶椎凹凸双侧充分松解,首先矫正主弯,而后利用体位垫复位作用,配合内固定整体把持矫形力,进行腰骶段畸形的矫正,实现三标记点共线。测量患者矫形前后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的冠、矢状位脊柱骨盆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前冠状位失平衡距离、腰段主弯Cobb角、腰骶段代偿弯Cobb角、矢状位整体失平衡距离、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胸段后凸角分别为:3.9±1.1cm、35.3°±13.1°、24.5°±7.3°、11.0±9.2cm、49.8°±20.7°、33.8°±12.8°、8.7°±16.6°、11.3°±19.5°、14.4°±6.8°;术后分别为:-0.1±1.0cm、11.5°±10.3°、3.3°±4.0°、3.7±6.4cm、49.8°±19.1°、22.6°±7.7°、32.3°±9.0°、2.2°±18.0°、23.5°±2.7°。患者术后冠状位及矢状位整体平衡良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术中俯卧位足跟连线中点、臀沟、C7棘突三标记点的共线可作为术中冠状位是否平衡简单而实用的参考;凹凸双侧充分松解,体位复位及配合内固定的整体复位可实现腰骶椎畸形的良好矫正,进而恢复冠状位即刻的整体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凸畸形 腰骶段畸形 冠状位平衡
下载PDF
模糊矩阵对策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朝江 子方 黄正良 《西南工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69-74,共6页
在文 ̄[1]所提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对模糊支付与价值函数间的极大极小运算证明了对策结果关于价值函数具有连续依赖性和可调和性。
关键词 模糊矩阵对策 连续依赖性 可调和性
下载PDF
成人脊柱畸形矫形术后胸腰段与下腰段最佳匹配度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子方 王岩 +3 位作者 于涵 孟纯阳 李念虎 郑国权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1-390,共10页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患者矫形术后胸腰段后凸(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与下腰段前凸(lower lumbar lordosis,LLL)的最佳匹配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19例)、山...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患者矫形术后胸腰段后凸(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与下腰段前凸(lower lumbar lordosis,LLL)的最佳匹配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19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1例)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89例)行后路胸腰椎固定融合术(固定椎体≥5个)的119例ASD患者资料,男28例、女91例,年龄(64.48±8.88)岁(范围45~79岁)。记录术后近端交界性失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评分。统计ODI改善率超过50%的患者例数,计算其术后早期胸腰椎匹配度(thoracolumbar match,TLM),根据95%CI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三组。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导致近端交界性失败的TLM,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得出TLM阈值。计算胸腰椎失配与近端交界性失败发生率的比值比(odds ratio,OR)。结果62例患者随访时间(51.68±15.60)个月(范围24~87个月)。末次随访时ODI改善率>50%,其TLM为0.41[95%CI(0.2,0.5)],根据临界值将119例患者分为三组:TLM<0.2组35例、0.2≤TLM≤0.5组48例和TLM>0.5组36例。TLM<0.2组术前TLK(13.87°±16.61°)及T_(1)骨盆角(19.69°±10.55°)最小,而TLM>0.5组最大(30.59°±16.68°,28.30°±14.46°)。术后1周,TLM<0.2组TLK最小(2.89°±1.78°)、TLM>0.5组最大(17.13°±12.13°);TLM>0.5组LLL最小(-26.16°±11.02°)。末次随访时,胸腰椎匹配组(0.2≤TLM≤0.5)患者ODI及SRS-22评分均优于胸腰椎失配组(TLM<0.2组和TLM>0.5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LM最佳值为0.4[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76.2%;AUC为0.802,95%CI(0.708,0.896),P<0.001]。随访过程中有19例患者发生近端交界性失败,其中胸腰椎失配组16例(TLM<0.2组6例,TLM>0.5组10例)、匹配组(0.2≤TLM≤0.5组)3例,发生率分别为23%(16/71)和6%(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脊柱后凸 脊柱前凸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成人脊柱畸形术前冠状面失平衡及其与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子方 王征 +5 位作者 宋凯 吴兵 国莹 迟鹏飞 王兆翰 王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73-880,共8页
目的:测量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患者术前脊柱-骨盆参数,探讨ASD患者术前脊柱-骨盆参数与冠状面失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61例ASD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在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影像学参数,冠状位... 目的:测量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患者术前脊柱-骨盆参数,探讨ASD患者术前脊柱-骨盆参数与冠状面失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61例ASD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在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影像学参数,冠状位参数包括主弯角度(Cobb角)、代偿弯角度(compensatory angle,CCobb角)、侧凸方向(左或右)、侧凸累及椎体数(vertebra number,VN)、侧凸椎体半脱位程度(subluxation degree,SD)、侧凸顶椎旋转度(apex rotation,AR)、顶椎位置、C7铅垂线(C7PL)到S1中点的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矢状位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骶骨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矢状面平衡(SVA)。将患者分为失衡组(CBD>30.00mm,A组)和平衡组(CBD<30.00mm,B组),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比例参数,t检验比较两组影像学参数。结果:161例ASD患者的年龄为45~79岁(63.9±8.4岁),男女比为29∶132(M∶F),侧凸方向106∶55(左∶右),冠状面失衡组31例(男8例,女23例),平衡组130例(男21例,女109例),总失衡率为19.25%(31/161)。侧凸顶椎大多处于L2~L3节段,约占75.16%(121/161)。失衡组和平衡组患者年龄、性别比、左右侧凸比例、TK、TLK、LL、SS、PT、PI及SV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侧凸顶椎位置有显著性差异(χ2=12.692,P<0.001),失衡组顶椎位置均处于L2~L3节段;两组患者主弯及代偿弯Cobb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失衡组患者NV少于平衡组(3.87±0.85vs 4.36±0.95;t=2.639,P=0.009);失衡组患者AR大于平衡组(2.81±0.60 vs 2.32±0.77;t=-3.796,P<0.001),TLK大于平衡组(t=-2.445,P=0.017)。将顶椎处于L2~L3节段的121例患者分为失衡组(CBD>30.00mm,A′组,31例)和平衡组(CBD<30.00mm,B′组,90例),两组主弯Cobb角、C-Cobb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主弯累及椎体数明显少于B′组(3.87±0.85 vs 4.23±0.85;t=2.052,P=0.04);A′组患者AR明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脊柱畸形 冠状位失平衡 影像学参数 冠状位平衡距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保守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子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第10期48-49,53,共3页
目的:对保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护理实施及腰背肌功能锻炼,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7... 目的:对保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护理实施及腰背肌功能锻炼,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优32例、良40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保守治疗效果良好,其方法简单、风险较小,可有效避免致残率、死亡率的增加,预防相关并发症状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恢复,对于无明显神经压迫症状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老年人 保守治疗
下载PDF
随机矩阵对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子方 付英贵 +1 位作者 彭煜 卢谦 《西南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61-64,共4页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引进了支付矩阵为随机变量的矩阵对策 ,定义了随机矩阵对策的最优策略和对策值 ,并提出了对策结果 (最优策略和对策值 )关于随机矩阵中各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稳定性 。
关键词 随机矩阵对策 分布函数 稳定性 对策论 最优策略 随机变量
下载PDF
退行性脊柱侧凸矢状位失衡评估与矫正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昊聪 子方 +4 位作者 成俊遥 吴运昌 王兆瀚 王征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1-1123,共3页
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是指人体骨骼发育成熟后,除外脊柱本身的疾病,例如创伤、肿瘤、感染等以及原有侧凸进展,因椎间盘、双侧的椎间小关节严重退变引发椎间隙非对称性塌陷、椎体旋转性半脱位或是侧方滑移,... 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是指人体骨骼发育成熟后,除外脊柱本身的疾病,例如创伤、肿瘤、感染等以及原有侧凸进展,因椎间盘、双侧的椎间小关节严重退变引发椎间隙非对称性塌陷、椎体旋转性半脱位或是侧方滑移,冠状面上形成大于10°的侧凸,矢状面上则表现为腰椎前凸消失及节段性后凸[1]。目前,DS在老年人群的发生率已高达68%[2~4],对于保守治疗后仍存在腰痛、下肢放射痛的患者应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矢状位 矫正 评估 失衡 椎间小关节 转性半脱位 下肢放射痛
下载PDF
带可能度的区间数矩阵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煜 苏英 +1 位作者 子方 卢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92-96,共5页
定义了带可能度的区间数的一种排序方法 ,讨论了支付矩阵中元素为区间数的矩阵对策问题 ,得到了在最小的可能度 λ 0 .5 的条件下的最小最大值定理和一些与普通矩阵对策相类似的结果 ,并给出了区间数矩阵对策的求解方法及实例 .
关键词 矩阵对策 区间数 可能度 鞍点
下载PDF
一类时滞偏微分方程的不变集和吸引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牛健人 徐道义 子方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7-272,共6页
讨论了一类时滞偏微分方程的Cauchy问题,利用该问题解的积分表达式和适当的分析技巧,得到了其不变集,吸引集和吸引盆一些新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时滞偏微分方程 CAUCHY问题 不变集 吸引集 吸引盆
下载PDF
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子方 姜正明 尹东 《西部医学》 2017年第3期371-374,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Quadrant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对照组给予开放... 目的观察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Quadrant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对照组给予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不过治疗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脊髓神经功能都明显好于术前(P<0.05),同时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脊髓神经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为(13.45±4.18)分和(21.98±5.14)分,都明显低于术前的(32.98±4.11)分和(33.08±4.08)分(P<0.05),同时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内的褥疮、气胸、脑脊液漏、胃肠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促进脊髓神经功能与腰椎功能的恢复,安全性佳,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髓神经功能 QUADRANT通道
下载PDF
合作型区间数对策及应用
20
作者 彭煜 林军 +1 位作者 卢谦 子方 《预测》 CSSCI 2001年第4期56-58,61,共4页
:本文讨论了合作型对策中 ,支付矩阵元素是区间数时的对策问题 。
关键词 合作型对策 区间数 谈判解 策略 矩阵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