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与成效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梁爱珍 张延 +8 位作者 陈学文 张士 黄丹丹 杨学明 张晓平 田春杰 McLaughlin Neil B 相洋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25-1335,共11页
东北黑土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稳压器”的重要责任。然而,由于长期超负荷开发利用导致黑土日益退化,黑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受到严重制约。理论与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保护黑土地、推动黑土耕地质量和耕作效益绿色增长的发展模式。综述... 东北黑土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稳压器”的重要责任。然而,由于长期超负荷开发利用导致黑土日益退化,黑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受到严重制约。理论与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保护黑土地、推动黑土耕地质量和耕作效益绿色增长的发展模式。综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东北黑土区的发展现状与技术概况,从保护性耕作在土壤保持、保墒效益、结构改善、固碳培肥和土壤生物多样性增加、节本增效等方面系统评估了东北黑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后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提出黑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以促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推动保护性耕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保护性耕作 土壤有机质 生态效益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黑土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孙冰洁 贾淑霞 +5 位作者 张晓平 梁爱珍 陈学文 张士 刘四义 陈升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以保护性耕作13年田间定位试验玉米-大豆轮作黑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玉米不同生长期(2013年6月至次年4月)0-5、5-10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对耕作方式响应的动态变化.土壤MBC含量采用氯仿熏蒸法测定.结果表明:土壤MB... 以保护性耕作13年田间定位试验玉米-大豆轮作黑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玉米不同生长期(2013年6月至次年4月)0-5、5-10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对耕作方式响应的动态变化.土壤MBC含量采用氯仿熏蒸法测定.结果表明:土壤MBC含量受时间和土层影响显著.免耕和垄作下土壤MBC含量表现为4月最低,各土层最高值多出现在8月,而秋翻各土层土壤MBC含量也表现为4月最低,但最高值出现在6月.同一采样时间下,耕作方式仅显著影响表层0-5 cm的MBC含量,免耕和垄作下土壤MBC含量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表现为在表层0-5 cm富集.各采样时间下免耕和垄作土壤层化率(0-5 cm/10-20 cm)均显著高于秋翻,9月的土壤层化率增幅最大,为67.8%和95.5%.综上,时间和土层显著影响土壤MBC,而耕作方式主要影响表层土壤MBC的积累与分布.免耕和垄作下表层土壤MBC的积累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生物量碳 黑土 免耕 垄作
原文传递
LED补光对番茄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丹丹 张士 +4 位作者 贾淑霞 张晓平 肖雨 周桂玉 陈学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2期102-108,共7页
为找出适于番茄生长的最佳光谱成分,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番茄‘菜都5号’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改变了番茄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使番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由"单峰"型... 为找出适于番茄生长的最佳光谱成分,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番茄‘菜都5号’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改变了番茄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使番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由"单峰"型变为"双峰"型;LED光源虽然可以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但对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不明显。LED光源对番茄光合速率的影响因光质而异,红灯和蓝灯的光合速率显著大于绿灯,这表明红灯和蓝灯比绿灯更有利于增加番茄的光合速率,促进番茄叶片内有机物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番茄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不同部位玉米秸秆对两种质地黑土CO_2排放和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四义 梁爱珍 +6 位作者 杨学明 张晓平 贾淑霞 陈学文 张士 孙冰洁 陈升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86-2694,共9页
秸秆还田后作物残体的分解是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养分周转平衡的一个至关重要环节.为了探索秸秆化学性质和土壤质地对黑土区土壤CO2排放和微生物量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恒温培养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植株部位玉米秸秆(根、茎下部、茎顶部... 秸秆还田后作物残体的分解是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养分周转平衡的一个至关重要环节.为了探索秸秆化学性质和土壤质地对黑土区土壤CO2排放和微生物量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恒温培养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植株部位玉米秸秆(根、茎下部、茎顶部、叶)进入黑土区两种质地土壤(砂壤土和黏壤土)后的CO2排放、微生物量,并分析了它们与秸秆C/N、木质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不同部位秸秆一致增加土壤CO2排放量,激发效应值介于216.53~335.17μmol·g-1,黏壤土大于砂壤土.激发效应值与木质素/N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明显好于激发效应与木质素含量、C/N、含氮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添加秸秆增加MBC和MBN含量,降低MBC/MBN,微生物群落氮固持的速率高于碳固持.添加秸秆后,砂壤土微生物量增加的幅度大于黏壤土,总溶解性氮含量小于黏壤土.结果说明,秸秆的木质素和氮含量均会对它的分解和CO2排放产生影响,木质素/N比木质素含量、C/N等更好地说明秸秆分解和CO2排放的差异;与黏壤土相比,在砂壤土中实施秸秆还田可以取得更好的土壤碳固存、微生物量和氮素保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木质素 碳氮比 土壤CO2排放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固碳
原文传递
玉米和大豆秸秆还田对黑土微生物量及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四义 贾淑霞 +5 位作者 张晓平 陈学文 张士 孙冰洁 陈升龙 窦永静 《土壤与作物》 2014年第3期105-111,共7页
土壤微生物量和呼吸对秸秆还田后的分解转化及碳固存效果有着显著的响应。为了探明在还田条件下,不同类型秸秆及其碳氮含量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呼吸的影响,研究将玉米和大豆不同植株部位秸秆与耕层黑土混合,置于25℃恒温条件下培养61 d。在... 土壤微生物量和呼吸对秸秆还田后的分解转化及碳固存效果有着显著的响应。为了探明在还田条件下,不同类型秸秆及其碳氮含量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呼吸的影响,研究将玉米和大豆不同植株部位秸秆与耕层黑土混合,置于25℃恒温条件下培养61 d。在第61 d测定土壤的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矿质态氮和微生物呼吸速率,并分析比较它们在不同处理中的差异及其与秸秆C、N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秸秆添加下的土壤MBC大小表现为:大豆根>玉米茎下部>大豆茎>玉米叶>玉米茎顶部>玉米根>大豆叶,土壤MBN的大小表现为:玉米茎下部>玉米叶>大豆根>玉米根>玉米茎顶部>大豆茎>大豆叶。除大豆叶外,其它处理的土壤MBC/MBN均显著小于空白处理。秸秆含碳量与MBC、MBN、MBC/MBN、微生物呼吸速率、呼吸熵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秸秆含碳量与土壤矿质氮含量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MBC、微生物呼吸速率、微生物呼吸熵均与秸秆含氮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不同秸秆添加下的微生物呼吸速率和呼吸熵的大小表现基本一致,且呼吸速率、呼吸熵两者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大豆茎、大豆叶的呼吸速率和呼吸熵显著大于玉米秸秆2倍左右。研究说明秸秆还田促进了细菌、放线菌等C/N较低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含氮量高的秸秆不利于还田后期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呼吸速率及活性的保持,土壤微生物活性比微生物量对秸秆分解、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C/N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微生物呼吸 碳固存
下载PDF
耕作措施对东北黑土微生物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贾淑霞 孙冰洁 +6 位作者 梁爱珍 陈学文 张士 魏守才 刘四义 陈升龙 张晓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64-1773,共10页
【目的】利用东北黑土13年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研究耕作措施(免耕和秋翻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从土壤微生物角度分析免耕是否有利于土壤有机碳(SOC)的固定,为合理评价农田黑土碳"源"与"汇"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利用东北黑土13年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研究耕作措施(免耕和秋翻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从土壤微生物角度分析免耕是否有利于土壤有机碳(SOC)的固定,为合理评价农田黑土碳"源"与"汇"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连作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耕作处理包括免耕和秋翻。免耕除播种外不扰动土壤,秸秆覆盖地表。秋翻处理的田间管理包括人工除草、中耕起垄和秋翻,秋翻时将秸秆翻于地表之下。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通过PVC环在野外采用动态气室法(Li-Cor8100)直接测定(去除植物根系),定期监测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并在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最高的季节取样分析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数量特征。【结果】生长季节内免耕和秋翻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分别为0.42—3.35和0.48—3.24μmol CO2·m-2·s-1,两处理平均值差异不显著(8.8%),但土壤累积CO2-C释放量免耕比秋翻高10.0%(2012)和4.3%(2013)(P<0.05)。免耕显著地增加0—5 cm表层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比秋翻高125.7%、112.4%和53.3%;还显著地增加了其他土层的真菌数量,分别为105.3%(5—10 cm),159.4%(10—20 cm)和114.7%(20—30 cm)。耕作处理影响土壤温度,主要体现在春季,秋翻(0—5 cm,5—10 cm)春季(6月)土壤温度比免耕分别高2.8%和5.8%。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与土壤温度具有相似的动态变化,夏季(7、8月份)最高,秋季较低。尽管耕作处理没有明显地影响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格局,但秋翻的土壤微生物呼吸最高值比免耕晚半个月。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随土壤温度(5 cm和10 cm)呈指数型增长,10 cm处的回归模型明显好于5 cm。耕作处理只改变了5 cm的Q10值,免耕比秋翻高10.8%。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水分混合回归模型能更好地反应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呼吸 土壤微生物数量 免耕 黑土
下载PDF
玉米和大豆秸秆还田初期对黑土CO_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四义 张晓平 +5 位作者 梁爱珍 贾淑霞 张士 孙冰洁 陈升龙 杨学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21-2427,共7页
通过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后的土壤CO2排放特征及其与秸秆C、N含量的关系,以明晰黑土区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后的分解特征,探明还田秸秆的C、N含量对固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1 d的培养试验中,土壤CO2排放速率随时间呈现... 通过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后的土壤CO2排放特征及其与秸秆C、N含量的关系,以明晰黑土区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后的分解特征,探明还田秸秆的C、N含量对固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1 d的培养试验中,土壤CO2排放速率随时间呈现出"下降-稳定-增大(出现‘较高值’)-下降"的过程.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后土壤CO2排放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较高值"出现和持续的时间不同.秸秆类型对土壤CO2累积排放量具有显著影响,前21 d和前61 d的土壤CO2累积排放量对秸秆添加的响应不同.在前21 d,玉米根、玉米茎下部、玉米叶、大豆叶的CO2累积排放量(约160μmol·g-1)显著大于其他秸秆;而除大豆叶外,大豆秸秆61 d的CO2累积排放量均比玉米秸秆大.前21 d CO2累积排放量与秸秆含碳量的比值(CR)和秸秆的C/N、含氮量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而61 d的CO2累积排放量与秸秆的C、N含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综上,在还田条件下,秸秆类型对土壤CO2的排放有明显影响;大豆秸秆比玉米秸秆容易分解,但与长时间分解不同,大豆秸秆还田最初阶段的分解速率小于玉米秸秆;秸秆的C/N、含氮量只对还田最初阶段的土壤CO2排放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C/N 土壤CO2排放 黑土 土壤固碳
原文传递
2019年度环境地球科学学科项目评审与成果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刘羽 王军 +7 位作者 李慧 徐奴文 张士 周志祥 王书兵 蒲生彦 吴国灿 董紫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9-1201,共13页
着重分析了2019年度环境地球科学学科各类项目申请受理、评议和资助情况,并指出了申请和评议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总结了2018年底该学科项目结题完成情况以及主要学科方向取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环境地球科学 项目评审 资助成果
原文传递
长期免耕对黑土氮磷硫循环微生物功能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高燕 梁爱珍 +5 位作者 黄丹丹 张延 张旸 王阳 张士 陈学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3-920,共8页
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氮(N)、磷(P)、硫(S)循环功能微生物丰度及组成的影响,对黑土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吉林省长春市为期8年的定位试验,对免耕(NT)和传统耕作(CT)下不同土层黑土N、P、S循环功能微生物丰度和组成及其... 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氮(N)、磷(P)、硫(S)循环功能微生物丰度及组成的影响,对黑土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吉林省长春市为期8年的定位试验,对免耕(NT)和传统耕作(CT)下不同土层黑土N、P、S循环功能微生物丰度和组成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T相比,NT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W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NT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与N、P和S循环功能相关的编码基因丰度:包括编码氧化亚氮还原酶基因nosZ、固氮酶基因nifH和脲酶基因ureC的丰度,有机磷矿化过程关键基因phnK和phoD、编码吡咯喹啉醌合成酶基因ppqC和外切多聚磷酸酯酶基因ppX的丰度,以及硫氧化过程关键基因soxY和yedZ的丰度。方差分解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基本特性是N、P、S循环功能微生物组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总解释率为28.1%),并且耕作方式导致的土壤MBC和WC变化是黑土N、P、S循环微生物功能潜力最主要的驱动因子。综上,长期免耕可通过影响土壤环境间接增加土壤特定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明免耕可以作为改善土壤健康和维持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秸秆还田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功能基因 微生物元素循环定量芯片(QMEC)
原文传递
保护性耕作对东北黑土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倩 刘红文 +6 位作者 贾淑霞 申建国 陈学文 张士 张延 高燕 梁爱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60-4771,共12页
土壤微生物既参与土壤有机碳的分解也是土壤有机碳转化和固定的驱动者,是影响土壤碳循环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然而,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如何通过调节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组成来影响土壤CO_(2)释放的机理尚不明确。因此,依... 土壤微生物既参与土壤有机碳的分解也是土壤有机碳转化和固定的驱动者,是影响土壤碳循环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然而,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如何通过调节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组成来影响土壤CO_(2)释放的机理尚不明确。因此,依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保护性耕作观测站,借助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了玉米连作系统不同耕作方式(免耕(NT)、秋翻(MP)以及常规耕作(CT))对土壤CO_(2)释放速率、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碳循环功能基因(碳固定、甲烷代谢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生长季节土壤CO_(2)释放速率6年平均值分析发现,生长季前期免耕土壤的平均CO_(2)释放速率显著低于秋翻和常规耕作,分别比秋翻低28%(5月份)、11%(6月份)和23%(7月份);比常规耕作低31%(5月份)、19%(6月份)和7%(7月份)。基于CAZy数据库注释结果,发现耕作处理显著影响一些糖苷水解酶(如GH102、GH5_38和GH13_17)、糖基转移酶(如GT39)和多糖裂解酶(如PL17和PL5_1)的基因丰度,与常规耕作相比,秸秆还田的免耕和秋翻处理的这些差异基因的相对丰度较高。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注释结果,发现耕作方式显著影响土壤碳循环功能基因组成(Adonis,多元方差分析,R^(2)=0.45;P=0.006),且免耕处理土壤的碳固定、甲烷代谢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基因组成不同于常规耕作和秋翻处理,单独聚为一类。免耕土壤上调的碳固定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所有上调功能基因相对丰度的平均值)分别比常规耕作和秋翻高17%和11%,而下调的2个功能基因(K01007和K00170)的丰度分别低19%(CT)、21%(MP)和14%(CT)、17%(MP)。免耕土壤上调的甲烷代谢基因相对丰度分别较常规耕作和秋翻高15%和10%;下调基因的丰度分别低13%(CT)和11%(MP)。免耕土壤上调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碳循环功能基因 土壤CO_(2)排放 宏基因组
下载PDF
镧、钕对小麦和油菜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士 谷勋刚 张自立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30-32,共3页
以小麦、油菜为供试作物,分别研究了稀土元素La、Nd对小麦、油菜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a、Nd浓度在0—50mg/L时,对小麦、油菜幼苗地上部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小麦、油菜幼苗地下部分有明显的... 以小麦、油菜为供试作物,分别研究了稀土元素La、Nd对小麦、油菜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a、Nd浓度在0—50mg/L时,对小麦、油菜幼苗地上部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小麦、油菜幼苗地下部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稀土元素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幼苗根与地上部分的变化趋势完全不同,可能是因为稀土元素在植物根部和地上部分的富集程度不同,导致根系浓度高,地上部分浓度低,使根部蛋白质的合成受抑制而地上部分受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油菜 可溶性蛋白质
下载PDF
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士 《江西建材》 2016年第22期24-24,30,共2页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逐步提高。尤其在建筑领域,使得绿色建筑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相关的标准也在逐步的完善。本文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我国给水排水的设计...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逐步提高。尤其在建筑领域,使得绿色建筑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相关的标准也在逐步的完善。本文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我国给水排水的设计进行相关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为给水排水的节能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给水排水 节能减排 高效
下载PDF
LED补光对温室内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丹丹 杨华 +4 位作者 李晓燕 姚然 张士 张晓平 肖雨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5-973,共9页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研究不同光质补光对温室大豆(吉育47)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改变了大豆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使大豆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由"单峰"型变为"多峰"型;...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研究不同光质补光对温室大豆(吉育47)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改变了大豆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使大豆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由"单峰"型变为"多峰"型;LED光源虽然可以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使大豆光合速率升高,光合能力增强,但对大豆叶片的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不明显.与其它光源相比,LED蓝色光源下大豆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大豆的株高最低,茎最粗,不易倒伏,单株产量最高,所以LED蓝光更利于温室大棚内大豆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大豆 光合特性 产量
原文传递
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宇航 常亮 +2 位作者 张士 高强 孙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9-997,共9页
农田管理措施可显著改变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并最终影响土壤健康和土壤安全。本研究通过对近20年国内外有关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相关报道进行梳理,系统总结了施肥方式、种植方式、耕作模式... 农田管理措施可显著改变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并最终影响土壤健康和土壤安全。本研究通过对近20年国内外有关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相关报道进行梳理,系统总结了施肥方式、种植方式、耕作模式和喷洒农药4种管理措施对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在现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对于农田管理措施如何影响土壤动物多样性的研究中需要关注的方向,强调未来应在物种水平上加强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的认知,应重视农田管理措施下土壤食物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应不断完善基于土壤动物群落的农田土壤健康评价指标,以期为农业土壤健康维持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管理措施 土壤动物 多样性 生态功能
原文传递
东北黑土线虫群落对长期免耕后土壤扰动的响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梦亭 刘萍 +7 位作者 黄丹丹 贾淑霞 张晓珂 张士 梁文举 陈学文 张延 梁爱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840-4850,I0001,I0002,共13页
【目的】目前对长期免耕土壤实施扰动后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响应情况尚不了解。本研究选择土壤线虫作为指示生物,研究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对长期免耕扰动前和扰动后的响应情况,为东北黑土区合理选择耕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 【目的】目前对长期免耕土壤实施扰动后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响应情况尚不了解。本研究选择土壤线虫作为指示生物,研究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对长期免耕扰动前和扰动后的响应情况,为东北黑土区合理选择耕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吉林省德惠市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长期保护性耕作实验站为依托平台,分别设置长期免耕(NT)及长期免耕后扰动(DNT)两种不同免耕耕作方式;在作物播种前,采集耕层(0—15 cm)土壤,进行线虫的分离鉴定。使用效应值(lnR),以常规耕作(CT)为对照,度量不同轮作方式下(玉米-大豆轮作,CS;玉米连作,CC)长期免耕及长期免耕后扰动对土壤线虫的属数、多度和生态指数的影响效应。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进行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及其驱动因子的分析。【结果】与CT相比,NT处理促进了各轮作方式下杂食/捕食线虫的多度,DNT处理显著(P<0.05)促进了玉米-大豆轮作下食细菌线虫的属数及多度、食真菌线虫和总线虫的多度,而对玉米连作下所有线虫营养类群的属数及多度具有抑制效应。NT、DNT处理的线虫群落组成与CT处理截然不同,其主要的土壤驱动因子分别是全氮含量和容重,可以解释线虫群落组成差异的10.5%和11.4%。此外,与CT相比,NT处理显著(P<0.05)促进了各轮作方式下的结构代谢足迹(Fs),而DNT处理显著(P<0.05)抑制了几乎所有生态指数(除自由生活线虫与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比率(MI/PPI)之外)。DNT处理对土壤线虫生态指数的抑制程度因轮作方式而异,与玉米连作相比,玉米-大豆轮作仍能维持对MI/PPI的促进效应。【结论】长期免耕能够在各轮作方式下形成较为稳定的土壤线虫群落结构;深翻和移除秸秆等土壤扰动会破坏长期免耕下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稳定性,但破坏程度因轮作方式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轮作方式 土壤扰动 线虫群落 生态指数 黑土
下载PDF
广东省砂石供需现状研究与趋势分析
16
作者 张艳红 梁芬芬 张士 《建材世界》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砂石是用量最大、最基础的建筑材料。以我国经济发达、砂石需求量巨大的广东省为例,研究其砂石的消费与供给现状,结果显示:2020年和2021年广东省砂石消费量均达13亿t以上,分别为13.32亿t和13.45亿t;近90%的消费砂石为广东省内自产供应,... 砂石是用量最大、最基础的建筑材料。以我国经济发达、砂石需求量巨大的广东省为例,研究其砂石的消费与供给现状,结果显示:2020年和2021年广东省砂石消费量均达13亿t以上,分别为13.32亿t和13.45亿t;近90%的消费砂石为广东省内自产供应,供需整体呈“动态化的紧平衡”状态。根据当前供需现状,分析了新发展理念下砂石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省未来近十年砂石需求量的演变过程,预计2025年达到峰值15亿t,之后随着产业布局优化和行业转型升级,逐步保持在13亿t左右。针对广东省砂石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政府层面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制度、细化标准,有序推进小型及散乱差矿山整合、科学有序进行大型矿权出让等;企业层面要紧密结合政策指引和砂石行业发展趋势,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智能化生产线改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石 消费 供给 需求 趋势
下载PDF
LED补光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其生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萍 张粟 +3 位作者 蒋世翠 黄丹丹 李成宇 张士 《土壤与作物》 2021年第1期67-78,共12页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谱能量,研究不同光质对水稻秧苗素质(株高、根长和鲜干重)和生理特征(内源激素、抗氧化酶、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的影响,探讨生理特征与秧苗素质和补光移栽后产量的耦合关系。水稻秧...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谱能量,研究不同光质对水稻秧苗素质(株高、根长和鲜干重)和生理特征(内源激素、抗氧化酶、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的影响,探讨生理特征与秧苗素质和补光移栽后产量的耦合关系。水稻秧苗分别在5种光质下进行补光照射:R (100%红光),B (100%蓝光),RB (80%红光+20%蓝光)RBG_(12.5)(62.5%红光+25%蓝光+12.5%绿光),RBG_(25)(50%红光+25%蓝光+25%绿光),光量子通量均为1 000μmol·m^(-2)·s^(-1),照射30 d (6 h/d)后采样,并插秧至稻田,以无补光作为对照(CK)。与CK相比,LED补充光源显著(P<0.05)影响水稻秧苗的株高、根长和鲜干重。株高和地上部分干重最大值分别出现在R和RBG_(12.5)处理,而根长和地下部分干重的最大值均出现在RBG_(12.5)处理。LED补充光源对内源激素、抗氧化酶、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的影响程度因光质和植物部位而异。与CK相比,RBG_(12.5)二显著(P<0.05)提高地上部生长素(IA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B显著(P<0.05)提高地上部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RBG_(12.5)和RBG_(25)显著(P<0.05)提高地下部IAA含量,RBC_(25)显著(P<0.05)提高地下部可溶性蛋白含量和MDA含量。补光移栽后水稻产量的变化趋势与光质对水稻秧苗壮苗指数的影响趋势一致:RBG_(12.5)> RBG25> RB> B> R> CK。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壮苗指数与地上部赤霉素(GA_3)含量和IAA含量及地下部IAA含量和SOD活性显著正相关;补光移栽后产量与秧苗地上部IAA含量及地下部IA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正相关。LED补充光源通过调节水稻秧苗生理特征影响其素质,且影响效应延续至水稻成熟期。RBG_(12.5)光源更利于培育水稻壮苗和水稻增产,适宜用作工厂化育秧的补充光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光源 水稻 秧苗素质 内源激素 抗氧化酶 壮苗指数 产量
下载PDF
阿帕替尼联合吉非替尼方案治疗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翠云 张士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7期119-122,共4页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吉非替尼方案治疗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吉非替尼方案治疗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研究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联合吉非替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抗肿瘤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2个月,计算两组总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癌胚抗原、CYFRA21-1、糖类抗原125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高血压、蛋白尿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阿帕替尼、吉非替尼片联合方案用于治疗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可增强抗肿瘤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含量,延长患者近期生存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吉非替尼 驱动基因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下载PDF
典型黑土区农田土壤线虫群落的纬度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萍 刘红文 +4 位作者 张淼 高燕 张梦亭 梁爱珍 张士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5-105,共11页
东北黑土区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土壤资源,了解该区域内农田土壤线虫的群落组成及其对环境驱动因子的响应机制,对于研究黑土区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9月,我们在42°50’-49°08’N的典... 东北黑土区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土壤资源,了解该区域内农田土壤线虫的群落组成及其对环境驱动因子的响应机制,对于研究黑土区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9月,我们在42°50’-49°08’N的典型黑土区采集了93个农田土壤样品,利用形态学鉴定技术分析了土壤线虫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共鉴定出47个线虫属(相对丰度> 1%),其中食细菌线虫中的拟丽突属(Acrobeloides)是典型黑土区农田土壤中的优势属(相对丰度> 5%)。土壤线虫总丰富度和总多度均随纬度增加而显著增加,然而类似的变化趋势只出现在食细菌和杂食/捕食线虫中。土壤有机碳是影响土壤线虫丰富度和多度最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其次是月平均温度。典型黑土区农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以47°N为分界线分为南部和北部两类,主要归因于线虫群落中植物寄生和杂食/捕食线虫的相对多度在南、北特征属中存在差异。土壤pH值和容重分别是影响南部与北部黑土区线虫群落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本研究明确了典型黑土区农田土壤线虫群落的纬度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可为揭示农业活动干扰下土壤生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线虫 纬度 驱动机制 土壤有机碳
原文传递
Rock-Eval热分解法及其在土壤有机碳研究中的应用
20
作者 张延 高燕 +5 位作者 张旸 Gregorich Edward 陈学文 张士 梁爱珍 《土壤与作物》 2022年第3期282-289,共8页
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影响土壤固碳潜力,如何提取土壤活性及稳定性碳组分用以定量表征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是土壤固碳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当前,提取土壤有机碳活性及稳定性组分的方法多样,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手段,导致结果难以比较,... 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影响土壤固碳潜力,如何提取土壤活性及稳定性碳组分用以定量表征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是土壤固碳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当前,提取土壤有机碳活性及稳定性组分的方法多样,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手段,导致结果难以比较,同时存在耗时长、成本高及操作步骤繁琐等缺点。所以,亟需一种高效、可信度高且应用广泛的测定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热分解技术的优缺点,包括热裂解气相-质谱联用测定技术、热重分析技术、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技术及Rock-Eval(RE)热分解方法,普遍认为RE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成本低、结果易于分析,可信度较高,可以很好地表征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研究的横向对比。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综述了RE方法在土壤学和有机碳研究中发展过程,梳理了其应用现状及进展。提出RE方法有助于通过建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气候带以及不同土壤质地间活性及稳定性碳库的比较网络体系,完善我国土壤碳库监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热分解 ROCK-EVAL 活性及稳定性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