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螫伤中毒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43
1
作者 夏成云 张国 +1 位作者 谢建平 刘新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92-595,共4页
目的探讨蜂螫伤中毒患者血清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9例蜂螫伤中毒患者分成轻度、中度、重度中毒三组,并根据预后分成死亡组、非... 目的探讨蜂螫伤中毒患者血清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9例蜂螫伤中毒患者分成轻度、中度、重度中毒三组,并根据预后分成死亡组、非死亡组。另选取35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GM-CSF和TNF-α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IL-8水平,同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蜂螫伤轻度中毒组患者血清GM-CSF、TNF-α、IL-6、IL-8水平仅轻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患者血清GM-CSF、TNF-α、IL-6、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中度中毒组患者血清GM-CSF、TNF-α、IL-6、IL-8水平较轻度中毒组明显升高(P<0.01),重度中毒组患者血清GM-CSF、TNF-α、IL-6、IL-8水平较中度中毒组明显升高(P<0.01)。死亡组血清GM-CSF、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非死亡组(P<0.01)。APACHEⅡ评分与血清GM-CSF、TNF-α、IL-6、IL-8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血清GM-CSF、TNF-α、IL-6、IL-8R可能协同参与了蜂螫伤中毒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动态观测血清GM-CSF、TNF-α、IL-6、IL-8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对于判断蜂螫伤中毒患者病情轻重与估计预后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应用细胞因子拮抗剂或抑制剂对防治蜂螫伤中毒患者的发生发展、降低病死率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蜂螫伤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血清HE4、CEA、NSE和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1
2
作者 王强 陈传艳 +6 位作者 王东生 卢小岚 杜琴 林芳 凡瞿明 张国 汪光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3721-3722,3729,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人附睾蛋白4(HE4)、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收集31例肺癌患者(肺癌组),2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疾病组),38例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人附睾蛋白4(HE4)、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收集31例肺癌患者(肺癌组),2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疾病组),3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HE4、CEA、NSE、Cyfra21-1水平。比较各组间各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组血清HE4、CEA和Cyfra21-1水平均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0.05),而NSE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肺良性疾病组血清HE4、CEA和Cyfra21-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SE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HE4、CEA、Cyfra21-1和NSE在诊断肺癌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6、0.919、0.769和0.551;敏感度分别100.00%、71.00%、45.20%和32.30%;特异度分别为72.70%、100.00%、100.00%和100.00%。HE4联合CEA、Cyfra21-1和NSE诊断肺癌的AUC最大(0.971),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81.80%,阳性预期值为88.57%,阴性预期值为100.00%。结论 HE4可作为诊断肺癌的肿瘤标志物,其联合CEA、Cyfra21-1和NSE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附睾蛋白4 肺癌 癌胚抗原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细胞角蛋白片段19
下载PDF
氨氯地平与尼群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多中心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王宪衍 龚兰生 +5 位作者 郭冀珍 王孝铭 刘玉慧 叶绪英 张国 杨培林 《中国高血压杂志》 CSCD 199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组间、平行对照的方法对4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氨氯地平或尼群地平4周治疗观察,显示氨氯地平的降压有效率为90.4%,较尼群地平显著为高。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每日只需服药1次,剂量5~10mg,方便... 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组间、平行对照的方法对4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氨氯地平或尼群地平4周治疗观察,显示氨氯地平的降压有效率为90.4%,较尼群地平显著为高。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每日只需服药1次,剂量5~10mg,方便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尼群地平 高血压 降压药
原文传递
双抗夹心法检测血浆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华梁 陈思聪 +5 位作者 张国 朱绍荣 王笑利 孔宪涛 许绍辉 徐莲芳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4年第3期135-136,共2页
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鼠抗人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velyModifiedLowDensityLipoprotein,oxLDL)单克隆抗体,并制备了兔抗人oxLDL多克隆抗体。以McAb为包被... 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鼠抗人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velyModifiedLowDensityLipoprotein,oxLDL)单克隆抗体,并制备了兔抗人oxLDL多克隆抗体。以McAb为包被抗体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夹心法,该方法的检测范围为0.10—1.50mg/L,在浓度为0.3和0.8mg/L时,其批内CV分别为4.7%和6.4%,批间CV为6.5%。此外,对91例冠心病患者和两组对照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oxLDL(0.834±0.379mg/N)明显高于其它心脏病对照(0.442±0.193.P<0.001)和正常对照(0.446±0.215,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冠心病 双抗夹心法
下载PDF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张国 黄榕 杨于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691-692,共2页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42例病例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和对照组 ,然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治疗组白细胞总数及异型淋巴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体温降至正常时间、肝脾淋巴结...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42例病例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和对照组 ,然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治疗组白细胞总数及异型淋巴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体温降至正常时间、肝脾淋巴结缩小时间均明显缩短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更昔洛韦 小儿 IM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罗光成 黄云丽 +4 位作者 闫惠平 冯霞 林芳 凡瞿明 张国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在疾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HBV相关ACLF患者24例(治愈者13例,死亡者1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者15名,采用Luminex液...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在疾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HBV相关ACLF患者24例(治愈者13例,死亡者1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者15名,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8、IL-10、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并结合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CLF组IL-6、IL-8和TNF-α水平高于CHB组和对照组(P<0.01),CHB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ACLF死亡组IL-6、TNF-α水平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明显高于治愈组(P<0.05);TNF-α、IL-6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712,P<0.001;r=-0.521,P=0.009);TNF-α、IL-6与MELD评分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491,P<0.015;r=0.379,P=0.048)。细胞因子与HBV DNA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明显升高,其中IL-6和TNF-α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检测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转归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反复经颅磁刺激安全性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晓明 龙存国 +4 位作者 吴碧华 张国 李秋茹 赵小琼 郑霞清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3期1896-1897,F002,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动物实验中的作用效果,探讨rTMS的安全性。方法选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6只,雌雄各半,体重250~300g,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低频磁刺激组(TMS1)和高频磁刺激组(TMS2... 目的通过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动物实验中的作用效果,探讨rTMS的安全性。方法选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6只,雌雄各半,体重250~300g,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低频磁刺激组(TMS1)和高频磁刺激组(TMS2)。行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和重复高频经颅磁刺激后,对接受不同的刺激频率和刺激量组经颅磁刺激大鼠的行为、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进行观察。结果TMS1组和TMS2组血清MBP含量分别为(8.22±2.92),(7.31±2.02)μg/L,与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MS1组和TMS2组血清NSE含量分别为(0.68±0.09),(0.69±0.13)μg/L,与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MS1组和TMS2组在刺激过程中均未出现异常活动,无肢体强直、阵挛等,脑组织形态学包括大体观察、普通光镜及电镜改变不明显。结论在一定强度和频率内重复经颅磁刺激是比较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经颅磁刺激 安全性 动物实验 大鼠 低频磁刺激 高频磁刺激 脑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诱发电位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晓明 杨德本 +3 位作者 许可 张国 林超琼 赵晓琼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针刺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 3 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16例。针刺组接受针刺 (每周 5次 ,共 3周 )和常规治疗 (静脉滴注丹参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两组... 目的 探讨针刺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 3 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16例。针刺组接受针刺 (每周 5次 ,共 3周 )和常规治疗 (静脉滴注丹参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爱丁堡 斯堪的维亚脑卒中评定量表(MESSS)评估神经功能 ,检测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MEP)、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 ,并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髓鞘碱性蛋白 (MBP)含量。结果 治疗 3周后 ,针刺组患者MESSS评分、血清NSE及MBP含量明显降低 ,且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CMCT)、SLSEP中枢感觉传导时间 (N13~ 2 0 IPL)明显缩短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针刺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其机制可能与其保护神经元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脑梗死 诱发电位 血清学检查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髓鞘碱性蛋白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晓明 张国 +2 位作者 许可 陈建业 杨德本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2-573,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B蛋白 髓鞘碱性蛋白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梗死患者 蛋白含量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S-100B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川芎嗪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和血浆ET-1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志华 张国 王华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5-286,共2页
川芎嗪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和血浆ET-1影响的实验研究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王志华,张国元,王华梁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285用川芎嗪干预动脉粥样硬化(AS)造型兔,对比研究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范围并观... 川芎嗪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和血浆ET-1影响的实验研究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王志华,张国元,王华梁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285用川芎嗪干预动脉粥样硬化(AS)造型兔,对比研究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范围并观察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川芎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素 血脂 血浆
下载PDF
心肌梗死大鼠梗死区和非梗死区间质胶原重构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郑兴 章同华 +4 位作者 秦永文 张国 陈思聪 吴月凤 胡云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62-665,共4页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心梗)大鼠梗死区( I Z)和非梗死区( N I Z)间质胶原重构。方法: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大鼠左心室大面积心梗。应用氯氨 T 法测定胶原含量,用 S D S P A G E分析胶原Ⅰ/Ⅲ型比值,动态观察...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心梗)大鼠梗死区( I Z)和非梗死区( N I Z)间质胶原重构。方法: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大鼠左心室大面积心梗。应用氯氨 T 法测定胶原含量,用 S D S P A G E分析胶原Ⅰ/Ⅲ型比值,动态观察大鼠心梗后1,3,7,14 和42 d时 I Z和 N I Z胶原含量及胶原Ⅰ/Ⅲ比值的变化。结果: 3 d 以后时间点 I Z和 N I Z胶原含量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的测值( P< 0.05)。 I Z胶原Ⅰ/Ⅲ比值3 d 时降低,7 d 以后明显升高( P< 0.01)。 N I Z在14 d 时Ⅰ/Ⅲ比值明显升高。结论:在心梗后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均发生间质胶原重构,这种重构在心梗后的左心室重构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IZ INZ 间质胶原 重构
下载PDF
巨核细胞增殖与分化障碍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罗雄燕 武丽君 +11 位作者 吴凤霞 杨明辉 刘宁涛 库尔班江 谢传美 宋小芸 唐中 张国 周京国 赵岩 曾小峰 袁国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分析巨核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探讨SLE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方法根据血小板减少相关实验室指标和骨髓检查结果对176例SLE伴发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分析,并与32例血小板正常的SLE患者对比分析。结果176... 目的分析巨核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探讨SLE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方法根据血小板减少相关实验室指标和骨髓检查结果对176例SLE伴发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分析,并与32例血小板正常的SLE患者对比分析。结果176例SLE患者中有64例(36.4%)伴发血小板减少,其中血小板轻度减少48例(75%),重度减少16例(25%)。与32例血小板正常的SLE患者对照,伴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浆膜炎发生率高,肾脏损害程度较重,狼疮病情活动程度更高,补体C3水平在血小板减少组明显低于血小板正常组(P<0.05)。SLE伴血小板减少者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较血小板正常的SLE患者明显减少(P=0.001),但其中幼稚巨核计数较血小板正常组增多(P=0.019),而产板巨核细胞计数较血小板正常组患者明显减少(P=0.000)。结论SLE伴发血小板减少多见于活动性病情严重的患者,其巨核细胞数量减少,分化中以幼稚巨核细胞为主,产板型巨核细胞则明显减少,提示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成熟障碍与SLE伴发血小板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血小板减少 巨核细胞
原文传递
退行性钙化瓣膜病的超声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廖德宁 罗在明 +4 位作者 牛晓萍 王小涛 李丹宇 秦佩娟 张国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4-16,共3页
回顾分析1632例50岁以上人群的超声心动图资料,检出DCVD126例(占7.7%),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主动脉瓣受累率最高(92.9%)。临床资料分析显示本病常合并冠心病(71.4%)与高血压(19%),是引起老年心衰和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超声心动图 老年
原文传递
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国 ZHANG Guo-yuan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1-93,276,共3页
现行民法监护制度尚不完善 ,尤其是缺乏对监护人未履行监护职责、甚至存在损害被监护人的权益的行为缺乏监督条款。法律的滞后 ,致使权利得不到保障 ,也难以达到确立监护制度的初衷。为此 ,必须解放思想 ,转变思路 。
关键词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权利 义务 民法 监护人 选任机构 监督机制
下载PDF
儿童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含量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5
15
作者 邓茂雄 凡瞿明 +2 位作者 郭晓兰 何兰 张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12期1394-1395,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36例感染患儿及30例体检儿童血清以CRP、PA的含量。结果:(1)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相比较,PA明显降低,CRP则...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36例感染患儿及30例体检儿童血清以CRP、PA的含量。结果:(1)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相比较,PA明显降低,CRP则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2)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PA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儿童急性感染时,血清中CRP、PA的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动态观察其含量变化对疾病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感染性疾病 血清 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临床意义 速率散射比浊法
下载PDF
右心室起搏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临床及血液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振云 张国 吴宗贵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2-255,共4页
20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应用右室起搏治疗后显示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及左室流出道(LVOT)血流速度显著减轻(P<0.001),LVOT明显增宽,左室舒张末压及LVOT压力阶差显著降低(P<0.001),心... 20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应用右室起搏治疗后显示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及左室流出道(LVOT)血流速度显著减轻(P<0.001),LVOT明显增宽,左室舒张末压及LVOT压力阶差显著降低(P<0.001),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明显增加,症状及心功能明显改善。提示右室起搏通过室间隔预先激动导致在收缩早、中期与左室后壁呈反向运动,使LVOT增宽、血流速度减慢,从而消除Venturi氏效应及SAM,解除了LVOT梗阻及二尖瓣返流,显著改善病人症状及心功能。因此,对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右室起搏有可能取代手术成为一种较为合理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性 心肌病 心脏起搏 血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德本 许可 +2 位作者 陈建业 张国 王晓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10-31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发病在48 h内的4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组19例,脑出血组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1例)血清NSE、...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发病在48 h内的4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组19例,脑出血组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1例)血清NSE、S-100B蛋白、MBP水平变化及其与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血清NSE、S-100B蛋白、MBP水平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中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中重型亚组患者血清NSE、S-100B蛋白、MBP水平较轻型亚组水平高(P<0.05)。结论血清NSE、S-100B蛋白、MB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对早期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有鉴别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无法进行影像学检查的脑卒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B蛋白 髓鞘碱性蛋白
下载PDF
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吉俭 方平 +2 位作者 罗在明 张国 陈思聪 《新药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3-44,共2页
本文观察了吲达帕胺治疗28例Ⅰ、Ⅱ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其对血清电解质、血脂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降压效果非常显著(P<0.01);对血清K^+、Na^+、Cl^-、Ca^(z+)的影响甚微(P>0.05);血TC和TG明显降低(P<0.01),而... 本文观察了吲达帕胺治疗28例Ⅰ、Ⅱ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其对血清电解质、血脂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降压效果非常显著(P<0.01);对血清K^+、Na^+、Cl^-、Ca^(z+)的影响甚微(P>0.05);血TC和TG明显降低(P<0.01),而HDL-ch则升高(P<0.05);脂质过氧化物降低(P<0.05)。提示该药为较好的抗高血压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达帕胺 治疗应用 高血压
原文传递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S/CO低值标本的复检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汪光蓉 李维丽 +4 位作者 王强 凡瞿明 杜琴 杜娟 张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对化学发光法检测的梅毒抗体S/CO低值样本用不同方法进行复检,探讨最佳的临床检测方案。方法于2013年1月1日-2013年5月20日对本科30 241例血清标本进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chemiluminesent micropaticle immunoassay,CMIA)筛查,S/CO... 目的对化学发光法检测的梅毒抗体S/CO低值样本用不同方法进行复检,探讨最佳的临床检测方案。方法于2013年1月1日-2013年5月20日对本科30 241例血清标本进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chemiluminesent micropaticle immunoassay,CMIA)筛查,S/CO为1.2~8.0的样本分别应用同一样本相同方法、同一样本不同方法(ELISA,TPPA)进行复检,并对TPPA复检结果为阴性的样本进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 63例S/CO为1.2~8.0的样本中,同一样本相同方法的复检结果符合率为98.41%(62/63)。同一份样本不同方法的复检结果如下:ELISA法和TPPA法复检结果显示S/CO为1.2~3组的符合率为52.17%(12/23)和56.52%(13/23),S/CO为3~8的符合率为97.50%(39/40)和97.50%(39/40),两组的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1例TPPA法复检结果为阴性样本经免疫印迹法再次复检,结果有9例为阴性,2例可疑,进一步检测该2例标本,其结果可疑为阴性。结论对于CMIA检测梅毒抗体S/CO低值样本,尤其是S/CO为1.2~3的样本,复检有助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避免临床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抗体 S CO 化学发光微粒子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下载PDF
阴、阳离子聚合物交替注入实验及调剖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卢祥国 王云专 张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3-36,共4页
从大庆油田非均质油层调剖实际需要出发, 通过阴、阳离子聚合物在天然岩心上静、动吸附量, 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等参数的测定, 对阴、阳离子聚合物的吸附能力, 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大小作出了评价。在此基础上, 确定大庆油... 从大庆油田非均质油层调剖实际需要出发, 通过阴、阳离子聚合物在天然岩心上静、动吸附量, 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等参数的测定, 对阴、阳离子聚合物的吸附能力, 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大小作出了评价。在此基础上, 确定大庆油田阳离子聚合物达到饱和吸附时的最低浓度约为2 000mg/L, 并在非均质岩心上进行了调剖效果评价, 其实验结果为油田实施阴、阳离子聚合物交替注入调剖技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合物 阴离子聚合物 油田 驱油 调剖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