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点热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流行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慧 孙婕 +4 位作者 徐鹏鹏 秦伟 胡颉颖 吕勇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斑点热(spotted fever,SF)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与临床特征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六安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经... 目的探讨斑点热(spotted fever,SF)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与临床特征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六安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经实验室确诊86例SF和113例SFTS患者。回顾性对比分析SF和SFTS病例的基本资料、流行病史、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86例SF组中男性28例(占32.56%),113例SFTS组中男性61例(占53.98%),两组男性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67,P<0.01)。SF与SFTS患者发病年龄均以50~<70岁居多和发病人群均以农民为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739,1.891,P>0.05)。SF组和SFTS组腹痛、腹泻分别为3例(占3.49%)和24例(占21.24%)、6例(占6.98%)和53例(占46.90%),SF组的腹痛、腹泻均低于SFT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121,37.322,P<0.01)。SF组有皮疹、焦痂分别为82例(占95.35%)和18例(占20.93%),均高于SFTS组的2例(占1.77%)和1例(占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5.311,22.721,P<0.01)。SF组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SFTS组,转氨酶、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SFT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患者有皮疹、炎症反应比较明显,而SFTS患者肝功能、心肌功能、凝血功能受损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斑点热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甘肃藏传佛教寺院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
2
作者 《城市地理》 2014年第7X期64-65,共2页
藏传佛教对甘肃地区影响深远。以甘肃藏传佛教寺院为例,从时间上来看,传入时间比较早,且从未间断,尤其在清代格鲁派寺院大规模兴起。从空间上来看,藏传佛教信仰主要集中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及天祝藏族自治县两个藏族聚居地,其他民族聚居... 藏传佛教对甘肃地区影响深远。以甘肃藏传佛教寺院为例,从时间上来看,传入时间比较早,且从未间断,尤其在清代格鲁派寺院大规模兴起。从空间上来看,藏传佛教信仰主要集中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及天祝藏族自治县两个藏族聚居地,其他民族聚居地也有部分信仰藏传佛教。从寺院的派系来看,存在格鲁派寺院居多,呈一枝独秀之态;藏传佛教虽为主要信仰但是苯教仍有一定市场;寺院改宗异常频繁;以寺院划定部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藏传佛教 寺院
下载PDF
斑点热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早期鉴别模型研究
3
作者 杨慧 孙婕 +3 位作者 徐鹏鹏 胡颉颖 吕勇 《预防医学》 2023年第2期112-115,120,共5页
目的 建立斑点热(SF)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临床鉴别模型,为早期鉴别SF和SFTS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7年5月—2021年5月安徽省六安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经实验室确诊的SF和SFTS病例临床资料;采用logis... 目的 建立斑点热(SF)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临床鉴别模型,为早期鉴别SF和SFTS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7年5月—2021年5月安徽省六安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经实验室确诊的SF和SFTS病例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F的影响因素,建立SF与SFTS早期鉴别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拟合效果;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鉴别价值。结果 纳入62例SF病例资料和115例SFTS病例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F与SFTS鉴别模型最终纳入皮疹(β=5.994)、C反应蛋白(β=4.409)、白细胞(β=-3.176)和血小板(β=-3.234) 4个指标,分别赋值6、4、-3和-3分,总分为-6~10分;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χ^(2)=3.245,P=0.662)。模型AUC值为0.992,当截断值取1分时,灵敏度为0.935,特异度为0.99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SF与SFTS鉴别模型包括皮疹、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4个指标,早期鉴别的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早期鉴别
原文传递
六安市2009—2020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4
作者 李开春 +2 位作者 杨慧 秦伟 吕勇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分析六安市2009—202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六安市麻疹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9—2020年六安市麻疹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流行特征。结果2009—2020年六安市共报告554例麻疹确诊病... 目的分析六安市2009—202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六安市麻疹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9—2020年六安市麻疹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流行特征。结果2009—2020年六安市共报告554例麻疹确诊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72/10万,全市所有县区均有报告,其中霍邱县年均发病率最高,达到1.25/10万。以2—5月份病例数较多,占总病例数的50.90%。男性发病率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60,P<0.05)。病例年龄主要发生在8—23月龄和15~44岁年龄组,分别占28.34%和32.67%;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占51.44%。报告病例中,仅14.79%病例有免疫史。43例病例开展麻疹病毒基因型检测,H1基因型占95.35%。结论六安市2009—2020年麻疹主要发病月份为每年2—5月,麻疹发病总体呈季节性流行趋势。病毒基因型主要为H1型,应继续加强适龄儿童的常规免疫,尤其是8—23月龄的儿童,同时要关注成人麻疹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特征 含麻疹成分疫苗
原文传递
六安市2010-2022年水痘流行特征和水痘疫苗保护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吕勇 +7 位作者 王瑶 潘璠 陈亚飞 杨慧 邵淼慧 程凯 秦伟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分析六安市水痘流行特征和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22年六安市水痘病例和2010-2... 目的分析六安市水痘流行特征和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22年六安市水痘病例和2010-2021年出生儿童VarV接种数据,描述性分析水痘流行特征,采用筛查法分析VarV的接种率和VE。结果2010-2022年六安市水痘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5.85/10万(26466例),各年发病率在2010年的15.43/10万至2019年的90.96/10万之间。0岁、1-4岁、5-9岁、10-14岁、≥15岁年均发病率分别为96.69/10万、95.94/10万、168.18/10万、244.79/10万、18.65/10万。2010-2021年出生儿童1剂次VarV接种率为75.81%,总VE为83.49%(95%CI:80.01%-86.21%),其中2010年、2021年出生儿童分别为60.20%、96.83%;2010-2018年出生儿童2剂次VarV接种率为18.31%,总VE为97.44%(95%CI:92.63%-98.81%),其中2010年、2018年出生儿童分别为98.09%、96.98%。结论2010-2022年六安市水痘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以5-14岁儿童为主;儿童2剂次VarV的VE优于1剂次。需加强适龄儿童2剂次VarV常规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流行特征 水痘减毒活疫苗 保护效果
原文传递
应用决策树-Markov模型分析1剂次和2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免疫策略的成本效用
6
作者 邵灵 +7 位作者 秦伟 王瑶 潘璠 陈亚飞 邵淼慧 程凯 吕勇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目的分析1剂次和2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免疫策略的成本效用。方法构建中国2022年出生队列VarV免疫策略的成本效用决策树-Markov模型,估算不接种、1剂次接种和2剂次接种策略的成本和效用[质量调... 目的分析1剂次和2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免疫策略的成本效用。方法构建中国2022年出生队列VarV免疫策略的成本效用决策树-Markov模型,估算不接种、1剂次接种和2剂次接种策略的成本和效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分析1剂次和2剂次接种策略与不接种策略相比的增量成本效用比(Incremental cost-utility ratio,ICUR)。结果VarV不接种、1剂次接种、2剂次接种策略的总成本分别为4913056.1万元、1037068.8万元、814521.6万元,产生的总效用分别为73841.4万QALY、74013.5万QALY、74023.1万QALY。1剂次、2剂次接种与不接种相比的ICUR分别为-22524.3元/QALY、-22564.1元/QALY,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贴现率、门诊无并发症治疗费用和门诊有并发症效用值为影响ICUR的主要参数。结论实施1剂次和2剂次VarV免疫策略均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用并节省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减毒活疫苗 成本效用分析 决策树-Markov模型
原文传递
南昌市PM_(2.5)中的低分子羧酸:来源鉴定及其对气溶胶酸度的影响
7
作者 肖红伟 +2 位作者 紫越 郭威 周铂涛 《江西科学》 2022年第3期434-441,467,共9页
低分子羧酸是大气气溶胶中的重要水溶性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尽管一些研究者对气溶胶中的低分子羧酸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很少讨论低分子羧酸不同来源的相对重要性,并且关于它们对气溶胶酸度影响程度的研究也很... 低分子羧酸是大气气溶胶中的重要水溶性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尽管一些研究者对气溶胶中的低分子羧酸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很少讨论低分子羧酸不同来源的相对重要性,并且关于它们对气溶胶酸度影响程度的研究也很少。为了更好地了解低分子羧酸在气溶胶中的来源和对酸度的影响,于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南昌市收集了210个PM_(2.5)样品,对其进行了水溶性离子和低分子羧酸组成的分析。结果显示,南昌市低分子羧酸主要来自于生物质燃烧,其对羧酸的贡献为34.6%。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是促进低分子羧酸的形成的主要因素,而较高的湿度和充足的降雨可能会降低低分子羧酸的浓度。通过计算,甲酸,乙酸和草酸对PM_(2.5)酸度的平均贡献分别为0.02%、0.01%、0.04%。这项研究量化了不同来源对气溶胶低分子羧酸贡献的相对重要性,并评估了低分子羧酸对PM_(2.5)酸度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了解气溶胶中有机酸的行为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低分子量 羧酸 来源识别 气溶胶酸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