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121
1
作者 奎良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16,共6页
“以人为本”作为当代中国科学的发展观和社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念,在各个领域里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甚至受到衷心的拥护。那么,哲学又是什么态度?它是否接受“以人为本”呢?这个问题现在未必有一致的答案。十年前。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思想 价值论 本体论
原文传递
马克思视域中的以人为本 被引量:20
2
作者 奎良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1,共8页
以人为本原本只是一个工具性口号 ,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发展为大众性的平等理念 ,即所有人之间的相互平等关系。而马克思作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视为自己学说的终极使命 ,从而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是... 以人为本原本只是一个工具性口号 ,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发展为大众性的平等理念 ,即所有人之间的相互平等关系。而马克思作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视为自己学说的终极使命 ,从而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是在更高境界上向人及其类本质的回归。由马克思总结、列宁充分肯定的巴黎公社的公仆精神是对以人为本内涵的升华。毛泽东提出、邓小平发扬光大的为人民服务思想与马克思的公仆理论一脉相通 ,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以人为本 平等理念 公仆意识 工具性 管理层
下载PDF
人的本质:马克思对哲学最高问题的回应 被引量:36
3
作者 奎良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7,共13页
如果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那么,人的本质就是哲学的最高问题。因为人的本质作为人的最深层次的自我意识,反映了人类生存的终极奥秘,被费尔巴哈称为"哲学上最高的东西"。马克思显然认同他的这位前驱者的看法,所... 如果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那么,人的本质就是哲学的最高问题。因为人的本质作为人的最深层次的自我意识,反映了人类生存的终极奥秘,被费尔巴哈称为"哲学上最高的东西"。马克思显然认同他的这位前驱者的看法,所以,他在确立"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同时,立即对人的本质问题做出积极的回应。从1844年夏至1845年春,马克思连续作出人的本质的五重规定,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全面地阐发了人的类本质、发展本质、共同体本质、社会联系本质和社会关系总和本质。这五重本质在形式上是平行的、分立的,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联系,是人的更深层次的实践本质和社会本质的展开和说明。马克思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如此密集地阐释哲学的最高问题,表明新的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与人的本质的密切关联,说明只有达到人的本质的最高境界,哲学对人的认识和理解才是完整和深刻的。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执着探索植根于他对全人类彻底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他所阐发的人的本质的五重规定及其逻辑系统不仅是哲学上划时代的伟大创新,而且在今天也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 实践 社会性
原文传递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25
4
作者 奎良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39,共5页
关键词 马克思 共产主义思想 唯物主义 形上境界 哲学
原文传递
哲学革命变革的源头和对“历史之谜”的解答——纪念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60周年 被引量:19
5
作者 奎良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8,共10页
本文从异化思想和对共产主义的论述两个问题入手,从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奠基、异化概念的真实意义、共产主义的哲学形上境界、价值评价和历史评价的统一等四个方面,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辩白和论证。目的在于拭去... 本文从异化思想和对共产主义的论述两个问题入手,从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奠基、异化概念的真实意义、共产主义的哲学形上境界、价值评价和历史评价的统一等四个方面,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辩白和论证。目的在于拭去蒙其之上的灰垢,恢复并光大其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中的里程碑式的地位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实践 人的本质 共产主义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问题的再思考 被引量:27
6
作者 奎良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11,共7页
对人的本质的探究是人最深层次的自我意识,其抽象性、思辨性和深邃性内蕴和呈现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以致无论给出什么样的答案都很难证实或证伪。因此,过去虽然有许多人涉猎过此研究领域,但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哲学史上的“老大难”问题... 对人的本质的探究是人最深层次的自我意识,其抽象性、思辨性和深邃性内蕴和呈现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以致无论给出什么样的答案都很难证实或证伪。因此,过去虽然有许多人涉猎过此研究领域,但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哲学史上的“老大难”问题。在当下的中国,“人”已被提升到“本”的地位,“以人为本”已成为科学发展观和执政治国的基本理念;在这种情况下,重新追问和思考“人”和“人的本质”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无疑会起到某种理论和学术奠基的作用。马克思是科学阐释人的本质内涵的第一人,伴随着哲学变革的曲折历程,他先后提出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社会关系本质”,这三重规定在今天仍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问题 马克思 科学发展观 人的最高本质 人的本质 以人为本 人的类本质 自我意识
原文传递
试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 被引量:11
7
作者 奎良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2-39,共8页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人的本质 以人为本 资本主义 人的价值 唯物史观 费尔巴哈 共产主义 生产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
原文传递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全景展示 被引量:23
8
作者 奎良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3,45,共11页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未被深入开发的重大研究课题。在我国,由于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解的滞后,对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的研究和定位一直停留在"社会关系总和"...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未被深入开发的重大研究课题。在我国,由于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解的滞后,对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的研究和定位一直停留在"社会关系总和"的浅层解读上。近年来发现的材料证实,"社会关系总和"只是马克思对人的个体本质的表述,此前,为了全面揭示人的本质,他曾先后提出过五个鲜为人知的人的本质的定义:这就是马克思在1843年底至1845年初集中论述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类本质"、"人的发展的本质"、"人的共同体本质"和"人的社会联系本质"。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就是人的本质的外化,没有人的类本质和发展本质等,历史就将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私有财产和异化这个"历史之谜"也会变得扑朔迷离和不可理解。所以,研究人的本质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当下,人的本质与以人为本密切相关,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以人的本质为本。我们在这里全面展示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的目的就在于从深层次上划清人与动物的界限,凸显人之为人的高贵品格,提振人的自觉、自重和自爱,净化人的心理、境界和灵魂,遵循人的规范、准则和操守,这也是对以人为本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的一种积极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 实践
原文传递
构建和谐社会 呼唤和谐思维 被引量:9
9
作者 奎良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6,共5页
和谐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合理延伸。辩证法强调对立面之间既统一又斗争,但自近代经典力学兴起以来,科学思维就开始向对立面的斗争性倾斜,从黑格尔到毛泽东,作为辩证思维载体的辩证法一直保持进攻的态势。这种对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性的强调,... 和谐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合理延伸。辩证法强调对立面之间既统一又斗争,但自近代经典力学兴起以来,科学思维就开始向对立面的斗争性倾斜,从黑格尔到毛泽东,作为辩证思维载体的辩证法一直保持进攻的态势。这种对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性的强调,是出于实践的选择,无损于辩证法全面而无片面性弊病之本性,但对矛盾对立面之同一性的忽视,在实践中显露了一些弊端。随着时代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是对过去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挫折失误的深刻总结,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成功经验的深厚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辩证法 社会 思维
下载PDF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奎良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9,共10页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认为,必须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变革的宗旨和使命出发,把本体论问题放到“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框架内,才能给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以正确的诠释和定位。马克思终结了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认为,必须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变革的宗旨和使命出发,把本体论问题放到“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框架内,才能给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以正确的诠释和定位。马克思终结了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本体论,但却继承和光大了人类的形而上情结和追求,并以人和人的实践活动为底蕴,深刻地回答了世界本真存在的追问。关爱生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当代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马克思哲学 实践
下载PDF
作为“历史之谜”的异化及其评价尺度——与俞吾金先生切磋 被引量:17
11
作者 奎良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俞吾金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异化劳动 评价尺度 道德评价 历史评价 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实践人学:马克思哲学的最终归结——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诞生160周年 被引量:14
12
作者 奎良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共6页
The German Ideology is the symbolic production of the birth of Marxist philosophy. It is the crucial step for Marx and Engle to get rid of the influences of Feuerbach’s intuitive materialism and build new practical m... The German Ideology is the symbolic production of the birth of Marxist philosophy. It is the crucial step for Marx and Engle to get rid of the influences of Feuerbach’s intuitive materialism and build new practical materialistic worldviews. As the coming of the book’s 160 anniversaries, we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its profound meanings of practical science of huma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arrying out people-oriented scientific developing views. Human beings is always the root of the world both in the meaning of ontology and axiology. Only proceeding from human conditions, can the human-belonging nature be understood correctly in the man’s activities. Moreover, human and world are not immediately existent and consist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history, they are the creation of the practices, human and their practices form the whole real world. As the outcome of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communism incarnates as the historical courses of “changing world”, it is the ultimate end of the huma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lives and practices is the best commemoration to The German Ide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哲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实践人学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实践唯物主义 新唯物主义
原文传递
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 被引量:15
13
作者 奎良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39,共7页
共产主义 ,释义颇多。但过去普遍的倾向是强调共产主义的制度层面 ,突出其此岸性和可预期达到的条件性 ,而对共产主义的高远形上境界认识不足。本文依据马克思的哲学文本提出 ,共产主义是实体境界、形上境界、实践境界的三维合一 ,有针... 共产主义 ,释义颇多。但过去普遍的倾向是强调共产主义的制度层面 ,突出其此岸性和可预期达到的条件性 ,而对共产主义的高远形上境界认识不足。本文依据马克思的哲学文本提出 ,共产主义是实体境界、形上境界、实践境界的三维合一 ,有针对性地凸显了哲学形上性和现实实践性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 马克思 社会制度 人道主义
原文传递
和谐社会与和谐辩证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奎良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共7页
文章考察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根据,同时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需要出发,论述了确立和谐思维与和谐辩证法的必要性,指出和谐辩证法是对历史上矛盾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是改革开放集聚的深层的思想积淀,并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和谐辩证法的基... 文章考察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根据,同时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需要出发,论述了确立和谐思维与和谐辩证法的必要性,指出和谐辩证法是对历史上矛盾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是改革开放集聚的深层的思想积淀,并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和谐辩证法的基本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矛盾辩证法 和谐辩证法
下载PDF
关于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辨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奎良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7,共6页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一直把唯物史观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混淆并用:几乎所有的哲学辞典或哲学教科书都无例外地宣称:"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但事实上,无论是提出的时间、背景、初衷、内涵还是实际...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一直把唯物史观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混淆并用:几乎所有的哲学辞典或哲学教科书都无例外地宣称:"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但事实上,无论是提出的时间、背景、初衷、内涵还是实际的运用,二者都不尽相同,因而有必要做一定的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概念辨析 哲学教科书 时间
原文传递
马克思时空观新论 被引量:13
16
作者 奎良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7,共7页
时空观如同物质观、意识观、运动观、真理观一样 ,是哲学构成的基本板块。本文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相关的哲学文本进行分析、比照后 ,得出结论认为 :实践时空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广延和持续 ,是马克思时空观的内核 ;而物质时空和信息时空则... 时空观如同物质观、意识观、运动观、真理观一样 ,是哲学构成的基本板块。本文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相关的哲学文本进行分析、比照后 ,得出结论认为 :实践时空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广延和持续 ,是马克思时空观的内核 ;而物质时空和信息时空则是马克思的实践时空的生成基础和合理延伸 ;三者的依次递进构成了一幅时空观演化的基本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时空观 恩格斯 《反杜林论》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下载PDF
从矛盾辩证法到和谐辩证法——辩证法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12
17
作者 奎良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4,共11页
本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新提法为契机,系统地考察了自黑格尔以来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历史变迁,提出了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辩证法的新概念。和谐辩证法是对矛盾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是时代精神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 本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新提法为契机,系统地考察了自黑格尔以来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历史变迁,提出了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辩证法的新概念。和谐辩证法是对矛盾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是时代精神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厚的思想积淀,承认对立面的肯定因素、实现对立面的结合和双赢等是和谐辩证法的基本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辩证法 实践辩证法 矛盾辩证法 和谐辩证法
下载PDF
从民到人的历史切换——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新视角 被引量:10
18
作者 奎良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5,共5页
在近代西方,人是一个类概念,从中发展出自由、平等等抽象价值。中国自古以来没有与之相应的人的概念,而只有民的概念,民与官处于对立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人与民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并提出以人为本的宗旨,从而实现了对人的理解的历... 在近代西方,人是一个类概念,从中发展出自由、平等等抽象价值。中国自古以来没有与之相应的人的概念,而只有民的概念,民与官处于对立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人与民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并提出以人为本的宗旨,从而实现了对人的理解的历史性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 以人为本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深远意义 被引量:15
19
作者 奎良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10,共6页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社会历史观,是正确把握历史的锐利思想武器。与唯物史观同时提出来的世界历史思想,在马克思对历史的把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却被淡忘了。由于世界历史思想首次...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社会历史观,是正确把握历史的锐利思想武器。与唯物史观同时提出来的世界历史思想,在马克思对历史的把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却被淡忘了。由于世界历史思想首次完整地表述于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思想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 意义 唯物史观 社会历史观 思想武器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被引量:14
20
作者 奎良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7-42,共16页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学说中未予充分阐释的重大课题,本文指出,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马克思用自己的"世界历史"思想涵盖东方社会,认为尽管东方国家存在着亚细亚生产方式,但最终仍要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道。19世纪70...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学说中未予充分阐释的重大课题,本文指出,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马克思用自己的"世界历史"思想涵盖东方社会,认为尽管东方国家存在着亚细亚生产方式,但最终仍要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道。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马克思的认识发生巨大变化,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增长、政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东方国家应该另辟蹊径,探索社会主义胜利的新途径。鉴于俄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普遍存在着村社土地公有制,马克思设想,东方国家为了避免资本主义的"一切极端不章的灾难",减少痛苦和牺牲,可以绕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由村社公有制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在这里,人道主义已不仅是一种伦理规范.它已被提升为历史的尺度。这是马克思对自己先前学说,特别是唯物史观进行深刻反思所带来的巨大突破,也是在新的基础上向他早期的实践人本主义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东方社会理论 世界历史 资本主义发展 亚细亚生产方式 卡夫丁峡谷 共产主义 东方国家 土地公有制 历史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