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4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 被引量:957
1
作者 培震 邓起东 +5 位作者 国民 马瑾 甘卫军 闵伟 毛凤英 王琪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4期12-20,共9页
中国大陆晚新生代和现代构造变形以地块运动为主要特征,活动地块是被形成于晚新生代、晚第四纪(10~12万年)至现今强烈活动的构造带所分割和围限、具有相对统一运动方式的地质单元。不同活动地块的运动方式和速度是不同的,地块间的差异... 中国大陆晚新生代和现代构造变形以地块运动为主要特征,活动地块是被形成于晚新生代、晚第四纪(10~12万年)至现今强烈活动的构造带所分割和围限、具有相对统一运动方式的地质单元。不同活动地块的运动方式和速度是不同的,地块间的差异运动在其边界最强烈。强震是在区域构造作用下,应力在变形非连续地段不断积累并达到极限状态后突发失稳破裂的结果,活动地块边界带由于其差异运动强烈而构造变形非连续性最强,最有利于应力高度积累而孕育强震。我国大陆几乎所有8级和80%~90%的7级以上强震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带上,表明地块间的差异运动是大陆强震孕育和发生的直接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强震活动 活动地块 晚新生代 构造变形 地块运动 差异运动
原文传递
Active tectonic blocks and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continent of China 被引量:262
2
作者 ZHANG Peizhen (培震) DENG Qidong (邓起东) ZHANG Guomin (国民) MA Jin (马 瑾) GAN Weijun (甘卫军) MIN Wei (闵 伟) MAO Fengying (毛凤英) WANG Qi (王 琪)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3年第z2期13-24,共12页
The primary pattern of the late Cenozoic to the present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 movements and interactions of tectonic blocks. Active tectonic blocks are geological units that have b... The primary pattern of the late Cenozoic to the present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 movements and interactions of tectonic blocks. Active tectonic blocks are geological units that have been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by active tectonic zones. Boundaries between blocks are the highest gradient of differential movement. Most of tectonic activity occurs on boundaries of the blocks. Earthquakes are results of abrupt releases of accumulated strain energy that reaches the threshold of strength of the earth's crust. Boundaries of tectonic blocks are the locations of most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d highest gradient of stress accumulation, thus are the most likely places for strain energy accumulation and releases, and in turn,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Almost all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greater than 8 and 80%-90% of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over 7 occur along boundaries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This fact indicates that differential movements and interactions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are the primary mechanism for the occurrences of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TECTONIC block interactions of blocks differential movement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地震震源深度及其构造含义 被引量:197
3
作者 国民 李丽 +2 位作者 马宏生 汪素云 晓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63-668,T001,T002,共8页
对中国大陆地震的震源深度资料作了系统研究.震源深度的研究,对于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环境,地震能量集结、释放的活动构造背景,以及地壳内部构造变形及其力学属性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1970年1月~2000年5月期间中国大陆ML≥2.0... 对中国大陆地震的震源深度资料作了系统研究.震源深度的研究,对于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环境,地震能量集结、释放的活动构造背景,以及地壳内部构造变形及其力学属性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1970年1月~2000年5月期间中国大陆ML≥2.0级并给出深度的31282次1和2类精度的浅源地震为基础,研究了深度分布特征,并采用网格滑动平均方法,统计了网格内地震的平均深度.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平均深度为(16±7)km,东部地区为(13±6)km,西部为(18±8)km,东部比西部平均偏浅5km.我国大陆地震深度最大的地区是新疆西南部地区,即塔里木地块的西端和西南缘.震源深度与构造分区的关系密切,青藏活动地块震源深度平均为(33±12)km.新疆活动地块为(21±10)km,华北为(14±7)km;东北为(11±5)km;华南为(10±4)km.完整地块边界上的地震较深,其中最明显的是塔里木盆地的西南缘、北缘;准噶尔盆地的南边缘,阿拉善地块的南边缘;鄂尔多斯地块的东、西两侧以及四川盆地的西边缘.在新生性的破裂带上地震偏浅,如滇西南地震带及张渤地震带.另外,还根据我国震源深度分布特征,讨论了壳幔(主要是地壳)力学行为、变形属性和破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震 震源浓度 构造含义 地震孕育 地震发生 构造变形 力学属性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与强震活动 被引量:191
4
作者 国民 马宏生 +1 位作者 王辉 王新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2-610,共9页
本文在前人对中国大陆及周边活动地块研究和划分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6个Ⅰ级活动地块区和2 2个Ⅱ级活动地块之间共2 6个活动边界带的构造变形与强震活动,包括强震分布与活动边界带的关系,边界带构造活动速率与地震活动水平及强震复发期... 本文在前人对中国大陆及周边活动地块研究和划分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6个Ⅰ级活动地块区和2 2个Ⅱ级活动地块之间共2 6个活动边界带的构造变形与强震活动,包括强震分布与活动边界带的关系,边界带构造活动速率与地震活动水平及强震复发期等的关系.给出了边界带强震活动水平与构造活动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和强震复发期长短与构造活动速率的反向变化关系.从而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大陆活动地块构造及其块体运动特征,以及块体边界带的构造变形对强震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边界带 强震活动 构造变形
下载PDF
中国18~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探讨 被引量:115
5
作者 国民 孙校金 +6 位作者 王富珍 郑徽 龚晓红 缪宁 贾元熙 吴振华 崔富强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3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18~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接种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的现状,以及感染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风险,探讨HepB的免疫策略。方...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18~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接种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的现状,以及感染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风险,探讨HepB的免疫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7~2012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乙肝病例的年龄别发病情况,以及1979年、1992年和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结果中国18~59岁人群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居高不下,易感人群的HepB接种率较低,感染风险较高。结论中国在成功实施新生儿HepB接种和儿童HepB查漏补种后,应适时开展18~59岁重点人群的HepB接种,进一步降低HBV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59岁人群 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特征 乙型肝炎疫苗 免疫策略
原文传递
玫红百合为亲本育成百合种间杂种 被引量:66
6
作者 黄济明 赵晓艺 +1 位作者 国民 倪跃元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53-159,共7页
玫红百合(Lilium amoenum Wilson ex Sealy)是起源于中国的珍稀百合。本试验以王百合和麝香百合为母本与玫红百合进行了种间杂交。以花柱内授粉和幼胚离体培养法得到了王百合×玫红百合杂种F_1和麝香百合×玫红百合杂种F_1。通... 玫红百合(Lilium amoenum Wilson ex Sealy)是起源于中国的珍稀百合。本试验以王百合和麝香百合为母本与玫红百合进行了种间杂交。以花柱内授粉和幼胚离体培养法得到了王百合×玫红百合杂种F_1和麝香百合×玫红百合杂种F_1。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确认了杂种的真实性。杂种王百合×玫红百合杂种F_1花朵为粉红色、株矮,可供盆栽,花粉不育。麝香百合×玫红百合杂种F_1花色淡粉红,诱导成多倍体后花粉可育,可作为进一步杂交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红百合 花柱内授粉 胚离体培养
下载PDF
中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 被引量:105
7
作者 曹雷 王华庆 +4 位作者 郑景山 袁平 曹玲生 国民 姜柯羽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2年第5期419-424,478,共7页
目的了解1~2岁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疫苗接种率现况,特别是2008年新纳入NIP疫苗接种率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结合各地麻疹发病率水平随机抽取全国32个县、160个乡、480个村的4681名... 目的了解1~2岁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疫苗接种率现况,特别是2008年新纳入NIP疫苗接种率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结合各地麻疹发病率水平随机抽取全国32个县、160个乡、480个村的4681名儿童,入户问卷调查1~2岁儿童NIP疫苗接种情况。结果调查儿童1剂卡介苗(Bacilli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3剂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 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3)、3剂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P3)、1剂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1)(以上简称四苗)、3剂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3)(以上简称五苗)的全程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9.79%、99.74%、99.44%、99.42%、99.49%,四苗和五苗的全程接种率为98.95%、98.74%。第4剂DTP(DTP4)、第2剂MCV(MCV2)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1.05%、93.35%。NIP新增疫苗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Group A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MPV-A)第1剂(MPV-A1)、甲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HepA)、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JEV)第1剂(JEV1)免疫接种率均>90%,第2剂JEV(JEV2)免疫接种率89.49%。东、中部地区儿童建预防接种证率、DTP3、MCV1、四苗全程、五苗全程、DTP4、MCV2、JEV、MPV-A、HepA接种率与西部地区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618~486.907,P均<0.05),东部地区儿童第2剂MPV-A(MPV-A2)、JEV2、HepA免疫接种率与中部地区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3.099~24.285,P均<0.05)。结论 NIP非新增疫苗基础免疫(初种)接种率>90%,但其加强免疫(复种)接种率相对较低。NIP新增疫苗接种率>85%,但NIP新增疫苗接种率地区间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新增疫苗 接种率
原文传递
中国2005-2016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的年龄和地区特征 被引量:101
8
作者 国民 缪宁 +3 位作者 郑徽 孙校金 尹遵栋 王富珍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2005-2016年乙肝报告发病现状,评价乙肝防控效果。方法利用2005-2016年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乙肝报告发病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年龄人群的急性和慢性乙肝报告发病率。结果 2005-2016年全国急性乙... 目的分析中国2005-2016年乙肝报告发病现状,评价乙肝防控效果。方法利用2005-2016年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乙肝报告发病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年龄人群的急性和慢性乙肝报告发病率。结果 2005-2016年全国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10万)为4.22(2016年)-7.74(2006年);0-9岁、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及≥60岁人群分别为0.60(2016年)-1.82(2005年)、1.11(2016年)-10.57(2006年)、2.00(2016年)-5.38(2007年)、5.91(2016年)-10.37(2007年)、4.71(2016年)-7.63(2006年)、4.71(2011年)-5.88(2007年)和3.55(2005年)-5.23(2014年);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3.19(2016年)-8.06(2005年)、3.36(2016年)-5.69(2007年)、6.77(2016年)-12.11(2007年)。2005-2016年全国慢性乙肝报告发病率(/10万)为27.01(2005年)-60.08(2016年);7个年龄组分别为1.89(2013年)-4.25(2006年)、11.19(2016年)-24.98(2007年)、44.88(2005年)-71.39(2009年)、35.48(2005年)-81.58(2016年)、31.58(2005年)-73.03(2016年)、27.77(2005年)-90.98(2016年)和21.85(2005年)-77.53(2015年);三类地区分别为26.50(2005年)-59.37(2016年)、25.21(2005年)-65.67(2016年)和31.86(2005年)-55.06(2014年)。结论 2005-2016年中国急性乙肝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乙肝防控取得显著成效;≥20岁人群慢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乙肝疾病负担仍较重,需关注薄弱地区和重点人群的慢性乙肝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监测 发病率
原文传递
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学效果和保护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86
9
作者 徐维祯 国民 +4 位作者 梁爽 王燕 商庆龙 滕旭 李迪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1年第5期426-430,450,共6页
目的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Mump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uV)免疫学效果和保护效果的系统评价,为完善MuV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以疫苗、流行性腮腺炎、效果为检索词,全面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期刊全文数据... 目的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Mump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uV)免疫学效果和保护效果的系统评价,为完善MuV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以疫苗、流行性腮腺炎、效果为检索词,全面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1年)及其世纪期刊(1979~1993年)和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1982~2011年),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3篇,16篇涉及MuV免疫学效果研究,3篇为MuV免疫持久性的研究,4篇为病例对照研究。对MuV免疫学效果和保护效果系统评价显示:血凝抑制抗体阳转率为23.21%~93.18%,IgG抗体阳转率为83.2%~97.7%;3年后抗体阳性率保持>75%;Meta分析显示,疫苗的保护效果为85%。结论接种MuV后,IgG抗体阳转率较高,并能保持较好的持久性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免疫学效果 保护效果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工作研究在流水线平整中的应用 被引量:73
10
作者 郭伏 国民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5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以某企业激光头基座准备(又称H S准备)生产线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特法及秒表测时法测定了流水线各工位的作业时间,找出了影响流水线生产能力的瓶颈工位和能力过剩工位;运用“5W1H”提问技术,分析流水线在设备能力、定员、任务分配、工艺... 以某企业激光头基座准备(又称H S准备)生产线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特法及秒表测时法测定了流水线各工位的作业时间,找出了影响流水线生产能力的瓶颈工位和能力过剩工位;运用“5W1H”提问技术,分析流水线在设备能力、定员、任务分配、工艺内容及流水线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ECRS(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原则及流水线平整理论设计了流水线平整方案,包括对现有设备的改进、相关工位作业内容的重新分配、调整部分工位的设备和人员、减少个别工位的机器作业时间、对生产线重新布局及实行分段管理等。新方案的实施使生产线生产能力提高61.4%,定员减少111人,年人工成本降低92.24万元,生产现场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研究 方法研究 作业测定 流水线平整
原文传递
中国1~2岁儿童第二类疫苗接种现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83
11
作者 郑景山 曹雷 +8 位作者 郭世成 阿克忠 王雷 余文周 袁平 姜柯羽 国民 曹玲生 王华庆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2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未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1~2岁儿童第二类疫苗的接种特征,为规范管理第二类疫苗提供参考。方法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随机抽取一个县(区、市、旗、师,下同),在调查县采用按容... 目的了解中国(未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1~2岁儿童第二类疫苗的接种特征,为规范管理第二类疫苗提供参考。方法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随机抽取一个县(区、市、旗、师,下同),在调查县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入户调查1岁、2岁各75名儿童的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共调查4681名1岁、2岁儿童,2875名(61.42%)接种过第二类疫苗;其中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b型流行性感冒(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流感疫苗、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5种儿童常用第二类疫苗的比例,分别为46.93%、45.31%、23.67%、17.47%和9.91%;接种替代免疫规划的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等第二类疫苗的比例,分别为0.70%、0.53%、7.67%、2.26%、5.70%、2.34%、11.66%。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儿童接种第二类疫苗比例较高;需要全程接种多剂次的第二类疫苗免疫程序执行的完整性较差。结论中国1~2岁儿童第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较为普遍,需要规范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服务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岁儿童 第二类疫苗 预防接种 调查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患者流行病学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被引量:77
12
作者 王锋 +6 位作者 孟庆玲 王富珍 国民 梁晓峰 董绍斌 沈立萍 毕胜利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3-136,151,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流行地区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病和HBV感染情况,为乙肝防控及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免疫策略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6个省份各选... 目的了解不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流行地区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病和HBV感染情况,为乙肝防控及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免疫策略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6个省份各选择1个监测地区搜索PLC病例,开展随访调查,收集血清样本进行HBV表面抗原(HBs Ag)检测,分析PLC患病率和HBs Ag阳性率。结果 2012-2015年6个监测地区共收集PLC病例3 262例。PLC年均患病率各监测地区在8.71/10万-64.48/10万之间;男、女性分别为13.58/10万、4.25/10万;〈70岁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趋势χ^2=4 451.26,P=0.000)。在PLC病例中,男、女性HBs Ag阳性率分别为71.18%、65.83%(χ^2=6.31,P=0.012);年龄别HBs Ag阳性率为65.21%-72.59%(χ^2=9.01,P=0.173);民族别HBs Ag阳性率为41.67%-83.90%(χ^2=85.31,P=0.000);各监测地区HBs Ag阳性率为58.56%-85.40%(χ^2=90.59,P=0.000)。结论监测地区PLC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且PLC病例的HBs Ag阳性率高。建议大年龄HBV感染者定期进行肝病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患病率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阳性率
原文传递
苗期低温对玉米体内脯氨酸、电导率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0
13
作者 王连敏 王立志 +2 位作者 国民 李忠杰 王春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9年第2期28-30,共3页
玉米品种吉单159在三叶期经6℃、10℃低温处理3d、6d,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电导率提高,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速率降低。
关键词 玉米 低温 脯氨酸 电导率 叶绿素 冷害
下载PDF
“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中期学术进展 被引量:67
14
作者 国民 培震 《中国基础科学》 2000年第10期4-10,共7页
从中国大陆地震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活动地块假说,用于描述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的特征和机制,探索大陆强震的发生机理和预测方法。活动块体是指被大型晚第四纪活动构造带所分割和围限、具有相对统一运动方式的活动地质单元,内部相对稳定... 从中国大陆地震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活动地块假说,用于描述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的特征和机制,探索大陆强震的发生机理和预测方法。活动块体是指被大型晚第四纪活动构造带所分割和围限、具有相对统一运动方式的活动地质单元,内部相对稳定,边界带构造活动强烈,深部受不同层次的拆离带或滑脱带所控制,绝大多数7级以上强震都发生在边界带上,而块体本身的运动具有相对统一性。本项目所提出的活动地块假说,从时间尺度上研究晚第四纪(10-12万年)以来的构造活动,着重强调与未来强震活动密切相关的现今时段;从状态上主要研究现今仍在活动、并且与未来强震有关的块体运动及相关的构造变形。根据地震活动、构造活动历史、岩石圈结构、地壳形变图像、地球物理异常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等的差异,初步将中国大陆划分出5个一级活动地块和19个次级活动地块。不同的活动地块其深部结构是不同的,在全国尺度上初步获取了与活动地块划分方案相对应的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的分区差异特征,同时还详细解剖了若干重要活动块体及其边界带的结构特征。GPS测量结果表明不同活动地块的运动方向、速度和变形方式均是不同的。除了初步建立活动地块理论框架之外,本项目还对成组强震与地块活动、剪切断裂的形成和失稳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陆 地震预测 强震机理 活动地块假说 地震防御
原文传递
1992和2014年中国不同流行地区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72
15
作者 王富珍 国民 +8 位作者 沈立萍 郑徽 王锋 缪宁 袁千里 孙校金 毕胜利 梁晓峰 王华庆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2-468,共7页
目的 分析比较中国1992和2014年不同流行地区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阳性率,评价乙型肝炎预防控制效果.方法 数据来自于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2014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1992年调查覆盖内地30个... 目的 分析比较中国1992和2014年不同流行地区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阳性率,评价乙型肝炎预防控制效果.方法 数据来自于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2014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1992年调查覆盖内地30个省份(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数据)145个疾病监测点;2014年调查覆盖内地31个省份(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数据)160个疾病监测点.两次调查均采用入户或集中调查的方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出生日期、性别、民族、地区等.问卷调查后,采集静脉血5 ml,检测HBsAg、抗-HBs、抗-HBc.1992年调查数据计算相关指标阳性率及其95%CI值为样本数据;2014年调查按设计权重加权估计相关指标阳性率及其95%CI值.结果 1992年共调查1~29岁人群34291名,2014年为31713名.2014年HBsAg阳性率为2.64%(95%CI:2.28%~3.06%),较1992年(10.13%,95%CI:9.81%~10.45%)下降73.92%;2014年抗-HBc阳性率为13.01%(95%CI:12.09%~14.00%),较1992年(45.84%,95%CI:45.31%~46.37%)下降71.61%;2014年抗-HBs阳性率为57.79%(95%CI:56.33%~59.25%),较1992年(25.41%,95%CI:24.95%~25.87%)上升127.41%.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出生人群(即1992—2001年出生),2014年高、中、低流行区该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4.74%(95%CI:3.79%~5.69%)、1.59%(95%CI:1.09%~2.10%)、2.53%(95%CI:1.66%~3.39%),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4.25%(95%CI:62.11%~66.39%)、56.34%(95%CI:54.50%~58.57%)、54.49%(95%CI:51.75%~57.23%),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5.16%(95%CI:13.56%~16.76%)、11.07%(95%CI:9.80%~12.33%)、7.61%(95%CI:6.15%~9.07%).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人群(即2002—2013年出生),2014年高、中、低流行区HBsAg阳性率分别为0.88%(95%CI:0.66%~1.11%)、0.37%(95%CI:0.24%~0.49%)、0.71%(95%CI:0.48%~0.94%),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0.74%(95%CI:59.57%~61.90%)、59.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血清学 肝炎疫苗 乙型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强震轮回活动的计算机模型研究 被引量:68
16
作者 国民 耿鲁明 石耀霖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0-32,共13页
通过对中国大陆7级以上强震的研究发现,地震活动呈现为时间上轮回和空间上迁移的动态图像。为探索这种图像的物理本质,本文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来模拟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含有多个活动地震带的地震构造块体的地震活动。文中用若干... 通过对中国大陆7级以上强震的研究发现,地震活动呈现为时间上轮回和空间上迁移的动态图像。为探索这种图像的物理本质,本文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来模拟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含有多个活动地震带的地震构造块体的地震活动。文中用若干列并联排列的基本元件(由Maxwell体和刚性滑块组成)来模拟地震活动带,并用耦合元件来模拟地震活动带之间和带内各段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强震的轮回活动以及高潮中成组强震间的相互影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强震 力学模型 计算机
下载PDF
“十一·五”期间中国重大地震灾害预测预警和防治对策 被引量:59
17
作者 陈颙 陈运泰 +3 位作者 国民 高建国 吴忠良 申旭辉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1期1-14,共14页
地震灾害曾经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地震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安全的重要问题。提高地震灾害预测预警科学技术水平、加强房屋的抗震能力和地震应急能力、强化救灾物资储备基本建设是"十一·五"期间... 地震灾害曾经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地震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安全的重要问题。提高地震灾害预测预警科学技术水平、加强房屋的抗震能力和地震应急能力、强化救灾物资储备基本建设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应对重大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灾害预测 震灾预防 抗震防灾对策 物资储备
下载PDF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解读 被引量:61
18
作者 李黎 崔富强 +3 位作者 国民 王贵强 贾继东 庄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58-761,共4页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简称《乙肝诊断标准》)是原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行业标准。为便于医疗卫生人员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诊断标准的理解,提高乙肝病例诊断和报告的准确性,现对《乙肝诊断标准》进行解读。
关键词 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 解读 乙型病毒性肝炎 医疗卫生人员 国家卫生部 行业标准 病例诊断
原文传递
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61
19
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 +2 位作者 王华庆 安志杰 国民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45-1979,共35页
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导致中国儿童及成年人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用药以抗生素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炎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采用肺炎球菌疫苗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 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导致中国儿童及成年人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用药以抗生素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炎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采用肺炎球菌疫苗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并减少细菌耐药性,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在《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17版)》基础上,结合WHO肺炎球菌疫苗立场文件(2019年)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病原学、临床学、流行病学、疾病负担、疫苗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目的是为公共卫生和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在科学使用疫苗与发挥疫苗最佳预防作用方面提供证据,提高肺炎球菌性疾病防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球菌 肺炎球菌性疾病 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免疫预防 共识
原文传递
中国2005~2014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空间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9
20
作者 宋全伟 李克莉 +1 位作者 国民 王华庆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探索全国各省地市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例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和不同时间段聚集程度变化,为识别乙肝重点防控区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全国2005-2014年乙肝监测数据在地市级分布水平上进行空间聚集性分... 目的探索全国各省地市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例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和不同时间段聚集程度变化,为识别乙肝重点防控区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全国2005-2014年乙肝监测数据在地市级分布水平上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全国2005-2014年乙肝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除2006年较2005年有所上升外,其他年份报告发病率较前一年均有所下降。全国地市级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4年Moran's I系数分别为0.33、0.41、0.5、0.42、0.4、0.36、0.43、0.41、0.38和0.34(P均〈0.01)。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2005-2009年32个高-高(HH)聚集区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和宁夏等省份,河南省部分地级市形成孤立的HH聚集区,8个低-低(LL)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浙江和江苏省;2010-2014年34个HH聚集区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和宁夏等省份,河南、云南、广东和福建省的部分地市形成孤立的HH聚集区,21个LL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和浙江省。结论 2005-2014年乙肝的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部分地市乙肝发病存在聚集性。HH聚集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部的省份,LL聚集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全局空间自相关 局部空间自相关 空间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